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一年級英語知識與能力訓練怎麼做

一年級英語知識與能力訓練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2-07-14 19:46:33

⑴ 怎樣培養小學生英語創造性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是兒童可塑造性最強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小學生不僅活潑好動 ,愛聽愛說,而且善於口頭模擬。他們的身心特點決定了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接近外語本族語語音和語感的最佳時期。孩子在小學階段最容易養成一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也可以叫思維習慣。英語思維習慣的養成從模仿與復讀開始,將英語學習融入生活,使英語思維習慣自然養成, 創造生動的英語環境使英語思維成為習慣。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英語課上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師生平等和民主的前提下,教師應該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使課堂氣氛生動有趣,充滿幽默感。讓學生在課堂上卸下緊張、害羞等情緒,積極大膽地開展思維活動,讓想像力自由馳騁,讓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平時與學生交往要做到尊重和信任,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懷。「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讓學生喜歡自己,就已經走好了快樂教學的第一步。另外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 近些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以及家長教育意識的提高,英語教學呈現出低齡化發展的態勢,大部分學校在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都開設了英語課,學生的英語水平也較以前有著較大幅度的提高。作為英語教師應當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努力做好課前准備,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價值,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重組。另外,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法。英語教學分為詞彙教學、句型教學、語篇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等。如果每種教學都只採用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和老師都會感到枯燥乏味,毫無興趣而言。例如:我在詞彙教學中,低年級主要利用FLASHCARDS,實物和多媒體等手段,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所學知識,並在必要時將詞彙量加以擴展。高年級的學生在理解詞彙時大多採用語境教學法,使學生詞不離句,盡量聯繫上下文自己感受單詞的意思,使其記憶深刻,活學活用;同時要注意語言的輸入(聽、讀)和輸出(說、寫)內容難度適中,練習比例適當。
二、創設英語情境,在實際運用中將英語思維內化為自身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所不同的是,任何語言都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在英語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育理論家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設置不同的語言情境。例如同樣在處理Christmas這一教學材料時,針對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可以從講述聖誕故事開始,有老師或一名同學扮演聖誕老人,給學生們邊發禮物便講述語言知識Merry Christmas! The…is for you.以及bell, gift, sweets等於聖誕有關的單詞。呈現之後有不同的學生來扮演聖誕老人。學會了Merry Christmas! The…is for you.的表達,也就接受了與漢語不同的思維和表達方式。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早已知道於聖誕有關的知識,如果再講來歷就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首先從詞彙上要適當加入Christmas tree, Father Christmas (Santa Clause), Christmas party , all the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big dinner等。在情境上,可以讓學生在課前主動搜集關於聖誕的素材,還可以讓他們來提前裝扮教室,並用英語註明所用物品。在課堂中,既可以安排學生用英語講述自己的裝飾品,又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贈禮物,但前提是所有過程需用英語表達,並且每位同學不得少於4句,在下課之前請同學們來展示,評出最佳小組。老師只需在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且自始至終學生都在自主的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即使有錯誤老師也只需輕描淡寫的加以指出,畢竟學生們已經邁出了用英語思維的第一步。
根據不同的教學材料,創設不同的情境 我們現在的英語教科書多是以不同的主題為不同的單元,涉及到購物、活動、節日、季節、天氣等很多內容。我們可以依託不同的主題創設不同的情境,盡量做到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例如「購物」,盡管所買物品不盡相同,但所涉及到的句型應大致相同,可以將其進行歸納整理,以便舉一反三。
利用一切可能,營造英語氛圍 。首先,英語老師應做到在課下盡可能的與學生用英語進行對話,讓學生養成習慣;其次,可以在教室中對所有物品用英語進行標識,營造英語氛圍;再次,可以讓學生在英語課代表的帶動下在班級黑板報中增加「每日一句」「天氣預報」「英語課表」等版塊,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日積月累,都能夠有所收獲,實現從量變影響質變的過程。
三、在英語課中實施創造性思維教學
每節英語課的熱身活動是教師激發學生大腦、活躍其思維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音樂、圖片、影像等為手段,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發散性思維、想像力等。例如:在《英語》(新標准)第六冊, Mole 2,Unit 1「 It』s very long.」這節課中,我就讓學生觀看有關倫敦的錄像,激發學生對城市倫敦的興趣,獲取倫敦的一些相關信息,然後根據城市特點猜測城市名,初步感知城市文化。
在課文導入環節,我先出示英國地圖,讓孩子們對倫敦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後再進行課文的學習。教材中只簡單介紹了倫敦的三個景點的名稱及各自的特點,而我對教材進行了創造性的處理,加入了很多文化背景的介紹。T: The River Thames passes through London. It』s very long. It』s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kilometers long. Along the River Thames, you will see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You will see Big Ben. It』s on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There is a very big bell in this clock. It weighs 13 tons. You can hear the bell from far away.
在教學過程中,若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就得設計相應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比如我在創設情景感受倫敦城市文化的同時,引出:London is a good city. We live in a good city too. We live in Cheng.我讓孩子們用構建好的語言支架來描述成都,分成四大版塊四人小組討論:Which city do you like? They are different, but they』re both very good city.接著讓孩子們自由談論北京,描述北京著名的景點。學生能做如下描述:This is Tian』an men Square. It』s beautiful. This is the Great Wall. It』s very long and wide. This is the Bird』s nest. It』s very modern. People in Beijing like singing Peking Opera.接著教師示範:Beijing is an old and modern city.然後讓學生作總結:Cheng is an old and modern city too. London is also an old and modern city.最後教師作總結:Different cities, Different cultures, Let』s enjoy the cultures in the world.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讓我們共享世界燦爛的文化。
吉爾福特認為,「所有的創造性思維都包含著問題解決」(轉引自李克明,2002:165)。吉爾福特在他的智力結構模式中提出,「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是思維的兩種特點,這個模式中智力的運作包括認知、記憶、發散思維、收斂思維、評鑒等5個方面。」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先是了解問題的情境,實質,進而進行發散思維,醞釀種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再通過收斂思維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做評價、鑒定。對於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的訓練也就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四、培養良好的聽讀、背誦習慣
當我們還是一個小嬰兒時,我們盡管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但是我們已經能夠聽懂很多的句子,然後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語言片段表達自己的意思,進而對一種語言進行讀寫,可見我們在接受一門語言時總是聽說在前、讀寫在後,人類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要遵循從這一規律。聽、說、讀、寫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應掌握的四個方面,也是符合了我們對於語言的認知規律。養成良好的聽讀和背誦習慣對於英語學習尤為重要,現在各地小學英語普遍呈現出低齡化的態勢,從一年級就學習英語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如果孩子在低年級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讀和背誦習慣,長此以往,必定會產生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另外學習一門語言僅僅用單詞和短語是不可以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的,掌握的單詞量多不如掌握的詞彙量多,掌握的詞彙量大不及掌握有著固定思維模式的英語句子,所以對文章的聽讀和背誦尤為重要。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讀習慣呢?
一 化整為零,貴在堅持
如果一個老師要求孩子在小學階段堅持聽讀730小時,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縱然這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其實只要我們認真算一下,6年730小時,每天只要花費20分鍾,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難就難在我們是否能夠「化整為零,貴在堅持」。對於小學六年來說落下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的聽讀量還可以補得上,但如果欠下一年兩年要補就絕非易事了。那麼是不是就真的那麼難堅持,當然不是,我的很多學生就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和鼓勵下成功地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關鍵所在是要在學習之初就每天堅持。
二 學有餘力,廣爾納之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小學英語經過多次改版已經日趨完善了,而且和中學的教材銜接的非常好,學生應在自己學有餘力之時,在對課外英語知識進行擴充,並不拘泥於孩子的年齡或年級,只要孩子能夠輕松掌握就可以進行知識的擴展;但如果孩子本身對英語缺乏信心和必要的學習習慣,毫無目的或是不適合孩子自身條件的學習,只能給他帶來思想上的負擔,反而影響課內的學習。
五、善用母語,感受思維差異
英語和中文的思維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但不是沒有可取之處,有的人為了學英語就完全拋棄自己的母語,孰不知英語和漢語既然同為語言就一定有他們的相通之處,如果被我們合理的運用,一定能夠成為我們學好英語的有利工具。
一 善於表達結構,順暢表達英語
簡單中文的結構是:時間(when)+地點(where)+主(subject) + (方法/how) +謂語 (predicate) +賓語(object)
簡單英文結構為:主(subject) +謂語 (predicate) +賓語(object) +(方法/how)+地點(where)+時間(when)
英文說一句話之前,先要想主謂賓,然後才是how where when,其他的。而中文通常先想到的是when where how,如果我們在掌握了語言結構之後再去組織英文,會順暢很多。
二 改變思維結構,地道的使用英語
我們中文在表達一件事情時常常是由大及小,例如要表達一個地點我們說: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 ×× 單位;而英文是由小及大:×× 單位 金牛區 成都市 四川省 中國
三 分析句子成分,重點先行
無論是何種表達方式,在英語中我們要始終遵循一點才不容易出錯,那就是將一個句子中最重要的事情或人表達出來。這一思維模式應在句型和語篇教學讓學生多體會,多背誦,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維,可謂是英語表達的一條捷徑。
總之,用英語教英語創造良好英語思維教學環境 ,用英語學英語提供英語思維練習環境 ,用英語想英語最終形成英語思維習慣。只有讓孩子們掌握了英語的思維結構,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幫助我們真正實現由母語到英語的自由切換。當然這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需要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

⑵ 談英語教學中怎樣處理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問題

一、語言知識與運用語言的關系
對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的不同側重,實際上是體現了兩種不同的語言本質觀。如果把語言看成是一個知識性系統,那麼掌握語言的知識(語音、詞彙、語法等)則成了外語教學的最高目標;如果把語言看成是一個交際系統,那麼在教學中則會注意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前一種知識性系統語言觀左右了中學外語教學許多年,它的影響滲透到了語言教育的許多方面,其影響是深遠的。「聾啞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這種語言教學觀的產物。盡管一些學校經過努力,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較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然而畢竟是曲高和寡,影響不大。再者由於測試的反拔作用,外語教學仍舊停留在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操練上。後一種語言教學觀在教學實踐中因許多教師不了解語言知識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雖然也注重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但是效果並不太理想。如果辯證地來看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的關系,它們實際是一種相輔相成的統一體。語言知識是進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基礎和前提,沒有這個基礎,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就難以實現。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之上的。然而知識不等於能力。那種認為掌握了語言知識就等於掌握了語言的觀點是錯誤的。
衡量一個人外語水平的高低,其標準是看他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何。語言知識是為交際能力服務的,語言知識也只有通過言語交際活動才能得到鞏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語音、詞彙、語法等知識中只要缺一,語言的信息交際就會中斷。語言知識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另外,語言知識的掌握不是靠講,而是靠練,它只有進行言語操練,在情景中加以運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語課是實踐課,它必須要通過聽說讀寫的反復操練才能形成自動化的習慣。語言形成習慣,也僅僅是掌握運用外語的一個條件,並不等於掌握了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語言知識是外圍,形成語言習慣是中圍,培養創造性的言語交際能力是核心。
二、語言知識向語言運用能力轉化的關鍵因素―――教師
如果從事物發生發展的內部規律看,從語言知識向語言運用能力轉化有一個中間媒介,即語言形成自動化習慣的聽說讀寫技能訓練。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這里,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決定知識向能力能否成功轉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強調教師素質的重要性並不與當前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相悖。「以學生為中心」論其實質就是要教師去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學識水平、動機、興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是制約我國基礎教育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外語教師尤甚。這主要體現在:1、職業道德不夠高;2、外語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不夠熟練;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論素養。
因教師素質較低的原因,導致了許多教學科研成果無法加以利用,造成嚴重浪費。如英語教學原則是許多教學科研人員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的升華。正確理解和全面貫徹這些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英語教師如果具備了良好的語言基礎知識和扎實的聽說讀寫能力,並且教育理論知識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那麼促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向運用能力轉化,亦將不是什麼難事了。教師一口流利得體的英語,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聽到的都是英語,按克拉申的觀點,只有大量可理解輸入才能導致大量的輸出。學生只有英語聽多了,才能開口說。教師通過運用「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原則(由章兼中教授提出),能極大程度地加快學生的語言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進程。傳統的教學存在幾個主要弊端,一個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語言信息量少。要克服這一點,教師就應增大信息量,多讓學生接觸一些外語材料。一年級的學生可多聽一些生動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級學生可多讀一些簡易有趣的初級讀物,並逐步提高聽讀外語材料的質量。第二個弊端是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少和面窄。如果能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主動參與課堂中各項實踐活動,就能改變這種消極被動的局面,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操練的機會。第三個弊端是學習和操作的節奏緩慢。快節奏要求教師的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學生操練外語的頻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師的提問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學生的回答節奏加快。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富有緊湊感,從而克服從前那種上課懶懶散散,智力活動鬆弛的現象。由此可見,外語教師的素質高低,是決定外語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語言知識向語言運用能力轉化的一個重要條件。老教材如果說一支粉筆一本書還能勉強對付過去的話,那麼新教材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語言基本功過關,還要具備聽說讀寫演畫多種技能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對那些自身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教師,可以採取進修或自學或在職提高的方式進行。通過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寫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質,還能提高自己的組織教學能力。
三、如何克服聽說讀寫脫節的問題
有人形象化地把聽說讀寫脫節的現象稱之為「文盲英語」,聽說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動手就錯誤百出,患了一種「半身不遂」病。就是這種所謂「還可以」的聽說能力也是一派虛假的繁榮。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礎知識未過關;其二是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各環節側重不一,很多因時間分配不夠而忽略了讀寫這一環節,時間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幾種技能的相互脫節。
聽說讀寫幾種技能本是互為依存,相互促進的,由於相互之間的脫節,從而導致了作用於彼此之間的能量浪費。那種以整體結構發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於個體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學生的四種技能發揮最大的整體效應,使學生的知識向運用能力轉化,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做到語言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有機統一。聽說讀寫幾種能力既是教學的目的,同時又是教學的手段。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必須通過四種技能得以實現。
2.深刻理解和領會外語教學原則。這些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觀的角度來俯視教學中的問題。
3.增加閱讀和寫的量。教師可適當的增加抄寫、聽寫和一定量的語法練習,以解決文字讀寫能力差的問題。

⑶ 如何培養學生綜合英語能力

綜合英語課在英語專業課程中占重要地位,是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主幹課。如何發揮這門課程的主導作用,如何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
注意培養其交際能力,並把握學生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協調發展的尺度,
這些都是值得英語教師作深入研究。本文擬從分析綜合英語課目前存在的問題人手,探討在綜合英語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協調處理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參與課堂活動等相關問題。
一、綜合英語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課堂教學方面
綜合英語教學的目的,
在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語言的形式和使用規則,
還要學會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恰當地、有效地、靈活地加以運用。僅僅知道語言的字面意義而不知道語言的真實內涵和言外之意,
顯然是十分欠缺的語言學習。目前, 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仍然嚴重地存在著重語言知識, 輕語言技能培養的傾向, 這就造成了英語專業的新生患「 聾啞症」
多的現象。
(二)教師方面
教師存在著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的問題。傳統綜合英語的教法偏重語法分析,
忽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綜合英語課往往變成了語法講解課, 長期在這種錯誤傾向的影響下, 不少英語專業學生雖然較系統地掌握了英語語法知識,
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較差。而且,教師自身也存在著素質問題。目前大部分教師的語言能力遠遠超過交際能力。在教師隊伍中,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協調發展的教師屈指可數。即使有些協調得較好的教師,
在實際教學中也逐漸屈服於單一能力的培養, 即語言能力的培養。從而, 教師便盡情發揮特長, 忽略其它。
(三) 學生方面
歷屆英語專業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對綜合英語課存有錯誤認識。認為綜合英語與真正的語言運用脫節,
學了沒有用。這一錯誤認識應歸咎於傳統英語課上教師偏重語言理論而忽視語言實踐的錯誤教學方法。此外,還有的同學沒有認識到綜合英語綜合性的特點,
在這門課上教師不單純以聽、說、讀、寫中某一方面的能力來衡量學生這門課的水平,
它是各個單項技能訓練的有機結合。聽、說、讀、寫諸能力中任何一種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必須有其它能力相應的提高為依託, 否則學習中只能事倍功半。
二、綜合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克服傳統教法的影響,協調處理教學中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綜合英語能力即指英語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相結合的能力。
「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首先是由Chomsky在60年代提出來的。70年代,
Hymes提出「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這一著名的概念。交際能力通常定義為運用目的語進行有效語言交互活動(
linguistic interaction) 的能力,即在真實交際環境中能夠自然交流的能力。根據Hymes的觀點,
交際能力不僅包括掌握語言形式規則, 還要掌握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 即知道「什麼時候該說, 什麼時候不該說;
該對誰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以什麼方法說什麼」。
以培養語言能力為主的傳統教學法最終目的是牢固掌握語言體系的三要素,
即語音、詞彙、語法。除這些語言形式外, 傳統法還注重規則的記憶。從理論上講,
掌握一定的語言形式和規則對非英語國家的學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語言能力的獲得主要靠教師基礎知識的傳授。但是, 並不是說教師認真進行了知識的傳授,
學生就掌握了知識, 學生的基本技能也就自然得到培養和提高。所以,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語言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之間的關系,
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 努力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 實現兩者之間的良性互補, 確保教學目的―交際能力的最終實現。
協調處理好教學中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教師應該懂得傳授語言知識直接作用於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能力的優劣作用於交際能力的優劣。因此, 要實現培養交際能力這一終極目標,
首先必須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技能的培養。在交際能力的培養上教師應該改革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
精講多練、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 積極開展口筆頭操練,為學生創造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 使學生位得一定的交際原則。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參與課堂教學實踐
外語教學中教與學緊密關聯,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綜合英語課的特點是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綜合性,
教學必須首先立足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而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形成必須以學生學習的強烈願望為重要條件。因此, 不管使用何種教學方法,
都必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和習慣。向學生表明:
學習說英語, 由說不好到說得比較好, 是一個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說錯是難免的, 也是正常的。要從心理上解除學生不敢說, 不願說的顧慮。其次,
要使學生認識到: 在課堂上學說英語, 集中注意和能力, 跟著老師練習說, 不僅學得快, 而且也學得好。如果白白放過這個好機會, 下了課自己練,
不僅花時間和精力, 而且音和調也往往練得不準。另一方面, 學生一有錯, 老師就糾正, 也會傷害學生學習的信心,
影響開口。因此有的練習里的錯誤要糾正, 以提高學生說話的質量, 有的練習里錯誤不要糾正, 以著重培養學生說話的熟練程度。這樣,
學生在安全、愉快和有趣的氣氛中積極參加語言交際活動。這有助於學生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其次,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備課,
精心安排課堂的內容,要精講多練。一年級的句型操練是訓練聽說能力的基本功。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這些句型淺顯簡單, 如果是看書填進替換詞,
就一定很枯操,容易分心。所以課堂活動的形式要多變、豐富多彩, 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說句型操練應從情景教學人手,
整個句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應打開書本。例如先由教師講兩遍句型, 學生邊聽邊默記, 然後留出一小段時間讓學生練習, 最後教師提供其它情景,
讓學生根據所學句型練習對話。整個過程可以歸納成聽→記→練→說。學生能感覺到要把簡單的句型清楚、熟練地表達出來並不是件易事,需要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才能逐步完成。
再次,要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隨著年級的增高, 學生對課堂活動逐漸失去了興趣。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
教師要設計一些融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一體的課堂活動, 比如說「角色表演」(role-play),所謂「 角色表演」 教學,
即在教學環節中創造環境, 讓學生投人角色, 充分發揮想像力, 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交際的目的。學生們一旦進人了角色, 他們的想像力得以發揮,
自然產生交際的慾望, 這正是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好機會。學生們在這種交際環境中相互感染、互相學習、逐步實現交際能力的升華。這一教學形式,
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使學生的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呈雙向並進趨勢, 收效良好。
三、 結束語
綜合英語課程是英語教學的主幹課程,擔負著聽、說、讀、寫等方面的任務,是一門綜合訓練課程。而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它需要長期的、反復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⑷ 小學生如何學習英語的方法

多聽多讀多看

《小學各年級語文、英語閱讀資料,寫作指導教程大全》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本資源收集了小學各年級語文、英語閱讀資源和寫作指導教程。

所有資源均實時更新,我們的目標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收集不全。

請收藏,希望能幫到你。

⑸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怎樣學英語。

《巧虎一年級英語》

鏈接: https://pan..com/s/1_G4q2xpXHLW6Jw1lpN2wMg

提取碼: hsdb

《巧虎一年級英語》這個建議給下半年要上一年級的孩子看的,同步一年級書本課程

⑹ 大學一年級,英語無基礎,如何最快提高英語誠懇求建議

1) 端正心態,學習為重。
2) 給你一句名言「任從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學到的知識是自己的,不管他人怎麼說。
3) 從新概念學起,第一冊速戰速決,抓住基本要點,然後在第二冊前24課可以鞏固第一冊的成果(因為第二冊前24課歸納了第一冊的主要句法內容);主攻第二冊的40課至72課以後的語法現象;通過73課至96課的學習來鞏固所學到的全部語法現象;
4) 選擇英語課本後,在沒有學完時,不要換其他課本,新概念是最好的最系統的課本,學完第二冊後,再考慮其他教材與課本。否則容易將課程(教程)混亂,不系統;
5) 要求你第二冊開始做到每篇能夠背誦(帶講演性質的),而不是死背。這樣可以幫助你書面語與口頭語言同步啟動(同錄音是很有必要的);
6) 求好的學習班(快速班,因為你的年齡與大學不允許你時間拖得很長)與好的老師;
7) 每天必須早讀(在校園里朗讀。我現在還做到每天朗讀),有利於你上口容易;
8) 不要放棄在校學習課本,能聽懂多少就聽多少,因為你的基礎很差,只能這樣,但有問題一定要向老師提問。老師很願意有學生向他提問,但你必須很誠懇地向他/她討教才行。

一切成功都是人為所做,看你自己了。這樣的話,十個月之內必有成效!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