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
擴展閱讀
邵陽國學教育培訓在哪裡 2024-05-18 12:30:45
如何當動漫配音演員 2024-05-18 12:30:22
小五郎知識大全 2024-05-18 12:07:50

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

發布時間: 2022-06-07 02:24:47

❶ 總角指多少歲

總角是古人對孩子幼年時的一種泛稱,一般八歲到十四歲的未成年時期都可以被稱為總角。因為古代孩子沒長大的時候喜歡把頭發梳成兩個小角似的模樣,總角之稱也就是這么來的。總角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之中的「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古代人對於不同的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稱呼,就像我們今天習慣用90後、00後類似的稱謂來概括某個年齡段的群體一樣,古代的總角、弱冠、及笄等也是用來指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用語。

而這里的總角一般是指十三四歲以下的少年,由於古代的小孩子小時候喜歡把頭發紮成兩個小揪揪,看起來頭上就像頂了兩個小角一樣,所以才會有「總角」之說。不過跟弱冠及笄等不同的是,總角一般用來泛指某個年齡段,而不是具體指代某個年齡點,所以在古代,總角可以是十三四歲,也可以是八九歲,沒有那麼嚴格的規范。


(1)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擴展閱讀:

總角其實是古代人們表示兒童年齡階段的另一種稱謂,除此之外人們還會用襁褓、垂髫、及笄、豆蔻、弱冠等稱謂來表示年齡階段。

襁褓指的是不滿周歲的兒童,垂髫指的是3~7歲的兒童,及笄特指15歲的女子,豆蔻特指13~14歲的女子,而弱冠指的是20歲的男子

❷ 求『總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這些代指年齡的詞語的意思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及笄:15歲女子,謂女子十五歲成人,頭插簪子之意。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垂髫:古代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後人以「垂髻」泛指兒童,一般7~9歲也就可以就學的年年齡。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以上「白首」、「黃發」均稱老人。

(2)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擴展閱讀

不惑

是男子四十歲,「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人到了四十歲,咀嚼了事態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在經歷了許多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後,是沉思,是恍然大悟。少了激情,多了沉穩;

少了沖動,多了冷靜;少了煩惱,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責任;少了盲從,多了自我。四十歲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對外,他明白了社會;對內,他明白了自己;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 (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又稱「知天命」、「半百」)

是男子五十歲,「五十而知天命」。 中國古代哲學中把天當作神,天能決定人類命運。在孔子的學說中,還保存有「天命」的觀點。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因果報應,他知道了,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沒有的別強求,樂天知命,絲毫強求都沒有,到五十歲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切通達了。

人生已經過去一大半了,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製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到了五十歲,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軌跡,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責任,不懈怠。(知命,「知天命」之意)。

❸ 總角是指多少歲

總角一般是指十三四歲以下的少年。

由於古代的小孩子小時候喜歡把頭發紮成兩個小揪揪,看起來頭上就像頂了兩個小角一樣,所以才會有「總角」之說。不過跟弱冠及笄等不同的是,總角一般用來泛指某個年齡段,而不是具體指代某個年齡點,所以在古代,總角可以是十三四歲,也可以是八九歲,沒有那麼嚴格的規范。

(3)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擴展閱讀:

古代不同年齡稱謂:

1、襁褓:

亦寫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原指背負嬰兒用的寬頻和包裹嬰兒的被子,舊說長一尺二寸至二尺,闊八寸左右,後亦指嬰兒包或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

指2-3歲的兒童。也作「孩抱」和「提孩」。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提攜」等為其衍生詞。

3、垂髫、髫年:

借指幼年。髫,兒童頭上紮起來下垂的短發。古時漢族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4、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歲。

5、束發、成童:

指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束發: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發為髻,也指束發的頭飾。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發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

6、及笄:

女子十五歲左右,亦作「既笄」。笄,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 。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

7、弱冠:

指男子二十歲。

❹ 古代總角指多少歲

古代「總角」指的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童年時期。在我國古代時,人們總把幼童的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總角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之中的「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對孩子的其他稱呼
不滿周歲度:小兒初生之時。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小孩。湯餅之期:指小孩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九齡:為9歲;黃口:十歲以下;指數之年:兒童九歲;幼學:十歲;外傅之年:兒童十歲;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❺ 總角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齡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借指童年時期。

出處:先秦佚名《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意思是: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5)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擴展閱讀:

相關詞語:總角之好,意思指童年時期就結交的朋友。

讀音:zǒng jiǎo zhī hǎo

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與孤有總角之好。」(意思是:周公瑾英俊異才,與我是童年時的好朋友。)

成語用法:作賓語;用於交往等。

例句:闊別多年的總角之好,再度重逢,大家都感到分外高興。

❻ 「總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歲啊

1、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2、垂髫: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

3、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

4、豆蔻:十三四歲,是指女孩的年齡段,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

(6)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參考資料:年齡稱謂網路

❼ 下列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年齡

1、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❽ 總角之年是指什麼年齡

總角之年是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意思:從小一塊同游樂,有說有笑心喜歡。

(8)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擴展閱讀:

1、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2、束發:指青少年。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3、及笄:指女子15歲。

4、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5、弱冠:指男子20歲。

6、而立:指30歲。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❾ 哪幾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出自詩經齊風甫田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譯文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釋

①無田(diàn 佃)甫田:不要耕種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yǒu 有):雜草;狗尾草。驕驕:猶「喬喬」,高大貌。

③忉忉(dāo 刀):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憂勞貌。

④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⑤怛怛(dá 達):悲傷。

⑥婉、孌:毛傳:「婉孌,少好貌。」

⑦總角:古代男孩將頭發梳成兩個髻。丱(ɡuàn 貫):形容總角翹起之狀。

⑧弁(biàn 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❿ 垂髫、總角、豆蔻、弱冠各指什麼年齡

1、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2、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3、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4、垂髫:亦作「垂齠」。指兒童或童年。髫,兒童垂下的頭發。

(10)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擴展閱讀: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