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什麼時候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
擴展閱讀
什麼是ai的基礎 2024-06-16 21:06:15

什麼時候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

發布時間: 2024-05-23 12:23:17

① 姝e紡鎻愬嚭緔犺川鏁欒偛鐨勬枃浠

1999騫達紝鍥藉姟闄㈡壒杞鏁欒偛閮ㄥ埗瀹氱殑銆婇潰鍚21涓栫邯鏁欒偛鎸鍏磋屽姩璁″垝銆嬶紝鏄庣『鎻愬嚭浜嗏滆法涓栫邯緔犺川鏁欒偛宸ョ▼鈥濓紝瑕佹眰緔犺川鏁欒偛浠庡吀鍨嬬ず鑼冧負涓昏漿鍚戞暣浣撴帹榪涘拰鍒跺害鍒涙柊涓轟富錛屽嵆涓昏侀氳繃璇劇▼鏁欐潗闈╂柊銆佽瘎浠峰埗搴︽敼闈╁拰甯堣祫闃熶紞寤鴻撅紝鍏ㄩ潰璐褰繪暀鑲叉柟閽堬紝鍔炲ソ楂樿川閲忕殑鏁欒偛錛屾彁楂樺浗姘戠礌璐ㄥ拰姘戞棌鍒涙柊鑳藉姏銆1996騫2鏈堬紝鍥藉舵暀濮旀帹騫誇簡婀栧崡奼ㄧ綏澶ч潰縐鎺ㄨ岀礌璐ㄦ暀鑲茬殑緇忛獙銆1997騫9鏈堬紝鍥藉舵暀濮斿湪鐑熷彴鍙寮浜嗗叏鍥戒腑灝忓︾礌璐ㄦ暀鑲茬粡楠屼氦嫻佷細銆1999騫達紝涓鍏變腑澶銆佸浗鍔¢櫌浣滃嚭浜嗐婂叧浜庢繁鍖栨暀鑲叉敼闈╁叏闈㈡帹榪涚礌璐ㄦ暀鑲茬殑鍐沖畾銆嬶紝騫跺彫寮鍏ㄥ浗鏁欒偛宸ヤ綔浼氳錛屽彂鍑轟簡鍏ㄩ潰鎺ㄨ繘緔犺川鏁欒偛鐨勫姩鍛樹護錛岀礌璐ㄦ暀鑲插紑濮嬭繘鍏ュ叏闈㈡帹榪涚殑鏂伴樁孌點

② 素質教育是哪一年提出來的

、《義務教育法》在我們國家從法律的形式上首先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實際上在1985年國家就提出來了,從國家教育部一直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文件,從法律形式來表示實施素質教育,但這一次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現在實施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很多,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教師自身素質問題。這一次提出素質教育,對我們高等院校來講,從師范院校到高校也在進行教師教育,逐步建立一些新的任務,要求我們培養大學生在今後,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要有一種高素質,這樣才能夠承擔中、小學的素質教育。從思想素質到專業素質,最後到適應素質教育。

③ 素質教育在我國是什麼時候被提出

最早可說是孔子: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比較全面地提出了素質教育思想.在教育對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原則,主張人不論出身貴賤,不論品行善惡,不論聰明愚笨,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是否有了職業,都可以而且應該接受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孔子重視品德教育、美育陶冶和體育衛生,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人格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方法方面,孔子先於蘇格拉底首創了啟發式教學法,他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實行"因材施教",主張教學相長,以師生共同討論作為經常性的教學形式.全面總結孔子的素質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全面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推進教育改革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一說在1982年:
素質教育應運而生,早在1982年即被提出.黨和國家堅決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即反對應試教育,堅決實施素質教育以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新課程改革應當知難而進.

到20世紀80年代,大概1983年左右,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就開始提出素質這個概念,就是我們後來經常講的一個東西叫做「素質教育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那就是後來我們推進素質教育過程當中的一些扭曲的做法的一種定義。但是我覺得實際上最初素質教育的提出,他就有一個筐的作用。比如我們把雙基、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這些東西,我把它概括起來,用一個東西來概括,用個什麼東西來概括呢?有些同志說,用素質來概括吧。因此素質教育就包含我們教育深化以後所拓展的那些內涵。素質的提出緊跟著就引起了我們教育界的許多一線學校的重視,像北京8中在北京市是最早的一個,在1983年就倡導「著眼於未來,著力於素質」。在1983年制定一個非常完整的學校的素質教育大綱,提出學校應該立足於培養學校的哪些方面的素質和怎麼培養,這是我們現在能夠查到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素質大綱。

④ 建國初期我國政府頒布的教育管理政策主要有

法律分析:全民素質教育的提出與基本完成普及義務教育;

1985 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首次提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9 年6 月13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明確規定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的基本理論,指明了我國教育發展的路徑和前景,標志著我國的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第三條 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