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观察能力
扩展阅读
啥是教会什么是教育 2024-05-04 06:28:03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观察能力

发布时间: 2023-03-31 05:58:20

①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

今天读书,真是开卷有益,就读到了这里,怎样培养观察能力,看下来以后,感觉颇多,记录下来,就当今天的经验了,我觉得不错。小编就是这个感觉,不知道您读完这篇经验以后,有什么感觉。

② 简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

一、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

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握型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培培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段中猜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怎样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力即人们全面、深人观察事物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意味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迅速而锐利地捕捉事物的各种特征和细节,并有认识和掌握各种新鲜事物的永恒热情。要使自己观察力敏锐,必须做到:

方法/步骤

1、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促使自己主动持久地观察。

2、有明确的观察任务,把其知觉和感觉严密组织起来,指向和集中于要观察的事物。

3、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利观察细致周到。

4、具备必要的知识,以便对事物的观察更全面、深入。

5、要学会各式各样的、科学的观察方法。

6、要提高语文水平,以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研究。

7、随时记录、整理和总结观察所得的材料。有的人经常写“观察日记”。这是个好办法。

8、认真上好实验课。实验是观察的最好课堂之一,要克服依赖性,主动地去操作、观察和思考。

③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激扮租并发其观察兴趣。只有孩子们对所观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观察欲望。如:观察喜爱的小动物:小狗、小猫、蜗牛等;常见的花卉、小玩偶厅迹等。在作文训练中,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课堂实验、小游戏、体育比赛,开展一些受孩子们欢迎的户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参与其中,激发其观察兴趣,观察能力也将型大得到提升。

④ 如何培养小学生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1.首先要激发孩子想要观察的欲望

观察是一个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去进行的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主动地去认识和接受客观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孩子进行观察的欲望,孩子才有可能进行观察活动。时时刻刻让孩子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间接提示孩子应该关注些什么,父母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册仔培养。比如,可以让孩子关注家人的喜好、动作等,让他们照顾花草或是小动物;走在街上,行人、商店、汽车亮姿唯都是观察的内容;出去游玩的时候,小溪、高山到处都是可供观察的内容。在激发兴趣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好动、喜欢动态事物的特点进行激发。

2.提出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让孩子善于观察

当孩子对某项事物表示出敬培极大的兴趣想要进行观察的时候,父母们不妨顺便提出一些观察要求,这样也便于孩子进行观察。有的孩子就是因为不知观察的目的或是无从下手而放弃观察。另外,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观察方法也是必要的。比如,周六去公园前,可以先告诉孩子要观察的内容,让孩子带着寻找答案的目的去公园,这样他们就会格外注意与答案有关的事物,而不是走马观花,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观察方法上,教会孩子根据不同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主要特征到次要特征进行观察。孩子观察结束后,父母也可以让孩子重新回顾一下或者是复述一下,这样不仅加深孩子的记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条理性。

3.为孩子创设观察的条件

孩子在观察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喜欢观察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事物,因此经常变化的环境更有益于孩子观察力的培养。父母们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观察环境。在创造环境时,注意观察的内容要丰富多彩、色彩鲜明,但是不要过于杂乱无章,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增加关于小动物的观察活动,经常或定期进行户外郊游;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但是不能过于频繁,免得孩子养成不良生活习惯。

4.重视知识的力量

观察使孩子能够获得知识,反过来说,知识也能促进孩子更好的进行观察。因此要不断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让孩子从课本学到更多的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再去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孩子可以先了解小鸟的身体特征,等他们遇到接近小鸟的机会时,就会去观察是不是和自己以前所接受的是一样;相应地,他们也会了解到关于飞禽的知识,进而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知识积累的越多,孩子的观察欲望也就会越强烈,他们所进行的观察也就会越细致和全面。

⑤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

一、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

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怎样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力即人们全面、深人观察事物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意味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迅速而锐利地捕捉事物的各种特征和细节,并有认识和掌握各种新鲜事物的永恒热情。要使自己观察力敏锐,必须做到:

方法/步骤

1、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促使自己主动持久地观察。

2、有明确的观察任务,把其知觉和感觉严密组织起来,指向和集中于要观察的事物。

3、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利观察细致周到。

4、具备必要的知识,以便对事物的观察更全面、深入。

5、要学会各式各样的、科学的观察方法。

6、要提高语文水平,以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研究。

7、随时记录、整理和总结观察所得的材料。有的人经常写“观察日记”。这是个好办法。

8、认真上好实验课。实验是观察的最好课堂之一,要克服依赖性,主动地去操作、观察和思考。

⑥ 小学阶段是孩子实物的启蒙阶段,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明确观察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对观察感兴趣

某个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注意力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左右他们的行动,尤其是孩子在幼儿时期,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所以在组织孩子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向孩子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和目的,这样能够让孩子轮稿集中注意力在观察这一个目标上。当然老师再让孩子观察之前,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观察,观察的范围和观察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应游桐数该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这一事物,这样可以让他们对这个事物有一个充分的感知,帮助他们培养观察的能力。

⑦ 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观察顺序,教会他们观察要抓住特点,还要传授观察的方法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关键词】:观察能力 培养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 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首先就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情境。心理学上讲,有新异性的东西,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新异性的观察情境。如在课堂上抱进去一只小白兔,在某节作文课上,带他们去看看校园的一角等等。这些有新异性的事物,必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的情境,不仅可以在校内,更要应该在校外。参观工厂、菜市场,采访办厂能人、 创业 明星,慰问孤寡老人,欣赏家乡风景,看看家乡的特产……
其次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同样一件事物,有的同学感兴趣。有的同学不感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有一次,学校组织去 野炊 ,地点是附近的一座小山。学生一听, 意见 很大。因为差不多每年都去那个地方野炊,学生太熟悉了,已腔稿没有多大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有利引导。
我对孩子们说:“这次上山,除了野炊,还有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去找一找,山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差不多年年去,应该很熟悉了,所以这次我们就去看看山上哪些地方、景物或者树木和去年不一样了,看谁找的最多?”这样学生观察的兴趣大增,很好地完成了观察的任务,当然,作文写得也是有声有色。
二、观察要抓住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比如说,小乌龟翻身就有它的特点,它先是伸出头颈朝地上一顶,四脚一划,然后硬壳一弓,身子便翻过来了。又如长在墙上的伍好孝爬山虎的脚就与众不同,它是嫩红色的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样,长在茎上。小乌龟翻身的样子,爬山虎的脚,便是它们各自的特点。只有观察时抓住了特点,作文时才能写得逼真。
三、传授学生观察的方法,总结观察结果
明确了目的,那接下来就是进行具体观察了,观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包含着许多方式方法,像比较常用的有直接观察、对比观察、解剖观察以及根据不同的顺序去观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需要利用不同的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下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观察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一定要总结观察的结果,如果忽略的这一个环节,那观察往往是会停留在表面的,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袜空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与提高,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观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或者有哪些地方还存在着疑问需要老师指导的,这也是真正达到了观察的目的。
总之,练笔先练眼。只有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学会观察的方法,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才能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就等于拿到了走进作文宫殿的钥匙,学生才能在作文宫殿里遨游一番,用手中的笔写出一篇篇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文章。 a("conten");

⑧ 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是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其实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哦!

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方法【1】

1、对比观察法。

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2、反复观察法。

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搜毕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

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3、顺序观察法。

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

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4、重点观察法。

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

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

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5、定位观察法。

让孩子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可以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培养孩子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正确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2】

1、指导世谨芹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明确观察目的。

在家里或外出,可以随时确定一种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比如,观察一件工艺品的形态、颜色、特点、制作水平;观察做饭、做菜的全过程;观察山水、树木、花草;观察一座建筑……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

父母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述得逼真不逼真。

如能经常这样做,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明确观察目的,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育孩子在心里树立观察的意识,认清观察对于发展自身智能的好处;另一层是教育孩子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2、培养孩子有计划地观察事物。

观察活动有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分别,但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

没有计划,效果不好,不利于提高观察的能力。

观察有计划,是指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先定好观察的目的。

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间,小火焖多长时间。

先是观察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学着帮,一边观察。

学会了做饭,也提高了观察力。

有的父母支持、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有的还写观察日记,不断给以指导。

这样的观察活动,既有兴趣,又晌慧有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

3、指导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

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或分解)观察,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等。

观察不同的对象,出于不同的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

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4、指导孩子遵循感知规律进行观察。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

而感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

强度律:观察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观察得清晰、准确。

因此,在观察前,对有可能提高强度的事物,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强度。

比如,观察人的肌肉,绷紧时看得最清楚;观察蒸气的特点,水壶里的水要满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差异律:被观察的对象与背景反差越大,观察效果越好。

因此,要设法增加观察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

比如,观察一种昆虫的形态、颜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纸上,效果就会好。

对比律:两个显着不同甚至对立的事物容易观察,因而在观察中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观察效果好。

比如,两种不同的苹果放在一起,比较形状、颜色、大小,再通过品尝比较味道。

活动律:运动中的对象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运动中的情况与静止状态有所不同。

因此,观察某些事物,既观察静止的情况,又要看活动中的情况。

比如,观察一个人,就应将静止状态与活动状态结合起来观察。

组合律:把有关联的事物组合起来观察,既能把握整体情况,又能把握具体情况。

比如观察一间房屋的布置,观察一个人的服饰就应该组合起来观察。

协同律: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孩子观察能力的7个培养方法【3】

第一,发展儿童观察力的首要条件是在进行观察之前向儿童提出并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必须给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组织儿童的注意,使它指向于必须知觉的方面。

其次,教师也要有计划地培养儿童善于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指 示。

一般说来,小学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随时地给自己提出观察周围有关事物的任务。

儿童常常东张西望,而不会有目的地去观看,常常随随便便地听,而不会有目 的、有计划地听。

但是,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下,儿童是可以学会有意识地、细心地观察和他的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的。

再次,教师不但要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而且要指导儿童进行观察的具体方法,即有计划、有 次序地去观察。

对于低年级儿童说来,单有观察的目的任务还不够,还必须把观察活动分成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例如,先要看一个事物的大概的整体,然后再去看它 有哪些个别的部分,以后又怎样把这些个别的部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等等。

当然,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就可以帮助他们事先确定观察的计划。

这样,儿童就可以 逐步学会合理地组织自己的知觉和观察的'能力。

第二,培养儿童知觉和观察技能是发展儿童观察力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把目的任务加以具体化,这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单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

要想使儿童的知觉和观察富有成效,还必须培养儿童善于观察的技能,首先是看和听的技能。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面前展现一幅图画,他们常常会被整个图画吸引着,忽而看看这里,忽而看看那里,这样,当然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觉和观察。

教师必须培养儿童善于支配自己的视觉,有目的地去看那些应当看的东西。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进行有系统的教育工作。

儿童在进行知觉和观察时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把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区别开来,有时只是抓住 次要的东西,而把主要的东西丢掉了;为了培养儿童在知觉和观察时能抓住主要的东西,首先要求教师组织儿童知觉和观察的对象和过程。

例如,在挂图上把主要部 分加以扩大,或运用比较图,使需要观察的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对于比较复杂的、有连续性的事物或活动,要引导儿童有步骤地观察,并能时时注意它们之间的关 系。

对于中高年级的儿童,就可以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觉和观察的技能,而不要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和帮助。

第三,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是保证儿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条件之一。

儿 童在学习某一教材时,如果单单听讲,就不如既听讲,又观察物体,又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皮质的分析综合活动,从各方面来加 强儿童所形成的暂时联系。

例如,教师在讲“蔬菜”时,只是口头讲,效果不大,如果能在讲的时候,让儿童看到各种蔬菜的样子,又能尝到它们的味道,那么,他 们的印象就会深刻得多。

又如,在让儿童感知画片上的物体时(共十张画片,每张画片上画着一个物体),一组只用听觉来感知,一组只用视觉来感知,另一组用视 觉和听觉来感知,同时还让儿童高声地说出这些物体。

结果只用听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60%,只用视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70%,而听觉、视觉和言语动觉同时并 用的一组则正确重现86.3%。

第四,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儿童的言语参加活动。

在儿童知觉和观察时,有言语参加活动,可以提高知觉和观察的质量。

因为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总是用词来表示的,是和词有联系的,而且有词参加知觉和观察过程,人就能更好地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

通过词,把所感知的事物归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

第五,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直观性,可以保证儿童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有完整、鲜明而精确的表象,使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具有更坚实的感性基础。

为要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应该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应使直观教材的形象和实际事物相符合。

有些教学挂图上画的物体常常和实际事物不符合,这 就会给儿童造成错误的表象。

例如,把马、熊、狗都画得差不多一样大小,以致儿童以为熊比马大,这是不对的。

一幅良好的教学挂图,既要能突出主要的方面,而 不流于繁琐,又要能和已熟悉的物体作比较,使儿童更容易理解。

(2)应注意言语和直观的正确结合。

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必须注意使言语和直观正确地结合起 来。

言语和直观相结合可以按时间配合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先直观后讲解;二是直观和讲解同时;三是先讲解后直观。

三种不同方式应当如何正确运用,要看具体情 况而定。

一般说来,三种方式在引起儿童的心理活动方面是起着不周的作用的,讲解前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激起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提供感性经验作为抽象概括的 基础。

与讲解同时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以感性经验支持抽象思维的进行和继续保持儿童的注意。

讲解后展示直观教具,可以帮助儿童把已学过的教材进一步加以具 体化,以加深儿童的理解。

(3)直观教材,的运用要适当。

直观教材的运用应掌握一定的限度,不可太滥。

例如,儿童已很熟悉的事物,就不必再用直观教具,每次提示的直观教具不宜太多,应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演示直观教具的时候,特别像实物、图片或影片,速度应该适当。

第六,结合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实习作业。

在教学中,结合所知觉和观察的事物进行实习作业是可以加强学习效果的。

例如,不只看标本,而且采集标本;不只看教师的演示实验,而且亲自做实验;不只看电路图,而且实地去装置电线等等。

第七,注意对儿童观察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一方面,教师应关心儿童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观察,在必要时,要求儿童做出口头的或书面的观察报告;另一方面,教师应培养儿童能够对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觉的监督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