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培養小學兒童觀察能力
擴展閱讀
調理基礎代謝率掛什麼科 2024-04-20 23:53:06
銀的動漫名兩個字叫什麼 2024-04-20 23:47:39

如何培養小學兒童觀察能力

發布時間: 2023-03-31 05:58:20

① 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

今天讀書,真是開卷有益,就讀到了這里,怎樣培養觀察能力,看下來以後,感覺頗多,記錄下來,就當今天的經驗了,我覺得不錯。小編就是這個感覺,不知道您讀完這篇經驗以後,有什麼感覺。

② 簡答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

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及方法/步驟,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徵之一。學生的觀察能作為一種心理品質,是在成長中通過學習逐漸形成的。

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及方法/步驟

一、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

一、加強對觀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觀察作為一種物理學習能力,對於物理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觀察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學發展史上,不乏由於細心觀察與思考而導致

重大發現的例子。伽利略由於觀察研究吊燈擺動而發現了單擺振動的規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作為物理教師,要重視對物理學發展史上成功觀察事例的介紹,同時要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說明認真細致的觀察在知識學習及科學發明和發現中的作用,教育學生要做觀察的有心人,激勵他們觀察的主動性。

二、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系統的觀察方法,主要有這幾方面:1.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外部形態關系的觀察;2.對物理現象與握型物體內部結構關系的觀察;3.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動態關系的觀培培察,觀察事物的特徵和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

在物理教學中,有兩種常用的觀察法應使學生掌握。一是系統觀察法。它包括順序觀察法、分步觀察法和角度觀察法。如對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實驗的觀察就是這樣。第一步,先定性觀察電阻變化或電壓變化都能引起的電流變化;第二步,固定電阻,定量觀察電壓變化對電流的影響;第三步,固定電壓,定量觀察電阻變化對電流的影響。二是對比觀察法。包括異部對比、異物對比、前後對比及分類對比等。這是判斷哪一種因素對現象或過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為判明引起電磁感應現象的因素是否為原磁場的變化,就要用磁場雖強但無變化的情形與原磁場雖弱但有變化的情形對比,從而判明哪一種因素在電磁感應現象中起決定作用。

另外,歸納觀察法、驗證觀察法和綜合觀察法也是常用的觀察方法。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的指導是一段中猜個重要因素。恰當而適時的指導,將會對學生的觀察起到積極的引導點撥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物理學發展史上因觀察不細致或觀察未與思維結合而導致與重大科學發現失之交臂的事例不勝枚舉。教師可用這些事例,結合觀察練習,對學生進行觀察品質的教育。

四、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觀察機會。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是通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此外,物理學研究對象的廣泛性,使得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找到可供觀察的實例,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由於這種觀察活動的對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並且由學生本人相對獨立地進行觀察,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對於其他能力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怎樣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力即人們全面、深人觀察事物的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意味著強烈的求知慾,能夠迅速而銳利地捕捉事物的各種特徵和細節,並有認識和掌握各種新鮮事物的永恆熱情。要使自己觀察力敏銳,必須做到:

方法/步驟

1、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促使自己主動持久地觀察。

2、有明確的觀察任務,把其知覺和感覺嚴密組織起來,指向和集中於要觀察的事物。

3、必須有周密的計劃,以利觀察細致周到。

4、具備必要的知識,以便對事物的觀察更全面、深入。

5、要學會各式各樣的、科學的觀察方法。

6、要提高語文水平,以利於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研究。

7、隨時記錄、整理和總結觀察所得的材料。有的人經常寫「觀察日記」。這是個好辦法。

8、認真上好實驗課。實驗是觀察的最好課堂之一,要克服依賴性,主動地去操作、觀察和思考。

③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觀察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選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事物,激扮租並發其觀察興趣。只有孩子們對所觀察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觀察慾望。如:觀察喜愛的小動物:小狗、小貓、蝸牛等;常見的花卉、小玩偶廳跡等。在作文訓練中,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課堂實驗、小游戲、體育比賽,開展一些受孩子們歡迎的戶外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對孩子們進行耐心細致的引導和幫助,讓他們參與其中,激發其觀察興趣,觀察能力也將型大得到提升。

④ 如何培養小學生注意力和觀察能力

1.首先要激發孩子想要觀察的慾望

觀察是一個人有意識、有目的的去進行的活動,觀察力是人們主動地去認識和接受客觀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激發孩子進行觀察的慾望,孩子才有可能進行觀察活動。時時刻刻讓孩子看到周圍環境的變化,間接提示孩子應該關注些什麼,父母們可以隨時隨地地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的冊仔培養。比如,可以讓孩子關注家人的喜好、動作等,讓他們照顧花草或是小動物;走在街上,行人、商店、汽車亮姿唯都是觀察的內容;出去遊玩的時候,小溪、高山到處都是可供觀察的內容。在激發興趣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好動、喜歡動態事物的特點進行激發。

2.提出觀察要求,指導觀察方法,讓孩子善於觀察

當孩子對某項事物表示出敬培極大的興趣想要進行觀察的時候,父母們不妨順便提出一些觀察要求,這樣也便於孩子進行觀察。有的孩子就是因為不知觀察的目的或是無從下手而放棄觀察。另外,給孩子提供一定的觀察方法也是必要的。比如,周六去公園前,可以先告訴孩子要觀察的內容,讓孩子帶著尋找答案的目的去公園,這樣他們就會格外注意與答案有關的事物,而不是走馬觀花,眉毛鬍子一把抓。在觀察方法上,教會孩子根據不同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比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從主要特徵到次要特徵進行觀察。孩子觀察結束後,父母也可以讓孩子重新回顧一下或者是復述一下,這樣不僅加深孩子的記憶,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條理性。

3.為孩子創設觀察的條件

孩子在觀察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喜歡觀察豐富多彩、富於變化的事物,因此經常變化的環境更有益於孩子觀察力的培養。父母們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觀察環境。在創造環境時,注意觀察的內容要豐富多彩、色彩鮮明,但是不要過於雜亂無章,讓人看起來眼花繚亂;增加關於小動物的觀察活動,經常或定期進行戶外郊遊;為孩子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但是不能過於頻繁,免得孩子養成不良生活習慣。

4.重視知識的力量

觀察使孩子能夠獲得知識,反過來說,知識也能促進孩子更好的進行觀察。因此要不斷提高孩子的知識水平,讓孩子從課本學到更多的知識,然後運用這些知識再去進行更多的觀察和思考。孩子可以先了解小鳥的身體特徵,等他們遇到接近小鳥的機會時,就會去觀察是不是和自己以前所接受的是一樣;相應地,他們也會了解到關於飛禽的知識,進而了解更多的有關知識。知識積累的越多,孩子的觀察慾望也就會越強烈,他們所進行的觀察也就會越細致和全面。

⑤ 簡述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

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及方法/步驟,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徵之一。學生的觀察能作為一種心理品質,是在成長中通過學習逐漸形成的。

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及方法/步驟

一、如何培養的小學生觀察能力?

一、加強對觀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觀察作為一種物理學習能力,對於物理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觀察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學發展史上,不乏由於細心觀察與思考而導致

重大發現的例子。伽利略由於觀察研究吊燈擺動而發現了單擺振動的規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作為物理教師,要重視對物理學發展史上成功觀察事例的介紹,同時要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說明認真細致的觀察在知識學習及科學發明和發現中的作用,教育學生要做觀察的有心人,激勵他們觀察的主動性。

二、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系統的觀察方法,主要有這幾方面:1.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外部形態關系的觀察;2.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內部結構關系的觀察;3.對物理現象與物體動態關系的觀察,觀察事物的特徵和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

在物理教學中,有兩種常用的觀察法應使學生掌握。一是系統觀察法。它包括順序觀察法、分步觀察法和角度觀察法。如對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實驗的觀察就是這樣。第一步,先定性觀察電阻變化或電壓變化都能引起的電流變化;第二步,固定電阻,定量觀察電壓變化對電流的影響;第三步,固定電壓,定量觀察電阻變化對電流的影響。二是對比觀察法。包括異部對比、異物對比、前後對比及分類對比等。這是判斷哪一種因素對現象或過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為判明引起電磁感應現象的因素是否為原磁場的變化,就要用磁場雖強但無變化的情形與原磁場雖弱但有變化的情形對比,從而判明哪一種因素在電磁感應現象中起決定作用。

另外,歸納觀察法、驗證觀察法和綜合觀察法也是常用的觀察方法。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的指導是一個重要因素。恰當而適時的指導,將會對學生的觀察起到積極的引導點撥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物理學發展史上因觀察不細致或觀察未與思維結合而導致與重大科學發現失之交臂的事例不勝枚舉。教師可用這些事例,結合觀察練習,對學生進行觀察品質的教育。

四、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觀察機會。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是通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此外,物理學研究對象的廣泛性,使得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找到可供觀察的實例,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由於這種觀察活動的對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並且由學生本人相對獨立地進行觀察,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對於其他能力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怎樣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力即人們全面、深人觀察事物的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意味著強烈的求知慾,能夠迅速而銳利地捕捉事物的各種特徵和細節,並有認識和掌握各種新鮮事物的永恆熱情。要使自己觀察力敏銳,必須做到:

方法/步驟

1、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促使自己主動持久地觀察。

2、有明確的觀察任務,把其知覺和感覺嚴密組織起來,指向和集中於要觀察的事物。

3、必須有周密的計劃,以利觀察細致周到。

4、具備必要的知識,以便對事物的觀察更全面、深入。

5、要學會各式各樣的、科學的觀察方法。

6、要提高語文水平,以利於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研究。

7、隨時記錄、整理和總結觀察所得的材料。有的人經常寫「觀察日記」。這是個好辦法。

8、認真上好實驗課。實驗是觀察的最好課堂之一,要克服依賴性,主動地去操作、觀察和思考。

⑥ 小學階段是孩子實物的啟蒙階段,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明確觀察的目標任務,讓學生對觀察感興趣

某個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注意力經常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從而左右他們的行動,尤其是孩子在幼兒時期,這種情況尤為突出,所以在組織孩子們觀察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向孩子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和目的,這樣能夠讓孩子輪稿集中注意力在觀察這一個目標上。當然老師再讓孩子觀察之前,也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觀察,觀察的范圍和觀察的中心到底是什麼,應游桐數該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應該從哪些角度去觀察這一事物,這樣可以讓他們對這個事物有一個充分的感知,幫助他們培養觀察的能力。

⑦ 如何提高小學生觀察能力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不僅是小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他們智力的基礎。要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就必須激發學生觀察順序,教會他們觀察要抓住特點,還要傳授觀察的方法和總結觀察的結果。
【關鍵詞】:觀察能力 培養
一、激發學生觀察的 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呢?
首先就是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觀察情境。心理學上講,有新異性的東西,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有新異性的觀察情境。如在課堂上抱進去一隻小白兔,在某節作文課上,帶他們去看看校園的一角等等。這些有新異性的事物,必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觀察的情境,不僅可以在校內,更要應該在校外。參觀工廠、菜市場,采訪辦廠能人、 創業 明星,慰問孤寡老人,欣賞家鄉風景,看看家鄉的特產……
其次教師要有正確的引導。同樣一件事物,有的同學感興趣。有的同學不感興趣。這時,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有一次,學校組織去 野炊 ,地點是附近的一座小山。學生一聽, 意見 很大。因為差不多每年都去那個地方野炊,學生太熟悉了,已腔稿沒有多大興趣。這時就需要老師的有利引導。
我對孩子們說:“這次上山,除了野炊,還有一個最大的任務就是去找一找,山上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差不多年年去,應該很熟悉了,所以這次我們就去看看山上哪些地方、景物或者樹木和去年不一樣了,看誰找的最多?”這樣學生觀察的興趣大增,很好地完成了觀察的任務,當然,作文寫得也是有聲有色。
二、觀察要抓住特點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點,才能真正認識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比如說,小烏龜翻身就有它的特點,它先是伸出頭頸朝地上一頂,四腳一劃,然後硬殼一弓,身子便翻過來了。又如長在牆上的伍好孝爬山虎的腳就與眾不同,它是嫩紅色的七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樣,長在莖上。小烏龜翻身的樣子,爬山虎的腳,便是它們各自的特點。只有觀察時抓住了特點,作文時才能寫得逼真。
三、傳授學生觀察的方法,總結觀察結果
明確了目的,那接下來就是進行具體觀察了,觀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包含著許多方式方法,像比較常用的有直接觀察、對比觀察、解剖觀察以及根據不同的順序去觀察,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需要利用不同的手段,在新課程改革下也要求我們教師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觀察以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一定要總結觀察的結果,如果忽略的這一個環節,那觀察往往是會停留在表面的,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襪空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鍛煉與提高,通過總結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到底觀察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或者有哪些地方還存在著疑問需要老師指導的,這也是真正達到了觀察的目的。
總之,練筆先練眼。只有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學會觀察的方法,並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才能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這就等於拿到了走進作文宮殿的鑰匙,學生才能在作文宮殿里遨遊一番,用手中的筆寫出一篇篇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文章。 a("conten");

⑧ 兒童觀察能力培養方法

兒童觀察能力培養方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觀察力是經常被大家忽視的,其實觀察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兒童觀察能力培養方法哦!

培養兒童觀察能力的方法【1】

1、對比觀察法。

比較是一個鑒別的過程,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比如,讓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的繪畫作品,並同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2、反復觀察法。

對於某一動作可讓孩子搜畢進行重復觀察,這種方法可以強化孩子大腦皮層形成暫時性的聯系,並能使各個暫時性聯系之間相互貫通,逐步形成動作的連貫一致。

反復觀察能形成孩子對事物的整體認識,並掌握復雜的難度大的各個環節。

3、順序觀察法。

事物的發生一般都有一個先後順序,如植物的生長。

讓孩子認識一個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建立一個完整的概念,使孩子養成按順序觀察的好習慣。

4、重點觀察法。

在事物完整的發展過程中,必定有一個環節是主要的。

如植物生長是其從生到死過程中的最主要的環節,這個環節是重點觀察的對象。

這些訓練對培養孩子抓主要問題,抓中心環節,掌握大局都有好處。

5、定位觀察法。

讓孩子通過定位觀察來培養興趣,如引導孩子讀書,家長可以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從正面反復觀察,還可以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種方法能引導孩子對讀書產生更大的興趣。

在培養孩子觀察方法的同時,還應引導孩子在觀察中積極思維,把觀察過程和思維結合起來。

正確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方法【2】

1、指導世謹芹孩子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明確觀察目的。

在家裡或外出,可以隨時確定一種觀察對象,進行有目的的觀察。

比如,觀察一件工藝品的形態、顏色、特點、製作水平;觀察做飯、做菜的全過程;觀察山水、樹木、花草;觀察一座建築……為了提高觀察效果,還可以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

父母與孩子還可以互相評議,看看觀察得仔細不仔細,描述得逼真不逼真。

如能經常這樣做,定會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明確觀察目的,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教育孩子在心裡樹立觀察的意識,認清觀察對於發展自身智能的好處;另一層是教育孩子在觀察任何事物時,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

2、培養孩子有計劃地觀察事物。

觀察活動有內容繁簡、范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

沒有計劃,效果不好,不利於提高觀察的能力。

觀察有計劃,是指在觀察活動開始之前,先定好觀察的目的。

多少米,怎麼淘,放多少水,大火燒多長時間,小火燜多長時間。

先是觀察父母怎樣做,然後自己一邊學著幫,一邊觀察。

學會了做飯,也提高了觀察力。

有的父母支持、鼓勵孩子自己種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觀察其變化,有的還寫觀察日記,不斷給以指導。

這樣的觀察活動,既有興趣,又晌慧有豐富的內容,效果很好。

3、指導孩子學會觀察的方法。

古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會獲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

因此觀察事物必須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和實驗中觀察;長期觀察,短期觀察,定期觀察;正面觀察和側面觀察;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解剖(或分解)觀察,比較觀察;有記錄觀察和無記錄觀察,等等。

觀察不同的對象,出於不同的目的,應事先考慮用什麼樣的觀察方法。

有時候,需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

4、指導孩子遵循感知規律進行觀察。

觀察事物是為了認識事物,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

而感知是有規律的,應該遵循規律去進行觀察。

強度律:觀察的對象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觀察得清晰、准確。

因此,在觀察前,對有可能提高強度的事物,應採取措施提高其強度。

比如,觀察人的肌肉,綳緊時看得最清楚;觀察蒸氣的特點,水壺里的水要滿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差異律:被觀察的對象與背景反差越大,觀察效果越好。

因此,要設法增加觀察對象與背景之間的差異。

比如,觀察一種昆蟲的形態、顏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紙上,效果就會好。

對比律:兩個顯著不同甚至對立的事物容易觀察,因而在觀察中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觀察效果好。

比如,兩種不同的蘋果放在一起,比較形狀、顏色、大小,再通過品嘗比較味道。

活動律:運動中的對象容易吸引人的注意,運動中的情況與靜止狀態有所不同。

因此,觀察某些事物,既觀察靜止的情況,又要看活動中的情況。

比如,觀察一個人,就應將靜止狀態與活動狀態結合起來觀察。

組合律:把有關聯的事物組合起來觀察,既能把握整體情況,又能把握具體情況。

比如觀察一間房屋的布置,觀察一個人的服飾就應該組合起來觀察。

協同律:觀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協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孩子觀察能力的7個培養方法【3】

第一,發展兒童觀察力的首要條件是在進行觀察之前向兒童提出並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和實現這些任務的具體方法。

在培養兒童的觀察力時,首先必須給兒童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組織兒童的注意,使它指向於必須知覺的方面。

其次,教師也要有計劃地培養兒童善於獨立地給自己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而不是處處依賴教師的指 示。

一般說來,小學兒童還不善於自覺地隨時地給自己提出觀察周圍有關事物的任務。

兒童常常東張西望,而不會有目的地去觀看,常常隨隨便便地聽,而不會有目 的、有計劃地聽。

但是,這種情況是可以改變的,在教師有意識地培養下,兒童是可以學會有意識地、細心地觀察和他的學習內容有關的事物的。

再次,教師不但要向兒童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而且要指導兒童進行觀察的具體方法,即有計劃、有 次序地去觀察。

對於低年級兒童說來,單有觀察的目的任務還不夠,還必須把觀察活動分成一定的步驟來進行。

例如,先要看一個事物的大概的整體,然後再去看它 有哪些個別的部分,以後又怎樣把這些個別的部分聯系成為一個整體等等。

當然,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就可以幫助他們事先確定觀察的計劃。

這樣,兒童就可以 逐步學會合理地組織自己的知覺和觀察的'能力。

第二,培養兒童知覺和觀察技能是發展兒童觀察力的另一個重要條件。

在培養兒童的觀察力時,首先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並把目的任務加以具體化,這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單依靠這一點是不夠的。

要想使兒童的知覺和觀察富有成效,還必須培養兒童善於觀察的技能,首先是看和聽的技能。

在小學低年級兒童面前展現一幅圖畫,他們常常會被整個圖畫吸引著,忽而看看這里,忽而看看那裡,這樣,當然就不能很好地進行知覺和觀察。

教師必須培養兒童善於支配自己的視覺,有目的地去看那些應當看的東西。

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進行有系統的教育工作。

兒童在進行知覺和觀察時的另一個缺點是:不能把主要的東西和次要的東西區別開來,有時只是抓住 次要的東西,而把主要的東西丟掉了;為了培養兒童在知覺和觀察時能抓住主要的東西,首先要求教師組織兒童知覺和觀察的對象和過程。

例如,在掛圖上把主要部 分加以擴大,或運用比較圖,使需要觀察的事物的特點更加突出。

對於比較復雜的、有連續性的事物或活動,要引導兒童有步驟地觀察,並能時時注意它們之間的關 系。

對於中高年級的兒童,就可以逐步培養他們自覺地掌握知覺和觀察的技能,而不要處處依賴教師的指示和幫助。

第三,在知覺和觀察時,要盡可能有較多的感覺器官參加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使兒童盡可能有較多的感覺器官參加活動是保證兒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條件之一。

兒 童在學習某一教材時,如果單單聽講,就不如既聽講,又觀察物體,又動手操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

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皮質的分析綜合活動,從各方面來加 強兒童所形成的暫時聯系。

例如,教師在講“蔬菜”時,只是口頭講,效果不大,如果能在講的時候,讓兒童看到各種蔬菜的樣子,又能嘗到它們的味道,那麼,他 們的印象就會深刻得多。

又如,在讓兒童感知畫片上的物體時(共十張畫片,每張畫片上畫著一個物體),一組只用聽覺來感知,一組只用視覺來感知,另一組用視 覺和聽覺來感知,同時還讓兒童高聲地說出這些物體。

結果只用聽覺的一組能正確重現60%,只用視覺的一組能正確重現70%,而聽覺、視覺和言語動覺同時並 用的一組則正確重現86.3%。

第四,在知覺和觀察時,要盡可能有兒童的言語參加活動。

在兒童知覺和觀察時,有言語參加活動,可以提高知覺和觀察的質量。

因為人的知覺形象,通常總是用詞來表示的,是和詞有聯系的,而且有詞參加知覺和觀察過程,人就能更好地對事物進行分析和概括。

通過詞,把所感知的事物歸入自己已有的知識系統,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它們。

第五,在教學中正確運用直觀性原則。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直觀性,可以保證兒童對於所學習的內容有完整、鮮明而精確的表象,使兒童所掌握的知識具有更堅實的感性基礎。

為要正確地運用直觀性原則,應該特別注意如下幾點。

(1)應使直觀教材的形象和實際事物相符合。

有些教學掛圖上畫的物體常常和實際事物不符合,這 就會給兒童造成錯誤的表象。

例如,把馬、熊、狗都畫得差不多一樣大小,以致兒童以為熊比馬大,這是不對的。

一幅良好的教學掛圖,既要能突出主要的方面,而 不流於繁瑣,又要能和已熟悉的物體作比較,使兒童更容易理解。

(2)應注意言語和直觀的正確結合。

在教學中使用直觀教具,必須注意使言語和直觀正確地結合起 來。

言語和直觀相結合可以按時間配合分為三種形式:一是先直觀後講解;二是直觀和講解同時;三是先講解後直觀。

三種不同方式應當如何正確運用,要看具體情 況而定。

一般說來,三種方式在引起兒童的心理活動方面是起著不周的作用的,講解前運用直觀教具偏重於激起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提供感性經驗作為抽象概括的 基礎。

與講解同時運用直觀教具,偏重於以感性經驗支持抽象思維的進行和繼續保持兒童的注意。

講解後展示直觀教具,可以幫助兒童把已學過的教材進一步加以具 體化,以加深兒童的理解。

(3)直觀教材,的運用要適當。

直觀教材的運用應掌握一定的限度,不可太濫。

例如,兒童已很熟悉的事物,就不必再用直觀教具,每次提示的直觀教具不宜太多,應從教學的需要來加以選用。

演示直觀教具的時候,特別像實物、圖片或影片,速度應該適當。

第六,結合所觀察的事物進行實習作業。

在教學中,結合所知覺和觀察的事物進行實習作業是可以加強學習效果的。

例如,不只看標本,而且採集標本;不只看教師的演示實驗,而且親自做實驗;不只看電路圖,而且實地去裝置電線等等。

第七,注意對兒童觀察活動的監督和檢查。

一方面,教師應關心兒童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按照教學要求進行觀察,在必要時,要求兒童做出口頭的或書面的觀察報告;另一方面,教師應培養兒童能夠對自己的觀察過程和結果進行自覺的監督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