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中學知識點總結數學
擴展閱讀
有個動漫叫什麼突襲 2024-04-28 06:02:45
前面的同學用英語怎麼寫 2024-04-28 06:00:13
hi小v哪個手機是小愛同學 2024-04-28 05:27:56

中學知識點總結數學

發布時間: 2024-03-28 21:13:55

A. 人教版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大全

七年級數學(上)知識點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主要包含了有理數、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圖形的認識初步四個章節的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一、有理數

有理數:①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 ②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數軸: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租扮行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麼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於原點的兩側,並且與原點距離相等。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大於0,負數小於0,正數大於負數。

絕對值: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 加法: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缺州絕對值相加。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①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一個數的倒數。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有括弧要先算括弧里的。

2、實數

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

平方根: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實數: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②在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3、代數式

代數式:單獨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合並同類項:①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弊嘩同的項,叫做同類項。②把同類項合並成一項就叫做合並同類項。③在合並同類項時,我們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整式與分式

整式:①數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單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②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③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整式運算:加減運算時,如果遇到括弧先去括弧,再合並同類項。

冪的運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樣。

整式的乘法:①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他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餘字母連同他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律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外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公式兩條: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後,作為商的因式;對於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他的指數一起作為商的一個因式。②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化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麼這個就是分式,對於任何一個分式,分母不為0。②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分式的運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個分式等於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

加減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②異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為0的解稱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與不等式 1、方程與方程組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移項,合並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數的關系 大家已經學過二次函數(即拋物線)了,對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圖象中表示等等,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數來表示,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當Y的0的時候就構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出來,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數中,圖象與X軸的交點。也就是該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數有頂點式(-b/2a,4ac-b2/4a),這大家要記住,很重要,因為在上面已經說過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個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變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開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也一樣,利用這點,把方程化為幾個乘積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萬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1)配方法的步驟: 先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再把二次項的系數化為1,再同時加上1次項的系數的一半的平方,最後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驟: 把方程右邊化為0,然後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為乘積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數分別代入,這里二次項的系數為a,一次項的系數為b,常數項的系數為c 4)韋達定理 利用韋達定理去了解,韋達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積=c/a 也可以表示為x1+x2=-b/a,x1x2=c/a。利用韋達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數,在題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 利用根的判別式去了解,根的判別式可在書面上可以寫為「△」,讀作「diao ta」,而△=b2-4ac,這里可以分為3種情況: 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 I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在這里,學到高中就會知道,這里有2個虛數根)

2、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不等式:①用符號〉,=,〈號連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③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④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①關於同一個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號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樣,等號是不變的,他是隨著你加或乘的運算改變。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正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減去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負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改向;例如:A>B,A*C

B. 初三數學知識點大總結

這篇關於初三數學知識點大總結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弊虧信有所幫助!

第一章 實數
一、 重要概念

1.數的分類及概念

數系表:

說明:「分類」的原則:1)相稱(不重、不漏)

2)有標准

2.非負數:正實數與零的統稱。(表為:x≥0)

常見的非負數有:

性質:若干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每個非負擔數均為0。

3.倒數: ①定義及表示法

②性質:A.a≠1/a(a≠±1);B.1/a中,a≠0;C.01;a>1時,1/a<1;D.積為1。

4.相反數: ①定義及表示法

②性質:A.a≠0時,a≠-a;B.a與-a在數軸上的位置;C.和為0,商為-1。

5.數軸:①定義(「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觀地比較實數的大小;B.明確體現絕對值意義;C.建立點與實數的一一對應關系。

6.奇數、偶數、質數、合數(正整數—自然數)

定義及表示:

奇數:2n-1

偶數:2n(n為自然數)

7.絕對值:①定義(兩種):

代數定義:

幾何定義:數a的絕對值頂的幾何意義是實數a在數軸上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②│a│≥0,符號「││」是「非負數」的標志;③數a的絕對值只有一個;④處理任何類型的題目,只要其中有「││」出現,其關鍵一步是去掉「││」符號。

二、 實數的運算

空咐1. 運演算法則(加、減、乘、除、乘方、開方)

2. 運算定律(五個—加法[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

分配律)

3. 運算順序:A.高級運算到低級運算;B.(同級運算)從「左」

到「右」(如5÷ ×5);C.(有括弧時)由「小」到「中」到「大」。

三、 應用舉例(略)

附:典型例題

1. 已知:a、b、x在數軸上的位置如下圖,求證:│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斷a、b的符號。

初三數學知識點 第二章 代數式

重點代數式的有關概念及性質,代數式的運算

☆內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類:

1.代數式與有理式

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結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單獨

的一個數或字母也是代數式。

整式和分式統稱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減、乘、除、乘方運算的代數式叫做有理式。

沒有除法運算或雖有除法運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運算並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單項式與多項式

沒有加減運算的整式叫做單項式。(數字與字母的積—包括單獨的一個數或字母)

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說明:①根據除式中有否字母,將整式和分式區別開;根據整式中有否加減運算,把單項式、多項式區分開。②進行代數式分類時,是以所給的代數式為對象,而非以變形後的代數式為對象。劃分代數式類別時,是從外形來看。如,

=x, =│x│等。

4.系數與指數

區別與聯系:①從位置上看;②從表示的意義上看

5.同類項及其合並

條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數相同

合並依據: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數式叫做根式。

含有關於字母開方運算的代數式叫做無理式。

注意:①從外形上判斷;②區別: 、 是根式,但不是無理式(是無理數)。

7.算術平方根

⑴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 [a≥0—與「平方根」的區別]);

⑵算術平方根與絕對值

① 聯系:都是非負數, =│a│

②區別:│a│中,a為一切實數; 中,a為非負數。

8.同類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為最簡二次根式以後,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

滿足條件:①被開方數的因數是整數,因式是整式;②被開方數中不含有開得盡方的因數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號劃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數

⑴ ( —冪,乘方運算)

① a>0時, >0;②a0(n是偶數), <0(n是奇數)

⑵零指數: =1(a≠0)

負整指數:租輪 =1/ (a≠0,p是正整數)

二、 運算定律、性質、法則

1.分式的加、減、乘、除、乘方、開方法則

2.分式的性質

⑴基本性質: = (m≠0)

⑵符號法則:

⑶繁分式:①定義;②化簡方法(兩種)

3.整式運演算法則(去括弧、添括弧法則)

4.冪的運算性質: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

技巧:

5.乘法法則:⑴單×單;⑵單×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7.除法法則:⑴單÷單;⑵多÷單。

8.因式分解:⑴定義;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術根的性質: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運演算法則:⑴加法法則(合並同類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則;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學記數法: (1≤a<10,n是整數=

三、 應用舉例(略)

四、 數式綜合運算(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第三章 統計初步

重點

☆ 內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總體:考察對象的全體。

2.個體:總體中每一個考察對象。

3.樣本:從總體中抽出的一部分個體。

4.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

5.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

6.中位數:將一組數據按大小依次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或最中間位置的兩個數據的平均數)

二、 計算方法

1.樣本平均數:⑴ ;⑵若 , ,…, ,則 (a—常數, , ,…, 接近較整的常數a);⑶加權平均數: ;⑷平均數是刻劃數據的集中趨勢(集中位置)的特徵數。通常用樣本平均數去估計總體平均數,樣本容量越大,估計越准確。

2.樣本方差:⑴ ;⑵若 , ,…, ,則 (a—接近 、 、…、 的平均數的較「整」的常數);若 、 、…、 較「小」較「整」,則 ;⑶樣本方差是刻劃數據的離散程度(波動大小)的特徵數,當樣本容量較大時,樣本方差非常接近總體方差,通常用樣本方差去估計總體方差。

3.樣本標准差:

三、 應用舉例(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第四章 直線形

重點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判定、性質。

☆ 內容提要☆

一、 直線、相交線、平行線

1.線段、射線、直線三者的區別與聯系

從「圖形」、「表示法」、「界限」、「端點個數」、「基本性質」等方面加以分析。

2.線段的中點及表示

3.直線、線段的基本性質(用「線段的基本性質」論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4.兩點間的距離(三個距離:點-點;點-線;線-線)

5.角(平角、周角、直角、銳角、鈍角)

6.互為餘角、互為補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線及其表示

8.垂線及基本性質(利用它證明「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大於直角邊」)

9.對頂角及性質

10.平行線及判定與性質(互逆)(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於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傳遞性);②同垂直於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12.定義、命題、命題的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題

二、 三角形

分類:⑴按邊分;

⑵按角分

1.定義(包括內、外角)

2.三角形的邊角關系:⑴角與角:①內角和及推論;②外角和;③n邊形內角和;④n邊形外角和。⑵邊與邊: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⑶角與邊: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線段

討論:①定義②××線的交點—三角形的×心③性質

① 高線②中線③角平分線④中垂線⑤中位線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專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積

⑴一般計算公式⑵性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7.重要輔助線

⑴中點配中點構成中位線;⑵加倍中線;⑶添加輔助平行線

8.證明方法

⑴直接證法:綜合法、分析法

⑵間接證法—反證法:①反設②歸謬③結論

⑶證線段相等、角相等常通過證三角形全等

⑷證線段倍分關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證線段和差關系:延結法、截余法

⑹證面積關系:將面積表示出來

三、 四邊形

分類表:

1.一般性質(角)

⑴內角和:360°

⑵順次連結各邊中點得平行四邊形。

推論1:順次連結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各邊中點得菱形。

推論2:順次連結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各邊中點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邊形

⑴研究它們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

⑶判定步驟: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對角線的紐帶作用:

3.對稱圖形

⑴軸對稱(定義及性質);⑵中心對稱(定義及性質)

4.有關定理:①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其推論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線定理

③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如,找下圖中面積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輔助線:①常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對角線」、「作高」、「連結頂點和對腰中點並延長與底邊相交」轉化為三角形。

6.作圖:任意等分線段。

四、 應用舉例(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 第五章 方程(組)

重點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方程的有關應用題(特別是行程、工程問題)

☆ 內容提要☆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組的解、解方程(組)

2. 分類:

二、 解方程的依據—等式性質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

系數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減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義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開平方法(注意特徵)

⑵配方法(注意步驟—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徵:左邊=0)

3.根的判別式:

4.根與系數頂的關系:

逆定理:若 ,則以 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義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換元法(如, )

⑷驗根及方法

2.無理方程

⑴定義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換元法(例, )⑷驗根及方法

3.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

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組都可用代入法解。

初三數學知識點六、 列方程(組)解應用題

一概述

列方程(組)解應用題是中學數學聯系實際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具體步驟是:

⑴審題。理解題意。弄清問題中已知量是什麼,未知量是什麼,問題給出和涉及的相等關系是什麼。

⑵設元(未知數)。①直接未知數②間接未知數(往往二者兼用)。一般來說,未知數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難解。

⑶用含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相關的量。

⑷尋找相等關系(有的由題目給出,有的由該問題所涉及的等量關系給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數個數與方程個數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檢驗。

⑹答案。

綜上所述,列方程(組)解應用題實質是先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設元、列方程),在由數學問題的解決而導致實際問題的解決(列方程、寫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列方程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應用題的關鍵。

二常用的相等關系

1. 行程問題(勻速運動)

基本關系:s=vt

⑴相遇問題(同時出發):

+ = ;

⑵追及問題(同時出發):

若甲出發t小時後,乙才出發,而後在B處追上甲,則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問題:溶質=溶液×濃度

溶液=溶質+溶劑

3.增長率問題:

4.工程問題:基本關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常把工作量看著單位「1」)。

5.幾何問題:常用勾股定理,幾何體的面積、體積公式,相似形及有關比例性質等。

三注意語言與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為(到)」、「同時」、「擴大為(到)」、「擴大了」、……

又如,一個三位數,百位數字為a,十位數字為b,個位數字為c,則這個三位數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從語言敘述中寫出相等關系。

如,x比y大3,則x-y=3或x=y+3或x-3=y。又如,x與y的差為3,則x-y=3。五注意單位換算

如,「小時」「分鍾」的換算;s、v、t單位的一致等。

七、應用舉例(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質、解法

☆ 內容提要☆

1. 定義:a>b、a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 不等式的性質:⑴a>b←→a+c>b+c

⑵a>b←→ac>bc(c>0)

⑶a>b←→ac

⑷(傳遞性)a>b,b>c→a>c

⑸a>b,c>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數軸上表示解集)

7.應用舉例(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 第七章 相似形

重點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

☆內容提要☆

一、本章的兩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關性質):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項②比例中項③比的前項、後項,比的內項、外項④黃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對應」二字的含義;

②平行→相似(比例線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質

1.對應線段…;2.對應周長…;3.對應面積…。

三、相關作圖

①作第四比例項;②作比例中項。

四、證(解)題規律、輔助線

1.「等積」變「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間比。方法:將等式左右兩邊的比表示出來。⑴





3.添加輔助平行線是獲得成比例線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徑。

4.對比例問題,常用處理方法是將「一份」看著k;對於等比問題,常用處理辦法是設「公比」為k。

5.對於復雜的幾何圖形,採用將部分需要的圖形(或基本圖形)「抽」出來的辦法處理。

五、 應用舉例(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 第八章 函數及其圖象

重點正、反比例函數,一次、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 內容提要☆

一、平面直角坐標系

1.各象限內點的坐標的特點

2.坐標軸上點的坐標的特點

3.關於坐標軸、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的特點

4.坐標平面內點與有序實數對的對應關系

二、函數

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圖象法。

2.確定自變數取值范圍的原則:⑴使代數式有意義;⑵使實際問題有

意義。

3.畫函數圖象:⑴列表;⑵描點;⑶連線。

三、幾種特殊函數

(定義→圖象→性質)

1. 正比例函數

⑴定義:y=kx(k≠0) 或y/x=k。

⑵圖象:直線(過原點)

⑶性質:①k>0,…②k<0,…

2. 一次函數

⑴定義:y=kx+b(k≠0)

⑵圖象:直線過點(0,b)—與y軸的交點和(-b/k,0)—與x軸的交點。

⑶性質:①k>0,…②k<0,…

⑷圖象的四種情況:

3. 二次函數

⑴定義:

特殊地, 都是二次函數。

⑵圖象:拋物線(用描點法畫出:先確定頂點、對稱軸、開口方向,再對稱地描點)。 用配方法變為 ,則頂點為(h,k);對稱軸為直線x=h;a>0時,開口向上;a<0時,開口向下。

⑶性質:a>0時,在對稱軸左側…,右側…;a<0時,在對稱軸左側…,右側…。

4.反比例函數

⑴定義: 或xy=k(k≠0)。

⑵圖象:雙曲線(兩支)—用描點法畫出。

⑶性質:①k>0時,圖象位於…,y隨x…;②k<0時,圖象位於…,y隨x…;③兩支曲線無限接近於坐標軸但永遠不能到達坐標軸。

四、重要解題方法

1. 用待定系數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組]求解)。對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要合理選用一般式或頂點式,並應充分運用拋物線關於對稱軸對稱的特點,尋找新的點的坐標。如下圖:

2.利用圖象一次(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中的k、b;a、b、c的符號。

六、應用舉例(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點解直角三角形

☆ 內容提要☆

一、三角函數

1.定義:在Rt△ABC中,∠C=Rt∠,則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

0° 30° 45° 60° 90°

sinα

cosα

tgα /

ctgα /

3. 互余兩角的三角函數關系:sin(90°-α)=cosα;…

4. 三角函數值隨角度變化的關系

5.查三角函數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義:已知邊和角(兩個,其中必有一邊)→所有未知的邊和角。

2. 依據:①邊的關系:

②角的關系:A+B=90°

③邊角關系:三角函數的定義。

注意:盡量避免使用中間數據和除法。

三、對實際問題的處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兩個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條件時,可用列方程的辦法解決。

四、應用舉例(略)

初三數學知識點 第十章 圓

重點①圓的重要性質;②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③與圓有關的角的定理;④與圓有關的比例線段定理。

☆ 內容提要☆

一、圓的基本性質

1.圓的定義(兩種)

2.有關概念:弦、直徑;弧、等弧、優弧、劣弧、半圓;弦心距;等圓、同圓、同心圓。

3.「三點定圓」定理

4.垂徑定理及其推論

5.「等對等」定理及其推論

5. 與圓有關的角:⑴圓心角定義(等對等定理)

⑵圓周角定義(圓周角定理,與圓心角的關系)

⑶弦切角定義(弦切角定理)

二、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1.三種位置及判定與性質:

2.切線的性質(重點)

3.切線的判定定理(重點)。圓的切線的判定有⑴…⑵…

4.切線長定理

三、圓換圓的位置關系

1.五種位置關系及判定與性質:(重點:相切)

2.相切(交)兩圓連心線的性質定理

3.兩圓的公切線:⑴定義⑵性質

四、與圓有關的比例線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線定理

五、與和正多邊形

1.圓的內接、外切多邊形(三角形、四邊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圓、內切圓及性質

3.圓的外切四邊形、內接四邊形的性質

4.正多邊形及計算

中心角:

內角的一半: (右圖)

(解Rt△OAM可求出相關元素, 、 等)

六、 一組計算公式

1.圓周長公式

2.圓面積公式

3.扇形面積公式

4.弧長公式

5.弓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6.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及相關計算

七、 點的軌跡

六條基本軌跡

八、 有關作圖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圓、內切圓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兩線段的比例中項

4.等分圓周:4、8;6、3等分

九、 基本圖形

十、 重要輔助線

1.作半徑

2.見弦往往作弦心距

3.見直徑往往作直徑上的圓周角

4.切點圓心莫忘連

5.兩圓相切公切線(連心線)

6.兩圓相交公共弦

C. 請問 初中數學的主要知識點有哪些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陸巧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 兩個三角形全等
24、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定理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晌滾,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於(n-2)×180°

51、推論早謹鍵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於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 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並且被這一點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論2 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81、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並且等於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並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b=c:d,那麼ad=bc
如果 ad=bc ,那麼a:b=c:d
84、(2)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麼(a±b)/b=(c±d)/d
85、(3)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
那麼(a+c+…+m)/(b+d+…+n)=a/b 86、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7、推論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麼這條直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
89、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並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質定理1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97、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於相似比
98、性質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弦值,任意銳角的餘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切值,任意銳角的餘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 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於這邊的一半,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的內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 d<r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25、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於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 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麼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1、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麼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 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麼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135、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
③兩圓相交 R-r<d<R+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圓分成n(n≥3):
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於(n-2)×180°/n
140、定理 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142、正三角形面積√3a/4 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於這些角的和應為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內公切線長= d-(R-r) 外公切線長= d-(R+r)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註: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註: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四、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謂配方,就是把一個解析式利用恆等變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項配成一個或幾個多項式正整數次冪的和形式。通過配方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數學中一種重要的恆等變形的方法,它的應用十分非常廣泛,在因式分解、化簡根式、解方程、證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數的極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經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乘積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恆等變形的基礎,它作為數學的一個有力工具、一種數學方法在代數、幾何、三角等的解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許多,除中學課本上介紹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還有如利用拆項添項、求根分解、換元、待定系數等等。
3、換元法
換元法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應用十分廣泛的解題方法。我們通常把未知數或變數稱為元,所謂換元法,就是在一個比較復雜的數學式子中,用新的變元去代替原式的一個部分或改造原來的式子,使它簡化,使問題易於解決。
4、判別式法與韋達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屬於R,a≠0)根的判別,△=b2-4ac,不僅用來判定根的性質,而且作為一種解題方法,在代數式變形,解方程(組),解不等式,研究函數乃至幾何、三角運算中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韋達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求另一根;已知兩個數的和與積,求這兩個數等簡單應用外,還可以求根的對稱函數,計論二次方程根的符號,解對稱方程組,以及解一些有關二次曲線的問題等,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5、待定系數法
在解數學問題時,若先判斷所求的結果具有某種確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數,而後根據題設條件列出關於待定系數的等式,最後解出這些待定系數的值或找到這些待定系數間的某種關系,從而解答數學問題,這種解題方法稱為待定系數法。它是中學數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構造法
在解題時,我們常常會採用這樣的方法,通過對條件和結論的分析,構造輔助元素,它可以是一個圖形、一個方程(組)、一個等式、一個函數、一個等價命題等,架起一座連接條件和結論的橋梁,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這種解題的數學方法,我們稱為構造法。運用構造法解題,可以使代數、三角、幾何等各種數學知識互相滲透,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7、反證法
反證法是一種間接證法,它是先提出一個與命題的結論相反的假設,然後,從這個假設出發,經過正確的推理,導致矛盾,從而否定相反的假設,達到肯定原命題正確的一種方法。反證法可以分為歸謬反證法(結論的反面只有一種)與窮舉反證法(結論的反面不只一種)。用反證法證明一個命題的步驟,大體上分為:(1)反設;(2)歸謬;(3)結論。
反設是反證法的基礎,為了正確地作出反設,掌握一些常用的互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於、不平行於;垂直於、不垂直於;等於、不等於;大(小)於、不大(小)於;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個、一個也沒有;至少有n個、至多有(n一1)個;至多有一個、至少有兩個;唯一、至少有兩個。
歸謬是反證法的關鍵,導出矛盾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須從反設出發,否則推導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推理必須嚴謹。導出的矛盾有如下幾種類型:與已知條件矛盾;與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公式矛盾;與反設矛盾;自相矛盾。
8、面積法
平面幾何中講的面積公式以及由面積公式推出的與面積計算有關的性質定理,不僅可用於計算面積,而且用它來證明平面幾何題有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面積關系來證明或計算平面幾何題的方法,稱為面積方法,它是幾何中的一種常用方法。
用歸納法或分析法證明平面幾何題,其困難在添置輔助線。面積法的特點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積公式聯系起來,通過運算達到求證的結果。所以用面積法來解幾何題,幾何元素之間關系變成數量之間的關系,只需要計算,有時可以不添置補助線,即使需要添置輔助線,也很容易考慮到。
9、幾何變換法
在數學問題的研究中,常常運用變換法,把復雜性問題轉化為簡單性的問題而得到解決。所謂變換是一個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個一一映射。中學數學中所涉及的變換主要是初等變換。有一些看來很難甚至於無法下手的習題,可以藉助幾何變換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另一方面,也可將變換的觀點滲透到中學數學教學中。將圖形從相等靜止條件下的研究和運動中的研究結合起來,有利於對圖形本質的認識。
幾何變換包括:(1)平移;(2)旋轉;(3)對稱。
10、客觀性題的解題方法
選擇題是給出條件和結論,要求根據一定的關系找出正確答案的一類題型。選擇題的題型構思精巧,形式靈活,可以比較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增大了試卷的容量和知識覆蓋面。
填空題是標准化考試的重要題型之一,它同選擇題一樣具有考查目標明確,知識復蓋面廣,評卷准確迅速,有利於考查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計算能力等優點,不同的是填空題未給出答案,可以防止學生猜估答案的情況。

要想迅速、正確地解選擇題、填空題,除了具有準確的計算、嚴密的推理外,還要有解選擇題、填空題的方法與技巧。下面通過實例介紹常用方法。
(1)直接推演法:直接從命題給出的條件出發,運用概念、公式、定理等進行推理或運算,得出結論,選擇正確答案,這就是傳統的解題方法,這種解法叫直接推演法。
(2)驗證法:由題設找出合適的驗證條件,再通過驗證,找出正確答案,亦可將供選擇的答案代入條件中去驗證,找出正確答案,此法稱為驗證法(也稱代入法)。當遇到定量命題時,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用合適的特殊元素(如數或圖形)代入題設條件或結論中去,從而獲得解答。這種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篩選法:對於正確答案有且只有一個的選擇題,根據數學知識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確的結論排除,餘下的結論再經篩選,從而作出正確的結論的解法叫排除、篩選法。
(5)圖解法:藉助於符合題設條件的圖形或圖象的性質、特點來判斷,作出正確的選擇稱為圖解法。圖解法是解選擇題常用方法之一。
(6)分析法:直接通過對選擇題的條件和結論,作詳盡的分析、歸納和判斷,從而選出正確的結果,稱為分析法。
人說幾何很困難,難點就在輔助線。
輔助線,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還要刻苦加鑽研,找出規律憑經驗。
圖中有角平分線,可向兩邊作垂線。
也可將圖對折看,對稱以後關系現。
角平分線平行線,等腰三角形來添。
角平分線加垂線,三線合一試試看。
線段垂直平分線,常向兩端把線連。
要證線段倍與半,延長縮短可試驗。
三角形中兩中點,連接則成中位線。
三角形中有中線,延長中線等中線。
平行四邊形出現,對稱中心等分點。
梯形裡面作高線,平移一腰試試看。
平行移動對角線,補成三角形常見。
證相似,比線段,添線平行成習慣。
等積式子比例換,尋找線段很關鍵。
直接證明有困難,等量代換少麻煩。
斜邊上面作高線,比例中項一大片。
半徑與弦長計算,弦心距來中間站。
圓上若有一切線,切點圓心半徑連。
切線長度的計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證明是切線,半徑垂線仔細辨。
是直徑,成半圓,想成直角徑連弦。
弧有中點圓心連,垂徑定理要記全。
圓周角邊兩條弦,直徑和弦端點連。
弦切角邊切線弦,同弧對角等找完。
要想作個外接圓,各邊作出中垂線。
還要作個內接圓,內角平分線夢圓。
如果遇到相交圓,不要忘作公共弦。
內外相切的兩圓,經過切點公切線。
若是添上連心線,切點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個圓,證明題目少困難。
輔助線,是虛線,畫圖注意勿改變。
假如圖形較分散,對稱旋轉去實驗。
基本作圖很關鍵,平時掌握要熟練。
解題還要多心眼,經常總結方法顯。
切勿盲目亂添線,方法靈活應多變。
分析綜合方法選,困難再多也會減。
虛心勤學加苦練,成績上升成直線。

D. 初中數學系列知識點

初中代數的教學要求①是:
1.使學生了解有理數、實數的有關概念,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靈活運用運算律簡
化運算;會查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或用計算器代替算表。
2.使學生了解有關代數式、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它們的性質和運演算法則,
能夠熟練地進行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運算以及多項式的因式分解。
3.使學生了解有關方程、方程組的概念;靈活運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
二次方程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組,掌握分式方程和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理解一元
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能夠分析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組解應用題。
使學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
等式組,並把它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4.使學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了解函數的意義,理解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
一次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理解二次函數的概念,會根據性質畫出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圖
象,會用描點法畫出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圖象。
5.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夠用統計的初步知識解決一
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使學生掌握消元、降次、配方、換元等常用的數學方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理解「特殊
——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和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
題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7.使學生通過各種運算和對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的變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導,通過用概
念、法則、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8.使學生了解已知與未知、特殊與一般、正與負、等與不等、常量與變數等辯證關系,以
及反映在函數概念中的運動變化觀點。了解反映在數與式的運算和求方程解的過程中的矛盾
轉化的觀點。同時,利用有關的代數史料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內容①和具體要求如下。
(一)有理數
l·有理數的概念
有理數。數軸。相反數。數的絕對值。有理數大小的比較。
具體要求:
(1)了解有理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以及按要求把給出的有理數
歸類。
(2)了解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和數軸的畫法,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整數或分數(以
刻度尺為工具),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
(3)掌握有理數大小比較的法則,會用不等號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有理數。
2。有理數的運算
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代數和。加法運算律。有理數的乘法與除法。倒數。乘法運算律。有
理數的乘方。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科學記數法。近似數與有效數字。平方表與立方表。
具體要求:
(1)理解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的意義,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運算律、
運算順序以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靈活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2)了解倒數概念,會求有理數的倒數。
(3)掌握大於10的有理數的科學記數法。
(4)了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會根據指定的精確度或有效數字的個數,用四舍五人
法求有理數的近似數;會查平方表與立方表。
(5)了解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可以相互轉化。
(二)整式的加減
代數式。代數式的值。整式。
單項式。多項式。合並同類項。
去括弧與添括弧。數與整式相乘。整式的加減法。
具體要求:
(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數,了解用字母表示數是數學的一大進步。
(2)了解代數式、代數式的值的概念,會列出代數式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會求代數式的
值。
(3)了解整式、單項式及其系數與次數、多項式次數、項與項數的概念,會把一個多項式
接某個字母降冪排列或升冪排列。
(4)掌握合並同類項的方法,去括弧、添括弧的法則,熟練掌握數與整式相乘的運算以及
整式的加減運算。
(5)通過用字母表示數、列代數式和求代數式的值、整式的加減,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維方
法和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系。
(三)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質。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具體要求:
(1)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有關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會檢驗一個數是不是某個一元方
程的解。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靈活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和移項法則解一元一次方程,會
對方程的解進行檢驗。
(3)能夠找出簡單應用題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分析各量之間的關系,並能夠尋找等量關
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會根據應用題的實際意義,檢查求得的結果是否合理。
(4)通過解方程的教學,了解「未知」可以轉化為「已知」的思想方法。
(四)二元一次方程組
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集。方程組和它的解。解方程組。
用代人(消元)法、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三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舉例。
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具體要求: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
未知數的形式,會檢查一對數值是不是某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2)了解方程組和它的解、解方程組等概念;會檢驗一對數值是不是某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的一個解。
(3)靈活運用代人法、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會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程組。
(4)能夠列出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組解簡單的應用題。
(5)通過解方程組,了解把「三元」轉化為「二元」,把「二元」轉化為「一元」的消元的思想方法,
從而初步理解把「未知」轉化為「已知」和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思想方法。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I·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具體要求:
(l)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理解它們與等式基本
性質的異同。
(2)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概念,理解它們與方程的解的區別,會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
解集。
(3)會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和移項法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
具體要求: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集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區別和聯系。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數軸確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六)整式的乘除
l·整式的乘法
同底數冪的乘法。單項式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多項式的乘
法。乘法公式:
(a十b)(a一b)=a2-b2
(a±b)2=a2±2ab+b2
(a±b)(a2±ab+ b2)=a3±b3
具體要求:
(1)掌握正整數冪的運算性質(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會用它們熟練地
進行運算。
(2)掌握單項式與單項式、單項式與多項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會用它們進行
運算。
(3)靈活運用五個乘法公式進行運算(直接用公式不超過三次)。
(4)通過從冪運算到多項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教學,初步理解「特殊———一般——
一特殊」的認識規律。
2·整式的除法
同底數冪的除法。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
具體要求:
(1)掌握同底數冪的除法運算性質,會用它熟練地進行運算。
(2)掌握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會用它們進行運算。
(3)會進行整式的加、減、乘、除、乘方的較簡單的混合運算,靈活運用運算律與乘法公
式使運算簡便。
(七)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運用(乘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多項式因式分解
的一般步驟。
具體要求: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及其與整式乘法的區別和聯系,了
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2)掌握提公因式法(字母的指數是數字)、運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過兩次)、分
組分解法(分組後能直接提公因式或運用公式的多項式,無需拆項或添項)和十字相乘法(二
次項系數與常數項的積為絕對值不大於60 的整系數二次三項式)這四種分解因式的基本方
法,會用這些方法進行團式分解。
(八)分式
1.分式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質。約分。最簡分式。
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方。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通分。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
具體要求:
(l)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簡分式、最簡公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會熟練地
進行約分和通分。
(2)掌握分式的加、減與乘、除、乘方的運演算法則,會進行簡單的分式運算。
2.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
零指數。負整數指數。整數指數冪的運算。
具體要求:
(l)了解零指數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了解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推廣到整數指
數冪,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
(2)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
(九)可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公式變形。
分式方程。增根。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與應用。
具體要求:
(1)掌握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簡單的公式變形。
(2)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用兩邊同乘最簡公分母的方法解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
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過三個);了解增根的概念,會檢驗一個數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
根。
(3)能夠列出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十)數的開方
1.平方根與立方根
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平方根表。
立方根。立方根表。
具體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和立方根。
(2)了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用
立方運算求某些數的立方根。
(3)會查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計算器)。
2.實數
無理數。實數。
具體要求:
( 1)了解無理數與實數的概念,會把給出的實數按要求進行歸類;了解實數的相反數、
絕對值的意義,以及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對應。
(2)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在實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會按結果所要求的精確度用近似的有限
小數代替無理數進行實數的四則運算。
(3)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對。的研究,激勵學生科學探求的精神和愛國主義的精神。
(十一)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積與商的方根的運算性質。
二次根式的性質。
最簡二次根式。同類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減。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分母
有理化。
具體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會辨別最簡二次根式和同類二
次根式。
(2)掌握積與商的方根的運算性質
會根據這兩個性質熟練地化簡二次根式(如無特別說明,根號內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數,並
且不需要討論).
(3)掌握二次根式(不含雙重根號)的加、減、乘、除的運演算法則,會用它們進行運算。
(4)會將分母中含有一個或兩個二次根式的式於進行分母有理化。
*(5)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
會利用它化簡二次根式
(十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
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具體要求: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會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
(x-a)2=b(b≥0)的方程,用配方法解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
公式的推導,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會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靈活運用一
元二次方程的四種解法求方程的根。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會根據根的判別式判斷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的情況。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式,會用它們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求出另
一個根與未知系數,會求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倒數和與平方和。
(4)了解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與解方程的關系,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實數
范圍內將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
(5)能夠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
(6)結合教學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 可化為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的無理方程。
具體要求:
(1)掌握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過三個)的解法,會用去分
母或換元法求分式方程的解,並會驗根。
(2)能夠列出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3)了解無理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為一元一次、一元一二次方程的無理方程(方程中含
有未知數的二次根式不超過兩個)的解法,會用兩邊平方或換元法求無理方程的解,並會驗
根。
(4)通過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無理方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事物可
以轉化的認識。
3.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
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
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
* 由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個可以分解為兩個二元一次方程
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
具體要求:
(l)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的概念,掌握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
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會用代人法求方程組的解。
*(2)掌握由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個可以分解為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
解法。
(3)通過解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元」、「降次」的數學方法,獲得
對事物可以轉化的進一步認識。
(十三)函數及其圖象
1·函數
平面直角坐標系。常量。變數。函數及其表示法。
具體要求:
(l)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並會正確地畫出直角坐標系;理解平面內點的坐標
的意義,會根據坐標確定點和由點求得坐標。了解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之間—一對應。
(2)了解常量、變數、函數的意義,會舉出函數的實例,以及分辨常量與變數、自變數與
函數。
(3)理解自變數的取值范圍和函數值的意義,對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數的簡單的整式、
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會確定它們的自變數的取值范圍和求它們的函數值。
(4)了解函數的三種表示法,會用描點法畫出函數的圖象。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事物是互相聯系和有規律地變化著的,並向學生滲透數
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2·正比例函數和反比例函數
正比例函數及其圖象。反比例函數及其圖象。
具體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能夠根據問題中的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和反比
例函數的解析式。
(2)理解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會畫出它們的圖象,以及根據圖象指出函數值
隨自變數的增加或減小而變化的情況。
(3)理解待定系數法。會用待定系數法求正、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3.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一次函數。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①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圖象解法。
具體要求:
(1)理解一次函數的概念,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2)理解一次函數的性質,會畫出它的圖象。
△(3)會用圖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近似解。
(4)會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數的圖象
二次函數。拋物線的頂點、對稱軸和開口方向。
西一元二次方程的圖象解法。
具體要求:
(l)理解二次函數和拋物線的有關概念,會用描點法畫出二
次函數的圖象,會用公式(。配方法)確定拋物線的頂點和對稱軸。
△(2)會用圖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會用待定系數法由已知圖象上三個點的坐標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十四)統計初步
總體和樣本。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方差與標准差。方差的簡化計算。頻率分布。
實習作業。
具體要求:
(1)了解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等概念,能夠指出研究對象的總體、個體和樣本。
(2)理解眾數、中位數的意義,掌握它們的求法。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了解總體平均數和樣本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公式;
理解加權平均數的概念,掌握它的計算公式;會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
(4)了解樣本方差、總體方差、樣本標准差的意義,會計算(可使用計算器)樣本方差和
樣本標准差,會根據同類問題的兩組樣本數據的方差或樣本標准差比較這兩組樣本數據的波
動情況。
(5)理解頻數、頻率的概念,了解頻率分布的意義和作用,掌握整理數據的步驟和方法,
會對數據進行合理的分組,列出樣本頻率分布表,畫出頻率分布直方圖。
△(6)會用科學計算器求樣本平均數與標准差。
(7)通過實習作業,使學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
(8)通過統計初步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數理統計的基本思想,並培養學
生用數學的意識,踏實細致的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初中幾何是在小學數學中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基本的平面幾何圖形
知識,向他們直觀地介紹一些空間幾何圖形知識。初中幾何將邏輯性與直觀性相結合,通
過各種圖形的概念、性質、作(畫)圖及運算等方面的教學,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
間觀念和運算能力,並使他們初步獲得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方法。
幾 何
初中幾何的教學要求是:
1.使學生理解有關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圓,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
的概念和性質,掌握用這些概念和性質對簡單圖形進行論證和計算的方法。了解關於軸對稱、
中心對稱的概念和性質。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意義,會用銳角三角函數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
角形。
2.使學生會用直尺、圓規、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和畫幾何圖形。
3.使學生通過具體模型,了解空間的直線、平面的平行與垂直關系,並會用展開圖和面積
公式計算圓柱和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
4·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推理
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辨認圖形、畫圖和論證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6.通過揭示幾何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關系,以及幾何概念、性質之間的聯系和
圖形的運動、變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利用有關的幾何史料和社會主義建設
成就,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論證與畫圖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並使
他們獲得美的感受。
教學內容和具體要求如下:
(一)線段、角
1·幾何圖形
幾何體。幾何圖形。點。直線。平面。
具體要求:
(1)通過具體模型(如長方體)了解從物體外形抽象出來的幾何體、平面、直線和點等。
(2)了解幾何圖形的有關概念。了解幾何的研究對象。
(3)通過幾何史料的介紹,對學生進行幾何知識來源於實踐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
生了解學習幾何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幾何的熱情。
2.線段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相交線。
線段。射線。線段大小的比較。線段的和與差。線段的中點。
具體要求:
(1)掌握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性質。了解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交點。
(2)了解直線、線段和射線等概念的區別。
(3)理解線段的和與差及線段的中點等概念,會比較線段的大小。
(4)理解兩點間的距離的概念,會度量兩點間的距離。
3.角
角。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線。小於平角的角的分類。
具體要求: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概念,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畫一個角等於
已知角。
(2)掌握度、分、秒的換算。會計算角度的和、差、倍、分。
(3)理解周角、平角、直角、銳角、鈍角的概念,並會進行有關的計算。
(4)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概念。會畫角的平分線。
(5)掌握幾何圖形的符號表示法。會根據幾何語句准確、整潔地畫出相應的圖形,會用幾
何語句描述簡單的幾何圖形。
(二)相交、平行
l·相交線
對頂角。鄰角、補角。
垂線。點到直線的距離。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具體要求:
(1)理解對頂角的概念。理解對頂角的性質和它的推證過程,會用它進行推理和計算。
(2)理解補角、鄰補角的概念,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的性質和它的推證過程,會用
它進行推理和計算。
(3)掌握垂線、垂線段等概念;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了解斜線、
斜線段等概念,了解垂線段最短的性質。
(4)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並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5)會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
2.平行線平行線。
平行線的性質及判定。
具體要求:
(1)了解平行線的概念及平行線的基本性質。會用平行的傳遞性進行推理。
(2)會用一直線截兩平行直線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等性質進行
推理和計算;會用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或同旁內角互補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3)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4)理解學過的描述圖形形狀和位置關系的語句,並會用這些語句描述簡單的圖形和根據
語句畫圖。
3.空間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具體要求:
通過長方體的棱、對角線和各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了解直線與直線的平行、相交、異面的關
系,以及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平行、垂直關系。
4.命題、定義、公理、定理
命題。定義。公理。定理。
定理的證明。
具體要求:
(1)了解命題的概念,會區分命題的條件(題設)和結論(題斷),會把命題改寫成「如果…』··,
那麼」』…」的形式。
(2)了解定義、公理、定理的概念。
(3)了解證明的必要性和推理過程中要步步有據,了解綜合法證明的格式。(三)三角

1.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三角形三邊間的不等關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
形的分類。
具體要求: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邊、內角、外角、角平分線、中線和高等概念,會畫出
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2)理解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會根據三條線段的長度判斷它們能否
構成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於不相鄰的兩內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
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的性質。
(4)會按角的大小和邊長的關系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具體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能夠辨認全等形中的對應元素。
(2)能夠靈活運用「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邊、邊、邊」等來判定三
角形全等;會證明「角、角、邊」定理。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3)會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來證明簡單的有關問題,並會進行有關的計算。

E. 初中數學最基礎的要點包含哪些

人教版初中數學知識點之基礎知識點總結
一、數與代數A、數與式:1、有理數:①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②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數軸: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麼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於原點的兩側,並且與原點距離相等。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大於0,負數小於0,正數大於負數。
絕對值: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加法: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①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一個數的倒數。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有括弧要先算括弧里的。
2、實數 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
平方根: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實數: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②在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3、代數式
代數式:單獨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合並同類項:①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②把同類項合並成一項就叫做合並同類項。③在合並同類項時,我們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4、整式與分式
整式:①數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單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②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③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整式運算:加減運算時,如果遇到括弧先去括弧,再合並同類項。
冪的運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樣。
整式的乘法:①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他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餘字母連同他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律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外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公式兩條: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後,作為商的因式;對於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他的指數一起作為商的一個因式。②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化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麼這個就是分式,對於任何一個分式,分母不為0。②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分式的運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個分式等於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
加減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②異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為0的解稱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與不等式
1、方程與方程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移項,合並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數的關系
大家已經學過二次函數(即拋物線)了,對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圖象中表示等等,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數來表示,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當Y的0的時候就構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出來,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數中,圖象與X軸的交點。也就是該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數有頂點式(-b/2a,4ac-b2/4a),這大家要記住,很重要,因為在上面已經說過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個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變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開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也一樣,利用這點,把方程化為幾個乘積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萬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1)配方法的步驟:
先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再把二次項的系數化為1,再同時加上1次項的系數的一半的平方,最後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驟:
把方程右邊化為0,然後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為乘積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數分別代入,這里二次項的系數為a,一次項的系數為b,常數項的系數為c
4)韋達定理
利用韋達定理去了解,韋達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積=c/a
也可以表示為x1+x2=-b/a,x1x2=c/a。利用韋達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數,在題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
利用根的判別式去了解,根的判別式可在書面上可以寫為「△」,讀作「diao ta」,而△=b2-4ac,這里可以分為3種情況:
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
I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在這里,學到高中就會知道,這里有2個虛數根)
2、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不等式:①用符號〉,=,〈號連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③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④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①關於同一個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號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樣,等號是不變的,他是隨著你加或乘的運算改變。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正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減去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負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改向;例如:A>B,A*C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麼不等號改為等號
所以在題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數,那麼就要看看題中是否出現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現了,那麼不等式乘以的數就不等為0,否則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數
變數:因變數,自變數。
在用圖象表示變數之間的關系時,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自變數,用豎直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表示因變數。
一次函數:①若兩個變數X,Y間的關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為常數,K不等於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②當B=0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
一次函數的圖象:①把一個函數的自變數X與對應的因變數Y的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在直角坐標系內描出它的對應點,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叫做該函數的圖象。②正比例函數Y=KX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③在一次函數中,當K〈0,B〈O,則經234象限;當K〈0,B〉0時,則經124象限;當K〉0,B〈0時,則經134象限;當K〉0,B〉0時,則經123象限。④當K〉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當X〈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少。

F. 初三數學知識點歸納 中考必背數學重點知識總結

很多人想知道初戚清三數學的學習上需要掌握哪些重點知識,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考必背的數學重點知識,供參考!

中考數學重要知識點歸納

一、基本知識

一、數與代數

A、數與式:

1、有理數

有理數:

①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

②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數軸:

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

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麼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於原點的兩側,並且與原點距離相等。

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大於0,負數小於0,正數大於負數。

絕對值:

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

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

加法:

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

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

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

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

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

①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一個數的倒數。

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有括弧要先算括弧里的。

2、實數

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

平方根:

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

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

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

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

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初三數學知識點整理

1、 實數的分類

有理數:整數汪正(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和分數(包括:有限小數和無限環循小數)都是有理數.如:-3,,0.231,0.737373...,,.

無理數:無限不環循小數叫做無理數如:π,-,0.1010010001...(兩個1之間依次多1個0).

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

2、無理數

在理解無理數時,要抓住"無限不循環"這一時之,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無限小數;二是不循環.二者缺一不可.歸納起來有四類:

(1)開方開不盡的數,如等;

(2)有特定意義的數,如圓周率π,或化簡後含有π的數,如+8等;

(3)有特定結構的數,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數,如sin60o等

注意:判斷一個實數的屬性(如有理數、無理數),應遵循:一化簡,二辨析,三判斷.要注意:"神似"或"形似"都不能作為判斷的標准.

3、非負數:正實數與零的統稱。(表為:x≥0)

常見的非負數有:

性質:若干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每個非負擔數均為0。

4、數軸: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畫數軸時,要注意上述規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題時要真正掌握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實數與數軸的點是一一對應的,並能靈活運用。

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困仔悔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三要素")

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麼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作用:A.直觀地比較實數的大小;B.明確體現絕對值意義;C.建立點與實數的一一對應關系。

5、相反數

實數與它的相反數時一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零的相反數是零),從數軸上看,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所對應的點關於原點對稱,如果a與b互為相反數,則有a+b=0,a=-b,反之亦成立。即:(1)實數的相反數是.(2)和互為相反數.

6、絕對值

一個數的絕對值就是表示這個數的點與原點的距離,|a|≥0。零的絕對值時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數,若|a|=a,則a≥0;若|a|=-a,則a≤0。正數大於零,負數小於零,正數大於一切負數,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一個正實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實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即:﹝另有兩種寫法﹞

(2)實數的絕對值是一個非負數,從數軸上看,一個實數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這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3)幾個非負數的和等於零則每個非負數都等於零,例如:若,則,,.

注意:│a│≥0,符號"││"是"非負數"的標志;數a的絕對值只有一個;處理任何類型的題目,只要其中有"││"出現,其關鍵一步是去掉"││"符號。

初三數學必背公式大全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定理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於(n-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