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老師教育觀念改變有什麼題目
擴展閱讀
同學緊張如何處理 2024-05-17 14:41:10
生態基礎學什麼 2024-05-17 14:30:41

老師教育觀念改變有什麼題目

發布時間: 2022-09-06 10:39:07

⑴ 如何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在通過理性思考和親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事物本身及其價值和價值實現途徑的根本性判斷與看法;是在教育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教育主體者所形成的對教育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時候,既要考慮教育改革的時代發展定位,又要考慮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發展空間,以及教育理念在課堂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新式教育理念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由此可見,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主人。每一位教師,都要遵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實現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首先,教師要從課堂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由課程實施者轉變為開發者,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探索者,由教案執行者轉變為教學智慧創造者;學生要從課堂的聽從者轉變為思考者,要從課程實施的被動者轉變為主動者,要從問題的回答者轉變為提問者。只有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角色轉變了,課堂教學才會生活化,學生學習才會主動化,教學過程才會動態化。只有這樣,才能堅持教學理念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多樣化個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興趣,打造快樂和諧課堂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快樂的教學情境下,富有興趣的學習,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現在教育者所提倡的「快樂教育」正是以興趣教學理論為基礎的教學理念,通過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情感教學為切入點,創設情境為途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表現個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快樂課堂,把快樂教學的理念應用到實際。
首先,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些教學情景,如引用名言警句、小品編演、課堂辯論等活動,把學生帶入到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學習中,不僅促使學生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其次,是利用教材啟發學生。教材是我們教學的教本和重要參考依據。裡面有很多內容是可供學生學習和參考的。教材中的插圖或者是漫畫,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政治《資本主義社會性質》一課中。標配的插圖是漫畫「看誰跑的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腳和鞋的關系形象,然後組織討論認識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通過這幅漫畫形象的揭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部分教材最後面會有一些「想一想」「議一議」等發散思維的小單元練習題,教師可以聯系實際,充分運用學生的現有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快樂的學習。
三、注重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式的教育理念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同時也包含對每一名學生的德育發展教育。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潛質,作為教師我們要把視角面向全體學生,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多樣化個性,使他們都能夠在老師的親切指導下成長成熟、成功成才。現代社會高速發展,教師需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這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聰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挖掘利用、靈活處理,真正發揮新形勢下課程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重視學科綜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目前我國各地的考試內容多以學科綜合考試為主,內容以考查學生能力為主,題目的載體多是各類學科知識點的綜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知識之間、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學科之間的綜合包括學科內綜合和跨學科的綜合。首先,學科內的綜合包括知識板塊內的綜合以及不同知識點的相互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把握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熟練的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並在知識的綜合中產生新知識。其次,跨學科的綜合。這從小范圍說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識的綜合、理化生理科知識的綜合,從大范圍說可指所有學科的綜合。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方搜集資料,廣泛涉獵各科知識,在教學中注意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包含關系,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和積累,學會熟練應對綜合題目,抓住關鍵的「題眼」理清解題思路。加強學科綜合,體現了教育理念創新思維的多維性、開放性、發散性和內容的交叉性,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
古語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自我能力,促進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並使這種理念成為當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只要教育者本著對教育事業發展負責、對學生學習成長負責的態度,以積極心態和行動迎接素質教育、高效課堂的挑戰,相信我們一定會盡快轉變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⑵ 轉變教育觀念將減負進行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教育質量不單純是學生考試成績,應該是學生各種素質的總和。而當今的學校教育,幾乎是教師以學生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社會對一個學校的評價,也是把學生考試成績、學校升學率當作教育質量來評價,導致學生、教師負擔過重!人人看到了教育的弊端,於是減負被提到了議事日程。

總之,給學生減負,是家長的痛,更是老師的痛。因而,減負任重而道遠,減負在今後較長時間內恐難出現較大起色。只有老師武裝好了,素質高了,減負才能出現成效。

⑶ 如何改變教學觀念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
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
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
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
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
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
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
,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
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
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
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
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

⑷ 教師師德徵文題目

教師師德徵文題目

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清貧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甚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為基礎的,教師要忠誠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不斷探索,勇於進取,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貢獻智慧。以下我為大家提供教師師德徵文題目,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教師師德徵文題目一

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那就是愛。作為一名教師,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愛學生就要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學生,應該做到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於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凶。

今年我帶一年級的語文。對於習慣於教高段的我來說,剛開始接觸一年級的學生的確不習慣。最開始,我經常批評他們,時不時被他們氣得大吼,有時也會懲罰他們。結果孩子們對我的嚴格非常害怕,看我的眼神充滿了敬畏,可是該犯的錯誤一點也沒減少。我發現這樣不對,不利於師生感情的交流,也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更不利於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於是我改變教育方法,首先通過激勵的方法培養他們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和對學習的嚮往,然後通過舉事例,講道理,在恰當的時機進行說服教育。在班級制定規范,要求全體學生嚴格遵守,如果有學生犯了錯誤,先請全體學生一起評價,說一說他為什麼錯,該怎麼改?讓學生換位思考,從中體驗得失,自己汲取教訓。漸漸的,孩子們懂事了,班風學風加強了。聽家長說:“趙老師,我家孩子又怕你,又喜歡你!”還有的家長說:“趙老師,我喜歡你的教育方法,即嚴格,又不泯滅他們的天性。孩子們跟著你學習很快樂!”聽著家長的評價,我很高興。其實我也要感謝這群孩子,是他們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嚴格。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

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

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明白了尊重學生人格的重要性。那天發學生奶,本來23個同學報名,卻領了24分牛奶,肯定有個學生沒有定牛奶卻領了。我讓領了牛奶的學生坐好,然後定名,結果冒領牛奶的是盧航韋。這個女孩昨天見同學們喝的開心,自己也想喝,跟班主任說了,但是家長還沒有報名。她今天自己就領了牛奶。她站起來,孩子們紛紛說:“交了錢才能喝”。小女孩臉色緊張,汗都嚇出來了。我看著她那緊張的樣子,心裡想:“該怎麼處理?簡單粗暴地呵斥一番,肯定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可是她本來也不是故意要冒領的,可能自己都沒有發現自己犯了錯誤。不批評,也不行,那班上會有更多冒領的現象,甚至還會出現其他的事故。”我想了想,對她和全班同學說:“哦,我明白了,盧航韋以為自己訂了牛奶,所以才領了牛奶。可是媽媽還沒有交錢,這樣吧,老師今天的牛奶給你喝,你媽媽交了錢後,你就還一瓶我,好嗎?”說完我沖她笑了一下。小女孩的臉色馬上鬆弛了,也露出了笑容。全班同學也都紛紛點頭,然後當我對其他沒有報名的同學說:“還有想喝的嗎,還可以報名。”馬上就有很多小手舉起來了。看來,今天這件事情的處理,是比較科學和人性化的,即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起到了教育大家的作用。其實本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同時,我也認識到,小孩子犯錯誤肯定是有她自己的原因的。沒有也不可能有天生就惡劣的孩子。理解她們,幫助她們度過人生的急流險灘,這就是老師真正的職業使命!

三、愛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鬥志。轉化“問題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問題生”是絕對可以轉化的。

班上有一個孩子叫彭才毅,從進校第一天起就到處闖禍,不是揪了女生的小辮,就是踢了男生的肚子。有他在的地方,學生就紛紛告狀,很不安逸。簡直就是個“小刺蝟”。我在班裡狠狠罰了他幾次,跟家長反映了情況,家長在家也罰他。結果批評的當時老實了一會,過後又變本加厲。後來我發現他很愛做清潔,每天到校第一個掃地的就是他,而且掃的又快又干凈。我安排他當清潔委員,要他管理教室清潔。對他的工作經常表揚,漸漸地,他的注意力轉變了,不再熱衷於打架,除了清潔熱心去做,學習上也進步很大。家長感激不已,說:“我們不知道打了他多少回,他都不改,還是老師有辦法,一個清潔的官就把他改變了。”我想,改變他的不僅僅是一個清潔的官那麼簡單,還有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認可,激發了他內心向上的動力,使他從各方面真正成長了。像這樣的例子,我想每個老師身邊都會有很多,就不多說了。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獲;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教師師德徵文題目二

作為一名教師,在不同場合經常會聽到一些比較“醒耳”的詞語,如師德、規范什麼的,有時別人還會開玩笑說:“別誤人子弟啊!”這把我們教師想成什麼了……

近階段,通過學習師德生規,什麼是師德呢?我的理解是:師德是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道德修養,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以前的老領導在報告中說過:“師德是師風形成的基礎,師風就是師德培養和成長的環境。就一所學校而言,師德師風決定著學校的學風和校風,決定著學校的人文風格和精神風貌,是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社會的興衰在教育,教育的成敗在於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會職責,就要准備著像蠟燭一樣燃燒掉自己。我們,作為今天的教師,職責是塑造培養具有高尚人格,有責任感有先進意識的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中國一代新人,理應教師自己首先是一個有高尚道德,良好修養並能跟上時代步伐的社會人。

所以為人師者我認為應該:

一、堅定的職業信念,立志獻身於小學教育事業。

堅定的信念,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礎,是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源泉。教師只有樹立獻身於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才能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但是堅定信念的樹立,有一個逐步確立,不斷加深和鞏固的過程。每個教師從它准備當老師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此後,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實際投入到教育工作實踐中去,經過實踐鍛煉和體驗,承受各種挫折,吸取教訓之後,不斷加深認識,提高思想覺悟,加深情感體驗,經過種種思想的矛盾和斗爭,最後建立起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堅定信念。 “老師”一詞包容了莊重、嚴肅、親切、和藹、剛正、嚴厲……多重角色的扮演者,於是,在教學中我努力學習,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奮發向上的人生觀,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集體、國家之間的關系,深刻認識新時期小學教育工作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兒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們的慾望;克服困難,戰勝挫折,不斷增強自己的承受力。從學習,自我修養和親身體驗中,爭取成就,體驗教師的工作不只是艱辛的事業,而是充滿了無限樂趣和幸福的事業,決心為其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用師愛喚醒學生的心靈。

師愛即對學生的愛,它包含了對全體學生中每一個人的熱愛、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師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順利開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師生之間的感情關系,把師愛視為教育的美德。我國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張對學生施於“仁愛”,做到“誨人不倦”。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生之間的感情聯系是一種紐帶,是教育維系之所在。因此,我認為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前提。

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為學生樹立榜樣。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我國教師的傳統美德。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為人師表”作為教師職業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唐代的教育家韓愈進一步明確提出“以身立教”,認為這樣的教師才會“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說,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以自己的模範品行作榜樣,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即“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這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之區別於其它職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它是受塑造人的心靈的特殊規律所決定。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師以身立教的傑出典範。他倡導“教師以身作則”,“以教人者教己”。作為我們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首先突出在教師的行為表現方面。教師應從自身的行為規范做起,處處嚴以律己,當學生的表率。凡是教師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我國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很有影響的。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 ’,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里儲存起來,然後指導他們的行動。”所以,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來影響教育孩子。其次要從自己的外部表現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養諸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即“誠實”,“正直。”也就是孔子所說“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誠實、正直、富有正義感的學生。最後,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教師,特別要在教師義務方面做到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楷模。堅決反對兩重人格。

四、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質之一。它是教師職業品質之區別於其它職業的又一個顯著特徵。教育培養人的工作具有它的特殊規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育人的規律,對教師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它不僅是教師必備的寶貴品質,而且是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他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不斷更換,要不斷面臨新對象,為了適應新的對象,需要我們不斷作調查了解,區別對待。再者,時代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學生的求知慾也在不斷發展。特別是在世界新技術革命蓬勃發展時期,出現了所謂的“知識激增”的現象,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為了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求知渴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吸取新知識的營養。在教育工作中,要求不滿足於現狀,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好學上進,勤於進取,做到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常流水,這樣才能不愧為老師。並且,教育學生是一個長期的點滴積累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實現的,其間還會出現各種曲折和反復。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執著的精神,懷著對學生一片赤誠,以巨大的耐心,堅韌的毅力,對自己的學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誘,深刻領悟“學而不厭”是“誨人不倦”的前提。但是現在的老師中,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著做到了“學而不厭”,不一定做到“誨人不倦”。經常歧視潛能生、辱罵潛能生,對潛能生缺乏耐心。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做到“學而不厭”,而且還要做到“誨人不倦”,具有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熱愛學生,甘為學生任勞任怨,用自己掌握的教育藝術,將自己的知識、思想和能力傳遞給學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財富。

五、具有文明的儀表風度。

所謂教師的儀表風度,是指教師在教育的職業活動中,通過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步態手勢,面部表情、服飾儀容等方面表現出來的一種方式和特徵。它是教師個人的內在的道德情操,審美觀念和生活習俗的外部反映。

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學校中,教師的儀表風度是人民教師文明行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學生面前,教師的所作所為沒有一樁是細小的,無關緊要的。”我認為,教師的儀表風度,包括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德國的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有一句名言:“教師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青少年學生,尤其是年幼的學生,對教師有很強的崇敬心理。他們天真幼稚,好奇心強,喜歡模仿自己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致於服飾打扮,發型式樣等。學生從種種模仿教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接受有關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的熏陶和影響。因此,對我們教師來說,即使是生活細節也決不能忽視,應時時處處,在一切方面都檢點自己,做學生的表率。

願我們的教師都能崇尚師道,敬重師風,尊重自己,對社會負責,做到人人都能仁他人之仁,信他人之信,義他人之義,促使民主播揚,科學昌明,人文之光。

教師師德徵文題目三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通過此次培訓,我簡單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小學語文課件,小學語文試卷,小學數學試卷,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二、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小

三、孜孜不倦,積極進取。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准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小學語文課件, 小學語文試卷,小學數學試卷,小學數學課件,小學教學設計& @2 E;

四、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本次的培訓就是讓老師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幫助教師學會判斷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很有收獲。

當然,在教育教學中,我深刻認識到我的缺點和不足,現在的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必須要全方位多層次地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才能適應教材,適應學生,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更新觀念,消除心理障礙,盡快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 通過這次學習,我爭取在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嚴格要求自己,為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而努力奮斗。

⑸ 以教育為話題的議論文800字題目 作文標題及範文

教育對人的成長、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好的教育能夠對人起到良好的引導,下面是關於教育的議論文題目及範文,一起來看!

以教育為話題的議論文800字

言傳身教

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鮮花。家風如陽光,鮮花只有在陽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種子,孩子是小樹。家風如雨露,小樹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小時候,母親經常會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母親有時也會把家務分擔給我一些,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每當我找各種理由推掉不做時,她都會笑著對我說:「哎!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做人要勤勞,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最近姐姐考上了大學,家裡的親戚每隔幾天就會過來家裡坐一坐,祝賀姐姐。也時不時的對我說,你也要努力了,像你姐姐一樣考上大學。今天,經常來我們村子裡賣蔬果的爺爺又過來了。我和媽媽去買橘子,剩媽媽還有鄰居挑水果的時間,他對我說:「要好好學習哦,以後要考到博士!」我笑著答應了他。其實早在姐姐考上大學,看到爸爸媽媽驕傲地告訴別人,我女兒考上大學了,是福大呢!的時候我就立志也要像姐姐一樣考上大學,讓他們的心裡多一份驕傲。

自古文人重「家風,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因此古往今來,中國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為「言傳」和「身教」的典範。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就將他關在書房裡,反復罰抄一副家教對聯:「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規

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才領悟了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於父親面前請罪。從此,他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裡,敦促自己用功讀書。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後,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鮮花在陽光的照射下,清香宜人;小樹在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我,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更加出類拔萃!

以教育為話題的議論文範文

什麼是教育

雅思貝爾斯曾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寫到: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也就是說,教育並非單純地傳授知識,它更是一代代人行為品格養成、認知觀念確立的過程。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為長遠的投資。

近年來,高學歷高知識教師陸續選擇初高中就業,有些人認為此舉大材小用實為可惜,可事實卻不盡然。

老師是學生各種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學生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角色。學校是一個有溫度的大家庭,正如孩子們腳下柔軟肥沃的土地,雖然悄無聲息,卻滋潤了每個人的學生時代。我們之所以需要優質教師,不是為了讓他們更加嚴謹地照本宣科,也不是用碩士與博士的光環打造出一所金牌學校。我們只是為了讓每一雙好奇的眼睛博覽浩瀚的天空與璀璨的群星,讓每一雙靈敏的手足感受堅實的土地與渺遠的蒼穹。在和風細雨的養育中,稚嫩的小手變成了寬厚的手掌,天真的想法演化出睿智的思考,曾經的學生已在不知不覺間繼承了那些不起眼的光輝品質,他們已是國之棟梁。

你或許會說,精英人才就業於科研系統,又何嘗不是有效的投資?但我以為,我們缺少的不僅僅是一位位科學家,更是一個勤學善思人才輩出的民族。

我們或許可以讓一個科研崗位暫時空缺,甚至可以暫時接受一位院士的隱去,他們就像參天古木枝杈上的一根枝條,只要樹根不斷,終有再生的一天,只要教育這潭活水源源不斷,枯樹朽木也可涅槃重生。你看到的是高材生委身初高中的遺憾,似乎是優質資源從學術界流失的可悲可嘆,我卻看到了孩子們汲取知識後的饜足與幸福,還有教育事業中正冉冉升起的萬丈之光。國防軍事的強悍是我們堅不可摧的外殼,教育的精良卻能給你薪盡火傳的自信與希望。所謂長遠投資,是一個改變孩子們命運軌跡的契機,是推動國家發展最本質的動力。我們無法於短暫的時間內窺見這場改變的結局,但我們願意抓住這寶貴的機會,試著燃起一簇小小的火苗,給我們的民族一個美麗的暢想。所以高學歷就職基礎教育何談「大材小用」。

願青蔥翠竹拔節參天,願星星之火終致燎原,願泱泱大國人才濟濟,願教育的靈魂恆久不散。

⑹ 實施新課程中教師怎樣改變教學觀念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它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新課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識的教師來操作。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各學科性質的科學定位,教學內容目標的制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學評估的目標構建等,給我們教研員、學校、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更是呈現出勃勃的生機。
有人曾說,我們一些老師的教育是用昨天的觀念和方法來教今天的兒童,讓他們去適應明天的生活。這個過程本身就不適應,然而我們教出的兒童要他們去適應明天,那更是我們現在未知的生活,那就更不適應。教育觀念的更新非常重要,有關專家指出:「新課程對教師的挑戰首先是觀念的沖擊,走進新課程,觀念必須先『行』,沒有教育觀念上的真正轉變,即使用上了再好的教材、再新的教法,也將走樣、走味。」有專家提醒:「在培訓中,一些教師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而急於操作,結果『一聽就明白,一做就不會』,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對教師來說,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先進的教育觀念,它是教學方法的引領。」要使我們的教育行為能為兒童未來的生活作準備,更好地順應現代教學理念,我們教師教育觀念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
教育部長周淇在一次重要講話中強調:課程教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核心。
(一) 轉變課程觀
「課程」是什麼?傳統的教學中,「課程」被理解為教材或課文,這就意味著「課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編者所關注的事,它規定學校「教什麼」,學校和教師就忠實有效地去傳遞、落實課程內容,完成課程任務。 隨著新課程的發展,課程不僅僅是教材、教學內容,而且包括學生整個學習活動過程。課程從本質意義上說就是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課程的基本資源,意味著自然即課程、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學校課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課堂和教科書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體意識。把課程作為這樣來界定,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他們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獲得多方面的發展。可以說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僅是課程的傳授者、接受者,而是課程的主動參與者和開發者。
(二) 轉變教材觀
以往我們總認為「教材即知識」,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因此,教材中羅列學生應掌握的本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應用法則,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認識具有絕對的權威性。
不給教師、學生發揮空間和研討的餘地。
這種遠離生活情境的「學科中心」的教材觀,與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遠。隨著新課程的發展,教材的觀念呈現出新的轉向,「教材是範例」。所幸的是我們小語「能力訓練」實驗對教材的認識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二十多年前遵循葉聖陶先生關於「教材無非是例子」的理論,明確提出以「課文無非是例子」的理念,在全國第一個以「能力系列」與「主題系列」整合來建構單元體系。因此我認為我們實驗說的「例子」涵蓋這么兩層意思――一是傳授語文知識、語文技能,訓練聽說讀寫能力的例子;二是向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比如94年我在樂安執教《我的弟弟》是以一個自然段為例子讓學生認識因果式的自然段後,指導朗讀文章結尾「弟弟學習很認真,也很刻苦。他懂得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他牢牢記住媽媽的話:將來革命勝利了,還要建設新中國。」讀後我對孩子們說:「弟弟學習很認真、很刻苦,你們說說他將來長大了干什麼?」孩子們紛紛舉手:有的說他當了科學家,研究新武器;有的說他手握鋼槍保衛祖國………真是眾說紛紜。正當孩子們說得感慨激動之時,我話鋒一轉:孩子們,他什麼也沒當成,在他八歲那年,兇殘的敵人將他殺害了。」當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憤怒、惋惜種種神情交織在一起,雖然無語,但取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我想:這堂課的成功就是正確認識了「課文無非是例子」這「例子」的真正含義。這種教材觀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說它是科學、全面的。
(三)轉變教師角色觀
傳統教育中的教師角色觀,可以根據唐代教育家韓愈的理論「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來推斷。教師是(1)道德的傳播者;(2)知識的傳播者;(3)問題的解決者。不難看出:傳統教育中的教師觀是以「教師為中心」,它的另一個代名詞便是「教書匠」,為了教書而教書,很少去反思,去研究。這樣一個角色,只能去做一個合格的教師,但絕做不了一個優秀的教師;它對教師自身發展而言可能比較順利,但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這種傳統的教師角色觀迫切需要根本性的變革。
在基礎教育新課程發展中,人們對教師的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前面傳統的教師角色觀相比,教師角色觀體現在:(1)教師不應僅是一個道德的傳播者,而更應該成為學生道德發展的向導。(2)教師不應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而更應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促成者。(3)教師不是學生問題的解決者,而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顧問。 不難看出消極的、被動的教師形象將被積極的、能動的教師形象取代。

(四)轉變師生關系觀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成為教育成敗的關鍵。
傳統教育中,師生關系直觀形象點就是貓和老鼠的關系。如果把它擬人化些,可以歸納成都專制的、單向的與服從的關系。這也有它的好處,這對學生的管理比較方便,特別適合我們大班教學。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有問題不敢提,有意見不敢說,只能無條件的服從,即使老師說錯了,也只能忍氣呑聲地接受,嚴重壓抑了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一條船上有90頭牛,40頭羊,問船長的年齡有多大?先給美國孩子做,他們七嘴八舌地跳起來,說這個題目出錯了,這條件與問題不相關,無法做。但是拿到中國做,很多人做出來了,答案是50歲。問其原因,他說老師出了題目,就有答案。現在有兩個數字要麼加、要麼減、要麼乘、要麼除。如果加起來就是130歲,這個人老得不像樣子,開不動船。如果乘更不可能。如果用除,商有餘數,看來看去只能用減,90-40=50差不多,經驗豐富。這是學生長期無條件服從,不敢批判而導致的惡果。
新課程的教學從本質上是以對話、交流、合作等為基礎的知識建構活動過程。因此,要求師生關系應是雙向的、平等的、民主的交流和合作的關系。雙向是對單向而言,不僅是老師對學生發號指令,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出建議;平等需要我們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同一地位。失去了師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合作的教學是不可想像的。在教與學的社會關系中,師生之間不再是命令與服從的關系,而應是平等的「我--你」關系,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誠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體驗。在這里,教師的權威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內在養成」的,也就是說,教師的權威不是憑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與知識建構的活動中自然形成的。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直接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實現雙方主體性的建構與發展。
南京師范大學譚頂良教授在給江蘇一學校作課題鑒定時,寫下這樣一句話:翻開書本學理論,蹲下身子看孩子,都會給我們收獲。翻開書本就是能從中要學習教學理論及教育技術;蹲下身子後,我們就能會發現孩子身上有許多以前瞧不起或看不見的東西。這里蹲下來與學生交談,雖是空間上的距離,但本質上是給孩子一個平等。

⑺ 以我的教師觀為題的題目

教師是學生最關注的人物,也是他們最愛模仿的對象,所以一個教師的行為,常常是學生行為的先導,青少年學生往往是從身邊教師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為吸取是非、善惡、美醜觀念。所以教師是最易影響學生的,或許還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一個教師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而且應該是必備的素質。

記得古希臘的教育家德謨克利特說過,人為什麼成為這樣的人或那樣的人,教育在起作用,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可見教育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是如此的巨重,一個負責教養青年的人,他應該是個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達、和善的人,同時又要具有能夠莊重、安適、和藹地和學生交談的本領,通常學生最關注的是老師,也是他們最愛模仿的對象。記得小時候,有很多同學喜歡學老師的一切,言行、舉止,模仿老師寫字,反正什麼都愛,總覺得老師是個聖人,什麼都懂,什麼都對,把老師的話當聖旨,開口總是老師這樣說的,老師這樣教的。教師的個人範例,就象是一支粉筆,而學生是一個空的黑板,總希望從老師那兒多學些,以解答腦中的小問號。老師的言行在促進著孩子的成長,教師個人的範例,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強化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種教育和影響力量。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而學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強,教師的言行對他們的影響甚至可以左右他們的一生,這是覺察不出的。但還不止此,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麼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正因為這樣,所以每個教師也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該感覺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督,學生們的幾十雙眼睛盯著他,便知天地間再沒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於人生心理上各種微妙變化更富敏感的了。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處處對學生起著示範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須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力求各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那麼,教師究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職業道德呢?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呢?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要有廣博、合理的知識修養,既能在一個學科中有較深的造詣,又具有多學科的文化知識。面對科學的突飛猛進,技術高度發達,既要具有開拓創新的意識和堅忍不拔的精神。一個教師要成為學識淵博者,首先要具備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即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科學治學方法,並善於運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專業知識淵博者也並非就一定是個良師。他還需要掌握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吸收心理學、生理學、腦科學和學習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把握教育規律,形成進步的教育思想。而且我認為教師還應具備開拓創新的能力。在當今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對社會和文化影響越來越大,教師應有科學的思維,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表現為教學中的求異性、新穎性和高效性,這樣才會使學生覺得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無限樂趣的事,讓學生感覺想學、自覺的學。一個教師首先在教學上吸引學生。俗話說教書育人,育人就是培養人,記得布貝爾教育家曾經說過:「名副其實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品格的教育」。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做一個具有高尚品質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是人類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者,對人類的沿續和發展起橋梁作用,對人的成長也起著特殊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那麼一個教師就必須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學生,總想從老師那兒多學點東西,總期望著能受到老師注重,或者,一句小小的鼓勵,一個小小的表揚,都會使學生興奮、感激不已。作為一個老師就不應該吝惜一句小小的誇獎,應該多多鼓勵學生,學生就會將這種鼓勵轉化為一種內在的動力,去向上。一個教師應該愛學生,把自己的學生看成個個都是天才,應該充滿喜愛。教師信任的目光、微笑的臉龐可以鼓勵學生,增強了他們的上進心,而且必須嚴格要求學生。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把愛學生和要求學生辯證統一起來,而且必須尊重學生,平等相待。平等對待學生,努力對學生以誠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特別是在好生、差生之間,對學生的人格、個性、情感要一視同仁。學生由於成長環境、所接觸的人和事、接受知識的能力、個人的興趣愛好等各方面存在差異,必然造成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差別。教師不能因此對學生中的優秀者視若天才,倍加贊賞,而對稍有落後的學生置之不理,這樣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心理健康,也會使整個教育活動的效果受到不利影響。做學生時,我就有種深深的體會,那就是教師會特別關心優秀學生,也會找差生談話,但除了這些以外的學生,教師常常會疏忽,或者不聞不問。曾記得我有個同學,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反正她想引起人注意,這不同的角度,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自己象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草,得不到老師的重視,似乎是班上可有可無的人,她希望老師注意她。為什麼老師就不能給一點點關懷給平凡的學生呢?平凡的學生也是班級的一員,雖然很普通,但並不代表就不需要關心,不需要愛護,她也是一個學生,為什麼老師就不能平等對待呢?這種行為作為教師是要不得的,教師應該一視同仁,而且必須以身作則,既然要學生不曠課、不遲到、不早退,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因為學生不僅聽教師怎麼說,還要看教師怎麼做,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學生的注目,而且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自覺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還要關心每一個學生,不可忽視任何一個。

在教師個人方面,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個心靈美的人,美是由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一個教師沒有道德的純潔是難以塑造一代又一代的未來,所以教師必須注重自己心靈美的塑造,而心靈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美好的人格,另一個是優秀人品。教師美的人格從總體上而言就是具有高尚的師德,它具體表現為對知識、對事業、對日常生活的態度方面,要注意不斷用新知識充實自己,對事業要有執著的追求,頑強的進取精神。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人格也體現在對教學內容的道德評價上,對真、善、美的由衷景仰,對假、惡、丑的憤怒鞭撻,都可折射出人格美的光輝,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

教師的人格突出體現在人格的真實性,作為教師應正直坦盪、不卑不亢,不媚上、不欺下,堅持做人的良心和尊嚴。教師人格的真實性還表現在要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教育者極為重要的職業人格。如果教師要求學生一個樣,而自己在行動上卻是另一個樣,那麼他的言教無論怎麼動聽也是無濟於事的;所以教師的一切言行舉止,都必須體現出表裡如一。教師只有做到以身作則,學生才真正願其為榜樣。如果一個教師的外在言行並不是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現,給人虛偽、做作之感,就會引起學生的厭惡和反感,在自己的學生心目中失去應有的尊嚴。

另一方面表現在教師的人品要善,也就是教師憑良心做事、做良心說話。因為善是美的內核。首先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教師在學生中享有特殊的威望,教師對學生流露內心的善意,都將在學生身上激發出一種做人的尊嚴感,一種難以覺察的向上願望。在同一個班級,學生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是有不同的個性和日常行為習慣的。日常表現也不盡相同,但渴望得到教師的重視,被老師愛。如果老師心中沒有愛,學生失去愛的環境,那他培養的學生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個「畸形兒」,那他教出來的學生如果沒有仁愛之心,那這個社會是可怕的。人們常說教育工作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業,在這一方面尤為突出。

教師對學生要與人為善和寬廣的胸懷,與人為善並不是附和別人、軟弱無能,相反,它是一個人的力量、情操和原則性的表現,在和學生、同事交往時,都應當如此,即使在學生對自己不夠尊重,甚至冒犯自己的情況下,也盡量做到讓感情服從理智,以寬廣的臉懷容納下學生的過錯,不僅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愛,而且讓他們從中受到實踐的教育。在同事之間要加強團結,正確對待集體中的矛盾,尤其是同事之間要相互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的人格,對方的自尊心,尊重對方的勞動。教師之間長期共事,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面對矛盾,與人為善的要求就是對別人少埋怨多理解,少懷疑多信任,並且胸懷大度,多檢點自己,這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沒有處理不好的關系。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上選修課,老師讓我們談談教師壞影響或不良習慣,記得曾有個學生說:「老師會罵人」。這確實是一種普通現象,記得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老師說,以前討厭老師罵學生,現在我也體會到老師為什麼會罵人,那是恨鐵不成鋼,一時氣極,才罵出口的。既然是學生過渡過來的老師,有體會,為什麼還要惡性循環再去罵學生呢,當然教學中應講究語言美的問題,有了廣闊的胸懷,還要在「言」上注意,言為心聲,是傳授知識、與學生交流思想、聯絡情感的重要工具。教師的語言要文明、純潔、健康。首先教師要講普通話,現在教師上崗開始要求三證,首先就是普通話,如果教師的語言讓學生聽得費力,談何學習知識呢?而且講課應富有感情,不要一個聲調,讓人聽得枯燥無味,無起伏,無主次。特別不能粗魯無禮,切勿使用侮辱性、諷刺性的語言刺傷學生的自尊心,這是不利於學生改正錯誤的,更談不上達到教育的效果,相反會給學生帶來低觸情況,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心靈的傷痕,還談何育人呢?在授課時,應講究語言的准確、鮮明、簡練。講課要以情感人,同時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做到若即若離,懸而不玄富於啟發性。

總之,教師的方方面面都影響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個教師,不僅要學術有造詣,而且應該以自身為示範,帶動學生、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理想的四有新人。

⑻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改變過去"一言堂","滿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著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美術課應該為學生們創造條件,讓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教師不能把自己的觀察、分析注射給學生,把學生變為機械的接受器,應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和創造,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真理。
筆者反思自己的課堂:很多時候將自己的審美意識、情趣強加給學生,只講如何去欣賞,不講怎樣觀察、描繪,忽略了兒童自身的感受。實際上,有些變形、誇張的兒童作品往往是兒童自己直覺經驗的體現,是特定年齡階段的產物。在教學中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實際在創新意識方面適當地加強指導和訓練,進而完成學生在藝術表現中的審美體驗,豐富和強化屬於他們自己的審美意識。
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變革」我們的課堂教學呢?下面就我所認識到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主體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改變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主角的現象,把課堂還給學生。
傳統的教學,其實質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教育教學中視學生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在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該把教學觀念: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要創設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等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習美術;多讓學生互相交流,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多讓學生討論爭辯等等,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地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應是學生學習美術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學生一道去實踐、去探究、去體驗,和學生一同分享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營造課堂氛圍,激發濃厚興趣
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敢於質疑,敢於發言,敢於冒險,學生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一個微笑,是學生的一份信心。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發揮主導作用,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環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輕松、愉悅的環境會使人產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會帶來繪畫的靈感,必然就會畫出好的作品。所以,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學生智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
現在的教學評價主流還是希望學生安靜、聽話、乖巧,無條件聽命於教師安排。孩子圍繞著教師轉,教師注重教學結果,不容許孩子想課堂以外。學生夢幻的、想像的、童話的、游戲的、異想天開的等等「計劃外」的內容統被老師稱為胡鬧。這種只許學生「帶著耳朵」去聽,讓其他器官都「關機」的做法,極大地抑制了孩子的想像力,扼殺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學習的興趣。
擁有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學習和游戲不分,想像和真實不分」(馬拉古齊語),畫著玩,玩著畫是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在課堂上,孩子邊畫嘴裡邊嘟嚷,這不是孩子故意不守紀律,而是孩子畫畫特別投入的表現,是孩子畫畫的最佳精神狀態,是孩子們的興趣表現之致!這種現象在兒童心理學上稱「有聲思維」,
不用指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尊重孩子的表達意念,把孩子放在了主體位置上,讓他們內在的興趣、創造及表現欲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選擇合適教法,提高學習效率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特別是學生情況和教學設備等實際情況,大膽嘗試教學方法與手段。不能老是那固定的幾個環節:提問、引導、講授、指導等。要擁有教學的勇氣,要敢於創新,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在遵循教學原則,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敢打破課堂教學結構。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實現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性和自覺性。多種教學方法要靈活運用,使之產生互補效應。
要變革以往傳教式的教法,多採用利於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討論式、啟發式、導學式,探究式等教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形成和問題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成為「探索者」。積極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讓學生表達的內容盡量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盡量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得出的結論盡量讓學生歸納、綜合和得出結論。
在上《我心中的太陽》一課時,筆者先拋磚引玉,自編了一個故事,題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導入新課,用生動風趣的語言把太陽用擬人的手法進行描述,學生個個聽得很投入。這時,我發動學生自己編故事講給大家聽。學生們的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覺把學生的思路帶入太陽王國,產生無限的遐想……作畫中,學生落筆大膽、線條幽雅、外形奇特的十幾個「太陽」被邀請到了黑板上。從觀賞講評中,大家都爭著發言,特別是幾個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陽啟發了學生的創作思維。他們完全打破以往心目中「太陽就是圓的這個概念」,從形象上引導學生去發展、添加,創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構成不同層次的發散點,使思維往縱向、橫向同時發散,創造出神態可笑、色彩大膽的我心中的太陽。
我們應該在新課程的征程中要大膽變革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多設計利於創新思維的開放式問題,多設疑、激疑、質疑,讓學生多思多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力求在課堂教學中能做到「課伊始,趣亦生;課正行,趣亦濃;課已止,趣猶存」。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才能使學生有所得、有所獲。

⑼ 教育理念的改變

淺談自己教育觀念的改變(一)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慢慢開始關注教育問題,當然這里說的教育是指狹隘的關於讀書關於學習。我想這也是每個家長都面臨都關心的問題。孩子還小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往往輕松的認為,以後她快樂就可以了,不用那麼累。曾幾何時這也是我的想法,既然要快樂,怎麼快樂怎麼來,不用非逼著她學習。但是進入了小學階段以後,你會發現幾乎沒有幾個家長曾經的這種觀點能保存下來,說白了,你無法在大家都追求學習好的環境下獨善其身說不在乎成績。

這也是作為家長的我成長的一個過程吧。但是有個觀點我是一直沒變,學習不是死學。

有人說國外教育好,你看人家小學都沒有那麼多的作業,人家都是在玩。這種觀點我曾經也認可,也崇拜。但是後來經過我多方學習和了解,包括出國時候的所見所聞,才知道當初的這種簡單崇拜是不可取的,那樣的定義確實太過於片面。教育無所謂好與壞,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只是大家的方式不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的不斷增加,中國教育也在不斷的改變與革新,摒棄了很多錯誤的觀點和方法,這是值得所有家長欣慰的。

2016年春節我帶女兒去美國紐約度假,到訪了我在紐約同學娟的家裡,並住了幾天。她有兩個孩子,和西瓜年齡差不多。那時西瓜9歲小學3年級。

娟的兩個孩子每天下午3點放學,當時我非常驚訝,那麼早放學去玩嗎?當然不是,孩子們3點放學後會去上各種的興趣班,藝術類的、體育類的、科學類的都有,我說你們下午不用上班嗎?誰接送呢?娟兩口子在周三會輪流請假來照顧小孩寫作業,其餘時間校車會把放學後的孩子送到興趣班上課的地方。那他們拿什麼時間寫作業呢?晚上再寫作業。

當時我還竊喜,國內家長真是太幸福了,可後來我發現並不是這樣,至少對孩子教育並不好,國內的孩子下午是5點後才放學,可是大家都知道下午的課除了第一節以外剩下的時間大部分是自習或者去玩,而這個玩是撒玩,自習就更不用說了,對於不到10歲的孩子能在自習課時間乖乖的寫作業?不太可能,即便是他能自覺的寫作業,身邊的孩子可以嗎?難道他一點都不受影響?這個希望非常渺茫。

實際上我們真的是浪費了很多時間。興趣班的孩子們在幹嘛?他們有專門的老師引導的玩,這個和寫作業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孩子的興趣都是在這個階段培養起來的,包括藝術類的體育類的等等的。可喜的是,我們現在國內很多興趣班的興起,給我們國內的孩子提供了「營養餐」。這是一個進步!

要讓孩子讀名校,而不是在9年制義務教育里隨便讀個學校就可以了。如何引導孩子積極的學習,讓她嚮往更好的教育?.......

這要歸結於我的不斷學習,這個必須得是家長先有這個意識,我又是學習了什麼?觀念上進行了什麼改變?先要和大家提以下兩本書。

尤其說一下新東方,其實我是很感恩的,我聽了幾次新東方的公益演講和收獲了周成剛先生的這本書並認真研讀後,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和轉變。這是一家有情懷的教育培訓機構,它和其他培訓機構不同。其他的培訓機構都在說中國教育如何不好,中國空氣不好食品不好,總之這不好那不好,所以我們要把孩子送出國。而新東方的理念就不一樣,教育報國,接受優秀的教育來報效祖國,即便出國留學後在國外工作,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你都能自豪的說:I'am Chinese.

「我相信,培養出未來經濟上自立,思想上包容、人格上獨立、勇於擔當並能過上幸福生活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周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