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如何用數學知識做科技作品
擴展閱讀
台中教育大學怎麼樣 2024-05-17 07:48:24
兒童無色素痣如何去除 2024-05-17 07:44:27

如何用數學知識做科技作品

發布時間: 2022-07-14 05:56:07

Ⅰ 跟數學知識有關的小製作咋做

做個埃菲爾鐵塔的模型,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

Ⅱ 數學科技小製作怎麼做

看你喜歡做哪一類的科技產品。
http://et.rouding.com/book/80997 這裡面有比較多的安利,可以參考著做一些。

Ⅲ 初二物理的科技作品如何做,要科技的

這里有很多http://www.pep.com.cn/czwl/
推薦一個:

自製留聲機唱頭

【製作方法】

1.用一個外徑7厘米的鐵皮罐頭盒,把一個盒底去掉,另一盒底用木錘敲成喇叭口狀,如圖9.7-1所示。

2.找一段長15厘米,直徑2-3毫米的鋼絲,麥面打磨光滑,由罐頭盒外下側壁上開的孔插(鋼絲不與側壁接觸)至盒內上側壁用錫焊牢,中部用一段1毫米粗的鋼絲與喇叭狀的頂點焊接在一起。在鋼絲的下端點做一個可以固定留聲機唱針的金屬套管,結構如圖9.7-2所示。

3.在罐頭盒無蓋的一面安裝一個木質把手,其位置如圖

【使用方法】

手持把手,將唱針尖輕輕放在正在轉動的電唱機唱片上,即可聽到聲音。

【原理說明】

唱片上的凹凸不平,引起唱針的振動,通過鋼絲帶動喇叭口振動,利用罐頭筒的共振箱作用,而使人聽到清晰的唱片上錄制的聲音。

編者提示:本自製教具可輔以「聲現象」部分的物理實驗教學。

Ⅳ 運用數學知識可以做哪些手工

語文中有個概念「名詞解釋」,數學中有沒有?很多人肯定都搖頭。然而,在長青小學丁杭纓老師帶來的經典學堂第二十九課《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卻把一堂數學課上出了「名詞解釋」的語文味道,讓坐在教室內的50位三四年級小傢伙,對三角形的三邊有了最好的理解。

從先「動手」得出註解,再到把註解靈活運用到習題里,如此舉一反三,學生學得津津有味。難怪課程開始時,丁老師做了一番小調查,全班50來位學生,主動要參加的不到十位;而一個多小時後,當丁老師宣布下課時,學生卻不舍地問:「丁老師,你下午還會給我們上課嗎?」

(第二十九課)

課堂實錄

從手工活開始

摸索三角形三邊關系「名詞解釋」

剛上課,學生就奇怪了:桌面上怎麼有一堆工具:電線、塑料吸管和剪刀。「不是說數學課嗎,怎麼像是手工課。」

丁老師布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後用電線穿在吸管內,把三小段首尾相連。猜猜會得到什麼圖形?一分鍾不到,手工作品成形了:學生都圍成了各種三角形(圖① )。可是丁老師除了三角形之外,又拿出了兩件作品,幾段吸管平排在一起的圖形(圖 ② 和圖 ③)。

盯著這些圖形,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

生一:「如果剪下來的三條邊差不多長 ,就能圍成三角形,要是差太多了,就圍不成。」

生二:「要能圍成三角形,必須其中兩條邊能豎起來,圍不成,是豎不起來的。」

老師插嘴問:「為什麼豎不起來呢?」

生:「太短了呀。」

老師繼續追問:「什麼太短了?」

生:「兩條邊合在一起太短。」

至此,對於三角形三邊關系,學生得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口語化解釋」:兩條邊合起來,比第三條邊還短,就圍不成三角形;兩條邊加起來超過第三邊,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丁老師一提醒,這「加起來」在數學上即「和」,用數學語言修正一下,就是「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

這一解釋到底是對是錯?課件上出現了三條線段,長度為4厘米、10厘米、5厘米,丁老師大聲說:「4+10>5,符合剛才同學們得出的條件,可以圍成三角形。」隨即她演示起課件,可三條線段圍成的不是圖① 的三角形,卻是圖 ②。

怎麼回事呢,丁老師「納悶」了。這下,又得靠學生來幫忙了

生一:「因為4和5相加是9,比10要短,所以圍不成三角形。」

生二:「應該是小的兩條邊的和大於長的那個邊。」

這下,丁老師「恍然大悟」。一番修正,三邊關系的正確「解釋」出來了:較短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在數學課本上,又稱為「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靈活運用解釋

就好比語文中的造句

這「解釋」已經註明了,接下來就是要對「名詞」進行靈活運用,就好比語文中的造句。丁老師在課件上選出了四組線段,看看是否能圍成三角形?第一組三邊長為3、4、5,第二組3、3、3,第三組2、2、6,第四組3、3、5(單位均為厘米)。

有了以上明確的解釋,學生一眼就看出了第三組不能圍成三角形,2+2<6嘛!那其他三組能圍成怎樣的三角形?丁老師和大家依次來分析,她還神秘地補充說:「可別小看這幾個三角形,每一個的背後可都有好玩的東西呢!」

先說第一組,自然數的知識學生已學過,3、4、5是三個連續的自然數。「是不是三個連續自然數都可以圍成三角形呢?」丁老師又提問了。

生一:不一定。1、2、3不行,1加2等於3。

生二:0也是自然數,它也不行的。

師:回答得很好。那大家知道,3、4、5圍成的三角形會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知識點雖然課本上還沒有學到,但課堂上知識豐富的小傢伙不少,馬上有人在介面說,「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等。丁老師笑著說:「等大家到了初中,就會更好地認識它了。」

再說第二組,這個三角形學生都熟悉,異口同聲答「等邊三角形」。而第四組也不言而喻了,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在三個三角形中,丁老師笑著稱,她對等腰三角形最感興趣,准備給它動幾次「小手術」:「三邊是3、3、5,現在我想把5厘米的這條邊換個長度,可以換成多少呢?」

馬上就有學生舉手了:「3加3等於6,所以換成1、2、3、4都可以的。」

隨著課件的一個個演示,幾個三角形都一一「露臉」,從「小的」「很窄」「又長又窄又瘦」「和塔尖差不多」,變成了「胖起來了」「面積大起來了」「變矮了」。細心的學生還學會了知識的聯系:「當邊長是3時,就變成和第二組一樣的等邊三角形。」

5厘米這條邊「折騰」下來,丁老師又出新招:「保留5厘米邊不變,我現在要變化其中一條3厘米邊,可以換成幾厘米呢?」學生已經很有經驗,一個個互相補充:

生一:「1和2不可以,它們和3相加不會比5大。」

生一:「只要比2大就可以了。」

生三:「不是的,不能無限大,如果換成是100,那3加5就小於100。」

一番討論,結果順利得出:比2大、比8小,也就是4至7。

回到手工活

用聯想帶著問題出課堂

都說數學和生活聯系密切,這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也不例外。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經常出現的一個生活題,所有學生都有了理論上的解釋:小明家到學校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兩個點之間的線段,另外兩條是要中間折一折,哪條路最近?不僅答案一下就明了,而且有了理論支持: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有名詞有解釋,從書本到知識,課堂看似接近尾聲。這時,丁老師又把大家繞回到了開課時的手工活動上,不過這回的任務不一樣:三段怎麼剪,一定圍不成三角形,你有什麼好辦法?第一刀要剪在哪裡?

經過了這番「名詞解釋」,逆向思維也難不住學生:「中間剪一刀,那就圍不成」「第一刀剪下後,如果第二刀剪在短的線段那一側,也圍不成三角形」「這第三刀要剪在長的那一段上,並且要超過全長的中間點」。

和普通課堂一樣,課結束時,丁老師也給大家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與「和」對應的是「差」,三角形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系明白了,兩條之差與第三邊有什麼關系嗎?帶著這個思考,學生滿足地走出了課堂。

課後互動

家長:每次期末考試復習時,孩子說他都懂了,書上的題目讓他做,也的確會做的,可到了考試時,卻還是有不少錯誤?是不是我們家長指導他復習的方法不對,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丁老師:的確,現在教材和書上的習題都偏簡單,而考試總有一定的難度存在。問題的關鍵點不在家長,而在老師和學生這兩人身上。老師要把教材教活,學生也不是死讀書。關鍵就是學數學也需要聯想,比如有「和」就要想到「差」,一條路知道如何走過去還要了解如何走回來,這就是可逆思維。鍛煉這個思維的最好法寶就是「變式題」,比如條件的內容不斷變化,條件與問題互換位置等。

家長在指導孩子復習時,可讓他先看目錄,然後想一下,這個單元學會了什麼、最難的是什麼、哪些是重點、哪些是自己還不懂的,讓問題一一解決。在平時做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准備一本錯題本,平時錯過的題目都要記錄下來,在考試前有針對性地做一遍,加強鞏固。

家長:我的孩子很奇怪,難的題目會做,反而簡單的題目老是做錯,我督促他再檢查檢查,往往要等到這時候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你說他這粗心的毛病,怎麼改啊?

丁老師:對於孩子粗心的毛病,一定要細化,必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錯。比如有些孩子是抄數字的時候抄錯了,上一排還是13,下一排就寫成15了,對這類孩子就要循序漸進地以鼓勵為主,可以給他們一些目標鼓勵,比如少抄錯一題,給一顆五角星等。還有一些孩子則是知識本源上存在問題,比如「8+5」他始終認為等於12,這就要從根本上幫助孩子理解知識點。

家長:我的孩子數學底子不錯,暑假裡我就讓他預習了三年級上冊的內容。而現在一開學,老師開始講上冊的內容,他差不多已經准備開始預習下冊的內容了。我這樣的教育方法不知道是否可行?

丁老師:數學底子好的孩子,我不建議提前先自學課本知識,這樣只會讓孩子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而其實老師講課的內容不僅在課本上,更重在一種數學思維。建議這類孩子可以選一些奧數等題目來做,使得課堂上的知識能有更深的挖掘。而對於基礎相對較弱的孩子,倒是可以適當提前預習,這樣就能順利跟上老師的進度,不至於落後。

課後留聲

姚女士(九蓮小學三年級丁一航家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剛開始老師讓學生拼三角形,當時我也根本沒有想到有後面的2、3種情況,大家想到的都是同樣一個三角形。這對自己也是一個反思。這是我第一次去聽課,對孩子,對課堂都有了更多的接觸。我最大的收獲是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顧眼前,不是今天作業做完了或者考試考了100分就好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考了100分以後應該怎樣,最重要的是學習方法,要學會舉一反三,數學是需要想像的。

廉女士(采荷三小四年級裘建立家長):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孩子從概念很模糊到很清晰,回家來之後還可以很細致地跟其他孩子說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是怎麼一回事,我感到很高興。聽了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我感覺以前自己做得不夠好,對待孩子要更耐心地教育、引導。不能操之過急,像這位老師一樣慢慢地教給孩子一個知識而不是灌輸給孩子一個概念。以後會一直關注經典學堂這個欄目。

朱女士(文一街小學三年級趙澤愷家長):我的孩子還是三年級,對三角形三邊關系這個知識接受起來有點困難,但是聽了這堂課之後還是懂得了很多東西,我覺得主要是老師上課講得很形象生動,從剪吸管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到啟發他們去思考這一問題是個非常好的方法,孩子回家來能復述一些老師上課講過的內容,我覺得這樣效果就達到了。以後有這樣的活動我們也會積極報名參加。

Ⅳ 急!關於數學小製作 是利用數學知識做出來一些東西,小製作

你拿廢品做個算盤應付一下……

Ⅵ 數學可以做什麼科技作品也就是關於數學的科技小發明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如圖 3,然後將這些窄條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綠色環中。

5. 取另一隻飲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長的蒴葉。

6. 將花籃釘在牆上,插入葉子、鮮花,壁掛式花籃就做成了。

8、自製蟑螂捕捉盒

取一張220×150(mm)的硬紙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為捕捉面。取一張塑料膜,剪成與盒底相同大小,塗上粘合劑鋪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關鍵在於粘合劑。粘合劑有兩個作用:一是將蟑螂引入盒內,二是將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誘劑的調制:將40%的肉粉、50%的麵粉、10%的豆餅混合,總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劑是20克松香與10克菜油混合,加熱至膠狀後,把引誘劑與粘合劑混合攪拌均勻,即製成了粘合劑。

把調好的上述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已襯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畫好的虛線向內折,最後把舌片b插在凹口a內。

由於松香與菜油混合物的不幹性,可使誘餌的粘性長達一個星期。將捕捉盒置於蟑螂出沒的地方,因為盒內較暗,兼有蟑螂喜歡的誘餌,所以蟑螂會爬進盒內爭食誘餌,被粘其上。粘滿後,既可將紙盒壓扁棄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調換塗有誘餌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將捕捉盒的尺寸擴大,並將粘合劑的成分稍作調整,加厚塗層便能製成紙制捕鼠器。

Ⅶ 關於含有數學知識的手工作品

鍾表十字綉

Ⅷ 做科研都會用到哪些數學知識或者方法

像一般的加減乘除就不用說了,如果要發表好的文章,有點數理統計、概率論等基本知識是必要的,比如你得知道P值的意義,LSD、ANOVA和q檢驗的運用,熟悉這些對於做科研頗有裨益。基於此,學習SPSS(一般用的是這個)或者SAS(過於專業,不常用)是很有用處的。歡迎繼續提問,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Ⅸ 怎樣製作簡單的科技小作品

材料:核桃、火柴棒、橡皮泥、小布條。

步驟:

1、把核桃尖朝下放在火上燒一會,再扔進冷水裡,核桃會沿縫裂開。

2、順縫將核桃掰成兩半兒。

3、挖掉核桃仁,剩下空殼,在殼裡面粘一小塊橡皮泥。

4、用火柴和寫著「夢想號」的小布條做成船帆,插在橡皮泥上。這樣,一艘載著夢想的「核桃船」就可以起航了。

自製小火箭可以家中飛

火箭發射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復雜的工程,其運行的基本原理是反推力。而同樣科學原理的實驗在家中也可以完成,也就是說,大家可以自製一枚家庭小火箭。在本次決賽上,一號選手、來自安徽的宋向陽老師就是利用非常簡單的材料,現場進行了火箭發射。

台上擺放的實驗材料僅僅有4樣東西,分別是一張香煙盒的錫箔紙、一根縫衣針、一根曲別針以及一盒火柴。宋老師將一根縫衣針和一根火柴並排貼緊,再將錫箔紙包在外面,緊緊地把針頭和火柴頭包在一起,然後把縫衣針抽了出來,火箭主體就做好了。他再把曲別針掰開成45度角,做成一個支架,把「火箭」放在支架上,等待發射了。但它到底能不能起飛呢?

宋老師劃好一根火柴,小心翼翼地給支架上的「火箭」點火,瞬間,「火箭」如同出弦之箭,嗖地一聲,在空中滑了一道白煙構成的弧線,飛出去一米多遠。全場一片掌聲。別看這個實驗簡單,宋老師在家已經試驗了3000多次,尋找最合適的火柴重量和縫衣針的粗細,計算了大量的參數,才達到這樣的效果。

實驗原理:反沖原理———「火箭」中的火柴和縫衣針並排放在一起,抽出縫衣針之後,留下的通道就是噴氣口了。當從錫箔紙外面點火時,火柴頭受熱而燃燒,燃燒後的氣體順著噴氣口噴出,形成反沖力,「火箭」由此升空。如今的噴氣式飛機、火箭的運行,都是利用這個原理。

Ⅹ 怎樣製作一個根據原理的科技小製作

簡單的科技小製作-空氣動力船:

原理:

利用船尾扇葉的旋轉,推動空氣,產生推動船體的氣流,同時產生作用於船尾的推力!下面我們一起動手試試吧!

(10)如何用數學知識做科技作品擴展閱讀:

如何設計一個科技小製作:

(1)依照圖紙、說明,或印製好的材料進行製作。

(2)以培養創造能力,發展智力為中心的科技小作。

主要以製做兒童喜愛的玩具為主,有下列幾種形式:

①教師介紹一種小製作的方法和科學道理,並用實物演示,引起學生興趣,學生根據這個道理自己去創新製作。

如「小雞啄米」,是利用杠桿原理製作的抽拉玩具,抽拉時兩只雞頭運動方向一致或相反,是由於杠桿力點、支點的位置不同。

學生在了解道理之後,各自設計、製作了許多的杠桿抽拉玩具,如我坐火箭去太空、小貓釣魚、打乒乓球、過峽谷等。

②變廢為寶的科技小製作。教師利用實物講解如何利用廢舊鍾表的齒輪和廢舊玩具設計製作新的玩具。有些學生受到啟發,自己完成了構思新穎、質量較高的活動玩具,如手操縱電動旱船、電動碰碰車、機器人、滑稽人跳舞、貓頭鷹和老鼠等。

③專題科技製作競賽。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專題要求,各班學生人人設計製作,班內選拔出代表隊,再進行年級競賽。

如一次四、五、六年級進行風力車比賽。我們規定賽車的輪子必須是用厚紙自製的,不能用現成輪子或其他代用品,其他大小、重量、樣式不限。又一次進行橡皮筋動力車比賽,只限定必須用統一規格和長度的橡皮筋,其他不限。

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設計製作的賽車多種多樣,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設計一個科技小製作時的注意事項:

(1)要按年齡、知識水平、動手能力、興趣愛好分開檔次,選擇不同的製作內容。低年級要選擇很容易製作成功的內容,如小降落傘;中、高年級則要從難度上有所提高。

(2)要提倡創新。

(3)不包辦代替。

(4)強調製作中要注意安全。

(5)要注意環保

(6)要有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