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如何閱讀基礎書籍
擴展閱讀
車窗兒童鎖在哪裡開 2024-05-02 05:19:57

如何閱讀基礎書籍

發布時間: 2022-10-02 01:13:31

Ⅰ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層次(一)

關於閱讀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同一個人對每次重溫的書籍都會有新的理解和感受。

一個不變的原則是在閱讀上花的時間越多,收獲越多,其技巧和能力提升的越快。

先從認識閱讀的層次開始逐漸走進閱讀,打磨閱讀的技巧。

一.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發生在小學階段,對於孩子來說學習閱讀的階段包括:

1.閱讀准備階段,它包括智力,語言,學習能力,具有基礎認知水平,一般是指學前教育或幼稚園學生。

2.有認字基礎,可以閱讀簡單的讀物,一般是指一年級學生。

3.建立匯字能力,連字成句,對課文的掌握更加輕松,一般是指四五年級的學生。

4.練習前面所學的技巧,開始消化閱讀的內容,成為成熟的讀者,一般是指小學畢業或初中畢業的孩子。

基礎閱讀的過程是從對白紙上的符號轉變成具有形象的文字,有意義和內容,這不僅是心智的成熟,也是智力水平的不斷覺醒。孩子的聰明開始展現。

對於基礎閱讀的要求,我們可以提一個問題 這句話說什麼?

二.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可以分為兩種——略讀和粗讀。

先看一下 略讀 ,當我們拿過一本新書,一連串的動作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閱讀。

1.看書名,副標題。

2.觀看目錄頁。

3.如果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4.認真讀一下關於出版者的介紹。

5.參考目錄,挑選幾個與主題相關的章節閱讀。

6.最後一步,打開書本翻看,找出主要幾頁可以默念一遍,找出主題脈絡。

溫馨提示:不要錯過每本書的最後幾頁,那是作者對全書精華的總結,概括。

完成以上步驟,對這本書就已經完成了略讀,對書本有了基本的了解。視自己的目標而定,如果想要進一步深入學習,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粗讀 ,也就是粗淺的讀,即大概得讀一下淺顯易懂的篇章。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碰到一本晦澀難懂的書,定會讓自己抓耳撓腮,不知如何繼續。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找對方向方可越過難關。

方向問題的規則是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將難懂的部分略過,不能因為困難而喪氣。當再讀第二遍的時候就會有所所突破和改變。

檢視閱讀,幫助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對檢視閱讀提出的要求是 這本書的思想是什麼?

來到這里,我們就要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了。

在閱讀過程中如何保持清醒,排除干擾和雜念高質量的去完成閱讀呢?

這與自己的閱讀目的有關系,如果是追求精神和靈魂的層面可能會更積極和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

你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去回答問題。

而對於一本書要提出的主要問題是:

1.從整本書看,這本書談了什麼?(主題)

2.作者對詳細部分的處理說明了什麼?(想法,說明,論點)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認同或否定或啟示)

4這本書與自己的關系。(收獲,啟發,建議或含義)

這四個問題代表了對書的主觀能動性,也是對閱讀的責任。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自己呢?

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書成為你的一部分,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去寫下來。

我們可以選擇在書上做筆記,寫寫畫畫。畫底線,標重點,做一些符號或是寫下意見,感悟或瞬間的思考。

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你就具備了第二天性。或許剛開始會有難度,但逐漸會得心應手,孰能生巧,不斷提升著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技巧。

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養成一種堅持的品質,跳出自我思維的圈子,接受和理解事情本身之外的含義和本質。

所以說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富蘭克林 )。

Ⅱ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你知道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嗎?書能增長知識以及開闊自己的視野,能從書中認知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有一小部分人說自己不知道怎麼閱讀,下面是我精心准備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1

第一層次是基礎閱讀。

基本上接受過一定教育的都會基礎閱讀, 它分為四個階段:閱讀准備階段(學前教育)-認字-字匯的增長和對課文的運用-「成熟」的閱讀者(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 。基礎閱讀是一種輔助型閱讀,基本都有一位老師在旁指導,只有當一個孩子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才是准備好往更高層次的閱讀邁進的時候。

第二層次是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偵探,主動找尋一本書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

1、先看書名和序,副標題,其他相關說明等;

2、研究目錄頁,對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有索引,也檢索一下;

4、如果是新書,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從目錄的略讀,挑幾個和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最後一步,打開書,隨便翻翻,念個一兩段或連續讀幾頁。

另一種是粗淺的閱讀。面對一本書的時候,先從頭到尾地過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在兩個層次之後,作者又談到了主動的閱讀基礎: 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1、整體而言,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作者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找出主要思想、生命和觀點。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系?

要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做筆記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讓你保持清醒,讓你主動思考並寫下來,同時寫下來讓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筆記有三種: 結構筆記、概念筆記和辯證筆記。

接著就進入了本書花了比較大篇幅來介紹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進行分類。種類分為小說等虛構型的和論述型的,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後者。種類可以從書名判斷和內容判斷。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主要在說些什麼。這是指導你注意一本書的整體性。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列舉全書大綱及各個部分大綱。這是強調一本書的復雜度。有一套運用的公式:全書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談的什麼;第一部分又分成幾個段落;每個段落的重點又分別是什麼。

4、確定作者在本書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找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這里包含了找出重要單字並理解這個單字在這種情境下的精準意義兩個方面。

6、找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主旨。主要核心是作者所下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斷,以及談為什麼會這么做的理由。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找出相關內容,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的問題,哪些沒有解決,哪些是他知道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智慧禮儀評論規則:

9、在你讀懂了的情況下再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辮到底不可。

11、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准: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2

首先, 拿到一本書,應該先看他的封面或者扉頁,對於前面的.作者介紹和生平有一個大致了解,這是為了方便之後對於書中內容的理解,會知道該怎麼基於作者的觀點來理解作者的描述,也會根據這個,來思考自己的理解對於這本書的本意有多大的意義。

其次, 是目錄,無論是對於一個故事,還是對於專業的知識理論,目錄無疑都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告訴你了每一節的概要,也是對於後面閱讀的時候為了某些內容查找時候的方便所在。最終要的是,很多時候,你可能發覺其實只有目錄中的某些要點或者知識點是需要去閱讀的,而剩下的可能對自己用處並不大。

第三, 閱讀,沒錯就是閱讀。可能大家方法各有不同,但是閱讀,卻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因為這個時候不但要閱,最好讀出來,如流水一般的一目十行不如出去走走步。而且,同時要動腦,一邊看,一邊思考,遇到問題或者想法一定要馬上記錄下來,因為我不知道有誰的腦子記性好到可以記住路上所有的風景,尤其是那些忽然就冒出來的靈感。

第四, 總結,當某一章、或者整本書都閱讀完了之後,一定要立馬、馬上寫下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不管是什麼都好,只要是自己腦子里曾經浮現的東西一定要記錄下來,記不清楚的時候可以去翻閱前面的筆記或隨筆。然後再將所有書中所講的內容跟自己的總結或者是體會做一個比較,問一下自己為什麼?

好像到這,就完結了。不,建議你把看過的書,對,尤其是看過的書籍小心的放好(很多人習慣將新書碼的整整齊齊的,那有什麼用?),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間發現,通了,對就是這種感覺,然後再將那本書翻出來,你會驚訝的發現,某些觀點是那樣的神奇,或者自己的進步是如此之快,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感受,那都是人生珍貴的收獲。

Ⅲ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如下:

1、善於選擇。我們拿到一本書,可以先看目錄,再選讀其中的章節。如果這本書在5分鍾內吸引了你,就可以讀下去。使用這個方法難免錯過一些好書,但在書太多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可以節約出選書的時間來讀書。

2、由淺入深。一般來說,讀書可以分兩步:淺閱讀和深閱讀。作家賈平凹認為,一本書最好要讀三遍以上:第一遍可以囫圇吞棗地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常會有新感悟。由淺入深、反復閱讀,一本書真正有益的內容才能「入心」。

3、講究品位和境界。品位、境界只能來自閱讀經驗。讀得多了,自然知優劣。讀完一本書需要耐心和毅力,特別是對於經典著作,如果沒有「不厭百回讀」的精神,很難有收獲。

4、讀思結合。沒有思考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這方面前人經驗豐富,比如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真正的閱讀不僅僅是從書本中讀出別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讀出自己的思想,所謂「讀書時不能帶有觀點,讀完書不能沒有觀點」。

5、讀寫結合。除了多讀、善思外,還要勤寫,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讀書時習慣「書不離筆」,遇到好書或好文章便摘抄、批註、評點,這樣可以加深記憶、增強理解。當然,動筆不僅是抄讀或批註,還包括寫讀書筆記、寫文章、做課題、著書立說。

Ⅳ 如何閱讀一本書

一、了解閱讀的四個層次

因為有閱讀差異,所以閱讀有層次之分。讀小說、看漫畫和瀏覽新聞、讀論文、啃專業書,所付出的精力和智力完全不同。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基礎閱讀;

檢視閱讀;

分析閱讀;

主題閱讀。

四個層次不是各自獨立,而是漸進的,從簡單到復雜。

第一個方法是,做一個自我要求的閱讀者。意思就是要學會“主動閱讀”。主動閱讀的原理是,讀書的過程就是尋找答案的過程。帶著問題去讀書,你會發現讀書的效果變好了,這樣讀完就可以把節中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不容易忘記。作者建議讀者在讀書時給自己提出四個問題:第一,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要談什麼?主題是什麼。第二,作者在主題下面,分別提了哪些觀點和想法。第三,作者說的有沒有道理?不能盲目信任作者,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第四,這本書和自己有什麼關系,讀了有什麼意義?

第二個方法是記筆記。讓一本書真正屬於自己。閱讀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把自己的感受及時記下來,能幫助自己理解消化。作者提供了三種做筆記的方法:結構筆記、概念筆記、辯證筆記。

三、閱讀過程中,四個實用技巧幫你真正讀懂一本書。

這里講的四個技巧,就是讀者可以直接運用的閱讀技巧,也是閱讀層次中“分析閱讀”的四個規則。運用這個四個技巧就能夠對一本書的架構有充分認識,從而真正讀懂這本書,這四個技巧是:

第一,閱讀之前要按照書的種類和主題分類。

第二,有最簡單的句子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幫助自己發現這本書的重點。

第三,把書里重要篇章例舉出來,弄清楚它們是怎麼按照順序和關聯、組成一個整體架構的。

第四,要思考作者想要用本書解決一個什麼問題。

Ⅳ 怎樣讀好一本書,有什麼好的閱讀方法

「樊登讀書」的主編慕雲五老師在歷經多年的選書工作後,總結了一套TIPS原則。

T(Tools)是工具。書教給聽眾一套方法,能夠提煉出有效的工具。

I(Ideas)是新的理念。圖書的作者能夠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它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它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具體該如何選書?

第一,看出版機構。

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內容,它們會先替你把一道關。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它們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第二,看作者背景。

比如大學教授寫的書,往往一輩子的研究的精華就在這幾本書里。

比如《刻意練習》,就是典型的教授寫的書。

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寫出一篇關於刻意練習的論文,其中有很多的實驗和數據。

第三,看推薦人。

比如,比爾·蓋茨推薦的書。

第四,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好書帶好書」,書都是從書里邊來的。當你在一本好書里看到作者提到別的書,被提到的大概率是好書。

Ⅵ 快速閱讀書本方法技巧有哪些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更有必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下面我為你整理快速閱讀書本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快速閱讀書本的方法1、計時閱讀法。

計時閱讀法是速讀訓練的基本方法。通過計時訓練,使思想高度集中,讓閱讀成為一種快速度、高效率地攝取、篩選與儲存知識信息昀過程。訓練前選好一段或一篇文章,記下開始閱讀的時間,閱讀完後,再記下自己所用的時間,然後把閱讀材料合上,憑第一遍閱讀的理解與記憶,回想所讀文字內容或回答有關問題。

如讀《少年閏土》一文後回答以下問題:看了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地點?主要人物是誰?課文每個部分的內容是什麼?你印象中的閏土是個怎樣的人?說說課文中的依據?進行第二遍閱讀時以就可採用“跳讀”的方法,即把注意力放在需要讀的部分,其餘內容只做略讀。反復進行這種訓練,讀書的效率將大大提高。

快速閱讀書本的方法2、總體閱讀法。

總體閱讀是把全文完整地、連貫地快速閱讀。它是各種快速閱讀方法的基礎。人的大腦有一種特性,在接收信息時具有明顯的選擇性,在處理信息時能夠遵守嚴格的程序。

因此,在閱讀訓練中如能使自己逐漸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程序,對提高閱讀速度將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可給自己規定閱讀的固定程序是:每當讀一篇課文時依次解決如下四個問題一題目,文章的大意,文章最能打動自己的部分,從文中感受到什麼。這四個問題只要在頭腦中形成習慣,一看課文就自熟循著這些問題去理解,久而久之形成閱讀的固定思維程序,閱讀速度自然就會快起來。

快速閱讀書本的方法3、按塊閱讀法。

傳統的閱讀法,是一個自一個字地看,眼睛要做多次不必要的跳動和停頓。而意群注視法,是在閱讀時不是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地讀,而是把句中相關的詞連成一個較大的單位,一組一組地讀,而且一邊讀一邊理解,如“閆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這些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可把這句話當做一個整體來閱讀。

為了減少眼停次數,提高閱讀速度,可在擴大視野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人眼的自然潛能,調整視角,迅速移動視點,達到“一目十行”,並在閱讀領悟的過程中積極思維,盡快抓住文章的主旨,迅速地攝入信息,快速地加以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速讀是不出聲、不動唇、不心誦,讓文字元號直接輸入大腦中樞,朗讀是速讀的最大障礙,因此要改變以往先變為音符,再往中樞傳遞的習慣,把速讀的方祛“植入”你的大腦,讓它成為一種習慣,它將會讓你受用終身。

學生快速閱讀書本的9個方法推薦

1、默讀法

進行速讀時,注意只“閱”不“讀”,發音必將影響速度。“閱”者有迴旋的餘地,可以不採用所讀材料的全部詞彙,而只取其中的某幾個詞,甚至只是一個完整的形象,只有採用經過壓縮的語句,才有可能快讀,才有可能從詞彙的樹叢中找到思想的森林。

2、瀏覽法

即閱讀時,目光撒下去所接觸的不是兩三個詞,而是完整的一句,整整的一行甚至再多些。這種瀏覽的方法用在了解一本書的大意上,通常在拿到新書時使用。

3、選讀法

這是快速閱讀的一種形式,這種辦法用來選讀文章里的部分章節。在這種情況下,讀者應通觀全文,爭取不要漏過任何部分,但注意力只能放在他要讀的主要觀點上。這種方法常常在讀者瀏覽了全書之後回過頭來通讀第二遍的時候使用,這樣,閱讀速度就會大大加快,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在未找到他所需要的章節、內容前,對其它部分可以一掠而過,不予細看,只把精力放在要讀的部分。

4、掃描法

這是一種快速瀏覽法。它的目的是為了從中找出我們所需要的且又較為明顯的東西,如人名、數據、成語、生詞、論點等。視覺(特別是周圍視覺)發達和經過訓練的人一打開書就能迅速發現要找的東西。

5、提問法

在閱讀時,有意識地提問,然後迅速在書上尋求答案。這樣,閱讀有了目標,有了疑問,帶著問題閱讀,便可爭取在閱讀中解決疑問。

6、提要法

閱讀時不宜平均使力,應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要抓大意,抓主句,抓脈絡,抓中心,可以邊讀邊列提綱和圖表,從中了解和發現重點、難點、新問題及新材料。

7.變音讀為視讀

視讀是不經過聲音的媒介,讓文字元號通過視覺直接反映到中樞神經,形成整體反映某一概念。因而比音讀快三四倍。

8.變順讀為跳讀

跳讀時,只抓住關鍵的詞、句、段而跳過非關鍵的詞、句、段、形成整體記憶。整體記憶又稱“積塊”記憶。如一篇文章的字可以視為“點”,詞、句、概念可視為“塊”。大腦中貯存了許多片語、句子和邏輯關系後,就可以看到一個字而“須知”一個詞,見到上句而“預知”下句,達到“一目十行”。

9.運用組合記憶

Ⅶ 如何閱讀一本書

以前讀書,因為愛讀書而讀,一直以為閱讀是種自然而然不需要能力的事情,識字,就會閱讀。

可是這兩年我發現記憶那麼清的《紅樓夢》、《三國演義》開始有些淡化了;去年才讀過的書我竟然不一定說得出梗概了;讀書的時候總會停留、回看,速度似乎越來越慢而腦子中留下的東西卻越來越淺了;我才意識到:閱讀,不等同於識字就會,閱讀也是種技能,我需要審視研究: 怎樣讀書?

速讀好像一股狂熱,很多博主分享的閱讀方法都是多少分鍾讀完一本書; 對應的,有些博主又強調自己讀書怎樣慢。

書買回來,我從物權上擁有了它,但是我選擇讀的每本書,我都希望放回書架的時候,我能從智力上擁有它,有種它真正屬於我了的沉澱的踏實感。

人要盡其才,物應盡其用。從我的理解看,閱讀一本書,快不該快到有損滿足與理解,慢不該慢到不值當。好的閱讀應該不只是能讀得快,還要能用不同的速度來讀,重點還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樣的速度來讀。

☞閱讀目的

①為娛樂而讀

②為獲得資訊而讀

③為求得理解、增長心智而讀

如果你閱讀是為了消遣娛樂,或獲得資訊,那就不需要技巧,隨意就好。我現在讀書,是想增進自己的閱讀力,希望能搭建起來自己的一個知識庫藏。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需求,而又沒時間研究怎樣讀書,可以耐心往下看看我梳理的一點淺見。

☞閱讀的層次

①基礎閱讀 - 小學畢業達到的水平,能閱讀一般讀物

②檢視閱讀 - 在有限的時間里,系統性略讀、跳讀,尤其適用工具書、論說型書籍的閱讀。

③分析閱讀 - 在無限的時間內,最完整的閱讀。先檢視閱讀,而後通篇精讀、闡明主旨、架構,並做出評判。讀一本好書時適用。

④主題閱讀 - 根據主題選定書單,然後用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找出重點,釐清問題。適用做專題研究。

☞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

■實用性書籍:思維、情緒、行動力等工具書

1)讀之前問兩個主要問題。一:作者的目的是什麼?二:他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2)檢視閱讀先瀏覽一遍。讀讀書名、副標題、目錄、序言、摘要介紹及索引。如果有書衣,看看出版者的宣傳文案

3)從你對目錄概略的印象中,挑幾個你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4)把全書翻過一遍,留意主題,尤其不要忽略最後的兩三頁,很少有作者不在結尾幾頁將自己認為既新又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

5)結合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列出自己的行動索引大綱。

現在,在花了可能不過一小時的時間里,你對這本書的功能已經了解差不多了,至少也可以判明是否值得用分析閱讀再仔細讀一遍。

■小說、故事、劇本

忘掉任何規則,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感受與體驗。

1)快讀,並且全心全意地讀。理想來說,最好一口氣讀完,如果不能,也要將時間壓縮到最短。否則你可能會忘了其間發生的事情,最後不知道自己在讀的是什麼了。

2)作者創造出一個世界來,他的角色在其中「生活,行動,有自己的天地。」在你了解一個角色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之前,不要心存疑慮。盡量試著活在他的世界裡,而不是你的世界。

3)能將整本書簡化為大意,還要能發現整本書各個部分如何架構起來 。要知道故事是從哪裡開始——中間經過些什麼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帶來高潮的各種關鍵是什麼,高潮是在哪裡、又如何發生,在這之後的影響又是什麼?

4)如果你對角色並不熟悉,也無法對事件感同身受,你就是還沒有掌握到故事的精髓。

■抒情詩

一首好詩可以用心研讀,一讀再讀,並在你一生當中不斷地想起這首詩。你會在詩中不斷地找到新點子、新樂趣與啟示,對你自己及這個世界產生新的想法

規則一:不論你覺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氣讀完,不要停。一首詩都有一個整體意念。

規則二:重讀一遍——大聲讀出來

■歷史

歷史是某個特殊事件的知識,不只存在於過去,而且還歷經時代的不同有一連串的演變。歷史家在描述歷史時,通常會帶有個人色彩——個人的評論、觀察或意見。

要點一:對你感興趣的事件或時期,盡可能閱讀一種以上的歷史書。

要點二;不只要關心在過去某個時間、地點真正發生了什麼事,還要讀懂在任何時空之中,尤其是現在,人們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行動的原因

要點三:這與我何干?歷史會建議一些可行性,因為那是以前的人已經做過的事。既然是做過的事,就可能再做一次——或是可以避免再做,也經常引導我們作改變,嘗試表現出更好的自我。

每個人都該嘗試讀一點歷史。

■傳記與自傳

①「定案本」傳記是對一個人的一生作詳盡完整的學術性報告,這個人已經離世,且重要到夠得上寫這種完結篇的傳記。

②授權本」傳記通常由繼承人,或是朋友來負責的。因此這個人所犯的錯,或是達到的成就都會經過潤飾。讀者必須了解作者可能會有偏見。

③一般的傳記,我們最希望的是能超越另一個時空,看到一個人的真實面貌。人是好奇的動物,尤其是對另一個人特別的好奇。

④自傳。所有自傳寫的都是還未完結的生活。沒有人能反駁你的時候,你可能會掩蓋事實,或誇大事實。每個人都有些不願意張揚的秘密,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些幻想,而且不太可能承認這些幻想是錯誤的。

閱讀傳記就像閱讀歷史,也像閱讀歷史的原因。對於任何自傳都要有一點懷疑心。傳記,就跟歷史一樣,是有啟發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通常是成功者一生的故事——也可以當作我們生活的指引。

■哲學

哲學家是坐在搖椅上的思考者,在面對問題時,除了思考以外,什麼也不能做。讀者在閱讀一本哲學書時,除了要運用你的思考,沒有任何其他的幫助。

閱讀任何哲學作品時,最重要的就是要發現問題,或是找到書中想要回答的問題。

假裝相信一些其實你並不相信的事,是很好的心智訓練。當你越清楚自己的偏見時,你就越不會誤判別人的偏見了。

☞怎樣鑒別好書

1)一本書讀過之後,可以安心地放回書架上,知道你用不著再讀一遍。這種書只需要定期翻閱,復習一下一些特定重點,或想法、片段。

2)你盡最大努力用分析閱讀讀完一本書,放回書架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什麼沒弄清的事,忘不了這本書,最後又重讀一遍。重讀的時候,發現書中內容好像比你記憶中的少了許多。這種書是可以提升心智、充實頭腦、增進理解力的書。

3)重讀的時候,你發現這本書好像與你一起成長了。你在其中看到你以前沒看到的新的事物。真理還是真理,只是過去是某一種面貌,現在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種書就是層次遠超過你,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盡頭,值得一讀再讀的書。

☞讀書的選擇

1) 從你感興趣的書開始讀起。

2)無法確定書單時,從距離我們有年代的經典讀起,因為時間是最好的檢驗。

3)了解其他世界的文化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文化,練好閱讀技能。

4)試著讀讓自己覺得有點難度的書。閱讀的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懷疑是智慧的開始。

5)讀書的目標是要讀得好,而不是要讀得廣。如果一年你讀不了幾本書,比起讀得廣而讀不懂的半瓶醋來講,也不必覺得失望。

■矯正讀書速度過慢,逗留、回看、不專心的訓練

我們的頭腦跟眼睛不一樣,並不需要一次只「讀」一個字或一個句子,可以自己做這樣的訓練: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並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

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

■習慣是第二天性。

要慢慢練習閱讀技能,從實際去做中學習如何去做,習慣養成前後,你會發現閱讀能力與速度的不同。

☞讀書於我的意義

1)於職業:好的翻譯,需要是一個雜家,我希望給自己搭建一個精而博的知識視界; 偉大的作者經常也是偉大的讀者,一位好的讀者也會變成作者。

2)於個人: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偉大的經典就是在幫助你把這些問題想得更清楚一點,因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我希望自己是一個精神獨立而有魂有趣有根的女人。

3)於生活:閱讀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還更懂得生命。你不只是有知識,而會成為一位智者。我希望自己是可以指引迷津的伴侶,是年長時,孩子眼裡智慧的母親。

Ⅷ 正確閱讀書本的方法 如何閱讀書籍

1、閱讀前應避免帶著情緒閱讀,此時閱讀不會有太好的效果,因為帶著情緒,所以理解文章也可能出錯。而且還會心不在焉,也不會有興趣讀書,那麼效果自然也不會好。

2、一般真正喜歡讀書,經常讀書的人,他的手邊是必備一本字典的,因為,閱讀必不可少的就是字典,它可以幫助你查找不認識的字及不理解的詞語,它是閱讀的好助手。

3、閱讀時要集中注意力,思想不能跑偏,避免囫圇吞棗式閱讀,也要選擇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來閱讀,像圖書館、書屋這些地方,這樣可以提高閱讀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收獲。

4、閱讀時,可以把閱讀到的佳句摘抄到摘抄本上,這樣有助於詞語知識的積累,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及寫作能力,時間久了以後,我們打開自己的摘抄本還可以體會到自己讀書時的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以回想起書中的劇情和內容。

Ⅸ 《如何閱讀一本書》和 如何讀懂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書,解讀了閱讀的四種方法。

一、基礎閱讀法

基礎閱讀是常規的閱讀方法,也就是按書籍的順序從頭到尾慢慢閱讀。

二、簡式閱讀法 :必備基礎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仔細閱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大多數書只需要快速閱讀,快速找到精華,用來判斷是否需要精讀。

快速閱讀的兩個方法:

1、閱讀順序:封面和序言;目錄,索引和簡介;隨便挑幾章看。

2、從頭到尾通讀不用停下來,有疑問通讀完再解決。

快速閱讀是必須掌握的讀書方法,因為在下兩步更加深入的閱讀中,需要使用到。

三、分析閱讀法 :精讀方法

分析閱讀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讀的方法。但也不是普通的打開認真讀完第一章,就扔到一邊再也不會打開,而是有3大類11個閱讀要點:

(一)全面透視

1、知道書是哪一類,簡式閱讀。實用性vs理論性。

2、用一句話或一小段提煉。3、將重點章節和書的骨架列出來。

4、找出作者想解決的問題。

(二)關鍵詞與架構

5、快速找到關鍵詞。

6、找到重點句子並概括主旨。

7、找到重點論述並理清邏輯(可以有自己的綱要,未必是作者的綱要)。

8、回顧作者想解決的問題是否解決了,還有什麼尚未解決。

(三)公正評判

9、未讀完不評價。

10、即使不同意也理性表達,不作無理辯駁。

11、尊重作者個人觀點+如果批判找到理論依據。

四、主題閱讀法:最終目標,跨書閱讀

1、通過關鍵詞找到相關主題的其他書籍。

2、用簡式閱讀找到相關內容。

3、與作者達成一致(不同作者表達不同)去理解。

4、理清問題(自己在主題中的問題)。

5、界定議題(不同作者觀點不同),允許不同觀點,並吸取不同的角度。

6、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保持中立)。

如何看懂一本書?這是學習得到中的筆記,日常閱讀常常看書是消遣時間,當下如此焦慮和焦躁,閱讀一本書,看懂一本書而不是人雲亦雲確實挺難,誠然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內行看門道,這個門道,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在還原。能夠還原也就是知其然了,算是看懂了。同樣,對於一本書,能不能搞懂的關鍵,也在於你能不能把它還原到一套更大的框架里。

這套框架,一共包括這么幾個層面。

第一步,肯定是你能把原書的核心內容說清楚,這是最基本的服務。

比如《西遊記》,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第二步,把書的內容向外延伸一層,能把它還原到它所處的知識網路里。

比如《西遊記》,在它所在的領域里,為什麼有如此高的地位?為什麼能進入四大名著?你看,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後,是不是感覺更懂《西遊記》了?但是,到這一步還不夠,因為這裡面還缺少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作者。讀懂一本書,肯定繞不開對作者的了解。

第三步,要把這本書還原到作者的人生處境中。

比如,作者當年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本書?在他畢生的創作經驗里,這本書扮演著什麼角色?帶著這些問題,你會發現書外的另一番風景。比如,《西遊記》。你會發現,有關它的作者,牽扯到文史上的一樁公案,很多學者認為,這本書的作者不是吳承恩。順著這些問題去考證,你會發現,這本書在你腦中的圖景,又擴大了一點。它的四周,又被照亮了不少。但是,說完作者肯定還是不夠,因為這裡面還缺少一個最關鍵的角色,讀者。

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把這本書還原到每一個讀者的生命體驗里。

假如把我們的人生比作一場旅行,這本書是什麼樣的風景?假如把我們的奮斗比作一場戰斗,這本書又能成為怎樣的一件武器?還拿《西遊記》來說,它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有哪些啟發?為什麼說《西遊記》其實是一本修身書?我們今天又該怎麼從書里讀出中國古代的政治結構?回答這些問題的本質,就是把當下的人的體驗放到書里。

「很多人沉迷於尋找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渴望和人類偉大的傳承相隔絕,於是幻想著進入到一個黃金時代,結果卻掉進了糞坑裡。」—— 奧威爾。以往見周遭許多人追求獨立,挖空心思創新,而漠視前人的智慧,也沒有明白道理的主人不是發明這個道理的人,而是使用這個道理的人。況且道理本身只是道理的一半,還有一半,是它當時解決的那個問題;道理作為解決方案或者經驗留下來了,而當時解決的那個問題卻常常被遺忘了。這里中國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刻舟求劍。