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道家經典都集中於哪裡
擴展閱讀
河南省7年級數學知識點 2024-05-20 00:22:43
兒童流感多久能好 2024-05-20 00:16:15

道家經典都集中於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6-25 19:59:41

❶ 道教都有哪些經典

道教經書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記錄了道教的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醫葯學、養生學、化學、音樂、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珍貴資料。道教經書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寶庫。

主要經典

《道德經》、《南華真經》、《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通玄真經》 、《度人妙經 》、《陰符經》 、《清靜經 》、《西升經》、 《心印經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玉皇經》 、《玉樞經 》、《三官經》 、《北斗經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坐忘論》、《化書 》、《重陽立教十五論》 、《龍門心法 》

常誦經典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經前諸韻贊、八大神咒、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高上玉皇心印妙經、諸真寶誥、中堂贊及邱祖懺文等、小贊及結經謁等

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經前諸韻贊、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諸真寶誥、中堂贊及報恩寶誥等、小贊及結經偈等

道藏

道藏,指道教書籍的總稱,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書及六朝以來道教經典。它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范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

不同版本

《北齊道藏》

大規模編藏道書始於北周。周武帝時,「以沙門邪濫,大革其訛」,召道士王延至京,為置通道觀(即唐玄都觀前身),並精選道士八人,與延共弘玄旨。北周天和五年(570)玄都觀道士所上《玄都經目》,增入諸子論,共6363卷,較諸陸修靜所搜集者已大大有增加。建德年間,周武帝敕置通道觀,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經圖,緘藏於觀內。延作《珠囊》七卷,凡經傳疏論八千三十卷,奏貯於通道觀」。

《開元道藏》

皇帝因尊奉道教教主李耳為其遠祖,故而重視道經編纂工作。唐高宗時期,曾有《一切道經》行世。開元(713—741)年間,唐玄宗派遣使者搜訪道經,唐開元年間,玄宗詔令發使搜訪道經,親加尋閱。期間玄宗著《瓊綱經 目》,凡七千三百卷。後唐玄宗又親自主持編修《玉諱別目》,記傳疏論相兼,九千餘卷。』』天寶七載(748)詔令傳寫,以廣流布。名《開元道藏》。唐玄宗支持編撰的這兩部道藏達到了歷代整理道書的高峰。

《寶文統錄》

唐安史之亂時,兩京所藏道書多遭焚毀,以後諸帝又陸續派人搜尋整理。大歷年間,又及7000卷。嗣經唐末五代之亂,道教經籍賴杜光庭、暨齊物、梁文矩諸人的搜集貯藏,才使六朝道書十存四三。宋朝開國後,又大力搜集道書和編纂道藏。宋太宗嘗求得道經7000餘卷,命散騎常侍徐鉉、知制誥王禹偁校正,刪去重復,得3737卷。北宋大中祥符初年,真宗詔令道士修校,命宰臣王欽若總領,在徐、王校訂的基礎上,加以增補,共4359卷。較徐鉉等所校訂的道藏,增加622卷,並撰成篇目上進,賜名《寶文統錄》。

《大宋天宮寶藏》

由於《寶文統錄》的綱條與《瓊綱》、《玉緯》之目參差不同,王欽若、戚綸等又推薦張君房主持再次校修。依三洞綱條,四部錄略,品詳科格,商較異同,以銓次之成藏,共4565卷;函目起《千字文》天字,終於宮字,得466函,題曰《大宋天宮寶藏》。至天禧三年(1019)春,寫錄成七藏。

《政和萬壽道藏》

北宋崇寧年間徽宗詔令搜訪天下道教遺書,就書藝局令道士校訂。至崇寧、大觀年間,又增至5387卷。政和中刊藏典,又兩詔郡國搜訪道門遺書,所獲甚夥,乃設經局,敕道士元妙宗、王道堅詳加校訂,送龍圖閣直學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黃裳役工鏤板。事畢,進經板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共540函,5481卷,名曰《政和萬壽道藏》。道書雕板,始於五代,而全藏刊板,則始於此。

《大金玄都寶藏》

《政和萬壽道藏》經板,歷經靖康之亂,至金已殘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詔以南京(即宋東京,今河南開封)道藏經板付中都十方大天長觀(舊址在今北京白雲觀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點沖和大師孫明道,據以補綴完成,印經一藏。後孫明道奉詔,分遣黃冠訪遺經於天下,募工鳩材,不二年,鏤槧具完,共得遺經1074卷,補板者21000餘冊,積83198冊。孫明道於是倡諸道侶,依三洞四輔,品詳科格,商校異同,加以詮次,勒成一藏,共6455卷,題曰《大金玄都寶藏》。泰和二年(1202),天長觀毀於火,經板亦被焚。

《玄都寶藏》

元初,道士宋德方倡刊道經,令其弟子秦志安於平陽玄都觀總領其事。至乃馬真後稱制第三年(1244),全藏刊竣,凡7800餘卷,亦稱《玄都寶藏》。經板即存於平陽玄都觀。定宗時,移貯新建之平陽永樂鎮純陽萬壽宮。由於參加校定者皆全真道道士,故此藏中全真道著作頗多。元憲宗和元世祖時,道教因在僧道辯論《老子化胡經》中失敗,佛教徒奏請「自道德經外,宜悉焚去」,至元十八年(1281),詔令除《道德經》外,其餘道書和道經印板盡行燒毀。其中道家哲學義理精華,帝王崇道記和道士與佛教論戰之書,這些書經此焚經之後大部分不存。自晉唐宋以來歷代隱士與道士精心積累保存的大批珍貴典籍、道書,都因此次「至元焚經之禍;而致缺佚。而留下來的多是帶有佛教色彩的經書。可知那批典籍之特色與珍貴。據考證,現存《正統道藏》所收《道藏闕經目錄》中著錄的許多道書,就是在元代焚經後缺佚的。元朝統治者的文化政策,是道教文獻與中華文化遭受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從此記錄歷代佛道論戰的典籍也只剩佛教單方面的記錄訴述。也是導致後世道教術多學少的原因。直到敦煌出土《道教詮理答難》才得窺見佛道論戰真貌。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雲:「今本《闕經目錄》,即明正統刊藏時校《元藏》所闕之目錄。」粗略統計,共闕794種2500卷,相當於半部明《正統道藏》被燒毀。自此形成了如明《笠翁對韻》中所說的「天下名山僧佔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的現象。

《正統道藏》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敕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編修道藏。永樂四、五年間,又一再催辦。永樂八年,張宇初去世,詔令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編修。直到正統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詔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備。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統道藏》。

在明朝時,雖然道教已經逐漸失去了在社會和政府中的主導地位,勢力開始衰落,但是,在對道教的宗教經典進行整理和修訂方面,明朝卻是一個最重要的時期。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道藏,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在以前的朝代,也曾經編寫過幾次道藏,但由於歷史原因,它們都先後失傳了。所以到了15世紀初,明朝的永樂皇帝下令重新編寫道藏。從1406-1445年,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經歷了幾位皇帝,終於完成了明朝時期的第一部道藏,這就是《正統道藏》。共有5305卷,480函。過了150多年後,萬曆皇帝再次下令編寫道藏,在以前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內容,這就是《萬曆續道藏》。
明朝的這兩部道藏,共有510函,5485卷。《正統道藏》按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各部收書共一千四百三十種。計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種;洞玄部三百零三種;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種;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種;太平部 六十六種; 太清部二十四種;正一部二百四十種。但《正統道藏》分部十分淆亂,如《道德經》等道家道論當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經》誤入《道藏》首列;《上清經》 當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誤入正一部; 《度人經》諸家注當入洞玄部,而今誤入洞真部;道家諸子註疏當入太玄部,而亦誤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書數,實已不能反映其各部書的真實數字; 而上列收書之種數,也只是約數。其中不少類書,只算一種,實際包含多種,如《修真 十書》收有南宗諸傳人之詩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 種以上;《雲笈七籙》為《大宋天宮寶藏》之輯要書,或節錄,或取全文,收書之多更 不勝枚舉。因此實際收書之種數比上列數字為多。參加纂修的道士,除張宇初、張宇清、邵以正等人外,可考者,永樂時有塗省躬,正統時有喻道純、湯希文。現存《正統道藏》3部半一部存於北京市圖書館;另一部於南陽市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僅存半部。還有青島市博物館收藏的萬曆年間刊《道藏》。

《萬曆續道藏》

編纂《正統道藏》時,因搜訪不周,缺漏甚多,萬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奉旨校刊「續道藏」,亦以《千字文》為函次,自杜字至纓字。凡32函,180卷,名為《萬曆續道藏》。

涵芬樓影印本

正、續道藏經板傳至清代,日有缺損。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毀。明清兩代,頒賜各宮觀的道藏雖多,但以屢經兵燹,存者甚少。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務印書館以涵芬樓名義,據北京白雲觀所藏正、續道藏影印,縮改為石印六開小本。每梵本二頁並為一頁,凡1120冊。但白雲觀所藏道藏雖曾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王廷弼助資修補,但仍有殘缺。全藏目錄,見所收《道藏經目錄》4卷。該館復就全書中抽選170種,別印《道藏舉要》398冊。明季有《道藏目錄詳注》2種,各4卷,分別為白雲霽、李傑所編。均略有題解。白編「詳注」收入《四庫全書》。

《道藏輯要》

清康熙年間,彭定求收道書200多種,編成《道藏輯要》,按二十八宿字型大小,分為28集,共200餘冊。道教重要經典,歷代祖師、真人著作,科儀戒律,碑傳譜記,悉有收錄,實為道藏之節本,其中還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書。嘉慶年間,蔣元廷編有《道藏輯要目錄》 1卷。光緒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輯要》已經罕見,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將其重刊,並新增賀龍驤所編《道藏輯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輯要續編》及《女丹合編》並行於世。此外,還有閔一得編《道藏續編》第1集,蕭天石蕭公編《道藏精華》,均對正續道藏有所增補。《道藏精華》,選錄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鈔本秘籍,共達八百餘種,注釋集解者,則達千餘家。其搜羅之廣博、內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貴、選刊之謹嚴,堪稱四絕。由於道藏卷帙浩繁,檢索甚為不便。1953年7月,翁獨健根據《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以及《道藏闕經目錄》、《道藏輯要》的內容編撰《道藏子目引得》一書,內分「分類引得」、「經名引得」、「撰人引得」、「史傳引得」4部分,為檢索道藏較好的工具書。1949年,陳國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訂再版),對於三洞四輔經之淵源及傳授、歷代道書目及道藏之纂修與鏤板,多有所考述。

❷ 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1、《莊子》

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❸ 道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道教經典指道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卷帙浩繁的經籍書文。道教經書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記錄了道教的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醫葯學、養生學、化學、音樂、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珍貴資料,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寶庫。
主要經典
《道德經》
《 南華真經 》
《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
《通玄真經》 《度人妙經 》
《陰符經》 《清靜經 》
《西升經》 《心印經 》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
《玉皇經》 《玉樞經 》
《三官經》 《北斗經 》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
《坐忘論 》《化書 》
《重陽立教十五論》 《龍門心法 》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
經前諸韻贊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
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諸真寶誥
中堂贊及邱祖懺文等
小贊及結經謁等
★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
經前諸韻贊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
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
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
諸真寶誥
中堂贊及報恩寶誥等
小贊及結經偈等
藏外道書
道書之正式結集成「藏」,始於唐開元(713—741)時。此後宋、金、元、明諸朝皆曾編修《道藏》。清代編有《道藏輯要》。當代編有《藏外道書》、《敦煌道藏》、《中華道藏》。
敦煌道藏
二十世紀初道士王圓籙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大批古代經典文書抄本。其中道教遺書抄本約有五百餘件,其抄寫時期在南北朝後期至唐朝中期約二百年的時間,尤其以唐高宗,武後至唐玄宗時代的抄本最多。其內容包括道家諸子、道教經典、科儀等約有一百多種道書,其中約有半數抄本是《正統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經的發現,不僅彌補現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為研究河西地區的道教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敦煌遺書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日本學者大淵忍爾1978年出版《敦煌道經目錄》,該書著錄敦煌道經抄本約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淵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經圖錄篇》,刊載全部敦煌道經的影印圖版。1999年中國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將敦煌出土遺書中的五百餘件敦煌道教文獻整理匯編,集成五巨冊。

中華道藏
《中華道藏》以明《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又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全藏分為三洞真經、四輔真經、道教論集、道教眾術、道教科儀、仙傳道史和目錄索引七大部類。各部類所收經書。按道派源流和時代先後編排次序。

道藏輯要
清康熙年間長州進士彭定求編成《道藏輯要》二十八集,即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書一百種,二百八十卷,後絕板。清嘉慶年間,侍郎蔣元庭在京編集並刻板印刷。收入道書一百七十三種,皆取自明《正統道藏》,是為《道藏》要集選刊。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閻永和、新津彭翰然發起重刻,井研賀龍驤參與校訂,並增刻了《道藏輯要續編》。現通行本即為二仙庵版本,該書共二百四十五冊,所收道書已增至二百八十七種,其中新增道書一百一十四種,皆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書按二十八宿順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雙面雕刻而成,共一萬四千多塊,1957年搬往青羊宮保存至今,為當今道教經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後,青羊宮便印刷線裝對外供應,1986年巴蜀書社又重印出版。

❹ 道教的主要典籍有哪些

我暈咧。。。怎麼還有人放易筋經啊。。。
道教有一本把所有道經都綜合在一起的書,叫《道藏》,相當於儒門四庫全書的地位。實際上不是單獨一本經典,是一部合集。
單獨的呢,比如道家三經: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清虛經(列子)
其他的更多的了,廣為人知的比如說《抱朴子》(葛洪),《坐忘論》(司馬承禎),《大道論》(張三豐)
另外呢,古代許多名醫都是道士,《黃帝內經》,孫思邈,張仲景等大醫的著作也可視為道家經典。另外武道不分家,很多大武術家如孫祿堂等人的著作,也可以算是道家經典

❺ 道教有哪些主要經典

1、道教三清四御等神仙體系,是道家老子撰述的,還是漢代張道陵撰述的?
三清四御的神仙體系是後來歷代祖師不斷完善的,在漢代沒有這么完善的神仙體系,漢代以太上為尊,其次供奉三官大帝。在老君的時候沒有道教,老君創道,天師演教,在祖天師張道陵時創立道教2、除《道德經》外,道教還有哪些主要經典?
《 南華真經 》
《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
《通玄真經》 《度人妙經 》
《陰符經》 《清靜經 》
《西升經》 《心印經 》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
《玉皇經》 《玉樞經 》
《三官經》 《北斗經 》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
《坐忘論 》《救苦拔罪妙經》《生天得道真經》等,經典數不勝數

❻ 道教經典典籍有哪些

道教經典典籍有《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沖虛經》(即《列子》)、《清靜經》、《關尹子》、《陰符經》等等。

1、《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2、《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3、《黃帝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又稱《陰符經》。李筌分為「神仙抱一之道」、「富國安人之法」、「強兵戰勝之術」,全書以隱喻論述養生,愚者不察,謂兵法權謀等說或謂蘇秦之「太公陰符之謀」皆離旨甚遠。如《純陽演正孚佑帝君既濟真經》,通篇全部以軍事術語寫成,不知者初見會認定是一篇兵書。

4、《周易參同契》

《周易參同契》,是東漢魏伯陽所著,簡稱《參同契》,道教早期經典。全書托易象而論煉丹,參同「大易」、「黃老」、「爐火」三家之理而會歸於一,以乾坤為鼎器,以陰陽為堤防,以水火為化機,以五行為輔助,以玄精為丹基等等,從而闡明煉丹的原理和方法,為道教最早的系統論述煉丹的經籍。

5、《清靜經》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卷;成書前皆為口口相傳,不記文字,直至東漢年間,葛玄(164-244)筆錄而成書;道教經典之一。經文大旨根據老子「清靜無為」的理論推演而來,純正理論學說,無神話色彩。經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語。

❼ 道教有多少經典

主要經典:
《道德經》
《 南華真經 》
《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
《通玄真經》 《度人妙經 》
《陰符經》 《清靜經 》
《西升經》 《心印經 》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
《玉皇經》 《玉樞經 》
《三官經》 《北斗經 》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
《坐忘論 》《化書 》
《重陽立教十五論》 《龍門心法 》

常誦經典: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
經前諸韻贊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
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諸真寶誥
中堂贊及邱祖懺文等
小贊及結經謁等
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
經前諸韻贊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
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
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
諸真寶誥
中堂贊及報恩寶誥等
小贊及結經偈等
藏外道書
道書之正式結集成「藏」,始於唐開元(713—741)時。此後宋、金、元、明諸朝皆曾編修《道藏》。清代編有《道藏輯要》。當代編有《藏外道書》、《敦煌道藏》、《中華道藏》。

敦煌道藏:

二十世紀初道士王圓籙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大批古代經典文書抄本。其中道教遺書抄本約有五百餘件,其抄寫時期在南北朝後期至唐朝中期約二百年的時間,尤其以唐高宗,武後至唐玄宗時代的抄本最多。其內容包括道家諸子、道教經典、科儀等約有一百多種道書,其中約有半數抄本是《正統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經的發現,不僅彌補現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為研究河西地區的道教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敦煌遺書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日本學者大淵忍爾1978年出版《敦煌道經目錄》,該書著錄敦煌道經抄本約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淵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經圖錄篇》,刊載全部敦煌道經的影印圖版。1999年中國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將敦煌出土遺書中的五百餘件敦煌道教文獻整理匯編,集成五巨冊。

中華道藏:
《中華道藏》以明《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又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全藏分為三洞真經、四輔真經、道教論集、道教眾術、道教科儀、仙傳道史和目錄索引七大部類。各部類所收經書。按道派源流和時代先後編排次序。

道藏輯要:
清康熙年間長州進士彭定求編成《道藏輯要》二十八集,即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書一百種,二百八十卷,後絕板。清嘉慶年間,侍郎蔣元庭在京編集並刻板印刷。收入道書一百七十三種,皆取自明《正統道藏》,是為《道藏》要集選刊。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閻永和、新津彭翰然發起重刻,井研賀龍驤參與校訂,並增刻了《道藏輯要續編》。現通行本即為二仙庵版本,該書共二百四十五冊,所收道書已增至二百八十七種,其中新增道書一百一十四種,皆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書按二十八宿順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雙面雕刻而成,共一萬四千多塊,1957年搬往青羊宮保存至今,為當今道教經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後,青羊宮便印刷線裝對外供應,1986年巴蜀書社又重印出版。

文化經典:

道教文化紛繁絢燦,包羅萬象,其內容龐雜多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道教神學.
在道教文化雜而多端的內容當中,有一個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為一個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學理論,有一種能夠吸引人們進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標。這種信仰就是,人可以通過努力追求而成為長生不死、功 能廣大的神仙。這種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闡發的神學理論核心。道教產生之初,即以確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還從古代哲學、原始宗教及古人的養生鍛煉等行為中吸取了許 多成分,用來組建其有關神仙信仰的理論和行為體系,奠定了道教神學發展的基礎。在"神仙信仰"這塊"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進行了種種吸收、創建文化的活動,營造出一個龐雜的道教文化體系。
二 道教倫理.
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規、戒律當中。道教的倫理道德觀念,既吸收了道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吸收了儒、釋二家的,故其內容愈來愈多,亦愈來愈復雜。其中對道教倫理觀念影響十分顯著的是儒家以忠孝為主軸的三綱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倫理道德,主要是靠神靈的威力來貫徹的。道教一方面以長生成仙的美好幻想來引導人們自覺地遵守倫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賞善罰惡的神靈威力來迫使人們遵守倫理道德。正面引導與反面恐嚇相結合,使它的道德倫理准則,在社會上發生更大的影響。此外道教的勸善書,使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統化和更通俗化。
三 道教哲學.
以往道教被認為是一種低級通俗的民間宗教,只有一些近於巫術的符水、齋教、科儀,談不上哲學思辯。但如今大部分的學者皆認為道教有其哲學性的內容。道教哲學是為其教義服務的,是其教理教義的思想理論基礎,換言之,對道教教義的哲學論證就是道教哲學。道教哲學的思想素材一開始就來自中國哲學,主要是道家哲學。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學的理性論證,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觀、認識論、倫理學、人生論等豐富的哲學內容,這些內容是道教哲學的基本范圍和構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學的中心范疇,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題,論證人有無成仙的內在根據、人成仙取何途徑是其思想體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四 道教金丹術.
金丹術是道教的一項重要方術,包括外丹和內丹。外丹即通常所說的煉丹術,也稱外丹黃白術。外丹以丹砂、鉛、汞、硫為主要原料與其他葯物相配合置於爐鼎之中,運用"飛"、"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燒煉,以求製得服餌後能使人長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葯。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長生成仙,故歷來道士莫不投入畢生心力加以煉制。雖然服食金丹最後並不能長生不老,但道士在煉丹過程中,卻意外地推動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隨著外丹術的逐漸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煉養人體精、氣、神的內丹術。內丹術繼承綜合了服氣、胎息、守一、存思等功 法,對後來的氣功 影響很大。
五 道教醫學.
自道教創興之時,道教就把醫術作為其傳道濟世的工具。而且隨著魏晉神仙道教理論體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醫葯視為其追求和達到長生的必要輔助手段和必備知識。道教醫學"道法自然"的思想為理論指導,加以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了極富道教特色的人體醫學思想。道教醫學家經過長期濟世行醫的醫療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並且發明創新了各種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道教醫學養生功 法,如房中術、服食、辟榖等等。
六 道教文藝.
道教文學藝術就是以宣傳道教教義、神仙長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為題材的內容的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文學藝術可以擴大道教的社會影響,進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質。反過來,道教的神仙信仰也給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巨大的影響。在道經中,不僅有些道經本身就是文學作品,而道教中的音樂、宮觀建築、神仙圖像等,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為內容的作品更是不可勝計,從中也可以看出道教與文學藝術的密切關系。

❽ 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1、《莊子》

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2、《道德經》

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❾ 道家有那些經典名著

道家名著有《道德經》、《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等書。

1、《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莊子之語看似誇言萬里,想像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等著作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關於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在現實意義上,更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精神鋪墊。

3、《列子》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出現以後,便尊之為《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

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唐天寶元年,唐玄宗下旨設「玄學博士」,詔告《列子》為《沖虛真經》,北宋加封為「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列為道教的重要經典之一。

4、《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於世。

《皇極經世書》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會運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聲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觀物內篇》凡十二篇,末《觀物外篇》凡二篇。

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門人弟子記述。

錢穆先生指出:莊周、邵雍為觀物派哲學。其中《觀物篇》實乃邵雍之哲學、易理、歷史學的理論大綱。

5、《文子》

《文子》成書後,在秦初即遭到禁毀。秦吞並六國,建立封建君主制的中央集權統治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意見,施行文化箝制政策,公元前213年,下令沒收並焚毀詩、書、百家語及秦紀以外的歷史書。《文子》亦在被禁毀之列。

漢朝建立統治後,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劉徹因見「書缺簡脫」,下詔「廣開獻書之路」,被秦禁毀之書才又逐漸面世。《文子》也在此時又得到了流傳。

《漢書·藝文志》將之著錄於「道家」一類。唐代尊崇道教,《文子》也得到重視,不斷有人為之作注,並且被太宗詔改書名為《通玄真經》,可見其地位。但隋唐以後,隨著道教在與佛教的斗爭中失去優勢地位,《文子》也曾漸湮沒,對它的研究亦頗為冷清。

《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傳》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文子》一書闡明了文子的哲學思想,它發展了道家的學說,同時又吸收了同期其它學派的某些思想,進一步完善了老子的學說,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之地。

《文子》主要解說老子之言,闡發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道家「道」的學說。明朝宋濂稱:「子嘗考其言,一祖老聃,大概道德經之義疏爾。」元代吳金節也稱:「文子者,道德經之傳也。」都說明了《文子》的主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