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我的母親母親對我了什麼生命教育

我的母親母親對我了什麼生命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8-09 18:46:46

㈠ 當我在小學畢了業的時候結合文章內容,如何理解母親給我的生命教育

母親不僅養育了我,同時影響到我的習慣、個性、精神,同時影響了我的一生。 感悟:(示例)父母是我們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遇到困難、意志消沉的時候,總是教導我們鼓起勇氣,戰勝困難,走向未來。
母親的性格,她勤勞、熱心、疼愛兒女。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說過:「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㈡ 生命教育故事要啊,急

1張海迪五歲時脊髓血管瘤。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說母愛是一種天性,是一種本能。於是,我想起了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
2在一次意外的樓房坍塌事件中,母親和襁褓中的嬰兒一同被埋在廢墟之下,一天,兩天,三天,無人援救,身旁死亡的人越來越多,母親的乳汁日漸稀少。嬰兒啼哭著,踢打著,他餓!而母親沒有絕望,可孩子一聲聲漸漸嘶啞的啼哭卻像刀子剜著她的心。不經意間,母親劃破了手指,她吮了吮,血!---霎那間,她枯槁的眼神透出了希望的光!她摸索著找到了一塊銳利的石頭......
腋下,血汩汩地流著,像一條永不幹涸的河流,嬰兒吮吸著久違的「泉水」,發出歡欣的嗯啊聲,母親卻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一次,我把它讀給母親,「為什麼那麼傻,可她的孩子肯本不會記得她,他不值得她這樣做。」可母親深沉地回答:「如果是我,我也會這樣做的,母親要的不是銘記,那隻是一種本能。」
每當我重讀或想起這個故事時,我的淚水無聲地滑落,我很感動,感動那偉大的母愛,無私的母愛,人世間又有沒能比這還偉大呢?
我不禁想起了雨天頭頂的那把傘,想起了嚴冬清晨那杯熱乎乎的豆奶,想起了天還沒亮,白天要穿的衣服已靜靜的放在床頭......是啊,我也是幸福的,只是在享受一種持久的,不易察覺的淡淡的幸福。
感謝母親賜予我們生命,感謝母親那無微不至的關愛。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我們播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

有一個人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到鎮上的酒館喝一杯酒。

在一個下大雪的早晨,他吻別妻小之後,又逕自向酒館走去。沒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後面,當他轉過身來時,發現他的孩子正踩著他留在雪中的鞋印並且興奮地喊著:」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腳印!」

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愕,心想:「我要上酒館,但兒子卻跟隨我的腳步!」

從那天起,他也不光顧酒館了。
俗話說:「言教身教。」你現在的身份,或許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然而我們現在所言所行是否能表裡一致呢?請你記得其他人正默默地看著你,甚至學著你的樣子。

落水者和負重者

拿破崙年輕的時候,一次到郊外打獵,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邊一看,見一男子正在水中掙扎。這河並不寬,拿破崙端起獵槍,對准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裡!」那人見求救已無用,反而更添一層危險,便只好奮力自救,終於游上岸來。

拿破崙當了皇帝後,一天清晨,在花園中散步,迎面被身負重物的士兵擋住去路。這時宮廷女收到士長忙喝令士兵趕快給大皇帝讓路,拿破崙卻忙阻止說:「夫人,請尊重負重者。」並給負重士兵讓開了一條道。

拿破崙槍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訴他,自己的生命本應該是自己負責的,唯有負責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請尊重負重者」,在拿破崙看來,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

人性的呼喚

孔子雲:「人者,仁也」。孟子雲:「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為人,那是因為,人有區別於動物的那種低智、野性與殘暴。人類,一個高雅的尊稱,有改造自然與征服自然的氣魄,有崇高的理想與遠大的抱負,同時也是世界的創造者。在社會日益進步,物質生活享受越來越高的今天,可是我們所面對的仍然是一個充滿苦迫與缺陷世間:貪污、腐敗、搶劫、殺人、吸毒、嫖娼等一系列問題,還有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日益淡化,遺棄老人、殘害兒童、販賣人口、忤逆爹娘等社會丑聞時常發生。離婚比率之高也是突出的社會問題,很多少年犯都是因為父母的離婚所致。我們不得不在呼喚人性的回歸。如果人類社會的發展就這樣走下去的話,那麼,未來的世界必將是一片黑暗。人心的泯滅,私慾的難填,說起來似乎有點駭人聽聞。且讓我給你介紹一點現實生活中令人發指的人性悲劇吧!其一:《南方周末》(1997年12月12日第9版)刊登了一篇題為「為騙百萬保險,縱火燒死母親」的文章。這是發生在黑龍江丹東市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初志剛是一個裝修工,在給別人家裝修房屋時,看見大款們富麗堂皇的別墅,隨心所欲的生活,就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失衡,詛咒命運的不公平。有一次在給某保險公司的一位職員家裝修時,無意中了解到保險業務中,某些保項可使受益人獲得巨額的保賠。於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計劃在他的心中醞釀…… 一天,他將酒精灑向母親,接著就劃了一根火柴。正在熟睡中的母親,被這突然其來的大火燒醒了,掙扎著爬起來,不住地喊著兒子的名字。他在窗戶外,目睹著母親掙扎的慘狀,也許是已近泯滅的人性有了點復甦,初志剛用瓢從水缸里舀滿水沖進屋子,向母親身上潑去。母親身上的火被撲滅了,初志剛便對母親說「出去找大夫」,屋子裡不停地傳來母親的陣陣痛苦呻吟。剛出房門的初志剛,回頭望著母親卷縮的身影,心想母親已經燒成這樣,若此時罷手,將來的醫療也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於是,他再次拿起了酒精瓶,將剩餘的酒精全部潑向了已嚴重燒傷的母親,然後再次點燃。屋子裡頓時又傳出母親那撕心裂肺的喊叫,而他自己則默默的坐在豬圈旁,直至母親那微弱聲音消逝,然後就報了案。多麼愚蠢而又可怕的發財夢啊!故事聽起來真的讓人膽顫心驚,如此殘忍的手斷,真令人不敢想像他面對著的是含莘茹苦將他撫育成人的母親。他的一把火,不僅燒掉了他母親多年來對他的養育之恩,更燒起他那人性的無知、凶惡與殘暴。這位可憐的母親,也許沒有想到;十月懷胎、三年乳哺、精心照料養大成人的孩子,對她竟是如此的「回報」。我們不禁在問:為了生活,發財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辛勤勞動去創造的,有苦心經營獲得的,當然也有一些不謀正業而想發財的。但如此為母親投保,然後縱火燒死母親,以騙取高額的保險金來作為發財的途徑,可謂世無僅有。這種愚昧無知的行為,其結果,無疑是「玩火者必自焚」。其二:《南方周末》(1997年8月22日第8版)刊登了一篇題為「丟丟的悲劇」的報道:三歲的丟丟,他的母親郭某是位吸毒女,因吸毒負債累累,無力償還,於是將自己的親生兒子丟丟當抵押,交給了吸毒者,遭受吸毒者慘無人道的折磨,他們用煙頭燒灼丟丟那稚嫩的皮膚。當丟丟被警察發現時,已是傷痕累累、面目全非。丟丟的悲劇被報紙傳開後,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並送往醫院治療。現在,盡管丟丟已康復出院,可他被吸毒者虐待而留下的心理創傷,卻將永遠無法抹去。文章有一個畫面——當他母親被帶往醫院認領孩子時,看著自己的親生骨肉,她卻說不認識。而躺在病床上的丟丟,則用一付斜視的目光,盯著他的母親。從丟丟的眼神中,我彷彿可以看出他內心中,對母親的那種仇視與不滿。兩則故事,一對真實而又無聲的因果寫照。母親拋棄親兒子,致兒子之生死於不顧。兒子縱火燒死母親,對母親被燒時之慘狀無動於衷。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石器時代又發展到今天科學發達的高技術信息時代,我們把這條路稱之為文明的溪流。可是在這條「文明的溪流」里,它所繁衍出的卻是人類那人性的兇殘與貪婪的一面。上述的兩則報道,對於震驚世界的大事件來說,也許是個「小插曲」而已。可是這些事件的發生,不都是來源於人性兇殘的最初一念嗎?社會的發展,猶如澎湃江河一樣,在永不停息的朝前挺進,而人類則更是這歷史發展中的主流。人人都希望人生過得快樂、幸福,可是我們卻不懂得如何去珍惜人生。我們努力的在改造社會,卻從來沒有去改造我們的心靈。我們總是在努力的美化我們的世界,卻從不懂得卻美化我們人性。有一首《愛的奉獻》,歌詞寫得很美:「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要說:但願這人間多一些人性的良知,那麼,這世界將是光明一片、充滿快樂。

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什麼問題?」 「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 「這只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1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頭,接著又說,「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 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問這問題只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並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戲。」 小孩安靜地回自己房間並關上門。 父親坐下來還生氣。

約一小時後,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父親走進小孩的房:「你睡了嗎孩子?」「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 「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凶了,」父親說,「我將今天的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謝謝你。」小孩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生氣地說。 「因為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爸,我現在有20塊錢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將這個故事與你所喜歡的人分享,但更重要的是與你所愛的人分享這價值20美金的時間。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我們不應該不花一點時間來陪那些在乎我們,關心我們的人。

大地風雲經

上禪修課時,老師說道:

「有一本經,叫做《大地風雲經》,如果有人讀懂它,便可以立地成佛。」有個學生舉手問道:

「請問老師,怎幺從來沒聽過這部經呢?到哪裡可以買到這部經呢?」

「它就在眼前,風花雪月、生老病死、男女老幼、哭笑歌啼,都是一本本活生生的佛經呀!問題是人們的慧眼沒有張開,所以看不懂而已!」老師語重心長地說。

有位西方的名人說過一句話:「經驗是最好的導師,只是學費太貴了!」

生活中的觸目遇緣,書本上的故事,電視、電影上的情節,甚至報上的社會新聞等等,無不是一部部鮮活的覺悟的經典,問題是:我們是否敞開慧窗去迎納它,我們是否用慧眼去看、用慧心去觀照,而後融人行住坐卧中,咀嚼、品嘗、回味,成為升華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我,完成自我的資糧。

風花雪月,各有各的佳美;生老病死,各有各的況味;男女老幼,各有各的面貌;哭笑歌啼,各有各的真情;哪樣不是人生獨一無二的展現?哪樣不是覺悟不可多得的因緣?
修行無非在修正身、口、意的行為;覺悟只在覺今是而昨非,頓見自己的本來面目,然後熟練、深化、穩固,直到能「只管生活」,就像一部電影的片名——我就這樣過一生,這並不是消極,而是體現空性後的任運自在。
身體的生老病死不足懼,心理的生老病死,才是我們該關切的。一個念頭起,是生,一個念頭落,是滅;生滅滅已,才能得真正的寂滅之樂。對人生負面的情緒是病,對人生的缺乏信心是老——老化。轉負面的情緒為正面的情緒,心便不再病苦,對人生重建信心與希望,也可以去老還少。心的生老病死,在正見、正思惟、正定中,找到安住的歸宿。
真正的覺悟,離不開對動產、不動產的不執取,也離不開對丈夫、妻子、兒女、親朋等不把持。有形的物質,終有散盡、衰頹的一天;親屬的聚合,緣生緣滅,如夢幻泡影,徒勞把捉。永嘉大師說得好:「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又說:「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覺悟在人間。只要讀懂大地風雲這本經,便可以「立地成佛」了。
微笑

佛法的禪定就是對正在發生和進行的事情保持覺照——我們體內的、感覺上的,心中的、世界上的,所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每天有4萬兒童死於飢餓;超級大國已擁有5萬枚核彈頭,足以把地球毀滅很多次,等等。然而日出是美麗的,沿牆的玫瑰今晨開了,開成了一個奇跡。生命既令人恐懼,又精彩絢麗。我們要充分地體味這兩者。請不要板起面孔,須多多微笑。
前不久我同一群孩子坐在一起,一個叫男孩甜美地笑了。我說:「你的微笑很美。」他說:「謝謝你。」我告訴他:「你不用謝謝我,我應該謝謝你。因為你的微笑,使生活變得更亮麗了。不必說『謝謝你』,你應該說:『不謝』。」
一個孩子微笑了,一位成年人微笑了,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微笑,能夠有安詳偷快的心境,那幺不但我們自己身心受益,而且每個人都將受到感染和滋潤。這就是和平工作最基礎的一項工作。當我看到孩子微笑時,我是那麼快樂,如果他意識到他正在使別人感到快樂,那麼他完全可以說:「不用謝。」
有時,為了提醒我們自己放鬆下來,擁有安詳的心境,我們會希望專門留出些休整時間,比如純粹、自然地過一天,在這一天里,我們可以悠閑地散步、微笑,與友人品味清茗,慶祝彼此的歡會,就好象我們是這個地球上最快樂的人。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治療和康復活動。

從早到晚,我們都可以練習微笑。開始你也許覺得微笑是困難的,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一下為什麼。微笑意味著我們是自己,意味著我們對自己擁有主權,意味著我們沒有被淹沒於無明當中。

我很樂意奉獻一首小詩給諸位,當你練習呼吸和微笑的時侯,你可以時常地默誦一下:

吸進來,我身心安爽

呼出去,我面帶微笑

安住於當下吧

這一刻真美妙

「吸進來,我身心安爽」,念這一句就像喝了一杯冰水——你會感到清涼,一種清爽的感覺擴散到全身。當我吸氣念這一句話的時候,我真的感到呼吸使我的身體放鬆,心情寧靜。

「呼出去,我面帶微笑」,你知道微笑的效果,它可以使臉上的幾百條冗肉和神經系統放鬆。微笑可以是使你把握自己,當你微笑的時候,你會認識到微笑創造的奇跡。

活 著

活著實在是很美的事情。但我認為,人生在世,以活得心靈舒服為最美。當然,蘿卜芹菜,各有所愛。自然便各有各的舒服論。生活中,有的盼掌權才舒服,有的要很多金錢才舒服……無論怎樣,大家都有選擇自己活法的權力,誰也無權干涉,然而在這滾滾紅塵中,會有多少人認識生命的歡樂不在權勢與金錢的峰巔,而在大自然的自由懷抱呢?於是,熙熙攘攘,絕大多數的手伸向權、色、名、利,不知暗演了多少丑戲,換來沾沾自喜、躊躇滿志……可是,也有另外一些人,在淡泊中堅持,在沸沸揚揚時沉默,在名利場外莫甘於寂寞,他們這樣活著也是一種追求,一種活出真正自我的追求。我崇敬這樣的人,我憧憬這樣一種境界。

如今,是一個沒有面具就難以活下去的年代。而我,三十多歲了,還是孩子般的心態,嚮往透明的情感,不願在真真假假中沉浮。便安分地把教書作為自己的職業,將看書習文作為自己的功課,放棄了中學的校長職務,我這樣輕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輕,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當然,他們也體會不到我享受陽光、雨露的自由與歡欣。

說實在的,生命只有一次,活著是一瞬間的事。世間的種種終必成空,成功和失敗、榮耀和失落、快樂與痛苦......都只是過眼雲煙,時辰一到,什麼也沒有了。那麼,人又何必對自己眼前得失斤斤計較呢?一切順其自然。無拘無束地生活,像楊柳隨風雨,如河水沿道流淌……人如果看到生活的這一層,就不會覺得累,而且,無論自己干出了多大的事,得到了多大的榮耀,掌握了多大的權,嘗到了多大的甜頭……便再也不會有得意洋洋,目空一切的念頭和興致。

曾有很長一段日子,我愛讀出自已心靈的文字: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原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休得爭強來取勝,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念著念著,我便在遠處傳來的鳥叫聲中,淚花盈盈了……

設想,當閑暇時候,去群山中遊玩,聽山澗流水,深樹鳥鳴;看山花爛漫,綠草茵茵和白雲悠悠;與朝霞為伴,沒有民俗風塵里滾滾的狼煙,也沒有風風雨雨中的自誤誤他。一切自自然然。這實在是權力換不來的享受,金錢買不到的閑適。我認為,這才是各種舒服中最純凈的境界。

其實,人活在世上,沒什麼復雜的,心簡單了,就什麼都簡單了。天然般的自由自在,無與倫比的自得其樂,生命的本來意義也便誕生了。

白居易和鳥巢禪師

有一天,白居易去拜見鳥巢禪師,問佛法大意。

鳥巢禪師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白居易說:「這太簡單了,所有的壞事都不做,所有的好事都去實踐,這連三歲的小孩子也知道,佛法大意真的這么簡單嗎?」

鳥巢禪師說:「這不簡單,三歲的小孩子也知道,但連八十歲的老翁也不見得做得到!」

確實,人生的智慧有許多是通曉易懂的,實踐的時候卻十分艱難,通曉了道理的時候,智慧不值五百金,但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的地點能夠實踐,就重逾萬金了。
生存沒有絕望
大海邊,一漁民家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了他們的漁船,恰好又趕上漁夫患了重感冒。天寒地凍,債主上門,他們該怎樣渡過這個難關呢?
一向樂觀豁達的漁夫第一次沉默了,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悲涼。

那時,漁民的兒子才16歲。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6歲的兒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正處於絕望之中。「你們別怕,我有辦法。」兒子說完這話,喝下三大碗熱粥,出發了。他在肩頭挑上兩只魚簍,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迎著刺骨的寒風,脫光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海水中。

這時奇跡出現了:成群結隊的尖尖魚向孩子的身邊靠來,它們鑽進他的腋窩處,腿彎里,在孩子的軀體周圍徘徊。孩子咬著牙,輕而易舉地便將尖尖魚裝滿了兩魚簍。

原來,這海里生活著一種尖尖魚,每當寒潮來時,它們都有很強的趨熱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溫熱的身體,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魚……

曾經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盤纏用盡了,舉目無親,房東又天天催討房租。雖然有一家單位已經決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單位願意將工資預付給一個尚未開始工作的人呢?

一個星期天,青年拖著沉重的雙腿來到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看著那些成堆的紙片、飲料盒子……青年紅著臉向老闆問了那些廢品的價格。

他找來一隻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拾荒。忍受著人們的白眼,經受著風雨的洗禮,他走過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拾撿著廢品,也積攢著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積攢著在這個陌生城市繼續生活下來的決心與力量。當他從廢品店老闆手裡接過在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時,青年的眼眶潮濕了,他聽到心中的吶喊:「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魚的少年正是在別人圍著火爐的時候,用他的身體讓一家人渡過了難關。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學生的架子,靠撿廢品讓自己在遠方的城市站住了腳跟。當你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有生命。當你面臨生活的困惑時,何不想想那些別人不願做的事?

生存沒有絕境,其實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㈢ 初二語文下冊 第二課字詞 《我的母親》

老舍《我的母親》教案
石其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3、了解課文以時間為順序的敘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鑒賞作者筆下所塑造出的偉大的母親形象,領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從而培養健康的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樸素而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一直強調的母親對其的「生命教育」,從而提升對濃濃親情的珍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大家欣賞畫面和新聞,看看這表現什麼主題。(生回答:母愛。)
名人對母愛的描繪: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活動一:悠悠母愛,絲絲縷縷牽扯不斷,讓我們拾取其中一段,為愛下一個註解,描繪我們的母親。
二、課文探究
1、作者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人民藝術家。滿族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被譽為作家勞動模範。
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
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
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
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2、思考一:老舍筆下的母親是怎麼樣的一個形象?
美國作家惠特曼曾經說過:「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那麼老捨身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母親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他的母親對他是否跟惠特曼說的一樣?
作者筆下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母親形象:她勤勞誠實而且做事認真仔細,她熱情好客而且樂於助人不怕吃虧,她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她善良堅強對子女的感情內斂而深厚……
思考二:(探討)你的母親與作者筆下的母親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的父母並非像他們現在這樣乏味。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一直在為我們張羅,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承受著在我們眼中看來理所當然的一切,並在不斷接受我們因不滿生活所發出的嘮叨、牢騷。但,血濃於水,正是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三、深入探究
1、探討母親對老舍的性格影響教學目標: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體驗母愛的偉大。

2、學習抒情散文的寫法,學會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及情感。

3、了解老舍語言特點,品味課文自然朴實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教學重點:學習抒情散文的寫法,學會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學難點:文本遷移,回想自己母親的一言一行,感受母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她是一位永遠愛著孩子的人。

她是一位愛著所有人的人。

她是集所有愛於一身的人。

她是一位應當受人尊敬的偉大的人。

這個人就是母親!

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自己對母親的愛,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老舍的文章《我的母親》,來重溫母愛的無私、奉獻和偉大。

二、新授課

1、介紹作者

請一個學生講述他所了解的老舍先生,教師歸納,(預習資料)。

2、字詞(預習資料)

3、整體感知課文,按照提示概括內容。

(全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段落 內容

↕ ↕

1—2 母親的家庭背景。

3­­­­—6 母親出生、出嫁、生「我」。

7—10 母親勤儉、朴實、熱情好客。

11—12 母親「最會吃虧」,卻「並不軟弱」。

13—14 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和理解。

15—16 兒子對母親的思念。

17 兒子對母親的感謝,母親「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母親有那些優秀品質?從課文中找出能概括母親性格特徵的語句,並加以概

括總結。(學生快速勾畫)老師投影總結。

5、重點分析13段中的細節描寫的運用,從中體會母親對子女的愛。

①、學生帶著感情齊聲誦讀13自然段。

思考:本段通過哪三件事表現偉大的、無私的母愛?

答案:1.寫母親籌備「巨款」,送「我」上學。

2.寫母親送三姐出嫁。

3.寫除夕之夜母親送「我」返校。

②、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細節描寫,並體會它所體現出的感情。

細節描寫:一笑、一楞、一嘆(抓住母親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進行描寫)

分析總結:①、「母親笑了」寫出了母親看到兒子在除夕夜請假回家看望她,深感欣慰的神態。②、「她楞住了」寫出了母親聽說兒子還須辭母返校時感到突然的神態,表現了母親的愛子情深。③「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寫出了母親不捨得讓兒子走,但又明白事理,雖依依不捨卻不曾挽留,對兒子體諒及對他工作的支持,表現了母親愛子情深。

知識小結:本段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變現了母親對兒子的默默支持與關愛

6、語言特色

①、採用口語與書面語相結合的形式,既流暢樸素生動,又凝練含蓄雋永,抒發了對母親的敬仰感念追懷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②、敘述語言流暢、樸素、親切,極富表現力。

③、議論語言凝練、深情、雋永,蘊有哲理意味。

三、情感體驗、暢談心聲

「母愛讓我受益終生,我對母親也充滿了感激、懷念之情。」通過本篇文章

的學習,想一想那個你人生啟蒙的第一位老師——母親,你想為母親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學生在課堂上暢談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能找到母親無私奉獻的影子。她們吃苦、耐勞、堅韌、賢惠、善良,同時聰明能幹。為孩子、為家庭、為生活她們身上隱藏著巨大的潛能。這個世界上還有那種力量能和母親的力量相媲美呢。同學們,我們不能只享受愛,我們也應該創造愛,為母親,甚至為更多的人。

四、小結

文章通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

五、作業

1、課後習題

2、帶著今天的情感,周末回家體會母親的對你們的愛,在你們幸福微笑的時候,用筆記下你們的感動!

教學理念: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掌握語文這一交際的工具、表情達意的工具,靠運用。葉聖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種能力或者習慣,不靠學習者自己運用心力去實踐,去嘗試,是無論怎樣也難以養成的。」本篇課文注重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由於學生人生閱歷的不同,他們對母愛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同時由於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為師生課堂的交往和心靈的溝通帶來了難度,因此,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調動學生情感,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所在。

-

面對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們能告訴我,母親給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嗎?
明確:四個方面——
(1)第9節,「從這里,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2)第10節,「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節,「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麼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節,「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2、寫作順序:
明確——時間順序:
母親出嫁→我的出生→我一歲半(庚子鬧「拳」那一年)→我小學畢業→我師范畢業→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戰→去年→今年。
四、重點研習
1、第12節從哪三個方面表現母親的堅強個性?
明確:(1)聯軍入城搜家時母親鎮定自若地保護兒女。(2)北平無數次的變亂中母親不慌不哭,從無辦法中想辦法。(3)為一家人的生計考慮。
2、第13節具體從哪三件事來表現那偉大的、無私的母愛?
明確:(1)寫母親籌備「巨款」,送「我」上學。
在家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師范學校,母親知道後不但不怪「我」,還想方設法籌齊了「保證金」,「含淚把我送出門去」。這里作者沒有對母親作具體的描寫,而是把鏡頭對准了這令母親「作了半個月難」的保證金上,這筆「巨款」豈止是母親全部的愛,也是母愛對兒子的全部希望。
(2)寫母親送三姐出嫁。
三姐結婚,如同割去母親的右手。文章將母親的愛女之情凝聚在一個細節中:「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這一特寫鏡頭的背後,我們看到了支撐母親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顆熾熱的愛女之心。
(3)寫除夕之夜母親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點寫母親的神態和語言。除夕,「我」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只一個「笑」字,就將母親見到兒子的那種喜出望外的心態和抑制不住的激動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當聽說「我」還要回校時,她先是「愣住了」,然後是半天才「嘆出一口氣來」。這一「愣」一「嘆」里包含了豐富的心理活動,反復咀嚼,令人感動。臨走時,母親遞給「我」一些花生,說了聲「去吧,小子!」母親的這句話聽起來極普通,仔細品味,卻別有深情,這里有母親的理解,母親對兒子全部的愛,令人潸然淚下。
五、鑒賞語言特色
1、作者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這一句中,「掙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動作隱含著母親送女兒出嫁時依依不捨的內心活動。而「去吧,小子!」這句話中又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潛台詞。
2、作者善於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國畫傳統技法之一,它是不著顏色,只以「墨線」勾勒形象的「輪廓」的一種畫法。作者描寫人物形象時也採用了這種方法。如「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這句精彩的白描具體而生動地寫出了母親的辛苦。「終年」二字突出了母親一年到頭的勞累,「鮮紅微腫」則將母親辛勞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來,再如「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這一處白描從一個側面表現母親的勤勞,平實的語言中透出幾分鮮明和生動。
3、以無華的語言表達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語言淺顯通俗,自然流暢,他善於將那些大白話、大實話調動得千變萬化,意蘊豐厚而富有韻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這一句連用四個「怕」字,表現內心的恐懼,寫出了對母親的摯愛深情,語言表達則十分樸素。再如「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辛勞困苦。」句中「找飯吃」寫得通俗極了。「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這一句充滿了感情,但語言卻是大白話。
六、總結
在這篇散文里老舍是從母親的身世談起的。這樣追本溯源,使文章富於情節的發展變化,雖是散文筆法,卻像小說一樣能引人入勝。
作者沿著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的線索,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的種種優秀品質。同時作者在結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寫下了母親對於他的根本意義,這樣就是人們自然地將對老舍的熱愛轉化為對母親的崇仰和緬懷。
全文從平靜的語調開始,感情愈來愈濃厚,情調愈來愈激動,句勢愈來愈緊促,直至捶胸頓足的大聲呼喚,「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於篇外;噶然而止,餘味無窮。
七、課堂閱讀《母親楊沫》(《讀者》2006年第6期)
八、親情作業
1、體驗母愛,體驗親恩。
明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看著母親日漸衰老的面容,當我們喝著母親為我們煲好的湯,當我們聽著母親日復一日的嘮叨,我們是不是能感覺到她們的心、她們的愛?大音希聲,至愛寡言,也許我們的母親並沒有把愛字掛在嘴邊,可是她們深沉的愛,我們依然可以那麼清晰的感覺到。母愛是水,是沉默不語的水,可是卻包含著多少涌動的心血。
2、請以「心中有愛要表達」為題,暢談你對母親的愛。
3、濃濃的母愛給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請找出母親對「我」的影響。
4、回家主動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為他們洗腳,為他們夾菜等,看看他們是什麼反映。將這些記錄下來,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 本站是所有資料僅供教學之用。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或由會員上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 本站所有的數據都是本地下載,不可能出現不能下載,下載不成功時,請一直重試下載,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個幾分種後再次重新下載,詳細請參考下載說明!

-

站內搜索
關鍵字:

欄目推薦
世博會專題 亞運會專題
中考歷屆試卷 高考歷屆試卷
在線新華字典 在線成語詞典

相關資料

老舍《我的母親》ppt課件6
老舍《我的母親》ppt課件5
老舍《我的母親》ppt課件4

㈣ 我的母親中生命教育是哪三個方面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㈤ 初二語文:我的母親

胡適《我的母親》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游戲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是文謅謅地。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的面紅耳熱,覺得太失了"先生"的身分!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裡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穀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十一二歲時,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群同學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胡須,就在村口田裡做戲。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藝兒了。

我在這九年(一八九五——一九○四)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有一次我們村裡"當朋"(八都凡五村,稱為"五朋",每年一村輪著做太子會,名為"當朋")籌備太子會,有人提議要派我加入前村的崑腔隊里學習吹笙或吹笛。族裡長輩反對,說我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會走遍五朋。於是我便失掉了這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三十年來,我不曾拿過樂器,也全不懂音樂;究竟我有沒有一點學音樂的天資,我至今還不知道。至於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里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於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學堂門上的鎖匙放在先生家裡;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裡去敲門。先生家裡有人把鎖匙從門縫里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吃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一句,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的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的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我母親二十三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子。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家中財政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大哥從小便是敗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便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便拿出去押。我母親幾次邀了本家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我母親才走後門出去,央一位鄰舍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做好做歹的,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幹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她們鬧氣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後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服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我母親只裝做不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閑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著臉,咬著嘴,打罵小孩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著,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便不起床,輕輕的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先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了起來勸她,她不肯住。這時候,我總聽得見前堂(二嫂住前堂東房)或後堂(大嫂住後堂西房)有一扇房門開了,一個嫂子走出房向廚房走去。不多一會,那位嫂子來敲我們的房門了。我開了房門,她走進來,捧著一碗熱茶,送到我母親床前,勸她止哭,請她喝口熱茶。我母親慢慢停住哭聲,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著勸一會,才退出去。沒有一句話提到什麼人,也沒有一個字提到這十天半個月來的氣臉,然後各人心裡明白,泡茶進來的嫂子總是那十天半個月來鬧氣的人。奇怪的很,這一哭之後,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靜日子。

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里發牢騷,說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里,她氣的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麼好處。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㈥ 老舍《我的母親》中母親對我進行怎樣的生命教育

母親的性格,她勤勞、熱心、疼愛兒女。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說過:「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㈦ 母親給的生命教育.簡單說幾個內容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說過:「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的母親要強、豪爽、硬朗;她最肯吃虧,從不跟人吵架,別人有求,凡是她能做到的,都是有求必應。老舍自小就繼承了母親的這些性格,好客、豪放、待人極端熱忱。在重慶的時候,老舍的生活相當清貧,但是與老友相逢,即使賣了大褂,也要上一趟小館,盛情款待。1938年在武漢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時,沒有地方,老捨出面去借;沒有錢,老捨出面去募捐;有人被捕,老捨出面作保向國民黨政府要人,千方百計地進行營救。

老舍一生愛花,愛清潔,愛整齊,守秩序,這習慣也都是從他的母親那裡學來的。老舍家的小院里種著兩棵棗樹,還有幾株石榴和夾竹桃。每天,母親澆花,他幫著取水;母親掃地,他幫著撮土。老舍把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一直保持到成年和晚年。他一直自己動手收拾屋子,像母親那樣把茶壺、茶碗收拾得乾乾凈凈。

這是生命的教育。

可見,父母教育子女,不僅僅需要語言訓誡、勉勵,行動也至關重要。為人父母者,應該像老舍的母親那樣,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教育下一代。

㈧ 語文問題:老舍與羅曼加里的同題散文《我的母親》反映出兩位母親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