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命教育的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生命教育乃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在於,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為社會、為人間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
生命的自然屬性也即自然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長度,即壽命的長短;生命的社會屬性也即社會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寬度,它是以文化為內核和根基,從零開始不斷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屬性也即精神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高度,它並非純粹指人在成功的順境中所能達到的高度,人在失敗的逆境中所處的低谷,因為生命的深刻體驗和靈性的深層次激發,也構成了富有意義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生命長度、生命寬度和生命高度統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個體生命「我之為我」的生命亮點。
2. 生命教育的內涵是什麼
教人尊重生命,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你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是有尊嚴的。你沒有權利瞧不起任何人。
1、熱愛生命
2、熱愛自然萬物
3、愛自己
4、你是獨一無二的
教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笑一笑,沒有什麼過不了的。
3. 生命教育,都包含什麼內容
中小學生是應該接受生命教育的,這樣中小學生才能夠知道生命的可貴,才能夠知道健康的可貴。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我們就不能夠坐在教室內學習。那生命教育都包含哪些內容呢?
4. 如何理解「生命教育」
關於這個問題:如何理解生命教育?
關聯出兩個問題,什麼是生命?什麼又是教育?然後二者綜合起來,或者說融合起來的結果,即是所謂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在於,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為社會、為人間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
我們可以知道,通過管理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時間,還有管理自己的工作等,慢慢的找到自己,也就是通俗所說的:做自己!就是生命教育啦,可以這么簡單的理解。
豆瓣、知乎:那顆星
簡書:那顆星Star
我是不惹眼,不鬧騰,也不勉強自己的那顆星!
5. 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科學認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體,進行生命教育首要問題就是要教會青少年如何科學合理地理解生命。化學進化產生原始生命後,接著就開始了生物進化,人類的生命正是這一進化的結果。宏觀上說生命是蛋白質和核酸物質的運動形式,是一種特殊的、高級的、復雜的物質運動形式。生長和發育是生命的基本過程,而新陳代謝則是生命的最基本的過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現象的基礎。生命的一般形態具有某種「合目的性」的行為,作為生命高級形態的人類則具有自覺的目的性行為。
生命特別是人的生命,應當由三個因素構成,即生理(自然屬性)、心理(社會屬性)和靈性(精神屬性)。生命的自然屬性,是建立在人的血緣關系基礎之上的生理范疇,它主要涉及與人倫和人生(生命長度)有關的性問題、健康問題、安全問題和倫理問題等;生命的社會屬性,是人伴隨著一定的社會文化和心理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符號識別和社會人文系統,它涵蓋了人的成長、學習、交友、工作、愛情、婚姻等涉及人文、人道的種種方面;生命的精神屬性,是一個人「我之為我」的最根本體現和本質要求,也是生命最聚集的閃光點,它包含自性本我、低層本我、人文本我、形象本我和高層本我五個層次,涉及人性與人格。所有這些,組成了人的生命的全部也即生命維度,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蘊含著生與死、得與失、存在與虛無。
生命的自然屬性也即自然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長度,即壽命的長短;生命的社會屬性也即社會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寬度,它是以文化為內核和根基,從零開始不斷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屬性也即精神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高度,它並非純粹指人在成功的順境中所能達到的高度,人在失敗的逆境中所處的低谷,因為生命的深刻體驗和靈性的深層次激發,也構成了富有意義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生命長度、生命寬度和生命高度統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個體生命「我之為我」的生命亮點。 1968年美國的一位學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書,探討必須關注人的生長發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日本、英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地區竭力推倡導生命教育,各種學術團體紛紛建立。
那麼什麼是生命教育呢?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保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於2012年5月推出的職業培訓課程《生命教育導師》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應該成為指向人的終極關懷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質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種全面關照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教會青少年珍愛生命,更要啟發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不僅只是告訴青少年關注自身生命,更要幫助青少年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惠澤人類的教育,還應該讓青少年明白讓生命的其它物種和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命教育不僅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力倡導者,倡導以人為本,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個人。他又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新特點,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養和教育,必須把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更加重要的任務。」 2005年6月18日,他在了解「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倡導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別是自殺心理為核心的生命教育。許多人知道,日本和台灣都是青少年自殺率居高的國家和地區,日本針對這一社會現實,在1989年的新《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定位於敬畏人的生命與尊重人的精神這一理念的教育目標。台灣教育行政部門也設立了「生命教育委員會」。我國南京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和北京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成立說明關注青少年自殺問題,干預和防治青少年自殺成為一個學術性工程。筆者認為進行生命教育理所當然地成為這一工程必經階段。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生命教育呢?隨著部分青少年物質追求的迷失、社會道德的衰落、身心發展的齟齬、有限歲月的虛度,加之自殺行為得不償失頻繁發生,我國推行生命教育變得刻不容緩:
1、開展生命教育是整體提升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學生的生命質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在中小學大力開展生命教育,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激發他們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的志向;有利於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融鑄在青少年學生的精神中,培養他們勇敢、自信、堅強的品格;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增強他們在國際化開放性環境中的應對能力。
2、開展生命教育是社會環境發展變化的迫切要求。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廣大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培養技能提供了寬廣的平台,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的負面影響,導致部分學生道德觀念模糊與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威脅青少年學生人身安全的各種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養青少年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3、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復雜,使青少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長期以來,由於生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時指導,對無法預料且時有發生的隱性傷害往往難於應對,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理解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
4、開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職責。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現代化進程的迅速推進,使家庭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家庭教育還存在和青少年成長需要不相適應的方面,相當一部分家長不了解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忽視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與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孩子或者期望值過高,或者漠不關心,或者過分包攬,或者放任自流,加劇了部分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如厭學、離家出走、自殺等,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導家庭開展科學、正確的生命教育。
5、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校現有課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針對性、指導性尚不明確;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導;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發展的理解和指導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對校內外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缺乏系統有機的整合。因此,必須加快學校教育的改革,從生理、心理和倫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善待生命,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長。
生命教育的目標
愛的傳遞通過台灣地區曉明女中「生命教育」課的單元內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標,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課程的十二個單元內容依次分別是:欣賞生命;做我真好;生於憂患;應變與生存;敬業樂業;宗教信仰與人生;良性的培養;人活在關系中;思考是智慧的開端;生死尊嚴;社會關懷與社會正義;全球倫理與宗教。四個生命教育目標分別為: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無常,珍惜自己,關懷別人;讓學生闡揚生命的光輝,樂於助人,良好人際關系;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感恩惜福,愛護大自然;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樂觀進取,樹立正確人生觀。
從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實踐歷程來看,它首先是從人們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的這一殘酷現實開始的,是作為預防未成年人自殺的權宜之計被提出來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僅僅是生物的軀體,自然的生命僅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質載體,真正讓人和動物區別開的是人類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們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內涵時就要從多個層次入手,不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愛生命,還要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這是人的生命形態和特徵的本質要求。
6. 生命教育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教育該注意什麼
生命教育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教育?該注意什麼?
1.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來說,生命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以及這個過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它不僅關繫到人的生存和生活,還關繫到人的成長和發展,更關繫到人的本質和價值。要注意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人與自然、人與家庭的啟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貴、生活的意義以及自我保護等內容。
4.有些人會覺得生活特別痛苦。如果他們覺得生活特別痛苦,就要適當改變方式。給自己定一個好目標,在這個目標中努力面對。無論你經歷過什麼樣的辛苦,你都應該覺得是有意義的,這樣你才能逐漸明白你努力生存的意義。有些人看到花和草就覺得活著。其實一切都有生命,主要看他們平時有沒有注意這方面的知識。生命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的孩子正確面對生死,強化孩子的生命教育,在親人去世時不要太難過。
7. 生命教育的內涵解讀
基於文化差異的中西生死觀念比較
作為人性的主要表徵和人類所獨有的生存方式 , 文化在生存信念與死亡意識 矛盾沖突作用的推動下 ,不斷地經歷著 由簡單到復雜 、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 並逐漸成為人類賦予 自己的生命行為以尊嚴 、價值和意義 , 從而超越死亡的基本 手段 。在中西方的各種差異中 , 文化差異乃是根源性和本質性的 , 而這種差異也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 了中西生死觀的不同 。生死觀是指 「對生死這兩件事的看法 , 主要包括對生死的理解和態度 」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資源 , 中西生死觀均主張通過道德這一載體來追求 高尚的精神生命 。中西生死觀均含有 「有限的生與無限的死 」之意蘊 , 但中國重視 「有限的生 」, 而西方重視 「無限的死 」 中西生死觀都強調生死體驗 , 中國側重辨證分析 , 認為生與死既對立又統一 , 既區別又聯系 , 而西方則看重具體的個體生命 , 重實體與邏輯 。
倫理道德與科技理性
坤 , 君子以厚德載物 , 的民族精神 , 它所折射出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 既是代代傳承的中國文化的精髓 , 又是中國社會普遍認可的具有超越性的價值選擇 。作為一種倫理文化 , 儒家文化強調人的倫理道德綱常的獲得和修煉 , 並重視運用這種綱常倫理來塑造 自己的人格 、 指導 自己的行為 。
從根本上說 , 中國傳統文化所秉持的主要是一種道德理想主義的生死觀 , 倫 理色彩極為明顯 。它以對社會秩序的認同為基礎 , 從大局與整體角度 出發 , 以倫理為譜系 , 以道義為支撐 , 重點強調 「樂天知命 」。這種生死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 同時也易於轉化為一種 良好的處世心態 。
「天人合一 」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旋律 , 它一方面要求人們尊崇 自然和 順應自然規律 , 另一方面也注重人際關系的培育 , 強調做人和追求人格的完善 。
受此影響 , 中國哲學一直以探討人的精神生活和人倫道德為主 , 與 自然科學的研 究近乎絕緣 , 因而給中國社會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由來己久 。
科技理性
西方文化有兩大源頭 希伯來宗教文化和古希臘理性文化 。這兩大文化在社 會 、經濟、 文化等的發展中漸趨融合 , 共同孕育了文藝復興以後 , 以科技理性和 人文理性為主要特徵的西方近現代文化 。在西方文化尤其是古希臘文化中 , 「最 早的希臘哲學家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 」 ' , 自然科學與哲學思想始終緊密地結合 在一起 。這種結合不僅促動 自然科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 而且也非常有利於哲 學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作為西方文化的主要命題 , 「天人相分 」 強調征服 自然 、改造 自然 , 因此 , 西方人也素以敢於冒險和勇於拼搏的精神而著稱 , 體現在思維 方式上 , 就是重分析 、 求思辨 , 強調求異 , 重視創新 。
總體看來 , 西方人的生死觀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側重點 , 大致經歷了 一個從肯定到否定, 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前進的過程
① 古希臘羅馬奴隸制時代 這個時期的生死觀始終蘊涵著一個相對平衡 、 相對穩定的 「生— 死 ,' 「有—無 」 的二元張力結構 。此外 , 這個時期的靈魂不死理論也為中世紀生死 觀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論根基 。
② 中世紀 這個時期的生死觀打破了古希臘羅馬生死觀中 「生— 死 」、 「有— 無 」 的二元張力結構 , 從一種相對偏頗的立場把這兩個環節中的 「死 」 與 「無 」 引入極端 , 即厭惡生存 , 熱戀死亡 。
③ 文藝復興 、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以來的近現代 與中世紀相反 , 這個時期的生死觀是將 「生 」 與 「有 」 奉為圭桌 , 以自然主義和理性主義為基本特徵 , 主要通過人的眼光審視死亡 , 並將 「熱戀生存 、 厭惡死亡 」 看作人的天性 , 對今世歡快生活的全力追求儼然取代了對死亡及彼岸生活的渴慕 。
如何控制和征服死亡 , 延長生命 , 甚至實現長生不老 , 有史以來一直是人類 窮經皓首地努力嘗試解決的問題 , 但是採取的方式卻有所不同 。中國人大多採取一種神秘主義的方式 , 如通過各種煉丹術 , 研製長生不老之方就在宮廷和 民間時有出現 , 但真正具有科學依據 , 產生實際效果的卻並不多見 。西方人則主要通過醫學 、死亡學等科學研究有效控制或治療各種疑難病症 ,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抵禦死亡 、 延緩生命的目的。
8. 什麼是生命教育
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生命教育乃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在於,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為社會、為人間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
生命的自然屬性也即自然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長度,即壽命的長短;生命的社會屬性也即社會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寬度,它是以文化為內核和根基,從零開始不斷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屬性也即精神生命,決定著人的生命高度,它並非純粹指人在成功的順境中所能達到的高度,人在失敗的逆境中所處的低谷,因為生命的深刻體驗和靈性的深層次激發,也構成了富有意義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生命長度、生命寬度和生命高度統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個體生命「我之為我」的生命亮點。
拓展資料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應該成為指向人的終極關懷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質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種全面關照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教會青少年珍愛生命,更要啟發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不僅只是告訴青少年關注自身生命,更要幫助青少年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惠澤人類的教育,還應該讓青少年明白讓生命的其它物種和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命教育不僅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
9. 生命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1、交通安全,要學習,掌握基本的交通規則知識。
2、游泳安全,游泳是一項十分有益的活動,同時也存在著危險,給學生說明游泳時的危險動作,以及注意事項,防止學生溺水現象發生。
3、防火安全,給學生普及防火安全知識,遇到火災應該怎樣自救。
4、衛生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習慣,給學生普及預防事物中毒知識,保持自身的清潔。
(9)生命教育的內涵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生命教育課程建設還沒提上日程,生命教育課程教學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生命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缺乏有效結合,勞逸結合指的是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而又豐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深厚的知恩、謝恩、感恩的校園風氣。
生命教育的實踐環節有待加強,生命教育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10. 結合個人成長經歷談一下生命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的含義與內涵:
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含義。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既包括對生命的關注,又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因此,「生命教育」就是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既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教育,又要重視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人在生命活動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義,從而獲得人生的滿足,享受人生的樂趣。它是一種關注生命狀態,豐富生命歷程,激發生命潛力,促進生命成長,提高生命質量的教育。
教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提高個體生命質量的過程,因此生命教育應成為教育的永恆主題。生命教育不是一門課程或一項主題活動,而是要有意識地挖掘現有的課程和活動中的生命教育內涵,激活這些原來就蘊藏在學科教育和主題活動中的生命教育內容,以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們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內涵時就要從各個層次入手,不僅要教育大學生珍愛生命,而
且要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
(10)生命教育的內涵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命教育致力於幫助大學生適應和處理人生幾個重要的關系:
一是個人與自我的關系: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深層次了解自我,珍惜生命的可貴,拓展生命的寬度,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是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關心周圍的人們,同情弱者,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尊重和珍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
三是個人與環境的關系:認識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協調的整體。尊重自然界的生命,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主動自發地保護環境。
四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識到個人是社會的個人,而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生命教育有助於幫助大學生關心社會的變化,關心人類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