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三苦是什么
扩展阅读
波酱是哪个动漫里的 2024-05-04 07:15:01

教育三苦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09 13:01:45

1. 三苦是什么

三苦是佛教用语。
一种是苦中苦(苦苦),如人的生老病死苦、饥饿、贫穷,这是人人都能认识到的苦;
一种是变化苦(坏苦),由乐变苦,形似乐,实际是苦,开始乐,结果是苦,人生无常,人的名誉、地位、钱财都是变化的,是变异苦;
还有一种苦本身是中性的(行苦),但本质上是苦,如人的身体本身是中性的,无苦或乐,但从本质上来说,生到世上很多苦就伴随着来了。

2. 三苦是什么

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

1、苦苦:纯粹的受苦,如被打,牙痛等皮肉之苦以及精神上受煎熬等等。

2、坏苦:就是凡夫所认为的乐,因为其乐并不能常保,所谓乐的感觉很快就会过去,过去之后又是苦或者不苦不乐。所以真正不变的永恒的快乐,在世间是不存在的。世间往往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乐参半。

比如有爱、能爱是乐,但对所爱人或事的思念可能又是苦,和所爱人或事的分离也是苦。再如吃美味佳肴感到快乐,但吃得太多了,享受过后生病了,就是苦。看见了好东西起了欣赏的念是乐,可转念一想,得不到又变成了苦。

3、行苦: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刹那变化,无有停止,统统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就像一场场戏一样,演过就没有了,永远抓不住、留不住,最终一定会消失。因此,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其实都只是一种不停变化的现象,都为行苦所摄。一般人只能感觉到大的变化,而对于刹那间的那种微细的变化是感觉不到的。

感悟

其“苦苦性”,指事物的自性即是苦,所谓“由苦苦故苦”,包括“欲界诸行”、“不可意诸行”、诸种“苦受”,谓“依身生起老病死等苦性故”。所谓“坏苦性”,指蕴含有败坏的因素,即是苦性。

包括“色界诸行”(色有变坏义)、“可意诸行”、诸种“乐受”,总之是“可意朋友、可意眷属、可意境界,若变坏时,若遭毁谤、凌蔑等时,发生愁叹、忧苦、悲恼”。

所谓“行苦性”,谓有思想、欲望的活动,即是苦性,包括“无色界诸行”、“不苦不乐受”,以及除“苦苦性及坏苦性”之外的一切有漏行。

3. 宣化上人:什么是三苦,八苦,无量苦

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是贫穷的苦。
坏苦:是富贵的苦。
行苦:是不贫不富的苦。
略述如下:
(一)贫穷的苦苦——本来连房子也没有得住,又没有御寒之衣,也没有避热之衣,而且又没有饭吃,你看这有多苦。这是苦上加苦,苦中加苦,万苦交煎。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苦呢?因为在往昔中不好好修行,或欺师灭祖,或轻法慢教,或做种种恶事,尽听自己伶俐虫、精细鬼的教唆,因为不知道修行,就堕落而受这样的苦。受这种苦的人,大多数是畜生转。因前生毁谤大乘,欺师灭祖,故堕落到地狱中,而后转变成饿鬼、畜生,最后做人,但又诸根不具,五官不端正。
(二)坏苦——这不是贫穷人所受的苦,而是富贵人所受的苦。富人衣食住行俱全,有飞机、轮船、洋房,但突然遭到大火,把一切都烧尽,以致什么都没有了;或者突然飞机失事,丧失生命;或轮船撞翻于大洋中,而淹死于海洋中,这都是坏苦。
本来很好,但一下子意外发生,什么都没有了。这‘坏’,不是坏苦,而是坏福。
(三)行苦——既没有贫穷的苦苦,也没有富贵的坏苦,而是平平常常的。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自己做不得主。老迈时眼花耳聋,甚至手脚不灵活,这是一生的行苦。 三苦在这世界人类中有很大势力。无论什么英雄豪杰,有时就被苦给苦倒了,甚至苦死了,你说可怜不可怜?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有早晚,祸福是丝毫不爽的。我们不要任一时之性,而造无穷之罪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我们在世间无论如何要作正气者,出家要护持正法,行持正法,时时刻刻循规蹈矩,不能有丝毫违犯戒律的地方,你如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业。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人若不守规矩,定会堕地狱的,一点也不客气,因为明知故犯,所以罪加三等,不是很好玩的。不可以想佛菩萨都见不到我,就可以胡作非为了。要知道,你肚里想什么,天都知道,更何况佛菩萨!不要以为佛菩萨不睁眼,你就可以乱来。这样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以后到受果报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说我们人有种种执着,放不下,就因为被关到五蕴的笼子里,不能出去,生出种种执着,种种分别,种种妄想,所以不能了生脱死。
在佛教里说有八苦,以前已讲过三苦,故今天讲讲八苦。 八苦总括来说有八种,实际上何止八种,而是有无量无边的苦。
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苦。这八种苦是世界上害人最甚的。
(一)生苦——人生来已经受很多苦难了,在母腹中,母吃凉物,就像住在冰山中。吃热的东西,就像住在火山中。有种种不如意事发生。到出生时,犹如被两大山夹住,故小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叫,只会说:‘苦!苦!苦!’想说很苦,但也不会说话,只会哭叫。人若无身体,就不会有苦痛之感觉;但有身体,就有种种苦痛。刚出生时的苦,犹如生龟脱壳,痛苦难忍!
(二)死苦——有生就有死,到死时四大分张,被业风所牵,痛楚难言。
(三)病苦——人体乃由四大:地、水、火、风假和合而成。若火多了,水就少了;或风多了,土就少了;或水多了,火就少了。四大不调合、不均匀,身体就会有病,有病就有痛苦。有人头痛,或脚痛,或胳臂痛,或腰痛,或有心脏痛,或有脾病、肾病,各从其类,各有各的来源。若好色,肾就会有病。贪财多了,就会有心病。脾气大,肝就会有病。生恼怒,肺就会有病。尽怨人,脾就会有病。心、肝、脾、肺、肾病,是由恨、怨、恼、怒、烦所起。恨人就伤心,怨人就伤脾,恼人就伤肺,怒人就伤肝,烦人就伤肾。这四大不调,是由恨、怨、恼、怒、烦,及七情在作怪。或者喜太多,或恨太多,或哀痛太多,或恐惧太多,或欲太多,都能令四大不调,生出种种病。病苦就容易老,故接下来有老苦。
(四)老苦——老时,眼花耳聋,牙掉,腿不听指使,身也做不得主。 这是生、老、病、死苦,这四种苦都是令人不自在,令人生很多烦恼。
(五)爱别离苦——人为什么做人?就因为有爱,才到这五浊恶世来。 若爱减轻了,就会生到其他世界中,如极乐世界或琉璃世界,或其他世界。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空不生极乐。’业尽情空就是佛,业重情迷是凡夫,被情爱所迷,打不破关头,以为是无上的。世人认为男女爱情是最有价值。其实爱越重,情越深,被缠迷的就越重,有人明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越要往里钻。男女一长成,就想赶快结婚,走这条老路。 爱是一种情牵物累。有人爱财,也有人爱色。财属于身外之物,色是精神上之需要,情牵物累也是因为爱,精神痛苦不自在,受了打击,皆因这爱。故有爱别离苦,本来两人相爱,如胶如漆,如鱼得水。但有种特别的境界来了,迫不得已要分开,这种极度难舍难分的场面,非常痛苦。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不容易制止。
(六)怨憎会苦——人若有缘,一见面谈话皆很融洽,做事也不冲突。但有一类的人,一见面就无缘,就讨厌对方。故要远离对方,到别处去。但到了别处,又碰到对方。越怨憎他,却又越碰到对方,这也是精神上之苦。
(七)求不得苦——有所求就有所贪,贪不到就生出种种烦恼,这也是苦。求名、求利、求财、求色,皆求不得是苦,不能遂心满愿,随心如意。纵使求而得了,也不能算是乐。譬如钱,未得之前,就患得之;已经得了,又患失之,故昼夜提心吊胆。所以求得也是苦,求不得更是苦。其余之物,也是如此类推。未得前,患得之;得后,又患失之,总是觉得不平安、不快乐、不自在。
(八)五阴炽盛苦——五蕴:色、受、想、行、识,又叫五阴,都是不容易降伏,很不容易看空的。 这五蕴炽然而盛,如火般,烧得精神痛苦万分。 这八苦令人烦恼万分。你若有安心法、安身法,这八苦就能漠不相关了。故说:‘老僧自有安身法,八苦交煎也无妨。’

4. 三苦什么意思啊

三苦 - 苦苦,
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三苦 - 坏苦,
乐境坏时所生之苦,比如肚子饿时,想吃馒头,但等馒头一个一个地吃下去后,原先乐的事情,却慢慢变成了苦因;

三苦 - 行苦,

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5. 什么是佛教中说的三苦,八苦,无量苦

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是贫穷的苦。
坏苦:是富贵的苦。
行苦:是不贫不富的苦。
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苦。这八种苦是世界上害人最甚的。

6. 八苦、六苦、三苦各是从什么角度讲苦

八苦,多半是心苦;六苦,多半是求苦;三苦,乃人生之苦,物生之苦,生而带来,死亦不去。
从大方向来讲,是由‘生’的角度来说苦,无论是人生还是魂‘生’还是动物生,皆一生字,这是连死也不可解脱之苦锁。


故而修心修法两不可误,有心而无法,则事难成;有法而无心,则舍本而求末。


嗯~但不用‘心’三字实可掂量斟酌,无心无法,道成功现,自是无苦,无不苦。


(6)教育三苦是什么扩展阅读:


佛教基本观念之一,表达了佛教对于人的现实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在佛陀原始教义当中,四谛概括了佛教所欲揭示给世人的真理,其中第一条便是关于苦的真理。


苦谛的意思并不是说“生命是痛苦”,而是“知道痛苦”,即是知道自我是不稳定、没有本质的。集谛是痛苦的成因,苦起于无明,即人们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没有痛苦的。灭谛是痛苦的止息,即人们的痛苦并非真实存在。道谛是佛陀所开的处方,能让痛苦消失。


苦,意谓着苦难、不满或痛苦。心生不满是因心兜圈子,兜得无始无终,思想连续不断,想过去、想未来,因而有如是烦恼。思想被不满唤起,同时也与不满一模一样,经常重复的感到生活当中缺了什么,总是有些地方不太对、不太够,因此老是想要弥补缺陷、整顿现状,以便多得到一点安乐。

苦可以归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8类。按照佛陀的看法,存在(生存)是有条件性的,依缘的,这就决定了生存的短暂和局限。主观上,人会不断产生实际上无从满足的欲望;客观上,对象是暂时的、无常的,这就决定了不满足和绝望的必然性,这便是本质上的苦。

苦的根源在于无明(无知),由于无明,人的生物本能贪欲便时时萌动,一方面造成现实的痛苦,另一方面又留下恶的潜能,就是业,从而始终将人的生存桎梏在无尽的痛苦循环即轮回之中。摆脱苦,只有证道,即通过宗教修持,获得对人生存在真相的了解(悟)。佛陀的教法是在教人如何“离苦得乐”。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前七苦皆由五阴领受、聚集,故称五阴炽盛苦。其中五阴为“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实为其余七苦的根源”。

7. 湖北黄冈的教育为什么褪色了

曾几何时,“黄冈密卷“是高考生的法宝,因为黄冈中学曾经的成绩是举国瞩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神话,无数学校趋之若鹜,前往取经。“黄冈神话”是从高考制度恢复的那时候开始的,1979年,黄冈中学在全地区择优选拔了23名学生组成“尖子班”,进行重点培养,结果高考成绩让人惊诧:所有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并且那一年湖北省的第一,二 ,三,五,六名均花落黄冈。这样骄人的成绩怎能不引起轰动?甚至有其他学校怀疑黄冈中学是不是作弊了,并且向上告状。

03:优质生源的流失,黄冈中学里湖北省会武汉比较近,湖北除了黄冈之外,还是有很多比较好的中学的,比如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等,这些学校纷纷出台诱人的招生政策,吸引优秀生源,黄冈中学由于搬迁新校区,背上了亿元债务,没有经济实力争抢优质生源优质生源的流失,升学率随之下降,神话一旦被打破,再要复原就比较难了。

8. 教师如何弘扬三苦精神

教师弘扬三苦精神的方式有:

1、教师要认真学习,积累知识,既要苦读也要苦研

教师知识面要大,思维要宏阔,要经常思考问题,只有把知识积累丰富了,把思维训练灵活了,才能更好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2、教师备课要认真,思考要仔细

尤其是对孩子要备课,要下功夫,要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个性、家庭背景是有差异的,教师都要去面对问题,要去探讨,再分析,再探讨。

3、教师要带着问题去游历,去开拓视野,去增长知识

一线教师就是要把书教好,做管理的教师就是要把学校的事做好,不能误学生的发展,不能误教师的发展,不能误学校的发展;要做有坚毅人格的人,做有高尚品质的人,知行合一,真正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9. 经文中菩萨“救疗三苦”,“三苦”是指什么

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其中三苦是指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是贫穷的苦。
坏苦:是富贵的苦。
行苦:是不贫不富的苦。
略述如下:
(一)贫穷的苦苦——本来连房子也没有得住,又没有御寒之衣,也没有避热之衣,而且又没有饭吃,你看这有多苦。这是苦上加苦,苦中加苦,万苦交煎。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苦呢?因为在往昔中不好好修行,或欺师灭祖,或轻法慢教,或做种种恶事,尽听自己伶俐虫、精细鬼的教唆,因为不知道修行,就堕落而受这样的苦。受这种苦的人,大多数是畜生转。因前生毁谤大乘,欺师灭祖,故堕落到地狱中,而后转变成饿鬼、畜生,最后做人,但又诸根不具,五官不端正。
(二)坏苦——这不是贫穷人所受的苦,而是富贵人所受的苦。富人衣食住行俱全,有飞机、轮船、洋房,但突然遭到大火,把一切都烧尽,以致什么都没有了;或者突然飞机失事,丧失生命;或轮船撞翻于大洋中,而淹死于海洋中,这都是坏苦。本来很好,但一下子意外发生,什么都没有了。这‘坏’,不是坏苦,而是坏福。
(三)行苦——既没有贫穷的苦苦,也没有富贵的坏苦,而是平平常常的。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自己做不得主。老迈时眼花耳聋,甚至手脚不灵活,这是一生的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