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有趣的數學知識
擴展閱讀
基礎建設公司怎麼樣 2024-05-16 15:47:33
兒童貼止咳貼貼哪裡 2024-05-16 15:15:28

有趣的數學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2-26 03:35:50

㈠ 有趣的數學知識是什麼

思路不對
270是總支出,於之前的300塊是一致的。簡單點說,270(總支出)=250(老闆拿走的)+20(服務員拿走的)
而300(總支出)=250(老闆拿走的)+20
(服務員拿走的)+30(退還額)

明白了吧,望採納

㈡ 四年級有趣的數學知識。

探索與發現(-)(有趣的算式)

知識點:

第一組算式:積的位數是兩個因數位數之和-1,積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間的數字為因數的位數,兩邊的數字相同並依次減1。(此為迴文數)

第二組算式:積都由1、4、2、8、5、7幾個數字組成,而且前後排列的順序不變,只需要確定末位數字就可以算出積(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數字則更好)

第三組算式:積的個位都是1,首位都是9;積的位數正好是兩個因數位數之和;積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組成,只要在首位補9,倒數第二位補0就可以了,只有一個8和一個1。

第四組算式:在0~9的十個數字中,任意選擇四個數字,組成數字不重復的最大的四位數和最小的四位數。然後兩數相減,並把結果的四個數字重現組成一個最大的四位數與最小的四位數。再次相減······在這樣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最後得到數字4176。

總結:本文介紹的是「四年級數學知識點:有趣的算式」,數學的學習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相信大家都能學好數學。

㈢ 數學趣味小知識

抽屜原理的應用

1947年,匈牙利數學家把這一原理引進到中學生數學競賽中,當年匈牙利全國數學競賽有一道這樣的試題:「證明在任何六個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個互相認識的人,或者三個互不認識的人。」

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屜原理,要證明這個問題是十分簡單的。我們用A、B、C、D、E、F代表六個人,從中隨便找一個,例如A吧,把其餘五個人放到「與A認識」和「與A不認識」兩個「抽屜」里去,根據抽屜原理,至少有一個抽屜里有三個人。不妨假定在「與A認識」的抽屜里有三個人,他們是B、C、D。如果B、C、D三人互不認識,那麼我們就找到了三個互不認識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兩個互相認識,例如B與C認識,那麼,A、B、C就是三個互相認識的人。不管哪種情況,本題的結論都是成立的。

由於這個試題的形式新穎,解法巧妙,很快就在全世界廣泛流傳,使不少人知道了這一原理。其實,抽屜原理不僅在數學中有用,在現實生活中也到處在起作用,如招生錄取、就業安排、資源分配、職稱評定等等,都不難看到抽屜原理的作用。

兔同籠
你以前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普喬柯趣題
普喬柯是原蘇聯著名的數學家。1951年寫成《小學數學教學法》一書。這本書中有下面一道有趣的題。

商店裡三天共賣出1026米布。第二天賣出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賣出的是第二天的3倍。求三天各賣出多少米布?

這道題可以這樣想:把第一天賣出布的米數看作1份。就可以畫出下面的線段圖:

第一天為1份;第二天為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為第二天的3倍,也就是第一天的2×3倍。

列綜合算式可求出第一天賣布的米數:

1026÷(l+2+6)=1026÷9=114(米)

而 114×2=228(米)

228×3=684(米)

所以三天賣的布分別是:114米、228米、684米。

請你接這種方法做一道題。

有四人捐款救災。乙捐款為甲的2倍,丙捐款為乙的3倍,丁捐款為丙的4倍。他們共捐款132元。求四人各捐款多少元?

鬼谷算
我國漢代有位大將,名叫韓信。他每次集合部隊,只要求部下先後按l~3、1~5、1~7報數,然後再報告一下各隊每次報數的余數,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這種巧妙演算法,人們稱為鬼谷算,也叫隔牆算,或稱為韓信點兵,外國人還稱它為「中國剩餘定理」。到了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用詩歌概括了這一演算法,他寫道: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這首詩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數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數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數乘上15,結果大於105就減去105的倍數,這樣就知道所求的數了。

比如,一籃雞蛋,三個三個地數餘1,五個五個地數餘2,七個七個地數餘3,籃子里有雞蛋一定是52個。算式是:

1×70+2×21+3×15=157

157-105=52(個)

請你根據這一演算法計算下面的題目。

新華小學訂了若干張《中國少年報》,如果三張三張地數,余數為1張;五張五張地數,余數為2張;七張七張地數,余數為2張。新華小學訂了多少張《中國少年報》呢?

是要這些么?

㈣ 小學數學有趣的知識點

曲線包括直線

㈤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有哪些

1、假如「一拃」的長度為8厘米,量一下課桌的長為7拃,則可知課桌長為56厘米。如果每步長65厘米,上學時,數一數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從家到學校有多遠。

2、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麼抱住一棵大樹,兩手正好合攏,這棵樹的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50厘米。因為每個人兩臂平伸,兩手指尖之間的長度和身高大約是一樣的。

3、要是想量樹的高,影子也可以幫助。只要量一量樹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長度就可以了。因為樹的高度=樹影長×身高÷人影長。

4、若去遊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遠,可以請聲音幫量一量。聲音每秒能走331米,那麼對著山喊一聲,再看幾秒可聽到回聲,用331乘聽到回聲的時間,再除以2就能算出來了。

5、「天象記錄員」珊瑚蟲科學家們發現,珊瑚蟲會在自己身上記錄時間:它們在體壁上每天「刻畫」一條環紋,一年「刻畫」365條,既不多也不少。因此想知道它們的年齡,只要數數它們體壁上的環紋即知。科學家們還發現,3.5億年前的珊瑚蟲,每年「刻畫」在身上的環紋不是365條,而是400條。原因是,那時地球自轉一天僅為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㈥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應用到了有趣的數學知識

有:

1、騎自行車的時候用腳蹬一圈腳踏板自行車行走的米數。我們可以去測量車輪的半徑,再用圓的周長公式求出來。

2、原始社會,人類智力低下,當時把石塊放進皮袋,或用貝殼串成珠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算需要計數的物品。

3、面積的計算。自家的住房面積,公園的佔地面積,操場的活動面積等等。

4、統計學的計算。遲到的時候需要在執勤人員那裡登記,要求寫下年級班級姓名。這樣學校就會知道這個星期哪個班的遲到人數最多,哪個班遲到人數最少。

5、工資的計算。財務收入與支出,日常的消費管理等等。

6、計算機相關工作者,數學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C語言寫程序,就需要運用排序演算法(如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歸並排序,基數排序,希爾排序,桶排序,錦標賽排序等等)如果掌握《數據結構》的相關知識,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㈦ 撲克牌中蘊含了哪些有趣的數學知識

撲克牌是一種大眾娛樂工具。相傳早在秦末楚漢相爭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愁,發明了一種紙牌 游戲,因為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被稱為「葉子戲」,後來發展成為現在的54張撲克牌。

撲克牌的54張模式解釋起來也非常奇妙:

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其餘52張牌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

紅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徵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每種花色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個星期。

如果把J、Q、K當作11、12、13點,大王、小王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而閏年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

專家普遍認為,以上解釋並非巧合,因為撲克牌的設計和發明與星相、占卜以及天文、歷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在撲克牌中包含著很多的數學知識,你知道嗎?

一、撲克牌中的對稱圖形

撲克牌中有紅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而每一種花色都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其中方塊不僅是軸對稱圖形,而且是中心對稱圖形,正是因為它們具有了這些對稱的特徵,所以才有了絕妙的數學試題。

如2007年甘肅省白銀等7市新課程數學試題第4小題:

4張撲克牌如圖(1)所示放在桌面上,小敏把其中一張旋轉180°後得到如圖(2)所示,那麼她所旋轉的牌從左數起是()

A.第一張 B.第二張 C.第三張 D.第四張

這個題設計新穎,構思精巧,可謂獨具匠心,通過撲克牌的操作,探索圖形中存在的變化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及其應用過程,學生觀察(1)(2)兩圖會發現它們沒有任何變化,但試題的設置精巧在只有旋轉方塊9,才能有(1)、(2)兩圖的結果。試題有效考查了學生對中心對稱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撲克牌中的計算問題

有一種「二十四點」的游戲,其游戲規則是這樣的:從一付撲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四張牌,其中A,2,3,…,K依次代表1,2,3,…,13,根據牌面上的數字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可以使用括弧,但每張牌不重復使用),使運算結果為24.

如,任意從一付撲克牌(去掉大、小王)中抽取四張牌,其中A,2,3,…,K依次代表1,2,3,…,13,紅色撲克牌、黑桃和方塊代表正數,草花代表負數. 小聰同學抽到的四張牌是紅桃3、黑桃4、方塊10和草花6,請你幫助小聰將這四個有理數(每個數只用一次)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可以使用括弧),列出三種不同的算式,使其結果為24。本游戲的實質是將四個有理數3,4,10,-6,運用上述規則寫出三種不同的算式,使其結果為24。比如10-4-3×(-6)=24;4-(-6)÷3×10;你還能寫出一種嗎?

通過撲克牌中「二十四點」的計算,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有理數運算的興趣,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狀態下,使枯燥乏味的有理數運算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增長知識,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散,從而更能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這類試題不僅使計算教學在算理、演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而且也體現了新課程的標准,真正推崇扎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性計算教學。

三、撲克牌中的有序排列

每一副新的撲克牌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即第一張是大王,第二張是小王,然後是黑桃、紅桃、方塊、梅花四種花色排列,每種花色的牌又按A,2,3,…,J,Q,K的順序排列。如果將這樣的撲克牌按一定的規則進行,那麼就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命題。

如,2005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試題第8小題:

有兩副撲克牌,每付的排列順序是:第一張是大王,第二張是小王,然後是黑桃、紅桃、方塊、梅花四種花色排列,每種花色的牌又按A,2,3,…,J,Q,K的順序排列。某人把按上述排列的兩副撲克牌上下疊放在一起,然後從上到下把第一張丟去,把第二張放在最底層,再把第三張丟去,把第四張放在底層,……如此下去,直至最後只剩下一張牌,則所剩的這張牌是_________。剛看試題,覺得無法下手,但是,我們從簡單兩張撲克牌入手,按照規則就可以發現剩下的是第二張;如果是四張撲克牌,按照規則就可以發現剩下的是第二張;如果是八張撲克牌,按照規則就可以發現剩下的是第八張;那麼我們會發現,撲克牌的張數為2,22,23,…,2n,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剩下的一張牌就是這些牌的最後一張。例如,手中只有64張牌,按照上述操作方法,最後只剩下第64張。現在手中有108張牌,多出108-64=44(張),如果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先丟去44張,此時手中恰好有64張牌,而按原來順序的第88張牌恰好放在手中牌的最低層。而88-54-2-26=6,按照兩副牌的花色順序,所剩的最後一張是第二副牌中的方塊6。奇妙的構想,形成了絕妙的試題,在這個試題中,很好地運用了撲克牌的有序排列特點,滲透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在撲克牌的興趣中,讓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㈧ 在數學方面,有哪些有趣的科學知識呢

兩個迷惑了大部分人很久數學知識:

第一,硬幣悖論。

這個問題會一度被廣泛討論的最大原因在於人為限制,為何這么說,先從問題本身分析。

三扇合著的門,其中有一扇門的背後有一隻羊。現在打開其中一扇門,能看見羊的概率是1/3。如果有人先選擇了一扇門,不管裡面有沒有山羊,這扇門暫時不開,而是打開另外兩扇中的其中一扇沒有羊的門。此時讓一開始選門的人做出二次選擇,繼續打開這扇門或者打開另一扇未開的門。接下來出現了不知道是哪些人得出來的結論:「此時能看見羊的概率是2/3。」

這下確實把我愣住了,因為我怎麼思考都感覺此時的概率是1/2,因為這種情況不就等於是排出了一扇門,在兩扇門里作出選擇嗎,二選一究竟怎麼得出個2/3來的?無苦苦掙扎,就是跳不出的死循環。

於是,無抱著謙虛的的心態,在網上尋求萬能的網友來為我解決此題。

網友果然是萬能,連解題方法都是五花八門,果然做數學題不能死腦筋呀,我還是太嫩了,得多學學。

很多解釋我都看不懂,由於我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之後又找了一些文字接地氣的網友來為我解答。在大家的合力幫助下,我終於理通了。一開始我只是以為自己太嫩了,理通的後我意識到,我根本就是孤陋寡聞,這種問題居然能一卡就卡了幾個小時。我一直解不出2/3的原因,是問題的條件有漏了,漏了個啥?在二次選擇的時候有兩個選擇,保留或更換,要想得出2/3的概率,就一定得有必定選擇更換的條件,這樣就變成了在3扇門裡面選2扇門這種問題。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為什麼沒看見這個條件呢?因為一開始就有這條件的話,這「大難題」不就變成了小學生問題嗎?原來如此,那解不出答案應該不是無的問題,而是條件的問題呀。不!這就是我的問題!這么長時間都找不到這缺失的條件,怎麼可能不是我的問題!


㈨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有哪些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有:莫比烏斯環、克萊因瓶、黃金分割、斐波納契螺旋線、繆勒萊耶錯覺。

莫比烏斯環是一種拓撲學結構,它只有一個面和一個邊界。可以用一根紙條扭轉成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就形成了莫比烏斯環。莫比烏斯環沿著中線剪開,第一次,可以得到一個更大的環;

第二次及以後,每次都會得到兩個互相嵌套的環。中間永遠不會斷開,這也是莫比烏斯環的神奇之處。

科普知識涵蓋了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無論是物理、化學、生物各個學科,還是日常生活無不涉及到科普知識。由於其范圍的廣泛性,奠定了科普知識的重要意義和影響。

科普知識的重要意義必然要求我們的科普教育必須與時俱進的與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同行。同步發展。使科普知識,科普教育真正意義上走進人們的生活。科普知識的意義和影響必將是深遠的、長久的。

㈩ 生活中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哪些

如下:

1、雞蛋問題:小張賣雞蛋,一籃雞蛋,第一個人來買走一半,再送他一個。第二個人又買走一半,小張又送他一個雞蛋。第三個人又買一半的雞蛋,小張再送他一個。第四個人來買一半,小張再送他一個,雞蛋正好買完!小張總共有幾個雞蛋?

2、桌子問題,一張方桌,砍掉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3、切豆腐問題: 一塊豆腐切三刀,最多能切幾塊?

4、切西瓜問題:三刀切7瓣,吃完剩下8塊皮,怎麼切?

5、竹竿問題:5米長的竹竿能不能通過一米高的門?

相關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的認識》:一開始就從學生身邊選擇素材並製成錄像片段作為課堂引入,這三段錄像分別是學生稱體重、農民賣菜和在水果攤買水果。使學生通過對熟悉的生活場景的回顧,感受到質量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消除對這一知識的距離感。

此外,整堂課從教具到學具都取之於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品,當學生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某一樣食品或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必須品出現在課堂上的時侯,那種油然而生的親切感會使他們的情緒空前高漲,從而激發主動學習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