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西方的自由基礎是什麼
擴展閱讀
如何抓好軍人課外教育 2024-04-20 22:30:37
中考經典的答案哪裡查 2024-04-20 22:16:52

西方的自由基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2 06:04:29

① 西方所謂四大自由到底是什麼貨色

美國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1941年在美國國會大廈發表演說時提出的「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貧困及免於恐懼的自由」。 人權的本質是自由和平等. 信仰的自由,表達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這是對於人的自由權的描述. 人的信仰自由是根本,設立國教不符合信仰自由.對於自由的信仰是根本,也是法律.任何信仰都不能破壞信仰自由的原則. 信仰自由需要通過表達而實現,表達的自由表現為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示威\選舉\罷免\創制\復議等. 免於恐懼的自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存權的問題,包括持有武器的權利,包括住宅不受侵犯,包括通信自由,包括拒絕不確定未來的自由,包括拒絕無理搜查,拒絕有罪推定,拒絕侮辱和誹謗. 免於匱乏的自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展權問題.涉及勞動,教育,經商,文化,休息,等各方面. 而作為對自由最有力的制約和解釋,就是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不僅在守法上人人平等,而且在立法上也是人人平等

② 西方國家所謂的自由包括那幾個方面

信仰,出版,集會,示威的自由-----憲法第一修正案
攜帶武器的自由------憲法第二修正案
憲法未賦予政府的權利都屬於各州和人民------憲法第十修正案

③ 西方政治所謂的民-主、人-權、自由、是以什麼為基礎

民主概念的理論基礎:

在政治理論家之間一直有許多不同的可實施民主概念,這些概念差異也經常是爭論的話題。

其中一種理論是由約瑟夫·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一書里所提出,他認為民主制度只不過是一種由人們定期選出政治領導進行統治的制度。依據這種概念,一般的公民沒有能力、也不應該進行「統治」,因為在大多數議題上這些平民都沒有明確的概念、而且也不夠聰明。

第二種理論是稱為民主的集合概念。宣稱政府所頒布的法案和政策應該接近於中間派選民的觀點—使其左派和右派都能得到一半的權利。這種理論是由安東尼·唐斯(Anthony Downs)在1957年所提出的。

第三種理論是以上提及的代議政制。而第四種理論則是被稱為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制度,主張公民應該直接的參與立法和決策過程,而不是透過他們的代表,直接民主制的支持者提出許多不同的理由來支持這種制度,政治活動本身便是具有價值的,它將能教育和社會化參與其中的公民,而群眾的參與能夠對掌權的精英進行監督。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除非由公民直接參與立法和決策,否則這便算不上是公民自治的制度。

另一種理論則強調所有公民之間的政治平等。典型的現代民主制度是依賴於多數派的投票者能代表大多數民意的假設上,而非多數派能統治全部人口。這個理論也被用於主張參與政治的義務,例如將投票規定為公民的義務之一,或是限制富有階層的影響力—例如在選戰中的金融限制。

這些民主的理論都是圍繞於一個民主制度應該變成怎樣的問題上。另一種相當不同的理論則被稱為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主張民主所發揮的功能是讓創造它的團體和個人能在制度里扮演其「角色」,這種理論認為占據這些職位並運行這些功能的人都是出於其私利的。這種理論是由經濟學家所創造,有時候也被稱為經濟學的民主理論。公共選擇學派的阿羅不可能定理便指出由於排序制投票制度的先天缺陷,透過民主制度產生的集體決策不可能反應出完整的「集體偏好」。一些公共選擇學派的學者也因此認為應該以共和立憲製取代民主立憲制,才能更有效保障少數派的權利。

還有一種民主理論則是根基於多數決的基礎上,認為多數決最能符合功利的目的。這種理論認為如此一來大多數的人口都能滿足現行的政府統治。而缺點則是少數派將生活在多數派的統治下,這有時也被稱為多數暴政或暴民政治。如果多數派沒有受到憲法和法律制度的限制,也可能會造成很大一部分的人口遭到邊緣化。

④ 西方主流的意識形態是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嗎

1、西方政治意識形態包括自由主義、法西斯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等等許多流派,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是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它以個人主義為核心,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基礎,集中體現著資本主義的政治關系、政治行為、政治體制和政治價值觀,對西方各國的內政外交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作為資本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自由主義,20世紀以來發生了深刻的變革。3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爾主義」、「里根革命,」是兩次不同類型的自由主義改革,標志著20世紀自由主義在基本政策層面上的兩次重大轉型。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兩次轉型使自由主義脫離了19世紀傳統的自由放任形態,極大地影響了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在20世紀維護和保持了自己的發展勢頭和活力。

⑤ 西方國家所謂的自由包括那幾個方面

西方國家哪來的自由?表面上天天講自由,人權,但實質這些西方國家的人民根本沒自由可言,最近美國發生一系列黑人事件就可看出有沒有自由

⑥ 為什麼西方人老是把自由掛在嘴邊什麼是自由

自由(freedom/liberty)是一個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借自由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學術上存在對自由概念的不同見解,在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識上有所不同。自由的最基本含義是不受限制和阻礙(束縛、控制、強迫或強制),或者說限制或阻礙的不存在。「自由」在中國古文里的意思是「由於自己」, 就是不由於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歐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從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來,才能自己作主[1-2] 。「自由」的精闢解釋是:沒有外在障礙而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的行為。據阿克頓勛爵(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Acton)統計,眾多思想家對「自由」的界定竟有 200餘種之多。所以,薩托利(Giovanni Sartori)說「自由是一個變色龍似的語」。自由廣義的來說是動植物在法律范圍內一切不受約束的行為。

⑦ 西方國家所說的自由是指什麼

美國憲法里的自由發源於早期哲學家,包括多項公民基本權利,自己的自由同時無條件附帶著對他人自由的保障,這就是某種義務,所以自由並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⑧ 西方的自由概念

西方的自由概念,與中國人心目中一般理解的不一樣。
文藝復興後期誕生的「自由」觀念,其實是指脫離於基督教神學束縛的、追求人本主義的「自由」。
所以,西方人的「自由」是指脫離宗教束縛的自由。
例如美國兩黨,民主黨人常被稱為「自由主義者」。事實上,這個「自由主義者」未必是中國人所理解的「自由主義者」。例如共和黨人支持「擁槍自由」,民主黨人主張禁槍。從這點看來,共和黨人更像是「自由主義者」。
但其實共和黨人,大部分是虔誠的基督教信徒,反對墮胎,反對gay,堅持保守的傳統生活。而民主黨人呢,大部分是無信仰者,或者是不太虔誠的基督教信徒,他們支持墮胎,支持gay,反對保守的宗教信仰。

⑨ 怎樣看待西方國家的「自由」與「民主」

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的國家制度是以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思想為理論指導,以資本主義政府制度、議會制度、司法制度、政黨制度、選舉制度、文官制度等一整套憲政制度為基石構築起來的大廈,這一制度有利於資產階級的長治久安,是在資產階級集團長期統治經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整套統治方式、方法,是西方資產階級的精巧設計。
一、西方民主制度形態各異,沒有統一的模式
提到西方民主制度,許多人容易想到「三權分立」、「議會制」、「多黨制」等,並且誤以為西方政治制度只有一種模式,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應該說,「三權分立」、「代議制」、「多黨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特色,但在各個國家的具體表現形式都不一樣。事實上,西方政治制度紛繁復雜,形態各異,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制度是完全一樣的。
民主首先是一種國家形態。從國體上看,西方民主制度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專政。從政體——即政權組織形式來看,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劃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類型:立憲君主制,如英國、荷蘭、瑞典等;總統制,如美國;半總統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屬於議會共和制,雖然也有總統,但是虛位總統,其職權既不能和美國總統比,也不能和法國總統比。瑞士是委員會制,聯邦設七人委員會,共同行使中央權力。
政體主要是指中央政權的組織形式,一般是從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或立法權和行政權的關系來區分。政體是一個國家政權的主要部分,但絕不是全部。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還包括豐富的具體內容。西方各國都號稱實行「三權分立」,但英國是議行調和。美國是三權並列,法國是行政主導。西方國家都號稱實行「多黨制」,但有的是一黨獨大,有的是多黨傾軋,英美雖然都是兩黨制,但情形很不一樣。英國被稱為「強黨體制」,英國內閣是由議會的多數黨組成,國家政策由多數黨決定。美國政黨紀律渙散,組織鬆散,被稱為「弱黨體制」。西方各國雖然都有議會,但各國議員的產生辦法、議會的職權、議會的議事程序、議會內部的組織都各有特點,而且差異很大。其他如選舉制度、司法制度、文官制度、軍事制度、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及地方自治制度等,各國也不一樣。
柏拉圖有句名言:靈魂有多少形狀,國家就有多少形狀。在世界上不可能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國家制度,因為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適應本國特定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而生長和發育起來的,西方制度也一樣,每個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特殊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政治特點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沒有哪個國家是照搬照抄別國制度的。
二、西方國家民主制度的實質是「資本精英」的「金錢民主」
在西方國家,名義上人民享有廣泛的平等的民主權利,但實際上由於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這種表面的平等往往為實質上的不平等所替代,法律上的平等往往為事實上的不平等所取代。在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所有者才享有民主,窮人是站在民主之外的。資本主義民主實際上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選舉被西方政客標榜為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但常常被金錢、媒體、黑勢力、財團等所影響和操縱,從而成了「富人的游戲」、「錢袋的民主」和資本玩弄民意的過程。據美聯社2000年11月9日對美國金錢與選舉勝負的關系進行的數據分析表明,1999年競選獲勝的81%的參議員和96%的眾議員,他們所花的錢均超過了競爭對手。美國總統選舉更是金錢的游戲,沒有財閥的金錢實力做後盾,想登上美國總統寶座比登天還難。金錢可以操縱美國的民主選舉,所以有專家指出:「只要在聯邦大選委員會那裡查一下籌集資金的賬戶,就可以在大選之前知道大選的最終結果。」美國政治學教授托馬斯·戴伊和哈蒙·齊格勒在《民主的嘲諷》一書中,把美國富人民主的狀況描述為「精英民主」,即「治理美國的是精英,不是民眾」。資產階級精英統治下的西方民主,根本背離了民主是多數人的統治的基本原則,是對民主的絕妙嘲諷。
三、西方民主制度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和唯心史觀
現代西方民主制度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一方面是古希臘古羅馬民主原則和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在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天賦人權」思想和「三權分立」原則。
「天賦人權」學說,是由英國啟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最先提出的。該學說以「自然法」理論為基礎,反對封建主義的「君權神授」說。他們認為,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受自然法的統治,人人都享有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護個人權利,人們通過訂立社會契約建立國家。後來「主權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則都是由「天賦人權」演化而來的。「天賦人權」最為集中地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資產階級也就把它作為立法原則和制定各種國家制度的理論基礎。
近代意義上的「三權分立」首先是由英國的洛克提出來的,但在洛克那裡只有兩權分立,而且主要是階級分權。完整的「三權分立」是由法國的孟德斯鳩提出的。孟德斯鳩明確地提出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權分立的思想。美國建國初期,聯邦黨人又進一步提出「制衡」原理。啟蒙思想者提出「三權分立」原則主要是基於人性惡和權力惡的假設,他們認為只有實行權力分立、以權制權才能防止權力濫用。資產階級學者也常常把是否實行「三權分立」作為一個制度是否民主、一種權力運行是否有效的標志之一。但事實上,有些國家如英國並不是嚴格的「三權分立」。而是議行調和,就連標榜實行嚴格意義上的「三權分立」的國家美國也發生了嬗變,出現了行政權擴張、立法權式微和司法權的政治化,英國被認為是「首相民主」,美國總統被稱為「皇帝般的總統」。
不可否認,「天賦人權」和「三權分立」在反對封建統治、調和階級矛盾、維護資產階級利益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它終究是以人本主義為基礎,是建立在歷史唯心主義基礎之上的,因而也是不科學的。
四、西方民主制度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
現在,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在法制化、程序化、規范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一些西方國家相繼取消選舉權的財產、教育程度、居住期限、性別和種族等的限制,選舉制度和人權保障有所改進,權力監督和制衡機制有所加強,公民參與政治的范圍有所擴大等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制度日益完善,統治技術日益精巧,統治手段日益豐富。這一方面是統治階級為了調和社會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不斷斗爭的結果。
西方國家制度是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和完善才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許多國家的制度在建立之初存在很多問題,甚至是嚴重的問題,到了今天它也並非盡善盡美。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中民主制度比較完備而又頗具特色的國家,常常為資產階級學者所津津樂道,但在保護人權上的嚴重缺陷至今仍是美國的一個社會問題。聯邦憲法並沒有寫入保護公民權利的條文,直到1791年才通過保護民權的10條憲法修正案。美國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更是根深蒂固。建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還存在著奴隸制度。內戰期間,林肯頒布了《解放宣言》,雖然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但黑人還是享受不到平等對待。1870年第15條憲法修正案頒布後,黑人的選舉權仍然被剝奪或被限制,種族隔離越來越嚴重。聯邦國會在1875年通過法案,禁止在鐵路和航運等公共交通部門和其他公共場合實行種族隔離,但很快又被最高法院判為違憲而失去效力。20世紀50年代美國終於迎來了波瀾壯闊的席捲全國的民權運動,直至發生了嚴重的流血沖突。現在雖然沒有法律或制度方面的歧視有色人種的明確規定,但黑人等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還是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權利。
再拿選舉制度來說,作為代議制基礎的普選制是英國最先提出的。英國大憲章運動就提出實現選舉區平等,廢除財產的資格限制,男子應有選舉權。但是即使這些並不徹底的規定在英國也是經過很長時間才逐步實現的。1832年關於改善英格蘭和威爾士代表制的法令通過後,當時20歲以上的居民中只有7%的男子享有選舉權。1867年選舉改革降低了財產資格的限制,享有選舉資格的男子的比例提高到16%,1884年再次降低財產資格,具有選舉權的人提高到28%。1918年規定30歲以上的婦女享有選舉權,這一比例提高到78%,直到1970年才實行18歲以上的男女公民平等地享有選舉權。僅普及選舉權英國就經歷了一個半世紀之久。法國是資產階級革命最徹底的國家,但直到1974年才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18歲以上男女平等享有選舉權,美國達到這一標準是在1971年。
五、戰後西方民主的新發展和內在矛盾
二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民主制度呈現民主的完善和民主的「赤字」、民主的危機和民主的「迷信」同時出現的特點。西方民主被某些人推崇為一種「普世價值」,而其他所有不同形式的政治體制或西方民主的反對者都被視為非民主甚至是獨裁。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中也有一些人對西方民主制度抱有幻想。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首先,上述現象的出現是資本主義國家主動調整的結果。20世紀西方國家先後受到法西斯主義和左翼運動的強烈沖擊,加劇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一些國家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更是讓資本主義國家感到如末日來臨。因此,緩和社會矛盾,調整資本主義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在資本主義框架內改良民主政治制度成為戰後西方發達國家的必然之舉。
其次,資本主義國家的自我調整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沒有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階級對立,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民主的階級實質。
再次,要認清西方「新干涉主義」的實質。為了維護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和西方發達國家的主導地位維護國際舊秩序,西方國家不僅對外輸出資本和產品,而且向廣大發展中國家輸出西方民主觀念和所謂的民主制度,實質是「新干涉主義」的一種手段。
六、批判地借鑒西方民主的有益成分
不能否認,經過幾百年時間,西方國家在民主參與、民主監督、權力制衡、政黨與政權的分開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制度和比較完善的運行機制,實現了資產階級民主的法制化。如果剔除其為資本主義服務的本質,那麼這種民主的一些具體形式還是可以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成果並且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加以改造和吸收的。
要特別強調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不搞西方的「議會制」;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決不搞西方的「多黨制」;堅持民主集中制,決不搞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西方民主制度的發展歷程說明,任何國家的政治制度,只有適合本國國情,不斷完善和發展,才是最合適的和最有效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在該國是有效有用的好的政治制度,到另一個國家未必有效有用,有時可能還會適得其反。西方發達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是照抄照搬別國政治制度的,獨立前的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建國的時候,世界上只有英國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但美國沒有照搬英國的制度;日本是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民主化改革的,但日本也沒有照搬美國的制度。發展中國家的經驗也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20世紀是戰爭和革命風起雲涌的世紀,也是政治制度變革劇烈的世紀。每一個革命後的國家,每個民族獨立國家,都選擇和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是有一條共同的經驗,即沒有一個國家是靠照搬別國政治制度而成功的。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大國到處輸出「民主」,也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⑩ 什麼是西方自由的本質

西方自定義的自由,被定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