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解剖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基盤和基礎有什麼不同 2024-05-16 23:18:29

解剖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25 12:27:56

㈠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有睫狀體產生-進入後房-越過瞳孔到達前房-再從前房的小梁網進入Schlemm管-然後通過集液管和房水靜脈-匯入鞏膜表面的睫狀前靜脈-迴流到血循環,另有少部分從房角的睫狀帶經由葡萄膜鞏膜途徑引流和通過虹膜表面隱窩吸收。

顳窩內側壁前部有顳,頂,額,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縫,稱翼點。此處為顱腔側壁的薄弱處,其內面恰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此處骨折極易損傷動脈。

解剖經典知識

解剖學是不僅是臨床醫學的基礎, 也是基礎醫學的基礎。首先你應該知道它是一門形態科學,形態科學的最大特點是直觀,所以學習解剖學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去學習。可以找一本解剖學大綱, 它會告訴你,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內容,哪些是需要熟悉的內容, 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內容。

所有要求掌握的內容都是解剖學的重點內容,知道這些你就很容易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學習解剖學應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觀點, 以及形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前者應注意在學習時兩者有機的結合, 看書,看圖譜,看標本,不要各自為陣。後者告訴你不是獨立的。

你可以就此提出問題,諸如這個孔有什麼內容通過?左側和右側的差異有什麼臨床意義等?能提出問題,你就會主動地去學習,主動學習和被動的學習結果一定是不一樣的。

㈡ 解剖學基礎重點歸納有哪些

1:骨按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骨的構造:骨質,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與體相連處形成微向前突的橫脊,稱為胸骨角。兩側平對第二肋軟骨,是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真肋: 第1-7肋的前端與胸骨相連接,稱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與胸骨相連接,稱假肋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弓肋:第8-10肋的肋軟骨一次連與上位肋軟骨,共同形成一軟骨性邊緣,稱肋弓。

肋角:肋體後份急轉彎處形成肋角。

3:腦顱骨由成對的頂骨、顳骨、和不成對的額骨、篩骨、蝶骨、枕骨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對的鼻骨、淚骨、上頜骨、下鼻甲、灌骨,顎骨,和不成對的下頜骨、犁骨、和舌骨。

5:鼻旁竇4對:額竇,開口於中鼻道:蝶竇,向前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分前中後三群,前中裙開口中鼻道,後群篩竇開口於上鼻道。上頜骨開口於中鼻道。

6:翼點:顳窩內側壁前部有顳,頂,額,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縫,稱翼點。此處為顱腔側壁的薄弱處,其內面恰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此處骨折極易損傷動脈。

7關節的基本構造: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關節的輔助結構:韌帶,關節盤,滑膜壁,關節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緣圍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劍突圍成 胸廓下角:兩側肋弓在中線相交,形成向下開放的胸骨下角,角間夾有劍突

9:軀干骨的連接: 1椎骨的連接:

椎體間的連接:椎間盤,前縱韌帶,後縱韌帶。

椎弓間的連接:黃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關節突韌帶。

寰枕關節和寰樞關節 椎骨間連接:

滑膜關節:寰枕關節,寰樞關節,關節突關節,椎間盤。

韌帶連接: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

肋與胸椎連接:肋頭關節,肋橫突關節。

肋與胸骨連接:軟骨連接,胸肋關節,肋弓,浮肋。

解剖學方位

為了說明人體各部或各結構的位置關系,特規定一標准姿勢,稱為解剖學姿勢,描述任何結構時均應以此姿勢為標准,即使研究對象或標本模型,是橫位、倒置或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仍應以標准姿勢描述。特定的解剖學姿勢規定如下:身體直立,面向前,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足並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於軀干兩側,手掌向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體解剖學

㈢ 人體解剖學基本組織知識總結

組織是由結構和功能相關的細胞和細胞間質(基質+纖維+組織液)組成。所有細胞都生活在細胞間質中,他們是維持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內環境

    一·上皮組織(被覆上皮+腺上皮)

    (一)被覆上皮(單層上皮+復層上皮):覆蓋在身體表面或作為管道和囊腔的內壁,起保護、分泌、吸收的作用。

    1、單層上皮

    (1)單層扁平上皮

    被覆於心血管腔面的扁平上皮很薄、表面光滑,有利於血液流動及物質交換,稱內皮。覆蓋於體腔內壁的腹膜、腸系膜、胸膜、心包膜等處漿膜表面的扁平上皮稱間皮,它能產生少量漿液,使細胞表面濕潤、光滑,減少胸膜腔的腔面與器官之間的摩擦,便於內臟活動。

    (2)單層立方上皮

    分布於甲狀腺濾泡、腎小管等處的上皮,游離面常有微絨毛。這類上皮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3)單層柱狀上皮

    分布於胃、腸、膽囊和子宮等腔面,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

    分布於呼吸道表面,頂端常附有纖毛,具有保護和分泌功能。

    2、復層上皮

    (1)復層扁平上皮

    淺層細胞呈扁平形狀,不斷角質化脫離;中間的為多角形;基底層細胞為矮柱狀,可不斷分裂增生,補充衰老損傷的細胞。分布於皮膚表層、口、唇、食道

    (2)變移上皮

    細胞無固定形狀,常隨器官充盈情況而變化。分布於腎盂、輸尿管、膀胱

    (二)腺上皮:分泌作用,以腺上皮作為主要成分的器官稱為腺。

    1、內分泌腺:在上皮細胞分化過程中,部分組織向深部凹陷,與上皮脫離形成

    2、外分泌腺:與身體表面和管腔上皮相連接的管道稱為管道,排除分泌物;腺體末端呈管 狀或泡狀,稱為腺泡,具有分泌功能。

    二、結締組織(疏鬆結締組織+緻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 骨、軟骨、血液、肌腱及筋膜均為結締組織

    (一)疏鬆結締組織

    充滿於器官與器官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基質多,纖維較疏鬆,細胞數目少,具有連接、營養、保護、支持和修復等功能。

    1、細胞種類:成纖維細胞為主要細胞成分,數量多且分布廣;巨噬細胞多突起,核小,可吞噬外來異物、衰老的細胞碎片、細菌、病毒;肥大細胞多分布於小血管周圍,胞質內有粗大均勻顆粒,可產生肝素和組織胺;漿細胞數量較少,主要存在於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層結締組織內,在慢性炎症時其數量增多。

    2、間質:膠原纖維呈白色,較粗,索狀,韌性強;彈性纖維呈黃色,較細,細絲狀,有彈性;網狀纖維短而細,多分布於組織交界處,以及造血器官、淋巴器官等處;基質為無定形膠狀物,主要成分為黏多糖和蛋白質

    (二)緻密結締組織

    纖維較疏鬆結締組織多,主要為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分布於皮膚、真皮、肌腱。

    (三)脂肪組織

    被疏鬆結締組織分格成小葉,主要分布於皮下網膜,占人體體重的10%,最大的儲能庫,維持體溫、緩沖、支持作用。

    三、肌肉組織:(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由肌細胞/肌纖維構成,肌細胞細長似纖維狀,細胞質稱肌漿

    (一)骨骼肌/橫紋肌

    骨骼肌纖維呈長圓柱形,由大量成束的肌細胞組成。肌細胞為多核細胞。受意識支配,為隨意肌

    骨骼肌——肌束/細胞束——肌纖維/肌細胞——肌原纖維

    (二)心肌

    含有極為豐富的線粒體,心肌細胞相連處細胞膜特化,凹凸相連,形狀呈階梯狀,稱閏盤,有利於電沖動在心肌細胞間的快速傳遞。心肌的收縮具有節律性,為不隨意肌。

    (三)平滑肌

    同一層內的肌纖維平行排列,一條纖維的粗部與另一纖維的細部相連。支配平滑肌的神經末梢常常直接與每一個平滑肌細胞相連,連接處神經末梢形成膨大的曲張體。每個單位都需要接受刺激才能收縮。這些細胞作為一個功能合胞體形成一個共同單位同步收縮。平滑肌的收縮具有節律性,具較大的伸展性,為不隨意肌。

    四、神經組織(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是神經系統中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膠質細胞不參與神經沖動的傳導,但對神經細胞起營養、支持作用和參與髓鞘的形成。

    (一)神經元的結構

    1、胞體:很豐富的線粒體,神經原纖維(呈線狀交織分布,起支持和運輸作用),尼氏體(為鹼性顆粒或小塊,內質網和核糖體組成,合成蛋白質)。

    2、突起

    (二)分類:按突起數目。 單極神經元:視網膜

    假單極神經元:腦神經節和脊神經節

    雙極神經元:嗅黏膜和視網膜中感覺神經元

    多極神經元:可擴大聯系,腦、脊髓和自主神經節內神經元

    神經元功能。感覺神經元

    運動神經元

    中間神經元

    (三)神經膠質細胞

    有突起,但無樹突和軸突之分,也沒有傳導神經沖動的功能。

    1、星形細胞(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包裹在毛細管周圍稱細胞周足。支持固定神經元;噬菌作用;吸收或分泌維持化學平衡;供給營養;隔離神經元

    2、少突膠質細胞包裹神經元形成髓鞘

    3、小膠質細胞:吞噬和清除壞死組織

    4、施萬細胞:參與外周神經軸突髓鞘的形成

    (四)神經纖維:神經元的突起+包裹在外的神經膠質細胞

    1、有髓神經纖維:節段間細窄部分稱為郎飛節,可實現跳躍傳遞(快),在消耗能量較少下傳遞

    2、無髓神經纖維:也有一層薄髓鞘,離子通過截面進出傳遞(慢)。

㈣ 解剖學基礎知識重點有哪些

1:骨按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骨的構造:骨質,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與體相連處形成微向前突的橫脊,稱為胸骨角。兩側平對第二肋軟骨,是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真肋: 第1-7肋的前端與胸骨相連接,稱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與胸骨相連接,稱假肋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弓肋:第8-10肋的肋軟骨一次連與上位肋軟骨,共同形成一軟骨性邊緣,稱肋弓。

肋角:肋體後份急轉彎處形成肋角。

3:腦顱骨由成對的頂骨、顳骨、和不成對的額骨、篩骨、蝶骨、枕骨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對的鼻骨、淚骨、上頜骨、下鼻甲、灌骨,顎骨,和不成對的下頜骨、犁骨、和舌骨。

5:鼻旁竇4對:額竇,開口於中鼻道:蝶竇,向前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分前中後三群,前中裙開口中鼻道,後群篩竇開口於上鼻道。上頜骨開口於中鼻道。

發展歷史: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200-300年)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就有關於人體形態的記載,秦漢時代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對死囚的屍體進行實地解剖,並進行記錄。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不但擅長醫術,而且對人體結構有較深的了解,能用麻醉劑施行外科手術。

戰國以後的封建社會,解剖屍體除了仵作偶爾能乾乾,其他人膽敢妄動必遭嚴懲,甚至被凌遲處死。清朝的名醫王清任所著《醫林改錯》里有關解剖學的見解。

㈤ 解剖學都涉及了哪些知識

‍‍

解剖在我國我國文化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200-300年)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就有關於人體形態的記載,秦漢時代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對死囚的屍體進行實地解剖,並進行記錄。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不但擅長醫術,而且對人體結構有較深的了解,能用麻醉劑施行外科手術。晉代針灸大為發展。王叔和著《脈經》和皇甫謐著《甲乙經》有許多內臟度量衡的記載。宋代王唯一鑄銅人,分臟腑十三經和旁註腧穴,是人體模型的創始。宋代宋慈著《洗冤錄》,對人體骨骼及胚胎等有較詳細的記載,並附有檢骨圖。清代王清任著有《醫林改錯》一書,對古醫書中錯誤進行訂正,尤其對內臟的記載甚詳。但是,由於長期封建社會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縛,解剖學的研究未能得到較快的發展,人體解剖學在近代大大落後於歐美,1930年我國出版了較早的一本解剖圖譜。

‍‍

㈥ 關於人體解剖的知識有哪些

你好!解剖學主要有以下基礎知識:基本組織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脈管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胚胎學 解剖要重點記標志性的知識

㈦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如下:

1、膝關節:全身最復雜的關節。

2、肝:人體最大的腺體、也是最大的實質性器官。

3、直腸子宮陷凹:直立時,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點。

4、迷走神經:行程最長、分布范圍最廣的腦神經。

5、心臟的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和普金野氏纖維網。

㈧ 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解刨常識

摘要 2. 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部分構成,約占成人體重的70%。全身各骨借關節相連成骨骼,構成人體的支架,支持體重,保護內臟,賦予人體基本形態。骨骼肌附著於骨,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產生收縮 ,牽拉骨骼產生運動。

㈨ 解剖學基礎知識重點有哪些

如下:

1、標准知識(解剖學姿勢):該姿勢為人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上肢自然下垂於軀干兩側,兩足並攏,掌心和足尖向前。

2、方位術語:

①上與下:近頭者為上,近足者為下。

②前與後:近腹者為前(也稱腹側),近背者為後(也稱背側)。

③內與外:凡有內腔的器官,近內腔者為內,遠離內腔者為外。

④淺與深:已體表為准,近體表者為淺,遠離體表者為深。

⑤內側與外側:近正中線者為內側,遠離正中線者為外側。

⑥近側與遠側:描述四肢各部結構時,已近軀干者為近側。

3、切面術語:

①矢狀面:是從前後方向,將人體或器官切為左、右兩部分的切面。若將人體沿正中線切為左、右完全對稱的兩半,該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②橫切面:該切面將人體切為上、下兩部分,又稱水平面。

③額狀面:是從左、右方向上將人體切為前、後兩部分的切面,又稱冠狀面。

4、軸:①垂直軸:與人體長軸平行,垂直於地面。

②矢狀軸:呈前後方向,與身體的長軸和冠狀軸垂直相交。

③冠狀軸:也稱額狀軸,呈左右方向與身體的長軸和矢狀軸垂直相交。

5、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屬於生物形態學的范圍。

㈩ 2021年解剖學基礎重要必考點有哪些

2021年解剖學基礎重要必考點主要就是有微體解剖學和大體解剖學這兩個考點,然後在微體解剖學裡面又分為了細胞學、組織學和胚胎學,是一個微型的過程,就是說細化到了細胞這樣子的一個形態,然後在大體解剖學裡面的話又分為了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應用解剖學這三個方面。


而且這些都是屬於大方向的一個知識點,如果還要再細化的話,就需要再去進行探究,然後在系統解剖學裡面又分為了按系統研究該系統器官的形態、構造等等這樣子的一個解剖的方向,然後在局部解剖學裡面又發展了其他很多的關系。在應用解剖學裡面又探討了人體形態構造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