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生涯教育需要樹立什麼學生觀
擴展閱讀
唱歌如何放歌詞 2024-05-21 23:08:07
班上同學太吵怎麼辦 2024-05-21 23:02:29

生涯教育需要樹立什麼學生觀

發布時間: 2023-01-11 23:44:59

『壹』 新時期如何樹立新的學生觀

(1)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3)在課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4)建立民主、平等、開放的新型師生關系。
新時期教育教學形勢下,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學生觀?
當代社會有怎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怎樣的學生觀。教育和知識創新已成為未來知識經濟社會的「基礎產業」。當前的形勢要求教育必須根據學生的差異,培育出一個個各具個性的學生。我國的教育目前仍處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轉型時期,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和學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應試教育」傾向。在這種不良傾向影響下,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發生了畸形的變化。具體表現為:1、對學生缺乏誘導,一旦學生達不到要求,便恨鐵不成鋼地進行訓斥責罰。2、輕視教育過程的啟發引導,片面講究多讀多練,期末考試前搞題海戰術,久而久之,學生形成厭學情緒。3、忽視與學生家長的科學交流、溝通與合作,學生一旦犯錯,只顧在家長面前告狀,不與或少與家長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而這些畸形的作法,不但激化了師生之間的矛盾,惡化了家長、學校、學生三者間互相信任的關系,最終的受害者是那些少不經事的孩子們。
以下事件值得我輩反思。事件之一:一位學生家長到學校指責某某老師不會教,還揚言說她的親戚也是當教師的,比某某教師會教得多。事件之二:小學高年級的兩個平衡班的學生相約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打群架(其中有在校的住宿生,教師們並不知情),而後各自帶著傷架空。當晚,一群學生家長激憤地沖到學生宿舍意欲毆打參與此事的學生。事件之三:一位小學高年級的英語老師因要求過於苛刻嚴厲,強逼性格內向的學生練習口語,並經常責令沒帶書的學生立即返家取書,激起學生的強烈不滿,以至於某個學生課堂上當著這位老師的面挑釁地把腳蹺到桌面上,學期考試約有90%的學生不及格。事件之四:一位對自己兒子失望得幾乎到了極點的家長,竟對班主任要求:要是我兒子不聽話,只管給我打,不用怕。上述的各種怪現象,就是應試教育理念帶來的種種弊病。它不僅反映出老師的迷茫,同時也反映出學生的無助和家長的無知,更反映出教育的無力與失敗。轉變教育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已經是勢在必行。
為適應新時期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我國於2004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第八次教材改革,推出S版教材,提出新課程下的老師必須具備以下學生觀:1、人性化的學生觀。教育要充滿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2、差異性的學生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老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3、個性化的學生觀。在理念上,教師應相信學生是追求進步的,是會向前發展的,在評價上,要堅持發展性評價,讓學生改進行為。這是從教育大形勢的角度論述新時期教師應具備的學生觀。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師又應該具備怎樣的學生觀?
在新的社會文明的影響下,學生的知識面與信息面不斷擴大,他們的認知能力也不斷提高,以往的崇拜、敬畏取而代之的則是好奇、求證,甚至是挑戰。但是他們所面對的困惑與煩惱比過去的一代人要多得多。記得2002年秋季學期我擔任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工作,在一節作文課上,我提到了家中喂養的一隻小貓,還作了一篇下水文描述了這只貓的生活習性。當我展示下水文時,一個男生說道:「老師騙人。以前的老師總是這樣蒙我們的。」我當時的反應是覺得有些莫名其妙,然後誠懇地描述這這只貓咪的樣子,並應允帶他們去看。整個過程,那個男生都在用一種求證的眼光看著我。現在這位男生升上初中了,每次見到我,總是很敬重地喊我一聲「趙老師您好!」。記得1999年剛走上講壇的第一年,我擔任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那裡還使用舊教材。一次上語文課,講到盧溝橋的獅子像對著遠方長吼。我把「長吼」的「吼」(hǒu)錯讀成(hǒng), 一個學生馬上指出了我的錯誤。那時我剛剛踏上講台,臉皮特別薄,當時就紅了臉。但看到那雙真摯的目光,我還是欣然接受並從此再也沒有讀錯過這個字。下課後,這位學生走到我身邊說:「老師,以前教我們的老師也讀錯字,我們指出來,他不承認,我們不喜歡。其實承認錯了沒什麼關系,我們還是照樣尊敬他!」在學生的內心深處不過是想表現一下自己,沒有他意。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需要的是擁有個性的老師。只有個性化的老師,才能對學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從教師自身的職業需要來看,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學生觀?
我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改選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接班人的使命。《教師法》第八條第四項寫明: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新時代賦予了老師不同的角色定位。現在的教師首先是一種特殊職業,而後才是一種崇高的職業。教師教給學生知識,是在完成他(她)的教書使命。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要了解學生,就要關心學生、愛學生,就要在點滴之處呵護學生。許多事實證明,教師的過分認真對學生的身心沒一點好處,反而開得自己身心疲憊。倒是把學生當成學生來看待,用孩子的眼光來閱讀他們,用孩子的心來理解他們,才是真正的關心,才真正能有利於他們的的身心成長。
對於小學生來說,把學生當成兒嬉的小孩子來關心來呵護,尊重他們的年齡特點,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對於不再沉迷於兒嬉並且已經有了一定閱歷的中學生來說,尊重並保護他們的隱私則是老師應謹慎從事的事情。教師還應真誠地對待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否則,會使學生產生厭惡和逆反情緒。有一位老師同仁曾推心置腹地對我說過這樣的一番話:在讀中學的時候,她最恨的就是那個校長,那時她讀初三,正是升中會考的關鍵時期,同時又是花季多夢的年齡,偏巧她總是收到筆友的來信。這件事情引起了校長的關注。敏感的校長直覺認定她在「拍拖」,終於有一天,把她叫進了教導處。原來這位校長事先沒經過同意就拆開了她的信,還真的讓這位校長發現了苗頭,准備嚴肅地進行一番教導。但是讓這位校長沒想到的是,頗具個性的她理直氣壯地否認,還大膽地質問校長憑什麼私拆信件,憑什麼認為別人的一封來信就認定她在和別人談戀愛。這位校長當時不知是自知理虧還是被她的氣勢所震懾,最終不了了之是,但沒有道歉。事後,她被班主任評價為不懂禮貌,還批評她不應該用這種語氣和校長說話。為此,她差點就不想參加升學考試。從此,她不再接受這位班主任的任何教導。直到現在,她仍對此事耿耿於懷。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那位校長侵犯了她的隱私權;從情理的角度來說那位班主任明顯偏袒校長,並沒有做坦誠相待。中學生正逐步向成人過渡,個性都比較強,與小學生相比較,他們有屬於自己的隱私權。要達到教育他們的目的,首先要會尊重並保護他們的隱私。這是老師應具備的又一學生觀。
從改善師生關系的角度上看,新時期的教師又應該具備怎樣的學生觀?
樹立法律意識是建立正確學生觀的基礎。教師首先應該有法律、法制觀念。作為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是公民,公民是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並享有法律規定的義務的人。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和自己的地位是平等的,凡是公民應享有的法律保護,學生也是享有的。過去,我國傳統的教育主要是配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來教育人。人們一貫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的對象,缺乏尊重學生的意識,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意識的個體,更沒有把學生當作是獨立的個體和法律關系的主體。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第15條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轉變學生觀念,建立正確學生觀,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是每一位班主任甚至每一位科任教師的必修課。要消除學生的逆瓜心理,就要改變原有錯誤的學生觀。從一開始就要注意珍惜與學生交往的每一次機會,注意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必須放下架子,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學生對話。對話時應該用誘導、親切的話語,切忌用教訓的話。學生喜歡風趣的老師,因為這種老師總讓他們感覺到親切又能受到教育。其次,遇事要相信學生不是故意犯錯,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學生的錯誤,並給予學生能改過的機會。學生內心需要一位善良的又能幫助他們的老師作依靠。所以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認定學生懷著某種目的故意犯錯,那樣只會扼殺他們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機會。第三,給學生親近自己的機會,與學生交心。學生對教師總是充滿猜測與好奇,讓學生接近自己、了解自己,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石,也是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學生的好時機。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生)為本的學生觀,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教學對學生生命個體的關懷,表現教學對學生生命個體的尊重。新時期教育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用多樣化的標准去發現學生的差異並以此為立足點建立促進學生最佳發展的學生觀,讓學生贏得成功之路與自信,還「學生」這個稱呼以朴實的本性:學生就是學生。

『貳』 你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怎樣的學生觀

學生觀的基本內容有: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首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例如,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是一個由低到高,有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具有不可逆、不可越的特點,因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施教。
此外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搞一刀切;學生的身心發展還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2、學生是獨特的人。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學生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三,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叄』 教育過程中應樹立什麼樣的學生觀

1學生是獨立、完整的生命體。
2學生是未成年人
3學生是有能動性的人
4學生是有差異性的人
5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人

『肆』 談談老師應樹立怎樣的學生觀

1、老師要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多去觀察學生的優點,多去表揚學生的優點。才能夠樹立良好的學生觀。

4、老師要認識到學生是人。要愛護學生,要尊重學生,才能夠樹立良好的學生觀。

5、老師要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教育,才能夠樹立良好的學生觀。

6、老師在教學要有耐心。尊重孩子的個性化差異發展,並且保護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才能夠樹立良好的學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