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
擴展閱讀
為什麼苦苦那麼多歌詞 2024-05-03 07:07:24

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8:11:14

⑴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一、監護問題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較多數留守兒童跟隨祖輩生活,這部分人年老力衰、文化程度低、而且很少有時間、精力和能力管教孩子, 家庭教育幾乎處於放任自流、完全缺位的狀態。因此,教育能力不足,教育觀念和方法滯後,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受教育狀況。

四、行為習慣問題

成長時期的農村兒童,周圍環境和人群對他們的身心和行為分別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極易產生價值觀上的偏差;農村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放任的態度,可見留守兒童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理,常導致行為上的偏差。

五、衛生習慣問題

兒童良好的衛生狀況和習慣以及生理衛生知識的有效獲取和掌握,是保證其身體正常發育和成長的關鍵因素。經本次調查發現對於留守兒童來說,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理論知識和應對技能的雙重缺乏使他們的青春期成為一生中「最危險的時期」。

⑵ 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因為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造成了很多留守兒童,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如以下幾種:
1、缺少父母的陪伴性格孤僻
2、經常與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容易犯錯
3、由於缺少照顧,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差
4、在學校很不服教育,和老師抵觸
5、輟學
6、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在性格、能力上都會有很大的差異。
值得大家關注,希望能幫助到他們。

⑶ 當前我國留守兒童,都存在哪些問題

現在許多父母外出打工,將孩子留在老家,讓親人照看,這部分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其實面臨很多問題。

⑷ 留守兒童在成長中可能存在哪些問題

留守兒童在成長中缺乏父母的愛,可能內心會感到孤僻,心裡想說的話沒人訴說,性格會比較內向。

⑸ 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生活缺少陽光、雨露,伴隨他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他們就是「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以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地挑戰。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意識淡薄。 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心理健康、道德觀念與智力發展將起著決定的因素。但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尤為淡薄。一是監護人和代養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難以承擔對孩子的道德培養和學習輔導的任務。二是父母與留守子女溝通少,缺乏親情上的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發展。三是父母對留守兒童只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對留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四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不對,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取決於學校和老師,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 2、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調查中發現,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於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二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兒童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並針對性給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 3、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不夠。 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現象嚴重,對缺乏父母關愛,並在成長中留守兒童的思想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對缺乏父母關愛、親情關愛的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二、對策及建議 1、政府要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建議設立關愛留守兒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於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成長中的實際問題。並要經常性組織有關單位深入學校開展關愛活動。同時,村及社區黨組織要積極主動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來,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2、學校要積極落實教育監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在大多數學校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具體的措施。建議在學校建立留守兒童管理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身心健康狀況、家庭情況、流動情況等進行動態收集記錄。教師要根據這些情況因材施教。並建立「代理家長」隊伍。學校對留守兒童中的「問題兒童」,重點教育監管,讓有條件的教師充當代理家長,落實責任,針對學生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經常性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進行心理矯正工作,幫助留守兒童疏通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彌補家庭親情缺失,給問題兒童營造家的氛圍,讓問題兒童也能享受「家」的溫暖與幸福。 3、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每一個留守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還有的需要進行安全方面、生活方面的、行為養成方面的教育。我希望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多給留守兒童一些特別的關愛,特別是留守兒童中的後進生,思想工作不容忽視。讓我們引導他們自主、自強、勤奮學習,讓他們與同齡人一同感受陽光下的溫暖,健康成長,和諧發展。

⑹ 請你說一說留守兒童在成長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我們該如何關心幫助他們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

⑺ 留守兒童會出現哪些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一些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而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

參考資料:http://..com/link?url=_-NC-DR95TzknIb_

⑻ 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

1、留守兒童在生活上缺乏良好的照應
根據調查,「父母都外出打工」的佔81.25%,有70.35%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或外祖父母照管,和兄弟姐妹生活或獨立生活的佔22.22%,而父母半年回家一次的佔25.93%,一年回來一次的也是25.93%。祖父母、外祖父母很多都是年老、體弱多病,本身都需要別人的照顧,而現在他們又要擔負照管孩子的重任,很難滿足留守兒童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要。36.67%的留守兒童都表示自己「經常吃不飽、睡不好」。留守兒童正處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充足豐富的營養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然而我們在走訪中發現許多留守兒童都是身材矮小、面黃肌瘦的,營養不良的現象很普遍。大部分的外出務工的父母都能夠給家裡寄生活費,但是並不是數量、時間固定。然而少數的父母並不能體諒臨時監護人的艱辛,很少或者只寄回極少的生活費,甚至有些父母幾乎是一走了之,從未給家裡寄過生活費。我們在訪談中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一些父母為了建房子或者償還建房的貸款,竟然不給家裡寄回任何的生活費,而讓年邁的臨時監護人自己解決生活費的問題。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特別是自己生活或與兄弟姐妹生活的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很強,但是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不容易的,更何況對於年幼的留守兒童呢?
2、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整體不太理想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43.33%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一般,而認為不好的佔20%。很多留守兒童對學習持無所謂的態度,上進心、動力也較為缺乏。36.6%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上課不積極回答問題,只有部分留守兒童看過課外書,喜歡看課外書的就更少了。100%的留守兒童都喜歡來上學,但被問到原因時,絕大部分的回答是「好玩」。
3、留守兒童在心理、性格、思想品德等方面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未成年人的心靈相當脆弱,容易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調查中發現:一些留守兒童感動孤單無助,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膽怯害羞。我們在訪談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現象:調查人員送給留守兒童糖果、筆等禮物時,很少有人能夠雙手接物並表示感謝。當我們直接詢問留守兒童的理想時,幾乎沒有一個能馬上回答出來,在我們再三引導之後才能含含糊糊地回答。但是由於受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少部分留守兒童長大後想打工賺錢。這樣的回答很令人擔心,因為如果缺乏正確的教導,那麼留守兒童也把打工看作自己惟一的謀生之路,那將會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崇高理想,對社會來說這是不幸的,對他們的前途未來也很不利。

⑼ 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心理缺「疏」。留守兒童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時期,由於遠離父母,一旦有了煩惱與問題,無法向父母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至於學校,則受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對他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關注也不夠,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留守兒童在心理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內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與人交流;情緒不穩定、易沖動、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響,出現固執、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問題。

2、學習缺「導」 。由於多數留守兒童與他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這些長輩或其他監護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法,平時對他們重養輕教,在精神和道德上關注、引導的少,學習上也無法給予有效的督促、幫助和輔導,導致這一群體學習觀念淡薄,學習目的不明確,成績較差。據社會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游,成績優秀的較少。此外,他們也極易染上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價值觀上易發生偏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偏多。

3、安全缺「護」。留守兒童在安全方面存在兩大隱患:一方面是由於留守兒童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長監護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時有發生,其受到燒傷、燙傷、交通事故、電力事故、溺水等意外傷害的幾率遠遠高於普通家庭兒童;另一方面是留守兒童因缺少家庭和學校的有效監護而容易遭受各種人身侵害。

4、生活缺「助」。留守兒童,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農村留守兒童只能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另外,有的困難留守兒童家庭還出現「逆向」照顧現象,幼小的留守兒童反而還要照顧年老體弱的長輩,承擔著超出其能力的繁重勞動

⑽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哪些問題

留守兒童因為在關鍵時期缺少家長給予的指導和教育因此會出現一些問題,同時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具體表現為:
一,自我封閉,性格孤僻,孩子在幼年時期與父母長期分開,使孩子感受不到健全家庭對自己成長帶來的影響,也缺少應有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因此帶來較強的孤獨感。由於他們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沉默、焦慮、緊張讓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情緒容易沖動失控,留守兒童年齡偏小,在本該受到家長教育和引導的年齡沒有得到關愛與指導,正處於身心發育時期,情緒欠穩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和沖動,他們還容易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心理,這種敵對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攻擊行為。
三,認知偏差,有的留守兒童認為家裡窮,父母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賺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他們,導致情感疏離,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