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三苦是什麼

教育三苦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9 13:01:45

1. 三苦是什麼

三苦是佛教用語。
一種是苦中苦(苦苦),如人的生老病死苦、飢餓、貧窮,這是人人都能認識到的苦;
一種是變化苦(壞苦),由樂變苦,形似樂,實際是苦,開始樂,結果是苦,人生無常,人的名譽、地位、錢財都是變化的,是變異苦;
還有一種苦本身是中性的(行苦),但本質上是苦,如人的身體本身是中性的,無苦或樂,但從本質上來說,生到世上很多苦就伴隨著來了。

2. 三苦是什麼

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

1、苦苦:純粹的受苦,如被打,牙痛等皮肉之苦以及精神上受煎熬等等。

2、壞苦:就是凡夫所認為的樂,因為其樂並不能常保,所謂樂的感覺很快就會過去,過去之後又是苦或者不苦不樂。所以真正不變的永恆的快樂,在世間是不存在的。世間往往是苦中有樂,樂中有苦,苦樂參半。

比如有愛、能愛是樂,但對所愛人或事的思念可能又是苦,和所愛人或事的分離也是苦。再如吃美味佳餚感到快樂,但吃得太多了,享受過後生病了,就是苦。看見了好東西起了欣賞的念是樂,可轉念一想,得不到又變成了苦。

3、行苦:一切事物,包括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剎那變化,無有停止,統統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就像一場場戲一樣,演過就沒有了,永遠抓不住、留不住,最終一定會消失。因此,所有的事物,包括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其實都只是一種不停變化的現象,都為行苦所攝。一般人只能感覺到大的變化,而對於剎那間的那種微細的變化是感覺不到的。

感悟

其「苦苦性」,指事物的自性即是苦,所謂「由苦苦故苦」,包括「欲界諸行」、「不可意諸行」、諸種「苦受」,謂「依身生起老病死等苦性故」。所謂「壞苦性」,指蘊含有敗壞的因素,即是苦性。

包括「色界諸行」(色有變壞義)、「可意諸行」、諸種「樂受」,總之是「可意朋友、可意眷屬、可意境界,若變壞時,若遭毀謗、凌蔑等時,發生愁嘆、憂苦、悲惱」。

所謂「行苦性」,謂有思想、慾望的活動,即是苦性,包括「無色界諸行」、「不苦不樂受」,以及除「苦苦性及壞苦性」之外的一切有漏行。

3. 宣化上人:什麼是三苦,八苦,無量苦

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是貧窮的苦。
壞苦:是富貴的苦。
行苦:是不貧不富的苦。
略述如下:
(一)貧窮的苦苦——本來連房子也沒有得住,又沒有禦寒之衣,也沒有避熱之衣,而且又沒有飯吃,你看這有多苦。這是苦上加苦,苦中加苦,萬苦交煎。為什麼會受到這樣的苦呢?因為在往昔中不好好修行,或欺師滅祖,或輕法慢教,或做種種惡事,盡聽自己伶俐蟲、精細鬼的教唆,因為不知道修行,就墮落而受這樣的苦。受這種苦的人,大多數是畜生轉。因前生毀謗大乘,欺師滅祖,故墮落到地獄中,而後轉變成餓鬼、畜生,最後做人,但又諸根不具,五官不端正。
(二)壞苦——這不是貧窮人所受的苦,而是富貴人所受的苦。富人衣食住行俱全,有飛機、輪船、洋房,但突然遭到大火,把一切都燒盡,以致什麼都沒有了;或者突然飛機失事,喪失生命;或輪船撞翻於大洋中,而淹死於海洋中,這都是壞苦。
本來很好,但一下子意外發生,什麼都沒有了。這『壞』,不是壞苦,而是壞福。
(三)行苦——既沒有貧窮的苦苦,也沒有富貴的壞苦,而是平平常常的。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自己做不得主。老邁時眼花耳聾,甚至手腳不靈活,這是一生的行苦。 三苦在這世界人類中有很大勢力。無論什麼英雄豪傑,有時就被苦給苦倒了,甚至苦死了,你說可憐不可憐?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應有早晚,禍福是絲毫不爽的。我們不要任一時之性,而造無窮之罪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我們在世間無論如何要作正氣者,出家要護持正法,行持正法,時時刻刻循規蹈矩,不能有絲毫違犯戒律的地方,你如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業。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人若不守規矩,定會墮地獄的,一點也不客氣,因為明知故犯,所以罪加三等,不是很好玩的。不可以想佛菩薩都見不到我,就可以胡作非為了。要知道,你肚裡想什麼,天都知道,更何況佛菩薩!不要以為佛菩薩不睜眼,你就可以亂來。這樣是掩耳盜鈴,自己騙自己,以後到受果報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就是說我們人有種種執著,放不下,就因為被關到五蘊的籠子里,不能出去,生出種種執著,種種分別,種種妄想,所以不能了生脫死。
在佛教里說有八苦,以前已講過三苦,故今天講講八苦。 八苦總括來說有八種,實際上何止八種,而是有無量無邊的苦。
八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求不得苦。這八種苦是世界上害人最甚的。
(一)生苦——人生來已經受很多苦難了,在母腹中,母吃涼物,就像住在冰山中。吃熱的東西,就像住在火山中。有種種不如意事發生。到出生時,猶如被兩大山夾住,故小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叫,只會說:『苦!苦!苦!』想說很苦,但也不會說話,只會哭叫。人若無身體,就不會有苦痛之感覺;但有身體,就有種種苦痛。剛出生時的苦,猶如生龜脫殼,痛苦難忍!
(二)死苦——有生就有死,到死時四大分張,被業風所牽,痛楚難言。
(三)病苦——人體乃由四大:地、水、火、風假和合而成。若火多了,水就少了;或風多了,土就少了;或水多了,火就少了。四大不調合、不均勻,身體就會有病,有病就有痛苦。有人頭痛,或腳痛,或胳臂痛,或腰痛,或有心臟痛,或有脾病、腎病,各從其類,各有各的來源。若好色,腎就會有病。貪財多了,就會有心病。脾氣大,肝就會有病。生惱怒,肺就會有病。盡怨人,脾就會有病。心、肝、脾、肺、腎病,是由恨、怨、惱、怒、煩所起。恨人就傷心,怨人就傷脾,惱人就傷肺,怒人就傷肝,煩人就傷腎。這四大不調,是由恨、怨、惱、怒、煩,及七情在作怪。或者喜太多,或恨太多,或哀痛太多,或恐懼太多,或欲太多,都能令四大不調,生出種種病。病苦就容易老,故接下來有老苦。
(四)老苦——老時,眼花耳聾,牙掉,腿不聽指使,身也做不得主。 這是生、老、病、死苦,這四種苦都是令人不自在,令人生很多煩惱。
(五)愛別離苦——人為什麼做人?就因為有愛,才到這五濁惡世來。 若愛減輕了,就會生到其他世界中,如極樂世界或琉璃世界,或其他世界。古人說:『愛不重不生娑婆,業不空不生極樂。』業盡情空就是佛,業重情迷是凡夫,被情愛所迷,打不破關頭,以為是無上的。世人認為男女愛情是最有價值。其實愛越重,情越深,被纏迷的就越重,有人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但越要往裡鑽。男女一長成,就想趕快結婚,走這條老路。 愛是一種情牽物累。有人愛財,也有人愛色。財屬於身外之物,色是精神上之需要,情牽物累也是因為愛,精神痛苦不自在,受了打擊,皆因這愛。故有愛別離苦,本來兩人相愛,如膠如漆,如魚得水。但有種特別的境界來了,迫不得已要分開,這種極度難舍難分的場面,非常痛苦。這種精神上的折磨,不容易制止。
(六)怨憎會苦——人若有緣,一見面談話皆很融洽,做事也不沖突。但有一類的人,一見面就無緣,就討厭對方。故要遠離對方,到別處去。但到了別處,又碰到對方。越怨憎他,卻又越碰到對方,這也是精神上之苦。
(七)求不得苦——有所求就有所貪,貪不到就生出種種煩惱,這也是苦。求名、求利、求財、求色,皆求不得是苦,不能遂心滿願,隨心如意。縱使求而得了,也不能算是樂。譬如錢,未得之前,就患得之;已經得了,又患失之,故晝夜提心吊膽。所以求得也是苦,求不得更是苦。其餘之物,也是如此類推。未得前,患得之;得後,又患失之,總是覺得不平安、不快樂、不自在。
(八)五陰熾盛苦——五蘊:色、受、想、行、識,又叫五陰,都是不容易降伏,很不容易看空的。 這五蘊熾然而盛,如火般,燒得精神痛苦萬分。 這八苦令人煩惱萬分。你若有安心法、安身法,這八苦就能漠不相關了。故說:『老僧自有安身法,八苦交煎也無妨。』

4. 三苦什麼意思啊

三苦 - 苦苦,
因為寒、熱、飢、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三苦 - 壞苦,
樂境壞時所生之苦,比如肚子餓時,想吃饅頭,但等饅頭一個一個地吃下去後,原先樂的事情,卻慢慢變成了苦因;

三苦 - 行苦,

無量壽經上曰:「以諸法葯救療三苦。」
法華經信解品曰:「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

5. 什麼是佛教中說的三苦,八苦,無量苦

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是貧窮的苦。
壞苦:是富貴的苦。
行苦:是不貧不富的苦。
八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求不得苦。這八種苦是世界上害人最甚的。

6. 八苦、六苦、三苦各是從什麼角度講苦

八苦,多半是心苦;六苦,多半是求苦;三苦,乃人生之苦,物生之苦,生而帶來,死亦不去。
從大方向來講,是由『生』的角度來說苦,無論是人生還是魂『生』還是動物生,皆一生字,這是連死也不可解脫之苦鎖。


故而修心修法兩不可誤,有心而無法,則事難成;有法而無心,則舍本而求末。


嗯~但不用『心』三字實可掂量斟酌,無心無法,道成功現,自是無苦,無不苦。


(6)教育三苦是什麼擴展閱讀:


佛教基本觀念之一,表達了佛教對於人的現實存在所作的價值判斷。在佛陀原始教義當中,四諦概括了佛教所欲揭示給世人的真理,其中第一條便是關於苦的真理。


苦諦的意思並不是說「生命是痛苦」,而是「知道痛苦」,即是知道自我是不穩定、沒有本質的。集諦是痛苦的成因,苦起於無明,即人們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沒有痛苦的。滅諦是痛苦的止息,即人們的痛苦並非真實存在。道諦是佛陀所開的處方,能讓痛苦消失。


苦,意謂著苦難、不滿或痛苦。心生不滿是因心兜圈子,兜得無始無終,思想連續不斷,想過去、想未來,因而有如是煩惱。思想被不滿喚起,同時也與不滿一模一樣,經常重復的感到生活當中缺了什麼,總是有些地方不太對、不太夠,因此老是想要彌補缺陷、整頓現狀,以便多得到一點安樂。

苦可以歸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盛苦8類。按照佛陀的看法,存在(生存)是有條件性的,依緣的,這就決定了生存的短暫和局限。主觀上,人會不斷產生實際上無從滿足的慾望;客觀上,對象是暫時的、無常的,這就決定了不滿足和絕望的必然性,這便是本質上的苦。

苦的根源在於無明(無知),由於無明,人的生物本能貪欲便時時萌動,一方面造成現實的痛苦,另一方面又留下惡的潛能,就是業,從而始終將人的生存桎梏在無盡的痛苦循環即輪回之中。擺脫苦,只有證道,即通過宗教修持,獲得對人生存在真相的了解(悟)。佛陀的教法是在教人如何「離苦得樂」。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前七苦皆由五陰領受、聚集,故稱五陰熾盛苦。其中五陰為「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實為其餘七苦的根源」。

7. 湖北黃岡的教育為什麼褪色了

曾幾何時,“黃岡密卷“是高考生的法寶,因為黃岡中學曾經的成績是舉國矚目,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高考神話,無數學校趨之若鶩,前往取經。“黃岡神話”是從高考制度恢復的那時候開始的,1979年,黃岡中學在全地區擇優選拔了23名學生組成“尖子班”,進行重點培養,結果高考成績讓人驚詫:所有學生全部考入重點大學,並且那一年湖北省的第一,二 ,三,五,六名均花落黃岡。這樣驕人的成績怎能不引起轟動?甚至有其他學校懷疑黃岡中學是不是作弊了,並且向上告狀。

03:優質生源的流失,黃岡中學里湖北省會武漢比較近,湖北除了黃岡之外,還是有很多比較好的中學的,比如華師一附中、武漢二中等,這些學校紛紛出台誘人的招生政策,吸引優秀生源,黃岡中學由於搬遷新校區,背上了億元債務,沒有經濟實力爭搶優質生源優質生源的流失,升學率隨之下降,神話一旦被打破,再要復原就比較難了。

8. 教師如何弘揚三苦精神

教師弘揚三苦精神的方式有:

1、教師要認真學習,積累知識,既要苦讀也要苦研

教師知識面要大,思維要宏闊,要經常思考問題,只有把知識積累豐富了,把思維訓練靈活了,才能更好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

2、教師備課要認真,思考要仔細

尤其是對孩子要備課,要下功夫,要關注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個性、家庭背景是有差異的,教師都要去面對問題,要去探討,再分析,再探討。

3、教師要帶著問題去游歷,去開拓視野,去增長知識

一線教師就是要把書教好,做管理的教師就是要把學校的事做好,不能誤學生的發展,不能誤教師的發展,不能誤學校的發展;要做有堅毅人格的人,做有高尚品質的人,知行合一,真正去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師的義務: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9. 經文中菩薩「救療三苦」,「三苦」是指什麼

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苦。其中三苦是指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是貧窮的苦。
壞苦:是富貴的苦。
行苦:是不貧不富的苦。
略述如下:
(一)貧窮的苦苦——本來連房子也沒有得住,又沒有禦寒之衣,也沒有避熱之衣,而且又沒有飯吃,你看這有多苦。這是苦上加苦,苦中加苦,萬苦交煎。為什麼會受到這樣的苦呢?因為在往昔中不好好修行,或欺師滅祖,或輕法慢教,或做種種惡事,盡聽自己伶俐蟲、精細鬼的教唆,因為不知道修行,就墮落而受這樣的苦。受這種苦的人,大多數是畜生轉。因前生毀謗大乘,欺師滅祖,故墮落到地獄中,而後轉變成餓鬼、畜生,最後做人,但又諸根不具,五官不端正。
(二)壞苦——這不是貧窮人所受的苦,而是富貴人所受的苦。富人衣食住行俱全,有飛機、輪船、洋房,但突然遭到大火,把一切都燒盡,以致什麼都沒有了;或者突然飛機失事,喪失生命;或輪船撞翻於大洋中,而淹死於海洋中,這都是壞苦。本來很好,但一下子意外發生,什麼都沒有了。這『壞』,不是壞苦,而是壞福。
(三)行苦——既沒有貧窮的苦苦,也沒有富貴的壞苦,而是平平常常的。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自己做不得主。老邁時眼花耳聾,甚至手腳不靈活,這是一生的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