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晚上教数学小知识
扩展阅读
儿童换季如何防止病毒 2024-05-17 15:58:59

晚上教数学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03 03:12:27

㈠ 数学小知识三十字

1.三十字数学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着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这个可以吗?希望能帮上你的忙。
2.三,十字数学故事大全
2.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

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

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3. *** 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

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 *** 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 *** 数字?,那么肯定是 *** 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 *** 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

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 *** , *** 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

因为 *** 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 *** 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

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4牛顿:用心默默的去做每件事 牛顿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勤奋,还特别喜欢手工,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用来购买木工工具。

他做了许多精巧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械。少年时代的牛顿并没有显露出过人的天赋。

所不同的是动手能力相当强。他每做一件东西,总是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

如果做得不合适就拆了重做,绝不马虎。牛顿非常勤奋,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是数学的差距更大。

牛顿并不气馁,就像他少年时代喜欢思考问题一样,踏踏实实地学习,直到透彻地理解为止。 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

牛顿虽然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他谦虚地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 牛顿就是这样谦虚,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的! 5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

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

“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

“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

“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

“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

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

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

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

突然一只大象不小心掉进一个洞里面,洞很深,又很黑,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

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

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

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

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

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某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盗贼非常狡猾,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保险柜里的钱却不翼而飞了。盗贼怎么会知道密码的呢?柯南在现场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1008,1260,1386,1134这4个数字,可是密码只能是3位数呀,它和这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突然柯南脑中灵光一闪,他快速地计算了一下,然后在保险柜上按了3个数字,保险柜开了。

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你怎么得到的? 答案 1+8=1+2+6=1+1+3+4=9 1+3+8+6=18 密码是918 6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高斯 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
3.三十字数学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着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

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

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这个可以吗?希望能帮上你的忙。
4.数学作文三十字
平时,我们学习数学都停留在书本上,好像都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学习。其实,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和乐趣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许多同学不明白的哦。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你一定去买过菜吧,你一定去买个门票吧……往往我们身边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包含了数学的智慧,有加法、减碃激百刻知灸版熏保抹法、乘法、除法。我们如果弄错了这些,就会出现经济受损失、别人耻笑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3支水笔,1支1元;1个修正带,1个4元;1本笔记本6元;一副手套14元。营业员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看见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钱,所以就算了起来,“3*1+4+6+14”。我突然发现4+6=10,10是个整十数,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我说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阿姨开心地说,旁边的人听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头说:“你真懂事呀!”

其实,数学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对智慧的眼睛,就能发现它!
5.数学小知识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4、“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5、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6、中国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7、欧几里得最着名的着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8、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第7位数。

9、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把圆周率推算到了第35位。

10、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着作有10余种,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

(1)晚上教数学小知识扩展阅读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㈡ 数学文化小知识(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1.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1,零

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2,数字系统

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3,π

π是数学中最着名的数。忘记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数也不会忘记它,π总是出现在名单中的第一个位置。如果数字也有奥斯卡奖,那么π肯定每年都会得奖。

π或者pi,是圆周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它的值,即这两个长度之间的比值,不取决于圆周的大小。无论圆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恒定不变的。π产生于圆周,但是在数学中它却无处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圆周毫不相关的地方。

4,代数

代数给了一种崭新的解决间题的方式,一种“回旋”的演年方法。这种“回旋”是“反向思维”的。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当给数字25加上17时,结果将是42。这是正向思维。这些数,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加起来。

但是,假如已经知道了答案42,并提出一个不同的问题,即现在想要知道的是什么数和25相加得42。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维。想要知道未知数x的值,它满足等式25+x=42,然后,只需将42减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数

莱昂哈德·欧拉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2.数学小常识
哥德巴赫猜想 大约在250年前,德国数字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任何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表示为3个质数的和。

他验证了许多数字,这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但他却找不到任何办法从理论上彻底证明它,于是他在1742年6月7日写信和当时在柏林科学院工作的着名数学家欧拉请教。

欧拉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他首先逐个核对了一张长长的数字表: 6=2+2+2=3+3 8=2+3+3=3+5 9=3+3+3=2+7 10=2+3+5=5+5 11=5+3+3 12=5+5+2=5+7 99=89+7+3 100=11+17+71=97+3 101=97+2+2 102=97+2+3=97+5 …… 。

展开哥德巴赫猜想 大约在250年前,德国数字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任何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表示为3个质数的和。他验证了许多数字,这个结论都是正确的。

但他却找不到任何办法从理论上彻底证明它,于是他在1742年6月7日写信和当时在柏林科学院工作的着名数学家欧拉请教。欧拉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他首先逐个核对了一张长长的数字表: 6=2+2+2=3+3 8=2+3+3=3+5 9=3+3+3=2+7 10=2+3+5=5+5 11=5+3+3 12=5+5+2=5+7 99=89+7+3 100=11+17+71=97+3 101=97+2+2 102=97+2+3=97+5 …… 这张表可以无限延长,而每一次延长都使欧拉对肯定哥德巴赫的猜想增加了信心。而且他发现证明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分成两部分。

即证明所有大于2的偶数总能写成2个质数之和,所有大于7的奇数总能写成3个质数之和。当他最终坚信这一结论是真理的时候,就在6月30日复信给哥德巴赫。

信中说:"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无疑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由于欧拉是颇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所以他的信心吸引和鼓舞无数科学家试图证明它,但直到19世纪末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困难无比的数论问题长期困扰着数学界。

谁能证明它谁就登上了数学王国中一座高耸奇异的山峰。因此有人把它比作"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实际上早已有人对大量的数字进行了验证,对偶数的验证已达到1.3亿个以上,还没有发现任何反例。那么为什么还不能对这个问题下结论呢?这是因为自然数有无限多个,不论验证了多少个数,也不能说下一个数必然如此。

数学的严密和精确对任何一个定理都要给出科学的证明。所以"哥德巴赫猜想"几百年来一直未能变成定理,这也正是它以"猜想"身份闻名天下的原因。

要证明这个问题有几种不同办法,其中之一是证明某数为两数之和,其中第一个数的质因数不超过a 个,第二数的质因数不超过b个。这个命题称为(a+b)。

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证明(a+b)为(1+1)。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教授用古老的筛选法证明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表示为9个质数的乘积与另外9个质数乘积的和,即证明了(a+b)为(9+9)。

1924年,德国数学家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数学家证明了(6+6); 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充分大的奇数可以表示为3个奇质数之和,这使欧拉设想中的奇数部分有了结论,剩下的只有偶数部分的命题了。 1938年,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几乎所有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质数和另一个质数的方幂之和。

1938年到1956年,苏联数学家又相继证明了(5+5),(4+4),(3+3)。 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 1962年,我国数学家潘承洞与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各自独立证明了(1+5); 1963年,潘承洞、王元和巴尔巴恩又都证明了(1+4)。

1965年,几位数学家同时证明了(1+3)。 1966年,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在对筛选法进行了重要改进之后,终于证明了(1+2)。

他的证明震惊中外,被誉为"推动了群山,"并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他证明了如下的结论: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数是质数,别一个数或者是质数,或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收起。
3.数学小知识
1.、王菊珍的百分数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2、托尔斯泰的分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1、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康扥尔(Cantor)

2、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扥尔(Cantor)

3、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 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 希尔伯特(Hilbert)

4、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

5、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P.R.Halmos

6、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 亡. Hilbert

7、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高斯

3、雷巴柯夫的常数与变数

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二、用符号写格言

4、华罗庚的减号

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5、爱迪生的加号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天才时用一个加号来描述,他说:“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6、季米特洛夫的正负号

着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三、用公式写的格言

7、爱因斯坦的公式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4.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去网络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妙想甜开数学小知识 *** 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

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 *** ,又从 *** 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 *** 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 *** 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 *** 数字。 现在, *** 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音乐与数学 动人的音乐常给人以美妙的感受。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说的是唱得好,也有的人五音不全,唱不成调,这就是唱得不好了。

同样是唱歌,甚至是唱同样的歌,给人的感觉却是迥然不同。
5.数学小知识
看看[杨辉三角]吧!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㈢ 数学小知识简短有哪些

数学小知识简短: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4、“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5、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6、中国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7、欧几里得最着名的着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8、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第7位数。

9、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把圆周率推算到了第35位。

10、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着作有10余种,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

11、零。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12、数字系统。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㈣ 有关数学的小常识

1.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山碧,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改卖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逗歼举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2.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1,零 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

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2,数字系统 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3,π π是数学中最着名的数。忘记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数也不会忘记它,π总是出现在名单中的第一个位置。

如果数字也有奥斯卡奖,那么π肯定每年都会得奖。 π或者pi,是圆周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

它的值,即这两个长度之间的比值,不取决于圆周的大小。无论圆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恒定不变的。

π产生于圆周,但是在数学中它却无处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圆周毫不相关的地方。 4,代数 代数给了一种崭新的解决间题的方式,一种“回旋”的演年方法。

这种“回旋”是“反向思维”的。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当给数字25加上17时,结果将是42。

这是正向思维。这些数,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加起来。

但是,假如已经知道了答案42,并提出一个不同的问题,即现在想要知道的是什么数和25相加得42。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维。

想要知道未知数x的值,它满足等式25+x=42,然后,只需将42减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数 莱昂哈德·欧拉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3.【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请列举,字要多一点】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数学游戏有很多,比方说小朋友在打扑克时快算二十四、数学填框游戏,就连赵本山的小品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数学游戏.如“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等等生活中的例子.这些游戏构成了我们生活中五彩缤纷的画卷.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首先是对一天的事情进行一下比较简单的计划,一天中要干哪些事情,需要什么时间完成,这一天的预算支出、收入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以后,开始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实施;一天的工作进行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计算、预算即数学.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接下来的是对这一天进行的小结,小结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数学运算进行的,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个比较直观的数字.我们现实生活中,购物、估算、计算时间、确定位置和买卖股票等等都与数学有关.可以说,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的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更是与日俱增.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的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的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可以说,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蜂房,它的表面就是由奇妙的数学图形——正六边形构成的,这种蜂房消耗最少的材料和时间;城市里的下水道盖都有是圆形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行道上,常见到这样的图案,它们分别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或正六边形的地砖铺成的,这样形状的地砖能铺成平整无孔隙的地面.这里面竟有一个节约的数学道理在里面呢?再比如,100户人家要安装电话,事实上并不需要100条电话线路,只要允许有一些时间占线,就能大大节约安装成本,这正体现了数理统计的作用.因此,生活与数学是分不开的,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缩影.在一年要结束的时候,商人在谈论中说我这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与去年相比怎么样;农民也在谈论这一年中收入多少粮食;工人也在谈论在这一年的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当,有多少存款;军人谈论这一年中训练成绩如何,提高了多少成绩;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是对一位教师一年来辛苦工作的衡量标准;单位也在做这样那样的总结.一年的结束是这样的,下一年的开始同样也要有一个预算;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阶段人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都在用数学的方法对他们在不同时间、地点、空间、人员、事务等等上做一定的运算后,得出一个直观的数字标示量,作为一个目标、结论、预算、程度等等.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学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是生活中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不可忽视生活中的数学,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
4.数学小知识
1.、王菊珍的百分数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2、托尔斯泰的分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1、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康扥尔(Cantor)

2、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扥尔(Cantor)

3、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 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 希尔伯特(Hilbert)

4、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

5、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P.R.Halmos

6、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 亡. Hilbert

7、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高斯

3、雷巴柯夫的常数与变数

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二、用符号写格言

4、华罗庚的减号

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5、爱迪生的加号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天才时用一个加号来描述,他说:“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6、季米特洛夫的正负号

着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三、用公式写的格言

7、爱因斯坦的公式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5.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6.数学小知识
1.、王菊珍的百分数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2、托尔斯泰的分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

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1、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康扥尔(Cantor) 2、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扥尔(Cantor) 3、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 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 希尔伯特(Hilbert) 4、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 5、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P.R.Halmos 6、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 亡. Hilbert 7、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高斯 3、雷巴柯夫的常数与变数 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二、用符号写格言 4、华罗庚的减号 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5、爱迪生的加号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天才时用一个加号来描述,他说:“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6、季米特洛夫的正负号 着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三、用公式写的格言 7、爱因斯坦的公式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7.求数学趣味小知识
◆“0”

罗马数字没有0;

五世纪时,“0”从东方传到罗马,当时教皇非常保守,认为罗马数字可以用来记任何数目,已足够用,就禁止用“0”,一位罗马学者的手册介绍了0和0的一些用法,教皇发现后,对它施以酷刑。

◆以“规”、“矩”度天下之方圆

山东省嘉祥县一座古建筑石室造像中,有两位古代神化中我们远古祖先的形象,一位是伏羲,一位是女娲。伏羲手中物体就是规,与圆规相似;女娲手中物体叫矩,呈直角拐尺形。

有两个供你选择~

㈤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如下:

一、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二、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三、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可以用一根纸条扭转成180度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沿着中线剪开,第一次,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环;第二次及以后,每次都会得到两个互相嵌套的环。中间永远不会断开,这也是莫比乌斯环的神奇之处。

四、克莱因瓶

在1882年,着名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着名“瓶子”:克莱因瓶。克莱因瓶就像是一个瓶子,但是它没有瓶底,它的瓶颈被拉长,然后似乎是穿过了瓶壁,最后瓶颈和瓶底圈连在了一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竟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

五、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提出者是毕达哥拉斯。

有一次,毕达哥拉斯路过铁匠作坊,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迷住了。为了揭开这些声音的秘密,他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存在着十分和谐的比例关系。回家后,他取出一根线,分为两段,反复比较,最后认定1:0.618的比例最为优美。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㈥ 数学趣味小知识大全

1. 数学趣味小知识 简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数学小知识

数论部分:

1、没有最大的质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

拓扑学部分:

1、多面体点面棱的关系:定点数+面数=棱数+2,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也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

3、把空间翻过来,左手系的物体就能变成右手系的,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节很好的头脑体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2. 数学小知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做数学报用上它也很不错。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 12345679*171=2111111109 也是“清一色数学小常识(转载) [ 2007-11-28 12:58:00 | By: gnwz ] 数学小常识1.悖论: (1)罗素悖论 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

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谁给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 *** 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

到十九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 *** 论的基础上了。就在这时, *** 论接连出现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结果。

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批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2)说谎者悖论: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慌话。”

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这个悖论,至今还在困扰着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这就是着名的说慌者悖论。

类似的悖论最早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现的,当时克里特岛哲学家爱皮梅尼特曾说过:“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慌。”在中国古代《墨经》中,也有一句十分相似的话:“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意思是:以为所有的话都是错的,这是错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句话。 说慌者悖论有多种变化形式,例如,在同一张纸上写出下列两句话: 下一句话是慌话。

上一句话是真话。 更有趣的是下面的对话。

甲对乙说:“你下面要讲的是‘不’,对不对?请用‘是’或‘不’来回答!”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虔诚的教徒,他在演说中口口声声说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什么事都做得到。

一位过路人问了一句话:“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2. *** 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 *** ,又从 *** 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 *** 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 *** 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 *** 数字。

现在, *** 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3. 趣味的数学小短文
趣味数学故事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

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

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

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

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

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生活时报)3、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bius.A.F 1790-1868)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后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

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4、数学家的遗嘱 *** 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

“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 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5、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于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

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

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

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通则:有n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支,则甲每次取后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于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
4. 谁有数学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

在他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

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还有小故事: (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苏联 *** 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

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

“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

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二)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三)为科学而疯的人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
5.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知识
1.一个服装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

现有66名工人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2、小王有三本集邮册,全部邮票的五分之一在第一本上,N除以8(N为非零自然数)在第二本上,剩余的39张在第三本上。小王有多少张邮票?3.小明看着自己的成绩表预测:如果下次数学考试100分,那么总平均分是91分,如果下次考80分,那么数学总平均成绩是86分,小明数学统计表是已经有几次考试?1设x名工人生产上衣,得 4x=7*(66-x)则x=42所以一天可以生产 4*42=168 套服装2设其有x张邮票.得x/5+N/8+39=x化简得 4x/5-N/8=39由题意知,N为8的陪数,又4x/5为偶数,39为奇数.则N为8的奇数陪数.设N=(2t+1)*8 得4x/5-(2t+1)=39x=(100+5t)/2则5t为偶数,再设t=2w,得x=(100+5*2w)/2=50+5w由此可知,共有50+5w 张邮票, w为0,1,2,3,4,。

此时N=32w+83设有x次考试的成绩,现在的平均分为a.则有 (xa+100)/(x+1)=91(xa+80)/(x+1)=86两式相减得20/(x+1)=5则x=3 a=88即 现有3次考试的成绩。
6. 搜集整理有关数学的趣味小故事
1.符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

当时他们并不表示“加上”“减去”。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减去”。

2.“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有七个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七巧板”流传到今天,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智力玩具。 3.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刻漏。

4.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

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6.小方是一个木匠,但他很傲慢,有一天,师傅问他:“桌子有4个角,我砍去一个,还剩几个?”小芳说4-1=3,三个。

师傅告诉他,有5个 7.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8.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9.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10.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摘了多少桃子吗?。
7. 收集20个数学小常识
1。

对顶角相等. 2。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

3。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4。

多边形内角和为(边数-2)*180度 5。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度 6。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根直线。 7。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根过原点的直线。 8。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9。

两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10。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1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1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14。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重心。 15。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内心。 16。

一个三角形三边上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垂心。 17。

一个三角形三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外心。 18。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19。

1+2+3+……+n=(1+n)*n/2 20。 Sin90=1,Cos90=0,Sin0=0,Co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