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健康教育新冠肺炎防控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健康教育新冠肺炎防控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4-04-24 06:39:02

❶ 新冠疫情防控知識教育中小學生

【 #教育# 導語】為進一步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廣大師生生命健康安全,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教育。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 教育頻道!

1.新冠疫情防控知識教育中小學生


1.校園內六堅弊拆持:堅持佩戴口罩、堅持一米距離、堅持課間運動、堅持錯峰如廁、堅持七步洗手。

2.按照指定路線進出學校和教室:上下樓梯盡量不觸摸樓梯扶手,靠右有序上下樓。

3.課間提醒:課間佩戴口罩、杜絕課間追逐打鬧,同學之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不摟抱、不串班。

4.衛生注意事項:教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注意個人衛生;錯峰如廁後及時洗手,注意手部衛生。

5.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若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或者其山賣他身體不適,及時向任課老師及班主任老師報告。

2.新冠疫情防控知識教育中小學生


1.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狀病毒為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命名為SARS-Cov-2。因為人群缺少對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麼引起?

由SARS-Cov-2冠狀病毒引起,WHO將SARS-Cov-2感染導致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其中多數感染可以導致肺炎,就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特點是什麼?

冠狀病毒為不分節段的單股正鏈RNA病毒,由於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該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鍾、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4.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是什麼?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5.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污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6.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麼?

人群普遍易感。

7.什麼是飛沫傳播?

飛沫:一般認為直徑>5um的含水顆粒,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為1米)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飛沫的產生:

(1)咳嗽、打噴嚏或說話;

(2)實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氣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過程中和心肺復甦等。

8.什麼是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病原體通過黏膜或皮膚的直接接觸傳播。

(1)血液或帶血體液經黏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

(2)直接接觸含某種病原體的分泌物引起傳播。

9.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10.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觀察和確診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租唯棗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麼臨床表現?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1至14天,多為3至7天。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症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

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

12.在臨床上怎樣識別觀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1.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范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2.臨床表現:發熱或呼吸道症狀;具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同時具備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者: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臨床分型有哪些?

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鑒別診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型表現需與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鑒別;新冠肺炎主要與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體感染鑒別;還要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標准預防措施;

(2)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3)接觸和飛沫預防措施:勤洗手,出門戴口罩;

(4)房間通風換氣;

3.新冠疫情防控知識教育中小學生


1.洗手在預防呼吸道傳播疾病中有什麼作用?

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WHO及美國CDC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七步洗手法的口訣和要領

(1)內:手掌相對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夾:掌心相對,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雙手互握,揉搓骨頭突出部位;

(5)大: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轉動揉搓;

(6)立:五指並攏,將指尖立於另一掌心處,旋轉揉搓;

(7)腕: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腕部,並旋轉揉搓。

3.哪些時刻需要洗手?

(1)傳遞文件前後;

(2)在咳嗽或打噴嚏後;

(3)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

(4)吃飯前;

(5)上廁所後;

(6)手臟時;

(7)在接觸他人後;

(8)接觸過動物之後;

(9)外出回來後。

4.旅途在外沒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麼辦?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人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鹼,並且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75%酒精可滅活病毒,所以達到一定濃度的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5.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還是醫用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拿一次性口罩來說,大部分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具體請閱讀口罩包裝上的說明書;

(2)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干凈,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3)將口罩佩戴完畢後,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6.口罩使用注意事項

(1)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非醫療高風險的一般工作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並可適當延長口罩使用時間,反復多次使用。口罩專人專用,人員間不能交叉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2)口罩被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體液污染要立即更換。

(3)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凈、乾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4)醫用標准防護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3)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臉型小,選擇兒童防護口罩。

4.新冠疫情防控知識教育中小學生


科學佩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人員較為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到醫院就診以及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應自覺佩戴口罩。口罩佩戴要規范,讓口罩緊貼面部、遮住口鼻。

保持社交距離

減少前往人群密集或相對密閉的場所,在公共場所內自覺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尤其要避免與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近距離接觸。

注意個人衛生

外出回家、飯前便後、觸摸公共物品後,都要及時用流動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切勿用臟手觸摸眼口鼻。咳嗽、打噴嚏時盡量避開他人,用紙巾或彎曲的手肘遮擋口鼻,使用後的紙巾立即丟棄並洗手。

謹記食品衛生

始終遵循生熟分開的原則,接觸生鮮食材前後要及時洗手,未洗手不觸摸眼口鼻;肉蛋海鮮類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

定時開窗通風

經常開窗通風,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疾病傳播風險,至少每日通風2次、每次30分鍾以上。天氣轉涼,氣溫日漸降低,開窗通風時也請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做好健康監測

5.新冠疫情防控知識教育中小學生


一、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多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數患者預後良好。

三、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

五、目前尚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治療。

六、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整潔。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至少通風2次,每次10—15分鍾。

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掩口鼻,來不及或臨時找不到紙巾時,可彎曲手肘後,再遮掩口鼻。

八、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等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如果外出、去人流密集等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應科學規范佩戴口罩,與人交流溝通和排隊時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九、不要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避免與畜禽接觸。處理生食和熟食等的切菜板、和存放用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失誤煮熟煮透,尤其是肉類、蛋類要徹底煮熟後食用。

十、加強體育鍛煉,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勞逸結合,可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十一、如有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請佩戴口罩前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十二、增強社會責任感,每個公民都是防控疫情的第一責任人。

❷ 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內容是什麼

疫情防控預防知識: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4、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鍾。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相關知識:

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一盤棋」思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要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堅持樹立「一盤棋」思想,既抓好本地區本領域防控,又協同應對重點地區和全國防控大局,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從而匯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疫情防控不放鬆!六條防護知識要牢記

❸ 預防新冠肺炎的健康教育

預防
1. 保持好個人衛生,勤洗手,進出家門進行鞋底消毒等,進門換洗衣物,房屋勤消毒、勤通風。
2. 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出入公共場合佩戴口罩(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等)。
3. 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及睡眠質量。
4. 進行適當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強身健體,減少病毒感染的風險。
5. 與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者,應及時去定點醫院就診及進行自我主動隔離,以防止傳染周圍人員。

❹ 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

【 #教育# 導語】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 教育頻道!

1.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


一、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養成隨身攜帶口罩的好習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電梯等密閉空間,前往醫院就診、有發熱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從事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等高風險暴露人員,應正確佩戴口罩。年老及體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時,建議佩戴口罩。

二、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到人多密集場所注意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客流較多時,有序排隊等候,避免人員擁擠。

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要勤洗手空指,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清潔雙手前不要用手觸碰口、眼、鼻。咳嗽、打噴嚏時用肘部或紙巾遮掩。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後棄置於垃圾箱內。

四、保持室內良好通風

居室和辦公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避免空氣污濁。冬季使用空調前應進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保持一定的空氣流動和自然通風。

五、注意飲食安全衛生

到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產品,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選冷凍冰鮮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佩戴口罩。購買境外冷凍食品,要關注海關食品檢疫信息,做好外包裝消毒。處理食材應生熟分開、煮熟煮透。購物、處理食材、飯前飯後應保持手衛生。

六、自覺堅持安全出行

杜絕帶病上班上學。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盡量避免外出,特別是近期與發熱、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過密切接觸人員,盡量不液虧伍搭乘公共交通。

乘坐公共交通時,盡量選擇刷卡、掃碼等非接觸方式充值、購票。遵守公交、地鐵等部門防疫規定,如戴口罩、測體溫等。

2.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


什麼是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體是一種先前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鬧或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2月7日,國家衛健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英文名稱為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2月22日,國家衛健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稱保持不變。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患者初始症狀多為發熱、乏力和乾咳,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等嚴重表現。多數患者預後良好,部分嚴重病例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膿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針對病原體的有效抗病毒葯物,以隔離治療、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怎樣防控?

具體預防手段如下:

1、盡量減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處,避免近距離接觸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樣症狀的人;

2、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某些交通工具時,注意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3、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

4、注意手衛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5、打噴嚏或咳嗽時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紙巾遮住口、鼻;居室及工作場所保持清潔,勤開窗,多保持通風狀態;

6、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適度運動,以提高個體免疫能力;注意營養、合理飲食,肉類、禽類和蛋類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3.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


1、防止口罩內面被污染:

戴口罩時,口罩內面不要用手觸碰,平時放在潔凈的地方。迫不得已時,可用電熨斗溫度最低檔(60℃≤溫度≤90℃)熨燙口罩30分鍾,熨燙時不推薦使用蒸汽。

2、正確戴口罩:

正確戴口罩非常重要。掛耳式口罩與綁繩式口罩,折疊層朝下的是外面,折疊層朝上的是內面。鼻夾需朝上,用雙手由中間向兩旁按壓。完全包裹口鼻部及下頜,快速吹氣能把口罩輕輕吹起,說明口罩已貼合在面部。容易有漏口的地方是鼻夾處、臉頰旁、下巴處。口罩外面視為污染面,用手觸摸後立即洗手。3、少觸摸公共設施:

盡量少觸摸公共設施,如需觸碰按鈕等時,可使用紙觸碰,紙張不斷折疊,觸碰一個位置,換一個面。

4、管住手:

手污染後,要及時洗手,如果一時找不到洗手設施,手也不要到處亂摸,特別不要用臟手觸摸眼、鼻、口部。5、其它防護用品:

不在疫源地的人們,以及不與他人近距離面對面交流,且可以保持1-2米以上距離時,眼罩、鞋套、面罩、雨衣是不需要的。因為防護用品使用後就存在正確穿脫和處置的問題,如果不注意方法和流程,以及這些物品的正確處置,這些防護用品可能在你使用和處置的時候,造成對自己的污染。

6、減少面對面交流:

如果需要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盡量保持1-2米以上距離並戴口罩。

7、呼吸道與咳嗽禮儀:

不隨便吐痰、擤鼻涕,咳嗽、打噴嚏,要注意禮儀,使用餐巾紙包住口鼻或用肘遮住口鼻。如果來不及拿餐巾紙,要用手捂住口鼻,但記得認真有效洗手。

8、食堂吃飯:

在食堂吃飯盡量減少堂食,盡量減少與他人的接觸。

❺ 新冠肺炎冠肺炎防控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命名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 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但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態度、處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狀病毒雖然是SARS近親,但還未表現出SARS那麼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為此感到恐慌。

2、本次感染的患者臨床表現有哪些?

一般症狀: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無發熱。

嚴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多數患者為中輕症。預梁知並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如果出現早期臨床表現,是否意味著自己被感染了?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

如出現發熱、乏力、乾咳表現,並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C)、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且有武漢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小范圍聚集性發病,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4、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觀察和確診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離接觸人員;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5、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

目前對密切接觸者採取較為嚴格的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十分必要,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猛尺法。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6、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你是一個密切接觸者,該怎麼辦?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橡跡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杜區醫生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7、公眾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1)保持手衛生。咳嗽、飯前便後、接觸或處理動物排泄物後,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

(2)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時請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3)醫院就診或陪護就醫時,一定要佩戴好合適的口罩。

(4)良好安全飲食習慣,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做飯時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

(5)盡量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8、怎樣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選擇醫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預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戴口罩前應洗手, 或者在戴口罩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內外、上下,淺色面為內,應該貼著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屬條(鼻夾)一端是口罩的上方。要定期更換、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

9、近期去過武漢,回到居住地後要注意什麼?如出現臨床症狀,是否要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檢查?

回到居住地之後, 可在2周內注意加強身體防護,關注自身身體狀態。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需要接受屠家醫學觀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社區醫生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 (腋下體溫≥37.3C)、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臨床症狀,請及時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