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李玫瑾談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擴展閱讀
數學補基礎做哪些資料好 2024-05-22 03:24:50
如何面對傳統文化經典 2024-05-22 02:35:09

李玫瑾談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發布時間: 2023-01-12 23:55:00

1. 《圓桌派》李玫瑾談育兒:孩子教育越早越好,青春期要適當讓步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文丨合格父母

最近青春期題材的電視劇《圓桌派》正在熱播,裡面請來了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談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孩子在叛逆的青春期時該如何的與他相處,引發人們的思考。

李玫瑾教授在談及如何教育孩子時說到:「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越早越好,我們給他劃分個時間段,就是六歲前,六歲後到十二歲前,以及十二歲以後。 在孩子六歲以前,父母的話就是黃金,基本上是說什麼就聽什麼。等到孩子六歲以後但又還未滿十二歲這個年齡段,就是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父母的話半聽半忘起來 。而十二歲以後,父母的話對他們來講就是垃圾。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時,一定要學會忍,等到孩子的青春期過去。而在愛孩子的同時,也一定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有所畏懼,只有會害怕才能學會尊敬。」

事實上,近幾年青春教育的題材電視劇一直是熱度頗高的,比如前幾年的《少年派》、《小歡喜》等,無不對親子關系、孩子教育等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在孩子六歲以前,自我意識尚未形成,這時候是最聽父母的話的時候。在這個年齡段,孩子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完全是依託於父母而存在的。就算是被父母責備了,最多也不過是在地上打滾大哭,等到將情緒發泄完了,就又什麼都不記得了。但是父母幫助養成的一些習慣,卻是能讓孩子受用一生的。

這個年齡段,也是最不能嬌慣溺愛孩子。但現實中家長們卻往往會搞反一個順序,在孩子小時候拚命地寵愛,可是等到孩子長大到青春期的時候,卻將各種壓力一股腦的往孩子頭上丟,眼裡容不下一點沙子,對孩子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因為有著很聽父母話這個先天優勢,如果父母能幫助他養成一些好習慣,潛移默化的將一些人生的道理傳授給他,確實是一生的幸事。

如若等到十二歲以後才來要求孩子改掉壞習慣,要他一夜之間就明白所有的大道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孩子六歲以前,如果可以的話家長應該盡量選擇自己帶孩子,不能讓老人寵壞了小孩,以至於長大後不服約束,成為一個小霸王,要知道小樹一旦長歪了,要再扶正可就絕非易事了。


無論是誰在青春期都會叛逆,這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對家長來說,無論在之前有沒有對孩子投入過多的教育,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到孩子到了這個年紀,都要學會適當的讓步。哪怕是孩子做得實在是很糟糕,做了許多的錯事,也能因此而強加指責,破口大罵。要給孩子改過的機會,而且是用一種溫柔的、商量的機會,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嘴。

最近這些年,我們常常看到許多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父母的責怪而跳樓的事件,讓人惋惜。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小孩怎麼這么脆弱,還是生活條件好了讓他們變得矯情懦弱起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烈,這是身體發育的必然,很容易就進入叛逆期。

事實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就如女人的更年期一般,是不受自我控制的一個過程。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敏感、脆弱,但是又極為的自尊、渴望受到尊重,很容易就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家長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學會讓步,學會忍耐,靜待孩子渡過青春期,平安成長。


一個沒有敬畏之心的人,是很難學會去尊重別人的,同樣,也很難被別人尊重。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不溺愛孩子卻需要父母的本事。 每個當父母的人,都恨不得將世界上最好的條件給到自己的孩子,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孩子愛而不溺愛,方能讓他獨立 健康 的成長。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一味的只是輸出自己的愛,孩子就很容易形成目中無人,驕縱豪奢的性格,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講無疑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正確的做法,是要讓孩子感受到愛,也感受到怕。只有會怕,才會去敬畏他人,也才能最終尊重他人,並贏得他人的尊重。

比如孩子比較聽老師的話,這其實就是一種敬畏他人的表現。孩子對老師敬畏,那就尊師重道,懂規矩有禮數,也能得到老師的反響,被老師尊重。這樣一來一去的良性循環,就讓孩子接受教誨時不至於左而進右耳出,能認真學習知識,將來成為有用的人。在家庭中也是亦然,必須要有一個能治得住孩子的人,才不會讓他無法無天,能領會到家人傳授的一些道理,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親子之間的教育問題歷來備受大家的關注,而想要維系好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卻絕非易事。對家長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心頭肉,情不自禁的就會想著去關心愛護他。就算孩子犯了錯誤,也是打不下手罵不下口,不自覺的就原諒了他的錯誤。但是對孩子太好了,又極易養成他驕縱放肆的性格,上房揭瓦都是小事,就怕將來在 社會 上違法犯事,不走上正道。

因此掌握好教育孩子的方法,適度的愛與管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做父母來說,是第一次當家長,欣喜中又自覺責任重大,必須要讓孩子不輸於人,乃至於是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李玫瑾教授的這些 育兒 觀念,對家長來講便不可謂不意義重大了。只有不斷的去接受新觀念,採取新方法,也才能讓孩子跟上新時代的步伐,成為新時代的驕陽。

2. 李玫瑾教授6歲育兒干貨

李玫瑾教授6歲育兒干貨

李玫瑾教授6歲育兒干貨,孩子是媽媽辛辛苦苦懷胎十月生下來的,生下孩子以後我們是需要對孩子負責的,許多事情都是需要我們去教導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李玫瑾教授6歲育兒干貨。

李玫瑾教授6歲育兒干貨1

1、如何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

當他一個事情做得不對的時候,你不要大喊大叫地去糾正他;

因為你在大喊大叫的時候,他就會強化這個事情的印象,於是他就怕再出這樣的錯,

而且他不明白你為什麼要吼叫,相反也就是說,

當他做錯的時候,你就完全不以為然,裝沒看見,他這事兒他就過去了,

然後當他做對的時候你就使勁地誇他,

你說哎呀你今天真聰明,哎,你這件事兒做的太聰明了,他就會知道,奧這樣是對的;

2、孩子晚上由誰帶睡:

人的心理發展是從感覺到知覺到記憶到思維,它這個過程最早發育的就是感覺;

他在哭喊的時候,你過來的及時與否,就會決定他痛苦的長短。

我們如果讀不懂孩子,他就會有很多身體上的痛苦記憶。

所以就是你如果不自己養,你是讀不懂孩子的。

3、青春期親子關系不睦:

孩子只要他沒有到青春期,這個過程都來得及補救,就是說嗯一個是你不要著急,

然後呢第二呢就是說要對孩子有耐心,因為當孩子他在成長過程當中,

他會沒輕沒重,不知道哪個是對哪個是錯,

當你看到他錯的時候或者當他哪個事情對你表現的不友好的時候,

你一定要有一個就是包容和耐心,這個過程當中呢,

當他在生活當中你解決了他的痛苦,尤其是像孩子生病了,

孩子或者做錯了什麼事情,然後他很害怕的時候,

就是只要做到這一點,他就會慢慢慢慢,

仍然和你保持一個很好的親近關系,但是不要等到12歲之後。

4、減少婆媳矛盾的重要工作:

媳婦兒生孩子啊,把丈母娘接來,爸媽來看看就行了趕快回去,讓丈母娘照顧,

是自己媽,她發個脾氣老人不會計較,在現在時代最合理的就是媽來照顧女兒是最好的。

5、工作忙夫妻都沒時間長期照顧孩子怎麼辦:

你一定要找一對老人,要不就是爺爺奶奶,要麼就是姥姥姥爺,而且要讓他帶過青春期。

6、為什麼有的孩子坐不住: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老人因為他退休了,他有大量的時間,

於是他的愛也可以大量的, 所以當他愛的多了,再加上這個時間上他們沒有節奏,

所以老人帶的孩子吧,他跟人很親,很隨和很友好,但有一點,他坐不住。

7、老人如何幫助帶孩子:

多跟老人溝通,然後要肯定老人的辛苦,

要讓老人能夠知道說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跟孩子多說豐富的詞彙,多種多樣的詞彙。

8、幾歲上幼兒園合適:

我主張三歲之後還是要送幼兒園。

9、幾歲適合住校:

千萬不要在幼兒園在小學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去,我是堅決反對小學寄宿的,

幼兒園寄宿我都堅決反對,因為人類早期他就是一對一的撫養,

如果你不能給他解決一對一的情感關系,他以後成年會有很多心理問題。

10、如何教會孩子耐心:

就是要教孩子情感類詞彙,比如說耐心這個詞兒,我兒子兩歲時候教會他能耐心。

就是因為耐心這個詞兒,你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所以大量的父母根本不教,

所以這個書里邊就告訴你說,情感引導是最重要的一個工具。

比如我兒子那時候喝大牛奶,晚上哇哇我要喝大牛奶,就哭,哭得很兇。

然後這時候我一看糟了,這性子那麼急,然後就給他拿牛奶來,後來有一天我就跟他講,

因為我覺得不能老這么大喊大叫哈,我就說嘟嘟,你知不知道什麼叫耐心?他說我不知道~

我說耐心就是大牛奶還沒來時候也可以不哭,就是我先給他一個定義,讓他知道。

第1天我就說這事過去了,第2天又哭嗎,然後我說,誒~爸爸昨天跟你講過什麼叫耐心還記得么?

然後他就哭,他說沒有大牛奶也不哭~然後我說你試試看能不能表現耐心給媽媽看看,

於是他就忍,使勁忍這樣,然後他媽一過來我說:

「你看,你兒子表現出耐心來了,你兒子很厲害,學會耐心了!」

這叫情感引導,所以你幫助他做對,因為大人就要幫孩子成長么。

你幫助他做對了以後,你要給他肯定說這個是對的,這個叫做耐心,定義下來了。

11、孩子強迫和焦慮的根源:

你要知道你每一次的吼叫都讓他很緊張,

以後他就很容易出現什麼呢,就是由內臟引發的一種緊張,

所以強迫和焦慮往往都是我們講肛門期沒處理好,就是他在這個階段2~3歲。

12、孩子哭鬧怎麼應對:

所以在我們家如果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雖然不能夠滿足他,但我會說:

爸爸知道你很著急,家長能夠理解你壓力很大啊,你這會兒是不是很難過?

因為說這種話呢,有一個學術上的術語叫做反應情感。

孩子也是一樣,他只要一點頭,他情緒可能就會好,

就是他能夠知道有人關心他,有人理解他的感受。

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條件的滿足,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不能把愛丟掉。

13、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候的角色:

特別強調是慈父嚴母!

14、孩子被欺負:

一、打回去,鍛煉孩子力量,強壯體魄然後打回去,但要有原則,比如不能打眼睛,倒地了認輸即可,要有底限。

二、不用焦慮,讓他自己慢慢去成長。

我認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受點欺負他慢慢去適應,今後他到社會上以後,

他再遇到什麼他就不會覺得,我對你么那麼好你們為什麼這樣。

而且我們會發現就是有些人他早年,就是你對他保護的特別好,而且教育得特別的文明,

這種孩子到大了以後,遇到惡人的時候,他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

李玫瑾教授6歲育兒干貨2

1.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2.孩子一歲以前,甚至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人息息相關。

在寶寶還不能翻身的時候,每一次你對他呼喊的回應,如果你照顧到位,寶寶是會記住你的氣味,記住你的聲音,記住你的樣子,當他從4個月到半歲開始認人的時候,你不斷的出現在他的身邊,這時候依戀關系便開始形成,而認人則是最早的情感現象,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3.一個人如果小的時候沒有被善待過,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之後會善待這個社會。

4.真實有愛的撫養一定是嘮叨的,也就是有話的,這叫做有親情撫養。而長大後內向,寧願動手不願意動嘴的人,他早年被撫養的好長一段時間內,一定缺少耳邊的嘮叨,這就是缺失了親情的撫養。

5.六歲之前說「不」。孩子3.4歲的.時候跟父母鬧,父母態度堅決,孩子最多在地上打滾,但是到了他14歲的時候,他就有幾條途徑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所以6歲之前父母們都得堅定自己的態度,說一做一,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父母是說話算話的人!

6.防止孩子脾氣大、以自我為中心,家庭成員對孩子要形成一種循環的愛。在六歲之前的撫養期,以及青春期,不要一家人把關注目光都放在孩子身上,當媽媽喂養孩子時,爸爸的目光要放在媽媽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當媽媽說想歇會兒的時候,爸爸再把孩子接過來,包括爺爺奶奶在的時候也一樣,要形成一種循環的愛。

7.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時間段是6歲之前,六歲之前的孩子具有可塑性,可塑性就是教育的最好時間。父母認真對待孩子的最初六年,相當於教育的第一台階打好了,那麼以後的親子教育關系就會很順暢。

8.請父母對孩子多點耐心,少點責備。養育孩子都有一個過程,家長要做好心理准備,不要焦慮不要緊張,遇事膽大不慌,多想解決方法,少發脾氣,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指責。不要去放大孩子的問題。

9.孩子不吃飯不能追著喂。一是太縱容他,二是對他身體健康不利。孩子一歲多就可以培養他獨立吃飯了,結束時再由媽媽喂上幾口。再大點,吃飯時叫他,如果他不來,過時不候,下一頓飯他就會乖乖等著不敢離開。

10.孩子做錯事,盡量不要打孩子。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們要無言自威。如果你沒忍住打了他,那麼他就知道,打他也就是你的底線了,下一次再犯錯,也不會拿你當回事,覺得大不了再挨一頓打,我是你的孩子,你也不可能把我打死。

11.當父母發現孩子在某個方面,學習不佔優勢的時候,父母需要去研究孩子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去發展孩子的特長,天生我材必有用。

12.常說這幾句話,孩子越來越優秀。媽媽沒想到的,你想到啦;我喜歡你笑的樣子;你說的很有道理,往下說;跟你在一起,我覺得很開心;你很聰明用自己想到的辦法,解決了這件事情。不管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

13.家庭教育中提倡嚴母慈父。父母要一松一嚴最好,媽媽要嚴格一些,而父親要有耐心、隨和一些,讓孩子沒有大的壓力。

14.孩子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先不要指責孩子,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比如孩子頂撞父母,一是家長前面沒有建立良好的家庭規范,二是家長沒有尊重孩子。

15.好的家規,從飯桌上建立。父母做飯時,孩子要負責把飯桌收拾好,碗筷擺放好,安排好長輩和同輩坐的位置,父母先坐上桌孩子才能上桌,父母先動筷子孩子再動筷子,吃完飯後,對桌上的長輩說上一句,我吃好了您慢慢吃,才能下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