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日本怎麼教育孩子的
擴展閱讀
動漫里的風景是什麼 2024-05-22 01:42:06

日本怎麼教育孩子的

發布時間: 2023-01-12 23:17:22

⑴ 日本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古今中外,普天下父母沒有不望子成龍的。日本父母教子成龍的秘訣是什麼呢?接下來我搜集了日本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一、日本老人都不幫忙帶孩子

在日本,人和人之間都相對獨立。和中國的老人基本都在給自己的子女帶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幾乎是不會去帶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搭把手。在日本帶孩子基本靠年輕的夫婦,所以孩子主要相處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粑粑麻麻。

所以日本的小孩很少有四世同堂,家裡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的情況發生。更多的是家裡幾個孩子和忙碌的大人,孩子之間要培養互相照顧和盡量自己獨立的生活能力。

而爺爺奶奶呢?退休之後就是自己旅遊,或者發展一下之前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愛好,從經濟和人力上都不會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和國內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和啃老族相比,多的是一份獨立,當然,少的是一份人情冷暖。

二、很小就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相比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開始就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會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因為,孩子從小開始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能夠通過整理房間,打扮自己的小天地來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三、參加興趣班不是強迫,而是發現

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會有很多興趣班,什麼游泳班空手道班美術班應有盡有。但是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家長並不是天天逼著孩子要學出個什麼東西,送孩子參加興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會輪番報不同的班。為什麼呢?

因為日本家長認為孩子通過玩票的性質可以見識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而可以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和潛質。而日本面向孩子的班多半也以游戲為主,比如科學班就是通過一些好玩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孩子對物理化學的興趣。

四、增加生活技能

我們從小背誦一個「鋤禾日當午」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過的經歷。不過和孩子背誦知識相比,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馬行空。主要培養生活技能,以及還有一種叫做為別人著想的品質。

比如,教孩子如何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拿著一張購物清單,裡面寫著:牛奶,麵包,洗發水等等,讓孩子在超市自己尋找,詢問售貨員,然後結賬付款。讓孩子在沒有大人的時候也能自己生活。

另外,在日本的幼兒園開始,就要培養為別人著想的情商,大孩子要照顧小孩子。小學開始,上學就不是父母接送,而是大孩子叫上小孩子三三兩兩自己去上學。

五、奉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本媽媽十分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她們不會像中國的家長,事事為孩子考慮周全,而是讓孩子學會來照顧自己。在孩子兩三歲時,父母會有意識地培養其獨立意識,如自己過馬路、自己整理房間、書包自己背。待6歲左右,基本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需要父母操心。

六、培養良好的禮儀和習慣

日本家庭重視禮儀,全球皆知。當日本家長帶孩子去公共場所,你絕對見不到大聲喧嘩的孩子。小朋友間的交流保持著禮儀和謙讓。當有長輩同桌吃飯,日本家長會強調孩子要主動給長輩盛飯。

七、給足孩子面子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很多錯誤並不是他們主觀上要去犯。日本家長從不會盲目地對孩子說教,而是懂得區分孩子的犯錯情況。如果僅是因為孩子不清楚是非原則,他們會耐心地給孩子講解,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倘若孩子明知故犯,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日本家長們不會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那樣有損孩子的尊嚴,讓孩子充滿羞辱感,還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他們會把教育和批評放在家裡,甚至適當的懲罰。

八、培養孩子的社會屬性

在日本,有些教育方式我們可能覺得好奇葩,甚至不能理解。比如家長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參與到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讓他們學會與人分享,在玩耍的過程中建立起團隊意識。日本父母還會對孩子進行「苦難」教育,以此鍛煉他們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最常見的是大冬天堅持給孩子穿短褲、洗冷水澡。

九、自己動手脫換衣服

對於2~3歲的孩子,每天都要重復那麼一套換衣程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從不伸手幫忙。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兒園後,換衣服、放聯系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兩三歲開始的訓練,讓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情的習慣。

⑵ 日本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聽說日本人的教育方式很是特別、很另類也很成功。那麼日本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1、重視提高孩子身體素質

在中國,你絕對看不到,也根本不會相信,在嚴寒的冬天裡,家長或學校會讓孩子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在操場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這樣的幼兒園,每天都以這種方式讓孩子鍛煉身體。

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點。日本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不怕冷,多運動”的思想。無論冬夏體育課,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褲。有的孩子從小就被家長鍛練洗冷水浴,以此來鍛煉孩子的體質和意志。

2、重視教育孩子吃苦耐勞

日本人注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去經歷磨難和挫折。日本幼兒園都有“遠足”鍛煉課,即保育員帶孩子不坐車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遊玩。小學高年級和中學每年都舉辦“田園學校”、“海島學校”、“森林學校”,讓孩子了解農村生活的同時,經風雨見世面。

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做家務,整理房間,做飯,買東西。上學,家長從不接送。外出時也是自己背著包。念大學,學費家長出,生活費得自己打工賺取。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3、重視培養孩子國家觀念

日本家長和教師經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國家資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斗,才能使國家得以富強,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個人都要以國家為重,為國家多做貢獻。這樣,日本孩子從小就在心中對國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本讓人驚呆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4、重視引導孩子團結合作

日本人認為,團結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前提,集體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這種團結精神要從小事、從生活瑣事、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老師經常組織孩子們玩的一種游戲叫“二人三腳”,就是把兩個人的各一隻腳綁在一起,形成“三隻腳”,然後分成幾組,一起賽跑,配合稍有一點不默契,就會摔倒,或落後。

1).冬季穿短褲進行耐寒訓練,用“持久走大會”見證成長

日本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便要接受冬季耐寒訓練。從進入冬季開始,他們便要開始殘酷的耐寒訓練,利用課余時間,換上短袖的“跑步服”,操場上運動。寒假一過,“持久走大會”便開始了。跑完全程的孩子,會得到一張證書,日本媽媽對此格外珍視,她們用此記錄孩子的成長。

與中國媽媽相比,日本的媽媽不會給孩子穿太厚的衣服,她們認為,寒冷的天氣會培養出孩子健康的體魄和頑強的毅力。

2).頗於大膽的戶外活動鍛煉毅力和膽識

與中國相比,日本的幼兒活動更大膽。在這里,沒有家長在乎孩子的小傷小碰,那是一種鍛煉;老師也不用因為活動有危險而不讓孩子嘗試,相反,他們鼓勵孩子去大膽的嘗試。用美咲媽媽的話說:“讓她去嘗試吧,受傷了她才知道疼是怎樣的體驗”。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則
1.遵守民主原則

做父母的要努力營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充分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小提示

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小孩來說是否合適。

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歡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歡,為什麼?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遵守關愛原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

*小提示

孩子都需要愛,他們對愛的需要遠遠勝於對玩具的需求。

建議: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

3.遵守快樂原則

讓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樂的,學習是快樂的,不要人為地製造壓力。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並贊美他,比如當他畫了一幅不錯的畫時,你能及時表揚他,而且表現得很具體:“你畫的恐龍尾巴真的很生動。”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禮物,他的臉上一定會綻放動人的光彩,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未來新的挑戰。

4.遵守興趣原則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只要他們的興趣本身不壞,就要努力為他們提供便利條件,讓他們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小提示

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是控制過嚴又可能壓制兒童天真爛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

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自在。

5.遵守鼓勵原則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父母要多留心幼兒的長處,不要吝惜你的贊美之辭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小提示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日本教育特點
【日本教育的歷史背景】

日本的近代學校體制是明治維新之後於1872年建立的。在這之前,沒有統一的學校,是在地方領主統治下由各“藩”開設藩校、漢學塾和“寺子屋”進行教育。“寺子屋”日語叫做“Terakoya”,大都在寺廟大宅中開設教室,主要向少年兒童教讀、寫、算的初等教育。明治維新後政府為加強國民文化素質,追趕西方文明,提出“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的強制性義務教育政策。最初,實施3年的小學義務教育,1905年小學就學率達到95.62%,到1907年頒布實施6年制的小學義務教育,所學的學科有:國語、算術、修身、音樂、圖畫、體育;高年級還開設地理、博物、歷史、科學等課程。

中等教育與初等教育相比,其發展速度較緩慢。1884年時,全國中學只有132所,學生總數1,4800人。1910年以後發展為302所,學生總數達到12.2萬人。但,初中就學率只佔同年齡層人口總數的5.2%(男6%、女2.9%)。這個時期實施男女生分校,女生的就學率很低。教育內容方面隨時代的發展加強了國家主義的教育色彩。

[學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現行教育體制是根據1947年頒布的《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遵照日本憲法的精神制定實施的。

在《教育基本法》的第一條規定:“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為和平國家與社會服務的建設者,酷愛真理與正義、尊重個人價值、重視勤勞與有責任感、充滿自主精神、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國民”。為此,日本現行教育基本原則是:①確保教育的機會均等;②提高教育質量;③重視培養智育、德育、體育等協調發展的人才;④保障教育的公共性與繼續性;⑤主張教育在政治中的中立;⑥尊重地方自治。

日本現行學制是“六、三、三、四”學制。小學和初中階段實施九年的義務教育。高中是非義務教育,有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綜合高中,分全日制、定時制和函授制,使後期中等教育發展很快,高中入學率已達到97.5%。日本的高等教育除四年制大學外,還有短期大學(學制2~3年)、高等專門學校(介於高中與大學之間,招收初中畢業生,實施五年一貫制教育,培養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專修學校、各種學校等。為身心有障礙的適齡學生開設盲、聾、啞學校和養護學校,進行特殊教育。

另外,招收3~5歲兒童的幼兒園也作為學前教育機構包括在學校教育范疇,接受文部省的指導。在不斷改革學制的過程中,根據國民受教育的要求,允許擴大開辦各級私立學校,也允許興辦初、高中一貫制和小學、初中相連教育的學校。這種靈活多樣的教育體制較好地適應了日本社會發展而提出的多種人才需求。

【教育行政管理】

日本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國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組成,設有教育常務委員會,是制定日本教育政策的最高決策機構,審批教育法令、法規,並由“中央教育審議會”為它的咨詢機構,就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實施方針提出政策性建議和意見。

學校教育行政管理是由中央政府統一管轄和由地方政府具體指導相結合的辦法實施的。

國家最高教育行政領導部門是文部科學省。在地方政府中管轄教育行政的機構是各都、道、府、縣、市、鎮、村的各級教育委員會。

文部科學省的職能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項:

1.就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制定學術、文化、教育有關的規定;

2.就各級各類學校與教育機構的物資設備、人事安排、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規定實施標准;

3.向各級教育委員會、地方行政機關及其他教育文化與科學研究機構提出指示與建議;

4.指導與幫助地方教育委員會的工作,如,開設教育輔助,設施提供科普教育技術、教育資料的費用等等;

5.有權處理新設學校教職員人事任免及教科書內容的審批權;

6.對國立學校撥發經常性教育經費及其他教育財政費用,等等。

猜你喜歡:

1. 父母在家裡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2.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3.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4. 澳大利亞父母怎樣教育孩子

5.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⑶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方法是什麼

日本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麼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單獨的房間

在日本,很多孩子從小就有單獨的房間,日本的家長們告訴孩子,這個房間是屬於孩子的,孩子要對這個房間負責,孩子需要自己整理房間,也可以自己來裝飾房間,總之,孩子單獨的房間由孩子自己來支配。

從小做家務

中國家長很難想像,一個日本孩子,回到家後,除了做作業,還需要做一些家務,比如,擦地板,洗衣服,曬衣服,洗碗,做飯。一個日本的小學生,如果家長不在家,他也能很好的照顧自己。

自己去上學

日本的孩子上學,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自己去上學的。在路上,你可以看到背著書包,拿著便當包的學生,有些孩子還結伴一起去上學,在日本,你幾乎看不到那些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更加沒有幫孩子拿書包的家長。

自己去采購

對於孩子一個星期所需要的物品,日本家長基本都是讓孩子先寫下自己需要的東西,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超市采購。日本孩子經常拿著一個單子,上面寫著各種所他們需要的生活用品,然後,在超市裡,自己挑選,即便東西很多,孩子也是自己拎著袋子回家。

尊重孩子的興趣

在日本,家長也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但是,這些興趣班基本都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家長會聆聽孩子有什麼興趣,然後,尊重孩子的想法,再給孩子報興趣班。所以,很多日本孩子參加興趣班,一參加就是好幾年。

鍛煉身體

日本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鍛煉身體,比如,在冬天裡練習長跑,在夏天裡學習游泳。在孩子讀書後,家長會鼓勵孩子每天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有些女孩子被要求去學習打羽毛球,有些男孩子則被要求去練習踢足球或者打籃球。總的來說,日本家長都要求孩子有強壯的體魄。

增加團隊意識

在孩子小時候,日本家長就很強調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家長會教育孩子,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不論在家中,還是在學校,都要有團隊意識。日本的團隊精神是全世界著名的,這與他們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很有關系。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法則
1、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電視,那太寂寞啦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屋裡看電視、看錄像、玩電子游戲的話,容易造成與他人、與大自然接觸的體驗不夠,與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缺乏同情心,生與死的現實感薄弱,不能區別現實與假想世界,給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留下陰影。給孩子創設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體驗的機會,並讓其積極參加。定出不多看電視、錄像,不多玩電子游戲的規矩,並使孩子養成遵守這些規矩的習慣。

2、給孩子單獨房間的同時,也給他定好規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幹些什麼,父母與孩子間的對話也會減少。況且,有的孩子房間甚至會成為犯罪現場。

要使孩子房間對孩子的成長起作用,定出家規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後,先在起居室露個面再進自己的房間;孩子的房間不上鎖;孩子帶朋友進自己房間前,先把朋友介紹給父母;父母覺得有必要時可以進入孩子的房間,以便把握孩子的實際情況等等。

3、孩子並不能正確發出“危險”信號

父母情緒焦躁,對孩子的愛撫、疼愛不夠,以及對孩子過分嬌生慣養和過多干預等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並常常會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例如孩子出現肚子疼、惡心、拉肚子、食慾不振、頭暈眼花、發燒等症狀,以及吃得過多、失眠、吮指頭、咬指甲等行為。當察覺到這些症狀、行為後,不要只擔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還要好好想想這些症狀、行為是不是由於心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僅給孩子貼上“神經過敏”、“任性”、“賴學”之類的標簽了事,要好好觀察孩子,認真聽聽孩子說話,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態很重要。同時,也要與熟悉孩子的醫生好好談談。

14、孩子願意跟怎樣的父母談心

人,是一種喜歡被別人愛、被別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別人的理解而產生的不滿積累太多的話,有時會一下子爆發出來。孩子突然大發脾氣時,連孩子本人和家長都搞不清是怎麼回事。其實,孩子發火、苦惱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時做到仔細聽孩子說話、與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慮問題、對孩子的事非常關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實體會到自己被父母愛著。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愛著時,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問題。這樣能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使孩子能接納別人、正視問題,茁壯成長。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技巧
【抗寒、耐寒力】

在日本東京的一家幼兒園,小朋友們在操場上用干毛巾摩擦身體。這家幼兒園的400多名小朋友每天都會以這種方式在寒冬里鍛煉身體,以增強抗寒能力。

【下廚】

日本家長主張小孩隨媽媽下廚房。有的娃娃才三歲就下廚房看媽媽燒飯做菜,聽媽媽講燒飯做菜的故事。幫媽媽揀菜、洗菜,這些勞動在孩子眼裡是在做游戲,但從中增長知識,從小培養了愛勞動的習慣。

【讓座】

小孩子外出乘公交車,乘客讓座,有的家長並不歡迎,主張讓孩子站著。這些家長認為站著乘車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也不至於養成他們心目中只有自己。

【節儉】

日本孩子即便口袋裡多有錢,也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不大手大腳。日本孩子不隨便買東西,除了給朋友買禮物,盡量避免給自己買什麼。

【環保意識】

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有時他們會把拉圾裝進自己的提兜,帶回家處理。甚至在累人的爬山過程中,有的孩子也不忘揀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招呼大家別亂扔垃圾。

【學習給爸爸寫信】

日本父母還十分注意培養與孩子的互信關系,並通過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猜你喜歡:

1.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2. 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3.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4.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5.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⑷ 日本教育孩子的方法

重視禮儀教育、重視對孩子的自立教育、重視孩子抗挫折的教育、重視創新教育,這是專家總結出的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讓孩子學會生活是他們教育的核心,特別是他們很重視對孩子創新人格、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培養。其實,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力圖改變著自己,從這十二句寶典中就可窺一斑而見全豹。

1.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2.對孩子的行為,五件事中三件誇獎,兩件批評,他定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3.與其給他知識,不如讓他感動,與其讓他感動,不如讓他去實踐。

4.最開始教孩子學習時,一定要為他找到人品好的老師,再有才智,學歷,而人品惡劣的老師,不能做孩子學習的典範。

5.了解世間之事的人,應該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貪戀酒色與金錢之事。

6.人過了20歲,父母老師的意見就像過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樣無效。所以矯正孩子的惡習要趁小。

7.朋友的影響大於父母的影響。因為父母與孩子的.年齡性別之差都制約著父母的影響力。( )而朋友的影響則不受制約,特別是精神上的影響更大。可見,孩子選擇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8.愛哭的孩子長得快。小孩哭是一種自我慾望的表現。如果孩子的生命力越強,越健康,他就哭得越厲害。因為哭對他是種運動,哭會使他增進食慾,哭累了會讓他酣睡。

9.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總要在各個階段受到不同的打擊,面對打擊自製力的有無與強弱非常關鍵。從小總是挨打的孩子則從小就習慣了打擊,長大後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狀態。

10.讓所愛的孩子外出旅行。這里的旅行不是觀光,而是離開家鄉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離開父母的保護,不體會到這種艱辛就得不到錘煉,就更談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吃些苦。否則等孩子長大了真的一無所成,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11.愛孩子,批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就會成才。

12.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獨立地生活,保護者可以安心地離開孩子身邊。孩子遇到問題,應讓他自己想想。人的發展就像上台階,不自己上一個台階,就無法學會那個階段的東西。

⑸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導語: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日本人,一般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或有和族血統的人。其主要由和族組成,在日本北海道亦有阿伊努族人居住。歡迎大家收藏!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篇1

1、日本老人都不幫忙帶孩子。

和中國的老人基本都在給自己的子女帶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幾乎是不會去帶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搭把手。而爺爺奶奶呢?退休之後就是自己旅遊,或者發展一下之前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愛好,從經濟和人力上都不會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

2、帶熊孩子離開,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獨立」,在日本還有一種文化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所以從很多生活細節都能看出來。比如在上學的時候,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從來沒有家長幫孩子拿書包拿水壺。都是孩子自己背書包,撐傘自己上學。另外還有一種我們常見的場景,就是在餐廳,飛機上,熊孩子不高興了哭鬧,高興了在座位上蹦跳。這些在日本的生活中,都是屬於「給周圍人添麻煩」的行為。這個時候,日本的家長會帶熊孩子離開,對於很小的孩子,哄好了再坐回來,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就會教育他們「不要給周圍人添麻煩」。

3、很小就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相比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開始就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會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因為,孩子從小開始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能夠通過整理房間,打扮自己的小天地來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4、參加興趣班不是強迫,而是發現。

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會有很多興趣班,什麼游泳班、空手道班、美術班應有盡有。但是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家長並不是天天逼著孩子要學出個什麼東西,送孩子參加興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會輪番報不同的班。

日本家長認為孩子通過玩票的性質可以見識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而可以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和潛質。日本面向孩子的班多半也以游戲為主,比如科學班就是通過一些好玩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孩子對物理化學的興趣。

5、和背誦古詩相比,更重要的是增加生活技能。

我們從小背誦「鋤禾日當午」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過的經歷。不過和孩子背誦知識相比,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馬行空。主要培養生活技能,以及還有一種叫做為別人著想的品質。比如,教孩子如何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拿著一張購物清單,裡面寫著:牛奶,麵包,洗發水等等,讓孩子在超市自己尋找,詢問售貨員,然後結賬付款。讓孩子在沒有大人的時候也能自己生活。

6、「沒關系」和「很簡單」。

因為和青少年相處最多的是父母,所以幾句話要經常說。當孩子磕了碰了,不是呼天搶地撲過來說「寶貝受傷了嗎?」而是要說「沒關系」,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自己克服。而當孩子處於懵懂期,對世界很好奇對時候,經常會問「爸爸,當飛行員難嗎?」,這時候,要多說「很簡單」鼓勵孩子對於一切都不難,勇敢地達成目標。推薦閱讀:中日不一樣的幼兒教育。

7、在公交上不需要讓座。

在國內,地鐵或者公交上見到孩子都會讓座。不過在日本沒有這樣的習慣。日本的優先座如果沒有老弱孕婦和抱嬰兒的乘客,即使是當時人再擠,也沒有人會坐。即使是小朋友也會站著。家長會覺得在公交上站著也無所謂,可以鍛煉小朋友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篇2

【抗寒、耐寒力】

在日本東京的一家幼兒園,小朋友們在操場上用干毛巾摩擦身體。這家幼兒園的400多名小朋友每天都會以這種方式在寒冬里鍛煉身體,以增強抗寒能力。大坂市冬天的氣候比北京暖和一些,但還是有幾分涼意,賓館附近的樹木,樹干都用布包裹了起來,而在街上行走的日本小女孩卻穿著及膝短裙。「樹木都穿上了『褲子』,怎麼孩子們還穿短裙」?這里的父母卻主張孩子從小鍛煉耐寒力,以免以長大後成為『暖房花草』。兒童一般都穿得比父母少,但他們患呼吸道疾病的並不多。」

【下廚】

日本家長主張小孩隨媽媽下廚房。有的娃娃才三歲就下廚房看媽媽燒飯做菜,聽媽媽講燒飯做菜的故事。幫媽媽揀菜、洗菜,這些勞動在孩子眼裡是在做游戲,但從中增長知識,從小培養了愛勞動的習慣。

【讓座】

小孩子外出乘公交車,乘客讓座,有的家長並不歡迎,主張讓孩子站著。這些家長認為站著乘車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也不至於養成他們心目中只有自己。一天,一個中國小孩和一個日本孩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公共汽車上有一排很矮的座位空著,中國小孩想也沒想地坐了上去。日本孩子嚇了一跳,趕忙叫她起來,用責怪的語氣說:「這是老弱病殘專座,你怎麼坐了啊?」「可是現在沒人啊!」「那也不能坐啊。」日本孩子說。

【節儉】

日本孩子即便口袋裡多有錢,也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不大手大腳。日本孩子不隨便買東西,除了給朋友買禮物,盡量避免給自己買什麼。一次一個日本孩子為了省下大約7元人民幣的日元,不顧勸阻,竟然跑了很遠到自動販賣機那裡買回來所需物品。

【環保意識】

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有時他們會把拉圾裝進自己的提兜,帶回家處理。甚至在累人的爬山過程中,有的孩子也不忘揀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招呼大家別亂扔垃圾。日本孩子知道要少開空調,寧願用扇子驅暑。不是因日本人吝嗇,而是他們幾乎人人知道開空調會造成「熱島現象」,會破壞大氣臭氧層,給日本給地球帶來危機。

【合作精神】

中國孩子入學時,通常老師面試的問題是:你叫什麼,幾歲了,知道父母的名字嗎?看看這幾個字認識么? 日本小孩入學時就考團隊合作精神:某小學招生分為三道關,把孩子編成號,十個十個的一組。第一關,老師說:「把這個桌子搬到下一個房間。」愣在那裡不動的那個小孩就會被淘汰,其餘搬桌子的就進入第二輪了。被淘汰的那個孩子的家長來見老師,還會被老師罵一通:孩子是怎麼教育的?缺少家教!在清代就開始流傳一個中國人一條龍,三個中國人三條蟲的說法,其實,中國人確實沒有團隊精神么?中國人就只能單幹麼?不然,其實團隊精神是培養出來的,是教育出來的!

【和他們一起玩耍】

高橋博史是位獸醫,有兩個兒子。一天傍晚,高橋夫婦在家中將洗滌劑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倒在大澡盆里,然後讓兩個兒子站到澡盆中間,再用紗布將呼啦圈纏起來套住孩子。就在夫妻倆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間,夕陽下出現了一個猶如彩虹般絢爛的大泡泡,將孩子整個圍在了裡面!歡呼雀躍的兄弟二人,馬上將鄰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請到家裡來,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這個實驗里,高橋夫婦讓孩子們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時溶液濃度的計算方法。不過,高橋博史說:「不必馬上讓他們學會這些知識。只要(父母)能和他們一起玩耍,孩子們自然會產生興趣。有多大投入,就會有多大收獲,即使這些實驗不能立竿見影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來說,卻有相當大的幫助。」

【「家庭實驗室」】

現在,日本學校里理科課時有所減少,令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而小學課本中那些有趣的實驗,又往往會成為一些名牌中學的入學考試題目。怎麼辦呢?為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橋秀樹乾脆建了個「家庭實驗室」,他經常在家中帶著兒子一起做實驗。父子倆拆過自行車,安裝過小馬達,每一次實驗成功,他們都會無比興奮。父子倆還曾按照兒子的課本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先加熱燒瓶,等燒瓶里的水沸騰後蓋上蓋子,然後將燒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燒瓶里的水停止沸騰就馬上用冷水從燒瓶頂上澆下來,看看燒瓶里的水會出現什麼情況。課本里附有解釋的正確答案是:水會再次沸騰。在試驗中,當水再次沸騰的瞬間,高橋秀樹看到了兒子臉上又驚又喜的表情。

【試著讓孩子當家】

家住靜岡縣藤枝市的大石壽美惠,小時候是遠近聞名的「捉蟲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過101隻蟬。現在,她又將這門「技藝」傳授給了小女兒小香。小香剛上小學一年級,但她不但能應付各種各樣的昆蟲,連捉蛇都不在話下。她可以輕而易舉地叫出各種昆蟲的名字,甚至還能分辨出它們的年齡。學校的生活課上,小香成了當之無愧的「小昆蟲學家」和「小英雄」。今年暑假期間,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讓正在讀小學6年級的兒子負責准備一周的午飯,而且還要負責采購。佑雁事先規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錢,並要求兒子只購買「國產食材」。結果,佑雁的兒子在采購中發現,國產食品和進口食品價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幫助下,佑雁的兒子就此進行了「調查」,從而了解了不少進出口貿易知識。

外國教育孩子的小貼士:

●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覺得成長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鍾。

●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

●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讓他們熱愛生命。

●讓孩子懂得,認真為人做事,要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好習慣。

●使孩子成為一個最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經濟狀況很好,也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學習費用,或支付保險費用。

●鼓勵孩子在16歲以後,在放假期間,找一個鍾點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軍人、警察、消防員、環衛工人、教師和醫生。

●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聽懂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勵孩子上台演說、演唱、跳舞、朗誦。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篇3

1、 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說明,要准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據說,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制!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地分門別類收拾衣物。京都人可以精細分類處理垃圾而不覺煩,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 大人空著手,孩子拿包

每天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裡一律空著,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二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而且還都跑得飛快。

3、 反復脫換的行頭

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去幼兒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貝雷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套替換的衣服,是孩子們午覺起床後要換的一套。

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系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4、 大冬天穿短褲

冬天無論多冷,日本幼兒園的孩子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日本媽媽說:「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5 、零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里都抱著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而0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很是形象。

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託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著拚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6、 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

7 、完全混班教育

日本在9:30之前,3: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特別明顯。

8、 教會孩子「笑」和「感謝」

日本幼兒園似乎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游泳。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一個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9、 一年數不清的活動

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了,打年糕了,開運動會了,為社區演出了,宿泊了,過園節了,開發表會了,去拜寺廟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

⑹ 日本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最近關注了一位老師,他主要講述關於日本的一些發展民情,有些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比如我剛聽的一段關於日本教育孩子的講述。

        日本教育孩子,首當其沖的就是自立。老師講到在日本,從孩子上學開始都是自己背書包。從一歲起就不再喂飯,孩子們可以通過不同年齡段的餐具來自己吃飯。一年級的孩子們需要由值日生自行到餐廳將整個班級的飯運到教室,吃完飯的孩子需要自己洗餐具並將垃圾分類。再大一點的孩子就要幫助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整理自己的衣物等等。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段兩個日本小女孩切西瓜的視頻,媽媽就給了一套吃西餐的刀叉,然後就在一旁邊加油,邊錄視頻了。兩個小孩左右開弓,這里一刀那裡一叉地對西瓜下起了狠手,但都沒什麼實質性進展,但他們的激情好像沒受影響,堅持埋頭苦幹。在我開始都為他們揪心的時候,面目全非的西瓜終於開了。然後倆孩子歡呼雀躍,成功的喜悅就這樣被孩子們捕獲。這可能就是日本教育的寫照,也值得我們學習。

        日本孩子一般都會被家長告知:「你要學會忍耐。」所以基本看不到小孩子在超市鬧著要買東西不走的情形,因為一般他們想要的東西是不會唾手可得的,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小學生是不可以帶零花錢到學校的,所以學校外面沒有小賣部、小吃店,零食要等回到家才可以吃。這種從小被要求自己的孩子成年後一般也會自給自足,基本沒有父母幫孩子買房買車的情形。

        在日本,學歷不會帶來優越感,而能力是非常被看中的。所以在當地,成績好的孩子可以選擇讀名牌大學,成績不好孩子去學習一項謀生的技能或者選擇開店等職業也不會覺得低人一等。

        聽了老師的講述,還是覺得日本在教育方面是有前瞻性的。雖然個人感覺他們的自立自律在某種程度上講有些過度了,但思想是值得學習的。所以,還是得結合自身條件,對別人的教育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更新自己的育兒理念,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兒方法。

⑺ 日本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在日本,公交上不用給孩子讓座、老人不幫忙帶孩子、父母不給孩子背書包,甚至從小學開始就不送孩子上學……。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篇一

有一種文化叫“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的“獨立”性,他們有一種文化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從很多生活細節都能看出來,比如,在上學的時候,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從來沒有家長幫孩子拿書包提水壺。從小學開始,基本都是孩子自己背書包,或撐傘自己上學。

學會獨立,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開始就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至少也會讓孩子有自己的小空間。這是因為,孩子從小開始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家長希望孩子能夠通過整理房間,打扮自己的小天地來提升自己的自律和管理能力。

參加興趣班不是強迫,而是發現日本孩子課外也有很多興趣班,但是和在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家長並不是逼著孩子去學,他們送孩子參加興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會輪番報不同的興趣班。日本家長認為孩子通過玩票的性質可以見識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而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潛質。

更注重增強技能從小背誦“鋤禾日當午,......”是絕大多數中國孩子都有過的經歷。不過和孩子背誦知識相比,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馬行空。他們更注重培養孩子生活方面的技能,以及還有一種叫做“為別人著想”的品質。比如,他們會早早的教孩子如何去超市買東西。

鼓勵教育孩子和自己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沒關系”和“很簡單”這兩句是日本家長經常會說的。當孩子在玩耍時磕了碰了,並不是呼天搶地撲過來說“寶貝受傷了嗎?”而是說“沒關系”,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自己克服。當孩子處於懵懂期,對世界很好奇對時候,經常會問“爸爸,當飛行員難嗎?”,這時候,他們會說“很簡單”。他們願意鼓勵孩子認知一切都不難,勇敢地去達成目標。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篇二

1、日本老人都不幫忙帶孩子。和中國的老人基本都在給自己的子女帶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幾乎是不會去帶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搭把手。而爺爺奶奶呢?退休之後就是自己旅遊,或者發展一下之前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愛好,從經濟和人力上都不會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圖為參加各種興趣班的爺爺奶奶。

2、熊孩子退散!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獨立”,在日本還有一種文化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所以從很多生活細節都能看出來。比如在上學的時候,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從來沒有家長幫孩子拿書包拿水壺。都是孩子自己背書包,撐傘自己上學。另外還有一種我們常見的場景,就是在餐廳,飛機上,熊孩子不高興了哭鬧,高興了在座位上蹦跳。這些在日本的生活中,都是屬於“給周圍人添麻煩”的行為。這個時候,日本的家長會帶熊孩子離開,對於很小的孩子,哄好了再坐回來,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就會教育他們“不要給周圍人添麻煩”。

3、很小就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相比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開始就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會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因為,孩子從小開始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能夠通過整理房間,打扮自己的小天地來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4、參加興趣班不是強迫,而是發現。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會有很多興趣班,什麼游泳班空手道班美術班應有盡有。但是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家長並不是天天逼著孩子要學出個什麼東西,送孩子參加興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會輪番報不同的班。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格言

1.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2.與其給他知識,不如讓他感動,與其讓他感動,不如讓他去實踐。

3.人過了20歲,父母老師的意見就像過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樣無效。所以矯正孩子的惡習要趁小。

4.最開始教孩子學習時,一定要為他找到人品好的老師,再有才智,學歷,而人品惡劣的老師,不能做孩子學習的典範。

5.讓所愛的孩子外出旅行。這里的旅行不是觀光,而是離開家鄉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離開父母的保護,不體會到這種艱辛就得不到錘煉,就更談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吃些苦。否則等孩子長大了真的一無所成,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6.愛孩子,批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就會成才。

7.朋友的影響大於父母的影響。因為父母與孩子的年齡性別之差都制約著父母的影響力。而朋友的影響則不受制約,特別是精神上的影響更大。可見,孩子選擇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8.對孩子的行為,五件事中三件誇獎,兩件批評,他定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9.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獨立地生活,保護者可以安心地離開孩子身邊。孩子遇到問題,應讓他自己想想。人的發展就像上台階,不自己上一個台階,就無法學會那個階段的東西。

10.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總要在各個階段受到不同的打擊,面對打擊自製力的有無與強弱非常關鍵。從小總是挨打的孩子則從小就習慣了打擊,長大後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狀態。

11.了解世間之事的人,應該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貪戀酒色與金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