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初伏的冷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為什麼說圍棋教育真理 2024-05-19 19:05:56
如何背會計基礎知識 2024-05-19 18:51:29
立正的歌詞有哪些 2024-05-19 18:50:54

初伏的冷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2-12 00:54:21

Ⅰ 三伏天養生最全知識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入伏」後,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下面是我整理的三伏天養生最全知識,歡迎閱覽。

何為三伏?

中國古人對三伏的來源和定義,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7月13日交「頭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

按我國陰歷(農歷)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謂庚日,是指農歷天干為庚的日子,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六種,依次每十天輪流一下(即六十甲子中的六庚日)。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三伏養生之飲食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俗話說「熱在三伏」。戶外陽光火辣辣地烤著,室內空調冷嗖嗖地吹著,在忽冷忽熱中,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也難免頭暈目眩、心緒煩躁、食慾大減、胃腸道功能紊亂。所以,在三伏天,在飲食上要格外注意些什麼呢?

1、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3、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關於「冬病夏治」

俗話說「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貼,還有三伏天扎針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醫生根據病人的病症不同,在這些方法中選擇一兩種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小兒感冒等,以及一些虛寒性的疾病,如胃痛、關節炎等。

專家推薦兩種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貼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紹這兩種方法是因為它們具備4大優點:高效、安全、經濟、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需連續3年,也就是3個療程。為鞏固療效,病人應於冬至日到醫院復診。

7月7日是小暑節氣,隨後馬上就會進入三伏天:

2017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養生角度來看,我們要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關鍵時節會養生才是王道!

(一 )、養 氣

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1、西洋參泡茶

夏天最好的補氣葯是西洋參,這是人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即便有陰虛、口乾口渴的問題,西洋參也照樣適用,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2、黃鱔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小暑前後一個月的鱔魚最為滋補,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

(二)、養 心

夏天出汗多,傷心陰、耗心陽。所以,夏天是心臟最累的季節,人五臟之中的心與夏相應,故夏季人們當以養心為主。有心臟病史的患者尤其要提高警惕。所以夏季宜注重護心養心。

常吃紅色食物

國家高級營養師李永華介紹,中醫認為,夏季養心,而心最喜歡的是紅色,所以,夏季宜多吃紅色食物。

比如紅棗、櫻桃、葡萄柚、藏紅花等,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養心、溫陽、助眠的功效。

(三)、健 脾

夏天沒胃口、沒有食慾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為後天之本,吃不好就會引發很多問題。

1、橘皮茶

可以在葯店買制好的橘皮,每次取橘皮10克、冰糖適量,用開水浸泡後代茶飲。

這道橘皮茶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暑天肚子脹氣、消化不好,或者吃飯沒胃口時飲用。

2、山葯玉米糊

買點玉米粉和山葯粉,然後按3:1的比例煮成糊狀,食用後對脾胃很好。

玉米屬於平補的食物,無論是哪種體質的人,都可以適當吃一些。玉米是一種健康粗糧,具有調中健胃、益肺寧心的作用,夏天很多人食慾不好,經常吃點玉米很好。另外,玉米還有輔助降血糖、降血壓的作用。

3、高粱粥

高粱做粥喝,對小孩消化不良、成人脾胃氣虛有一定的補益作用。高粱有溫中健脾、固腸胃、止吐瀉的作用。可以熬粥喝,或者和綠豆一起熬粥喝,口感很好。

(四)、祛 濕

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脹、肢體困重等症狀。暑濕之氣乘虛而入,老人、兒童和體虛氣弱者很容易心氣虧耗,出現中暑症狀。

1、冬瓜蓮子粥:冬瓜100克,蓮子80克,水適量。冬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蓮子洗凈,同煮成粥。

2、赤小豆薏米粥: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將赤小豆、薏米用水浸泡2小時左右,大米洗凈,同煮成粥。

3、西瓜翠衣湯:西瓜洗凈後切下薄綠皮,加水煎煮30分鍾,加適量冰糖,涼後飲用。

4、綠豆山楂湯:綠豆150克、山楂100克加水煮爛,加適量冰糖,晾涼飲用。

(五)、解 暑

三伏天溫度高、濕氣重,解暑祛濕不可少。

【吃】陳皮普洱茶消暑又降脂

廣東人愛喝湯,而酷夏消暑也可以通過喝湯解決。其中,冬瓜薏米煲水鴨、冬瓜扁豆薏米荷葉湯等均可達到消暑效果。上班一族可以選擇泡杯茶,簡單方便又消暑散熱,淡淡的茶香還能舒緩工作壓力。推薦以下三種:

1、菊花消暑茶:菊花5g、紫蘇葉10克、決明子15克、枸杞5克、熱開水1000ml。

2、淡竹葉茅根茶:淡竹葉10克,茅根30克,荷葉5克,共放到熱水瓶中,注入沸水15分鍾即成,清熱瀉火利大便,可防暑熱症。

3、陳皮普洱茶:陳皮絲3-5條或者2g左右陳皮片,5g普洱茶葉泡水。將一整隻陳皮放入壺中,先用沸水沖洗,再用沸水沖泡約15秒,將茶湯倒入杯中即可。一次可泡8-10次,是最經濟最健康的飲料,既消脂又潤肺。

【穿】待在空調房記得多添衣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然而寫字樓里的上班族們需應對的是「冰火兩重天」。

目前,多數寫字樓採用中央空調,溫度較低。中醫言,風寒容易讓氣血流通不順暢、凝滯,引起關節痛。而且空調風會引起毛孔收縮,排汗不暢,辦公室人群容易起疹。醫生提醒,上班族在辦公室千萬不可對著空調直吹。如果由於位置避免不了,需准備好帽子、絲巾、圍脖或長袖衣服,遮擋住風直吹的位置。

【動】室內空氣悶少用跑步機

天氣太熱,稍微運動一下就是一身汗,但不運動更覺得身體乏困,怎麼辦?醫生建議,「三伏天」可選擇游泳、慢跑等運動。但需注意的是,游泳後不要對著風吹,需先擦乾身體;而慢跑則需選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在一些寫字樓里,為了方便員工而設置了跑步機。醫生則表示,跑步機並不適合在「三伏天」使用。因為從中醫角度而言,「三伏天」適合做些較靜的伸展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而且在室內運動,空氣較為悶濁。

【醫】頸椎病也可貼天灸治療

天灸已有不少忠實粉絲,但每每貼葯之時,多是老人小孩。一來這是因為貼葯時間多在上班日,另外有不少人以為天灸只對呼吸道系統疾病有效。

實際上,天灸療法還可以治療上班族易患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虛性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勞損、膝骨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虛寒性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醫生告知,雖然天灸最好在三伏當日進行,但若因上班等原因錯過,其前後一兩天效果也可以。其中,錯過此前初伏加強的市民,可從初伏貼起,至少堅持貼三次。

Ⅱ 2022三伏天時間表:最全的三伏知識!(值得收藏)

三伏天不止是養生的好時節,更加是一個需要避病的日子……

2022年三伏天具體時間:

一伏、頭伏:2022年7月16日(農歷六月十八,星期六)~2022年7月25日(農歷六月廿七,星期一)(10天)

二伏、中伏:2022年7月26日(農歷六月廿八,星期二)~2022年8月14日(農歷七月十七,星期日)(20天)

三伏、末伏:2022年8月15日(農歷七月十八,星期一)~2022年8月24日(農歷七月廿七,星期三)(10天)

出伏:2022年8月25日(農歷七月廿八,星期四)

三伏天是從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叫做中伏(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10天),隨後季節變化開始進入秋季。

這40天時間,請不要食冰鎮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手腳涼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導致,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堅持在伏天喝熱水,會把體內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氣逼出來。一年一度的伏天請對身體且行且珍惜!

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間。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復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裡。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三伏天治療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葯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艾灸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亦即「三伏灸」「三伏貼」)。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

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練什麼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卻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夏練三伏」不太適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不利影響。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三伏來臨時,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並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葯品。

針對夏季常發生的空調病,養生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1、發病初期,可用生薑數片+紅糖,熬兩大碗生薑紅糖水,目的是發汗。

2、在飲食上,可煮雞蛋掛面,多放湯和生薑,調節腸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紅疙瘩,可適當喝綠豆湯,以幫助解毒,白糖、鹽適量。

4、可用熱水泡腳,幫助出汗,只要汗一出,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

5、三伏天進行艾灸、貼三伏貼。

總之,面對空調病的發病初期,可採用上述5種方法,或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切記,你的第一選擇不是輸液。而是通過自然療法去處理。

Ⅲ 2021什麼是三伏天

對於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這一年的三伏天正悄悄地走向我們,讓我們一起了解三伏天的更多知識吧!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2021什麼是三伏天_三伏天的氣候特徵,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三伏天

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稱。每年初伏、末伏各佔10天,而中伏則為10天或20天不等。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

我國傳統的推算 方法 規定, 夏至 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 立秋 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三伏天時段長短不完全一樣,如果中伏在立秋後結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結束,就是40天(中伏20 天)。

三伏天的氣候特徵

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這是因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於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夏季 雨水 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居住環境惡劣,沒有空調和電風扇,試想如果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習文練武,對於人的意志力會不會是極大的考驗呢?難怪說「夏練三伏」了。

三伏天的頭伏注意事項

別太貪涼

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出現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開,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後不要沖涼水澡,以免受到風寒濕邪侵襲。夏日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發胃腸炎。吃冷飲時最好等到食物的溫度接近體溫時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腸道,且吃的時間最好選擇陽氣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點之間。受寒後,可以喝薑茶發汗散寒。

飲食開胃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慾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生的重點。專家建議,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葯、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也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身體祛濕

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於運化水濕。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術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祛濕功效卻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低調」運動

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三種運動比較好:1. 游泳 :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恆定,不易中暑;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3. 太極拳 :打太極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氣血在五臟六腑之間的流動,有助於振奮精神。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濕度超過60%時,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

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中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幹擾晚上睡眠。

三伏天去濕氣的方法

三伏貼

三伏天貼三伏貼有「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作用,三伏貼採用傳統中葯精製而成,三伏天的時候貼一個三伏貼可以幫助身體積蓄陽氣,避免冬天寒冷的時候身體陽氣不足而被寒氣所傷,因此有預防疾病的作用。

建議:貼敷適合體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體關節疾病、宮寒痛經等,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特別是經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慮此法。

做艾灸

艾葉是溫熱型葯材,三伏天的時候做一個艾灸可以將身體裡面淤積的濕寒之氣給排出體外,同時清除人在夏季身體苦夏不耐的暑熱,故此有消暑祛濕的養生作用。

建議

1、艾灸能益陽,也能傷陰,所以對陰虛陽亢及邪熱內熾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陽頭痛、中風閉證、高熱神昏、抽風,或極度衰竭呈惡病質狀態之人,均應慎用灸法;

2、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燙傷形成瘢痕,重要臟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做汗蒸

人吃五穀雜糧,身體裡面難免會沉澱一些毒素,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身體疾病,三伏天的時候身體毛孔是打開的,這個時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體的代謝速度,將毛孔深處的臟東西都排出來。

建議:汗蒸過後,如果身體感覺乏力的話,可以喝點淡鹽水和含鉀較多的柑桔水,以補充因汗蒸後體內蒸發的鉀與鹽,同時也可以補充一點鈣質。

喝姜棗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此時人體腠理都是開放的,很容易引起陽虛,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是可以養護身體,同時將身體內部多餘的寒氣排出,養生又保健。

建議:若常感胃寒、食慾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泡腳

熱水可以溫暖身體、促進身體血液循環,而泡腳可以促進腳部血液的循環,而且,在我們的腳部遍布穴位,三伏天的時候泡個腳可以刺激到這些穴位,經常泡腳還可以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功效:溫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部眾多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睡前用40℃溫水泡腳,還能提高睡眠質量。

刮痧

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刮試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內的血流暢通,恢復自然的代射活力。

刮痧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療上,刮痧有著活血化瘀、調整內臟陰陽平衡、疏通人體筋絡、排除體內毒素、行氣活血等功效。

注意:刮痧後最好能喝一大杯溫開水以幫助排毒,對刮痧部位要進行適當的保護,不要受涼。

吃薑

姜含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鮮姜滋潤而不傷陰,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慾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

建議: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祛濕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

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祛濕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適宜喝薑茶的時節。

吃羊肉

大暑 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營養學家也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建議:不過,「吃伏羊」並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癰疽疔癤」的人,並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別隨意嘗試。

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

建議:夏季留罐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鍾左右。對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膚過敏,全身枯瘦或皮膚失去彈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腫瘤患者也不宜使用,或會促進腫瘤擴散;體質太虛弱的病人和 兒童 、孕婦等,都不宜拔火罐。對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膚破損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則會造成感染等後果。

多吃發汗利水的食物

如紅豆綠豆、薏米、冬瓜、西瓜、生薑、綠茶花茶等,從皮膚及小便處排出濕氣,促進體內代謝運轉。

建議:可以喝生薑紅糖水、紅豆綠豆薏米湯、香菜絲瓜湯、翠衣玉米須湯、綠茶花茶等來達到食療祛濕的目的。

運動

防濕、祛濕的最佳運動方式是「微動四極」,也就是輕微的活動四肢,使身體的陽氣慢慢的恢復,濕氣逐漸散去。

建議:不可大運動出大汗,這樣氣隨汗泄,氣受傷了,水濕的的代謝受到影響,水濕雖然隨著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內濕又出來了,最終濕氣還是沒有去掉。

喝熱水

三伏天是人們陽氣最旺盛的階段,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正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喝熱水的目的則主要會是為了發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發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熱的作用。

建議:這只是一種養生方法,雖然可行但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並不是短短一個三伏就可以排除體內的濕寒的。


2021什麼是三伏天相關 文章 :

★ 2021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算

★ 2021三伏天從哪天開始

★ 2021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算

★ 小暑是幾月幾號2021年

★ 2021處暑是三伏天嗎

★ 2021夏天什麼時候開始熱的

★ 2021大暑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 2021年立秋的時間

★ 2021年立秋是幾月幾日

★ 2021處暑和立秋有什麼區別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Ⅳ 三伏天養生知識大全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三伏天養生知識,歡迎閱讀。

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三伏天是從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10天),隨後季節變化開始進入秋季。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復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裡。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 營養 ,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練什麼?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 經驗 ,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卻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夏練三伏」不太適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不利影響。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三伏來臨時,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並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葯品。

三伏天防空調病

大家知道,人是恆溫動物,人的體溫要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夏季,自然界陽氣正足,溫度、濕度都比較高,人體為了調節環境溫度,就需要適時開合汗毛孔,將體內多餘的濕熱排出體外。但是,現在我們人為地製造出了一種人工環境--空調,當我們從炎炎烈日的環境下,突然進入到溫度很低的室內,就會使本來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關閉。這種關閉由於來的很突然,在關閉過程中,會造成兩個後果,第一是將冷空氣一同閉在了體內;而是,導致本來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斷。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體的一種排毒過程,在夏季,藉助於外界的陽氣,人體本來是要將體內的各種寒濕毒排出體外,但空調的介入,打亂了這個過程。不僅排毒不徹底,反而是將外界的寒也一起帶入到了體內,因此,這個階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調病。這種病,就是在夏季得風寒感冒。由於寒閉在體內,症狀就是渾身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無汗,食慾不振,甚至渾身發冷、發燒。

其實,到了發燒這個階段,已經說明人體開始調動體內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種人體自保本能反映。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換言之,就是發汗。在無空調的環境下,通過發汗,將不正常關閉的汗毛也再次打開,排出體內的寒濕。只要人體恢復正常出汗了,體溫就會降下來,渾身上下不適的感覺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時,千萬不要一發燒就輸液,對人體健康,是沒有多大好處的。

針對空調病,養生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1、發病初期,可用生薑數片+紅糖,熬兩大碗生薑紅糖水,目的是發汗。

2、在飲食上,可煮雞蛋掛面,多放湯和生薑,調節腸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紅疙瘩,可適當喝綠豆湯,以幫助解毒,白糖、鹽適量。

4、如果條件許可,可適當補充營養素,包括類蘿卜素、B族、維C、鈣鎂片等。

5、可用熱水泡腳,幫助出汗,只要汗一出,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

6、刮痧、按摩、拔罐。

總之,面對空調病的發病初期,可採用上述6種方法,或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記住,你的第一選擇不是輸液。而是通過自然療法去處理。

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松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葯、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其中,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有熱者食用。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陰。


Ⅳ 2021年三伏天的頭伏是哪個節氣開始 注意事項是哪些

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就是 三伏天 了,但也有很多人對於三伏天的相關知識並不是很了解,那麼2021年三伏天的頭伏是哪個節氣開始呢?三伏天的頭伏注意事項是哪些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和分析吧!

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中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幹擾晚上睡眠。

Ⅵ 節氣知識科普:夏至開始數伏嗎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九天的天寒地凍,對於我國南方的朋友們來說,可能體會並不是那麼深刻;但三伏天的酷熱難當,他們可很有發言權。那麼就來了解,夏季數伏天,是從 夏至 節氣開始嗎?


你可能喜歡》》 夏至前後如何釣魚?

問:夏至開始數伏嗎?
答:不是的,數伏開始的日子,是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

我國秦漢時期,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十天,有時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復一次。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但可以肯定的是,從夏至開始算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伏天也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

伏天的到來就意味著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氣候階段來臨。建議網友們既要注意防暑降溫,還要當心家中的物品發生霉變,需加強晾曬。

Ⅶ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1

盛夏來了!馬上就開始入伏了,夏季三伏最難熬,溫度高,如果再去運動,很容易受傷。那麼,怎麼過三伏天才不中暑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走暑」去,既運動健身,又能避暑養生。那麼,怎麼走暑呢?……

三伏天健康「走暑」

讓大家選擇「走暑」其實是有原因的。夏天外界陽氣最旺,這時多到戶外活動,可以吸收自然界陽氣精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

然而三伏天熱,很多人都憋在家裡不出門,其實這對身體是不好的。人的養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該出汗的時候得出汗,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但我們又不能因為要出汗,而做劇烈運動,在高溫下大量出汗易損陽氣,還很容易中暑,所以一般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就不合適了。

權衡之下,進行走路的慢運動就是最佳選擇了。

除了利用平時時間早晚走走,郊區當然是最好的避暑選擇。

那些山裡,雲霧繚繞、煙嵐彌漫、溪泉涓涓、樹木蔥郁,毫無遮攔的綠色撲面而來……漫步在清涼峽谷間,原始生態的青山綠水,原始風情撲面而來。

在山峰登高,一覽勝景,滿目皆綠,深深地吸入一口氣,彷彿觸摸到了整個森林,好一片清涼!

「走暑」是有訣竅的,你要把握三個原則。要勻不要急:勻速行走最省體力,而且有利於保持良好心態,急一陣歇一陣的走路方式最累人;而且勻速走路 能讓你走得更久,一般40分鍾,2~3公里是最合適的。

走硬不走軟:不要因為貪圖涼爽和舒適在河灘、濕地和草地上行走,這樣既沒有在硬地上行走效果好,也不安全。而且在水泥、瀝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灘、濕地等軟地面行走更省勁。走階不走坡:避暑度假,很多人會選擇去野外爬山郊遊,這時候上下山時盡量走石階,少走山面斜坡,這樣較符合力學和生理要求,安全又省力。

當然,走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補水。隨身必備一瓶自製的淡鹽水,適當補充一些能量,這是必要的。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2

三伏天灸注意事項

1、天灸貼葯部位多在頸背部、腹部、腰部,建議穿寬松、深色的衣服,女士建議不穿連衣裙。

2、天灸葯物為芳香走竄的葯物,皮膚有色素沉著、潮紅、微癢、燒灼感、疼痛、輕度出水泡等表現屬於正常反應。如感到灼痛,可隨時撕除。去除貼葯後,如局部出現水泡乃正常現象,輕者可自抹萬花油;若水泡潰破可自行塗紫葯水,結痂後待自然去痂,注意預防感染,若局部反應嚴重者,請到醫院處理。治療當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宜用溫水洗澡。

3、接受治療的當天,戒食牛肉、燒鵝、鴨、花生等易化膿食物,避免生冷食物或者進食蝦、蟹。

特殊人群需知:

病患:感冒發燒者、患有惡性腫瘤、皮膚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天灸。

少兒: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貼葯,孩子肌膚腠理疏鬆更容易吸收,因此貼葯的時間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即一般只需貼1/2~1小時即可。

女性:孕婦和正處經期且月經量多者不可進行天灸,月經量少或處於月經末期的經期女性,可進行天灸。

貼葯幾次治病保健效果最好

如果隨便增加次數、自定時間,不就成了日常的穴位敷貼了嗎?另外,天灸到底做多少次才合適?是否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對此,專家認為,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於日常穴位敷貼之處,這種療法一般選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而因中伏和末伏大多間隔長達20天左右,為提高保健治療效果,所以中間會增一次加強灸以鞏固和提高效果。也就是說,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葯就夠了,並無研究證明在此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現象:

天灸時間令人眼花繚亂。「三伏天灸,以前有中伏加強灸和末伏加強灸,今年怎麼又冒出個初伏加強灸?今年的初伏天本該是今天,往年很多醫院的天灸治療基本是從初伏這一天開始的。以往,廣州只有幾間大型中醫院開展天灸治療,而現在已經是遍地開花,大小西醫院、私人診所、社區醫院、療養院等都在開展天灸,治療時間也讓人眼花繚亂。以今年為例,有不少細心的街坊發現:早在10天前,一些醫院就已開始推出伏前灸、預伏灸、初伏加強灸,每一個伏天都衍生出加強灸,有的乾脆將治療時間擴展成7月4日至8月22日,更加寬泛。對此,有街坊叫好,認為時間上更靈活、便利,但也有街坊感到困惑:如果隨便定時間,那還能叫「三伏天灸嗎?另外,令不少一直熱捧天灸的老街坊感到無所適從的是,以往每年只要貼三四次,但現在一些醫院的預告已增加至五六次,究竟要接受多少次治療才合適。

提醒:

一般貼四次就夠了。對此,專家認為,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於日常穴位敷貼之處。「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葯物的滲透與吸收,是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其實三伏天貼葯一般在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專家介紹,而由於中伏和末伏一向時間間隔較長,一般都在20天左右,中間增一次加強灸,有助於提高保健治療的效果。也就是說,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葯就夠了,如果不是因時間趕不上漏了敷貼,基本無需在初伏或末伏過後特別加強。目前也無研究證明三伏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越多效果就一定越好。

三伏天灸能治療哪些疾病

第一類:哮喘、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第二類:久病陽虛證如五更泄、虛寒胃痛、腎虛腰痛。

第三類:過敏性鼻炎、虛人感冒等由體虛、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統疾病,臨床上同時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見。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咯痰為主要症狀,伴有喘息,每年發作累計3個月,並持續2年或2年以上。支氣管哮喘,臨床上反復陣發性支氣管痙攣而致氣急、咳嗽、咯泡沫痰,中醫認為這與肺、脾、腎三臟有關。「肺為貯痰之器,即是說肺氣虛弱,痰貯藏於肺內,咳和喘與痰停聚於肺有關。脾為生痰之源,脾運化人體水濕,脾氣虛弱即運化失常,水濕停滯於體內而生痰。腎陽虛的人,則水液代謝失常,留於體內,積聚生痰,痰停留於肺則喘咳。腎氣虛則不納氣,呼出氣多,吸入帶有氧氣的空氣少,就上氣不接下氣。內臟的'虛弱,功能低下,這是致病的內在條件,這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這些疾病一般寒冬季節發作較頻繁,症狀明顯,這時,常以治標緩解症狀為主,不便從本質進行治療。但到了夏天,這類疾病發作較少,或基本不發,正是根治的好時機。通過一些特殊的治療來補益人體元氣,增強抗病能力,以預防冬季來臨時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

結語:

總的來說,三伏天灸還是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好處的,但是也不要盲目的進行三伏天灸,也不要過多的進行三伏天灸,一般來說在三伏天貼四次葯就可以了,希望大家可以注意。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3

伏天要注意「扶陽」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腠理開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徵,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因此,人們要盡量避免做一些傷陽之舉,應護陽。

三伏天,補水是重中之重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伏天還要注意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伏天,冬病夏治有講究

伏天是冬病夏治好時節。其中伏季貼敷療法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理論,在我國農歷「頭伏」「中伏」「末伏」的時令期間,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用特定的中葯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貼敷,以治療某些在冬季容易發病或加重的疾病,增加抵抗力。但冬病夏治並非人人皆宜。「冬病夏治」主要針對三周歲以上虛寒體質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發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復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風濕病等,有內火、濕熱體質的人不適合冬病夏治。

伏天飲食,多酸多甘

中醫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超過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頭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以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另外,夏季不適宜大量進補。因為夏季多食稀食飲品,胃消化液稀釋,消化功能減退,此時進補,難以消化,還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暢。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補葯多屬性溫熱,夏季進食會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謝加快,進補的養分也多浪費。

三伏天,飲食需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Ⅷ 三伏天養生三大知識

三伏天養生應當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濕邪、末伏防秋老虎,下面我為大家介紹關於三伏天養生的三大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1、三伏天養生知識之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在熱浪的襲擊下,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外出應帶上遮陽傘、帽,勿做劇烈的運動。

中午要保證午睡。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若出現頭暈、心悸、惡心、嘔吐等中暑先兆,應速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並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2、三伏天養生知識之初伏——防濕邪

三伏正值古稱長夏季節,此時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濕氣極盛。濕性重濁、粘滯,易與熱結,濕熱交蒸,濕遏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泄。濕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濕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

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亦可用鮮藿香、佩蘭各10克,飛滑石、焦大麥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並注意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3、三伏天養生知識之初伏——防秋老虎

此時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凶。由於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卧不安,思緒雜亂。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4、以熱制熱」——三伏天的養生法

中醫認為,養生應順應時節,夏天該熱就熱,該出汗就出汗。三伏天應順著季節規律,用「熱養法」以熱制熱,健康消暑。

1.多喝熱茶

冷飲只能使口腔感到涼爽,由於血管受冷收縮,反而降低了身體散熱的速度。而喝熱茶或熱水能促進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溫度不應超過60攝氏度。

2.吃點熱食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生薑有助於溫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溫性調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點。

羊肉、牛肉等熱性的肉類,也可以溫陽散寒,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有牙痛、上火、發燒等症狀,或者體質偏熱的人應忌食。

3.洗熱水澡

熱水洗澡會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排熱。水溫一般控制在30攝氏度左右為宜,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幫助身體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

4.熱水泡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泡腳時適宜水溫為42攝氏度,以溫暖舒適為宜。

5.做艾灸

中醫認為,三伏天施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施灸時適量出汗,體內的暑熱也隨之排出,身體會感到無比清爽。

6.適當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運動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選擇慢跑、太極、健步走、游泳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建議早上或傍晚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氣血。

5、消暑納涼——舒服過伏天

夏季如果覺得汗流浹背、食慾減退,試試專家推薦的解暑法,不用把空調開到最大,也能「自然涼」。

1.少量多次補水

夏季應多喝水,但注意不要一次補充大量水(大於500毫升)。建議先喝一兩杯水,隔半個小時再喝。水溫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涼。

2.吃「苦」開胃

進入三伏天容易食慾不振,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如苦瓜等。中醫認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於夏季養心。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3.衣物選棉麻材質

衣服的材質會影響汗液蒸發,推薦寬松、吸濕性好的棉、麻、絲等材質,或者選擇透氣性強的合成纖維材料。

4.晚睡早起

晚睡並不是提倡熬夜,而是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晚上11點半前入睡,早上6、7點起床較好。中午可以午睡30-60分鍾,有利於氣血平衡,幫助補充體力。

5.心靜自然涼

高溫酷熱天氣,人們易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等「情緒中暑」跡象。靜坐、澆花、讀書、聽音樂等都有助緩解煩躁心情。

三伏天的飲食五寶

1.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於因三伏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症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症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也是喝薑茶的最佳時機。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盛夏也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4.西瓜

我國民間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葯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因此,盛夏時節,應多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後,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後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6、三伏天養生六大禁忌

1.腸胃怕冷

脾胃喜溫不喜涼,夏天吃太多冷飲,腸道內外都被「冷」控制,就容易引發腸胃疾病,出現又拉又吐的情況。

2.頸椎怕吹

夏季的衣服多是低領或者無領的,頸部後方肌肉裸露,如果長時間處在空調溫度過低的房間里,或者空調風直吹頸肩部,就會引起頸肩部肌肉軟組織出現收縮痙攣疼痛,時間一長還會導致頸椎病。

3.腳底怕涼

有些女性不注重腿部和腳的保暖,習慣穿短褲、涼鞋等,在屋內又把空調溫度開得很低,而「寒從腳底生」,風寒濕邪侵入人體損害臟腑、經絡,易引發感冒、痛經、月經不調、婦科疾病等。

4.喝水怕快

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切記不要迅速、大口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有心臟不適的人群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5.洗浴怕冷水

高溫天有些人喜歡用沖涼水澡來降溫,但是突然的冷水刺激很可能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甚至會誘發心絞痛,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6.怕淋雨、汗濕不換衣

淋雨了,或者流了很多汗,衣服都濕了,如果不及時更換,很可能會使體內濕氣加重,同時導致各種皮膚病的發生,如腳癬、濕疹等。

7、三伏天如何養生?

一、宜補陽

中醫養生主張「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最適宜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此時補陽可以去除冬季內伏寒邪,達到其他季節所達不到的雙重功效。一旦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被趕出體外,疾病能更好被治癒,將邪氣排出後,人在炎熱的環境里也不會悶熱、煩躁。

二、宜食補

三伏天濕氣極盛,濕性重濁。濕邪最易傷脾,常使人四肢發軟、胸悶、食慾不振。且濕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此時飲食要以清淡為主,有營養、易消化、忌生冷油膩。三伏天的中醫食療文化由來已久,流傳甚廣。在食補時,知悉以下幾點十分有益。

瓜菜

清熱

冬瓜、黃瓜、苦瓜、山葯、芹菜等都是清熱祛濕佳品。黃瓜生吃最好,苦瓜是體熱者最好的選擇,炒冬瓜籽可以祛濕,把西瓜皮洗凈炒菜吃也能清熱,還有薏米紅豆可達到良好的祛濕效果。

酸能生津

流汗過多可耗氣傷陰。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預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強食慾,幫助消化。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檸檬、烏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蘿、芒果、獼猴桃等。

多食魚類

各種魚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也有其側重的養生功能。如鯽魚湯祛濕,常見的草魚有暖胃明目之效;鱸魚則能補益肝腎,無腥味,紅燒、清蒸、燉湯均可。

多食豆類

宋代醫著《朱氏集驗方》載有「三豆湯」之方,即綠豆、赤小豆和黑豆。綠豆、赤小豆清熱、解暑、利濕,黑豆健脾補腎。「三豆湯」取上述三種豆類各20克,洗凈浸泡1小時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慢煮1小時,豆子開花後也可放入適量的冰糖(繼續煮5分鍾即可),可一周喝兩次。

三、宜有度

夏天人體陽氣最重,中醫養生講究的原則之一就是順應自然規律。

夏季切勿貪涼,用冷飲解暑降溫、食用冷盤未嘗不可,但不知節制則對身體有害無益。還有就是不宜大量飲用含有菊花、金銀花、荷葉等祛火中葯成分的涼茶類飲料。另外,空調溫度不宜過低,最好根據體質調溫。

四、宜緩動

炎熱的夏季,人們本來就容易出汗,如果鍛煉,更容易出汗,且運動過度會損傷身體機能。人們應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適度鍛煉,如練太極拳,鼓舞陽氣的生發、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增強體質。

五、宜補水

補水養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動就容易大汗淋漓,繼而產生強烈的口渴感。要按出汗量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還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其中,中葯飲品以防暑清熱飲、防暑和胃飲及利喉清咽茶居多。

三伏天養生,首重在「養」。我們要按照中醫理論,科學養生。中醫最注重的就是平衡,因此,我們在養生之時,更要注重平衡,補益有度,以便獲得更好的養生效果。

在三伏天里,不宜進行過量運動,要做到靜心養神,睡眠充足,在飲食上也要有一些忌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伏天里的「三吃三不吃」,記住這些,讓我們順利過伏天!

8、三伏天「三吃三不吃」

「三吃」是什麼?

一,多吃「苦菜」

「苦菜」指的是夏天我們吃的那些味道微苦的食物,比如苦瓜,苦菊,這些食物里含有多種維生素,苦味素,生物鹼等,這些物質具有解毒明目,清涼去火的作用,所以非常適合夏天食用。

二,多吃「瓜菜」

俗話說「春吃芽,夏吃瓜」,夏天是吃各種瓜的季節,不僅有很多西瓜,香瓜,這些水果瓜,還有可以做蔬菜吃的瓜,比如絲瓜,冬瓜,方瓜等。這些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大量的水分,三伏天食用,可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可以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營養和水分。適量的食用一些絲瓜和冬瓜還可以達到養顏美容,減肥塑身的作用。

三,多吃「白肉」

三伏天天氣酷熱,人體流失營養也比較多,光食用蔬菜也是不行的還要適量的吃一些肉補充營養。但是夏天天熱炎熱,人的胃口和腸胃都比較弱,不適宜食用高脂肪油膩的東西,所以一些蛋白質含量高,但是油脂比較少的肉就深受人們的歡迎,比如魚肉,雞肉,蝦等。這里推薦給大家一道菜—清蒸鱸魚,魚肉鮮嫩,營養豐富非常適合夏天食用。

「三不吃」是什麼?

一,不宜吃「冰冷食物」

三伏天「三吃三不吃」

三伏天天氣炎熱,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成打開狀態,這樣利於排毒排熱,這時候如果吃大量冰冷的食物,就會讓體溫迅速下降,毛孔收縮,體內的濕熱就排不出來,這樣到了秋天就很容易引發咳嗽,尤其是小孩子。所以夏天我們要盡量少吃或者不吃冰冷食物,尤其是雪糕或者冰冷飲。

二,不宜吃「刺激油膩食物」

夏天,人體腸胃功能都比較差,不宜食用刺激油膩的食物,比如過辣或者過於油膩的菜品。這些食物吃到肚子里,腸胃負荷不了,就容易引起腹瀉嘔吐等。所以三伏天,我們還是要以清淡的食物為主,既養生又吃著又舒服。

三,不宜吃「隔夜剩飯」

「不浪費食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如果有剩菜剩飯我們一般都是下頓熱一下接著吃。可是到了三伏天,這種習慣一定要注意。三伏天氣溫比較高,細菌繁殖比較快,一些剩菜剩飯很容易變質尤其是隔夜的,即使放冰箱時間一長也會出現變質,這樣的食物很容易吃壞肚子。所以夏季,我們做食物,盡量少做,一次性吃完,這一點大家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